|
宋詞中的領字格(以供參考)
2013-04-26 11:34:06 秋一葉
「領字」是詞中的一個特別概念。 所謂領字,即句中出現的某一個字或詞,單獨使用不能構成意義,必須帶動下文,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 領格字以第一個字領本字後面的幾個字構成一個片語或句子,或兼領以下一句或幾句。 這一字的領格字一般稱「一字豆」,照前人的解釋,整句為句,半句為讀,「讀」音「豆」,故借用「豆」字。 讀時梢作停頓。 這些領字,多為虛字,也有動詞。
領字多用於慢詞長調,在短調小令中很少見但也有。 它們大多出現在詞中意思轉折處,使上下文自然結合,起過渡或者聯繫的作用,一般多用去聲字擔任。
領字有一個字的,叫「一字領」或「一字豆」。 常見的有:
正、但、基、任、況、更、奈、歎、對、想、料、嗟、惜、尚、
且、乍、又、漸、縱、方、看、恨、怕、悵、問、便、恰、望、
念、算、漫、早、莫、記、把、等字
如劉過《醉太平?閨情》:
情高意真,眉長鬢青。 小樓明月調箏,寫春風數聲。 思君憶君,魂牽夢縈。 翠綃香暖銀屏,更那堪酒醒。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
領字是兩個字的叫「二字領」或「二字豆」,常見的有:
試問、莫問、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 不是、卻是、
卻憶、卻又、恰又、恰是、恰似、絕似、猶還、又還、忘卻、縱把、
拼把、哪知、哪番、哪堪、堪羨、何自、何奈、誰料、漫道、怎奈、
遙想、記曾 、聞道、況值、無端、獨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須、
多少、怎禁、等詞
三個字的叫「三字領」或「三字豆」,常見的有:
莫不是、都應是、又早是、又況是、 又何妨、又匆匆、最無端、
最難禁、更何堪、更那堪、更那知、君知否、君不見、君莫問、
再休提、到而今、況而今、記當時、憶前番、當此際、問何事、
倩何人 、怎禁得、且消受、都附與、空負了、嗟多少、更能消、
待行到、待從頭、便有人等等。
瞭解了領格,就千萬不能把它忽略了,我們填詞,不是簡單地按照詞牌的格律用同樣的平仄字填上去,而是要認真地研究這詞牌的格律,在某個句式中要用領格字的,就一定要用!
(資料來自中國文聯出版社錢明鏘編著的《快速填詞手冊》)
填詞技巧(三):領字
一、領字及其作用
領字——于詞意轉折處,使上下句轉承結合,起過度或聯繫作用的字。
一般領字大都用去聲字。 因為詞是依附于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 清人萬樹《詞律·發凡》雲:「名詞轉折跌盪處多用去聲,何也? 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 ...... 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 」去聲激厲勁足,其腔高,這也是合樂的需要。 讀者如果細心,就會發現:長調詞特別講究鋪敘展衍,更講究藝術,為使詞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韻天然,常用去聲字進行轉承。 我們可以感受到:凡詞在對偶處,結構都比較密,讀時有一氣呵成之感。 而用領格字處,都較疏,讀時便覺有自然的頓挫。 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 使整個詞如織錦般,經緯錯落,花葉扶疏,渾然天成。 極備聲情之美!
由此,我們歸納領字有三個主要作用;
1、承上啟下。 常用其進行轉承。
2、使意境更進一層,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3、頓挫分明,聲情並茂,鏗鏘有力!
二、領字的形式和應用
為了使詞搖曳生姿、婉轉達意,在詞中需要安排一些虛字來或遞進或轉折。 尤其是慢詞長調,更不能缺少虛字襯逗,以使全詞通體靈活,文采斐然。 尤其是一些詞牌中,某些位置指定要領字格,更需要襯逗之字。 如《洞仙歌》中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七句與第八句的第一字均為領字;《滿江紅》下片第五句第一字為領字;《暗香》上片第五字、下片第六字,均為領字;《瑣窗寒》下片第六字為領字;《新雁過妝樓》下片第二句、第七句、 第十句的第一字均為領字;《八聲甘州》中上片第一句為八字句時及第三句、下片第四句的首字為領字;《好事近》上下片最後一句首字為領字。
領字格是詞句中一種特殊語句結構,領字就是一個去聲或者入聲的重讀音字。 舉例而言,領字格多出現在五字句中,如王安石《桂枝香》中開始的「登臨縱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領字,這樣的句子格式為上一下四。 此外,八字句中領格必然為上一領下七的結構,第一個字為領字,如柳永《八聲甘州》的首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用「對」字領下面的「瀟瀟暮雨灑江天」是經典的一領七的八字句式。 九字句領格則為上二領下七格式,如李煜《烏夜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都是這種領格的經典句式。
說到詞之句語,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若一味堆垛實字,勢必讀之不通,須用虛字呼喚。 因此,在填詞中,不可不知虛詞領字之法。 長調之詞,篇幅較大,如無領字以襯,則讀不成文,也不能使詞通體靈動。 而短令詞中,則要加以審慎而用。 領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類。 現將常見領字分列如下:
一字類:一般常用的虛詞有但、正、又、漸、更、甚、乍、尚、況、縱、且、莫、待、任、奈、便、似、恰、盡、應。 動詞有:念、記、問、想、算、料、怕、問、看、想、漫。
二字類:試問、莫問、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卻是、卻喜、卻憶、卻又、恰又、恰似、絕似、又還、忘卻、縱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羨、何處、何奈、誰料、漫道、怎禁、遙想、記曾、 聞道、況值、無端、獨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須、多少、但知。
三字類:莫不是、都應是、又早是、又況是、又何妨、又匆匆、最無端、最難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誰知道、君知否、君不見、君莫問、再休提、到而今、況而今、記當時、憶前番、當此際、問何事、 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與、待行到、便有人、拚負卻、空負了、要安排、嗟多少。
舉些例子以作借鑒,除特別說明外,以下詞牌在相應處宜用的領字。
正:姜夔《齊天樂》「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高觀國《齊天樂》「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辛棄疾《瑞鶴仙》「正漏雲篩雨,斜捎窗隙」,「正旗亭煙冷,河橋風暖」,《齊天樂》「正著酒寒輕,弄花春小」, 《婆羅門引》「正碧雲不破,素月微行」,《高陽臺》「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蘇軾《八聲甘州》「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哨遍》「初雨歇,洗出碧羅天,正溶溶養花天氣。 」
但:陸游《好事近》「回首舊曾游處,但山川城郭」;張孝祥《木蘭花慢》「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秦觀《望海潮》「往事逐孤鴻。 但亂雲流水,縈帶離宮」;韓元吉《滿江紅》「但春風春雨,古人愁絕」;朱敦儒《水龍吟》「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沈蔚《滿庭芳》「何處是,雲深路杳,不念劉郎。 但畫橋流水,依舊垂楊」。
待:辛棄疾《最高樓》「待重尋,居士譜,謫仙詩」(非領字),《沁園春》「平章了,待十分佳處,著個茅亭」,《水龍吟》「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木蘭花慢》「待說與佳人,種成香草, 莫怨靈修」,《蘭陵王》「待說與窮達,不須疑著。 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
甚:辛棄疾《沁園春》「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水龍吟》「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 為蒼生起」,《木蘭花慢》「甚拄笏悠然,朝來爽氣,正爾相關」,《漢宮春》「千古茂陵詞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
任:陸游《好事近》「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辛棄疾《沁園春》「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賀新郎》「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幹角」;劉過《沁園春》「任錢塘江上,潮生潮落, 姑蘇台畔,花謝花開」;晁端禮《水龍吟》「任紅欹宋玉,牆頭千里,曾牽惹、人腸斷」。
漫:吳文英《鶯啼序》「漫相思彈入哀箏柱」,《齊天樂》「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高觀國《解連環》「浪搖新綠。 漫芳洲翠渚,雨痕初足」;王沂孫《齊天樂》「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
奈:辛棄疾《行香子》「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程垓《木蘭花慢》「憑高試回望眼,奈遙山遠水隔重雲」,《玉漏遲》「不是慣卻春心,奈新燕傳情,舊鶯饒舌」,《好事近》「欲借好風吹恨,奈亂雲愁疊」 ;劉過《沁園春》「長安道,奈世無劉表,王粲疇依」;吳文英《婆羅門引》「奈司空經慣,未暢高情」;柳永《定風波》「奈泛泛旅跡,厭厭病緒,邇來諳盡,宦游滋味」,《木蘭花慢》「見新雁過,奈佳人自別阻音書」。
縱:程垓《木蘭花慢》「縱柳院顰深,桃門笑在,知屬何人」;姜夔《揚州慢》「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漢宮春》「雲曰歸歟,縱垂天曳曳,終反衡廬」;陳人傑《沁園春》「縱小桃穠李,大都寂寞 ,紫薇紅藥,未到闌珊。 畢竟須歸」,「縱虹橋煙浪,要君懷古,鳳城風雨,奈我相思」;王沂孫《齊天樂》「縱鳴壁猶蛩,過樓初雁」;晁補之《水龍吟》「縱樽前痛飲,狂歌似舊,情難依舊」。
便:管鑒《水龍吟》「便他年富貴,園林鐘鼓,只如今是」;辛棄疾《木蘭花慢》「難忘使君後日,便一花一草報平安」,《漢宮春》「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高觀國《洞仙歌》「 便雨隔雲疏暫分攜,也時展丹青,見伊一見」;吳文英《沁園春》「便江湖天遠,中宵同月,關河秋近,何日清塵」 ;便字與兩個字組成三字詞的比較多,如便只合、便縱有、便爭奈、便直饒、便卻有等等。
又:俞國寶《瑞鶴仙》「春衫和淚著。 又燕入江南,雁歸衡岳」;洪諮夔《沁園春》「又星回歲換,臘殘春淺,錦熏籠紫,栗玉杯黃」;葛長庚《蘭陵王》「又回頭一顧,掀髯一笑,詩情酒思正豪逸";樓采《瑞鶴仙》"凍痕銷夢草。 又招得春歸,舊家池沼」;陳策《摸魚兒》「又白鷺飛來,垂楊自舞,誰與寄離恨」。
況;希叟《瑞鶴仙》"況桃源舊約,重尋鬢髮,勝如年少";辛棄疾《木蘭花慢》"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沁園春·戒酒》"況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況白頭能幾, 定應獨往,青雲得意,見說長存",《滿江紅》"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陳亮《賀新郎》"東閣少年今老矣,況樽中有酒嫌推去"。
恰:李曾伯《醉蓬萊》「屈指吾翁,恰八年荊蜀」。
乍:胡浩然《春霽》「遲日融和,乍雨歇東郊,嫩草凝碧」。
早:李商英《醉蓬萊》「粉省收聲,早雲霄自致」;岳珂《木蘭花慢》「早巧額回春,嶺雲護雪,十裡清香」;唐鈺《摸魚兒》「早枯豉融香,紅鹽和雪,醉齒嚼清瑩」。
更:王子容《滿庭芳》「更孫枝滿座,蘭畹芝田」;林伯鎮《喜遷鶯》「百年卿族。 更七葉桂籍,蟬聯相續」;汪元量《漢宮春》「別有一枝仙種,更同心並蒂,來奉君筵」;辛棄疾《木蘭花慢》「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洪諮夔《沁園春》「更黃花吹雨,蒼苔滑屐,欄空鬥鴨,床老支龜」;李演《摸魚兒》「 更短笛銜風,長雲弄晚,天際畫秋句」。
莫:莫一般是組詞使用,如盧祖皋《水龍吟》「畫堂深、莫辭沉醉」,史達祖《祝英台近》「莫倚莓牆,花氣釅如酒」,周端臣《少年游》「莫待斜陽,便尋歸棹,家隔兩重城」。 本字例中非領格。
似:侯寘《瑞鶴仙》「似東鄰北裡,都無貞淑」;曹冠《漢宮春·梅》「一品天香。 似蕊真仙質,宮額新妝」;趙長卿《水龍吟》「翠蔓扶疏隱映,似碧紗籠罩,越溪游女」;趙善括《沁園春》「似南陽高臥,莘郊自樂,磻溪韜略,傅野鹽梅」;趙福元《沁園春》「似銀瓶碾月,一清澈底,玉虹貫鬥,千丈蟠胸」。
念:蘇軾《沁園春》「空追想,念前歡杳杳,後會悠悠」;李呂《沁園春》「念少年豪氣,霜寒一劍,清時功業,月滿雕弓」;程垓《八聲甘州》「念春風枝上,一分花減,一半春歸」,《摸魚兒》「念翠被熏籠, 夜夜成虛設」(這個位置有作上三下七,也可作以一字領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俞寶國《瑞鶴仙》「念盟釵一股,鸞光兩破,已負秦樓素約」;盧祖皋《水龍吟》「念洛陽人去,香魂又返,依然是,風流在」。
記:臧魯子《滿庭芳》「記廣寒宮殿,曾對高真」;辛棄疾《沁園春》「記我行南浦,送君折柳,君逢驛使,為我攀梅」,「記醉眠陶令,終全至樂,獨醒屈子,未免沈災」,「記他年帷幄,須依日月,只今劍履, 快上星辰」,「記李花初髮,乘雲共語,梅花開後,對月相思」;劉過《沁園春》「記東坡賦就,紗籠素壁,西山句好,簾卷晴珠」。
問:張成可《洞仙歌》「待駕鶴遨訪訪蓬壺,問海水從來,幾番增減」;范端臣《念奴嬌》「尋常三五,問今夕何夕,嬋娟都勝」(注:此句一般常用有兩種格式,或為四言三言六言, 或者為四言然後一字領兩個四言);管鑒《念奴嬌》「寒梢冰破,問何人遠寄、江南春色」;辛棄疾《洞仙歌》「且歸去、父老約重來,問如此青山,定重來否」,「問歸來何日,君家舊事,直須待、為霖了」,《水龍吟》「問黃金余幾,旁人欲說, 田園計、君推去」,《漢宮春》「一自東籬搖落,問淵明歲晚,心賞何如」;晁沖之《漢宮春》「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 」。
想:辛棄疾《八聲甘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認得,王謝風流」,《木蘭花慢》「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沁園春》「想登樓青鬢,未堪憔悴」;曹宰《喜遷鶯 》「推太守,想區區百里,難淹良駿";王炎《木蘭花慢》「想北山猿鶴,南溪鷗鷺,怪我歸遲」;張鎡《木蘭花慢》「想翠軛珠輪,歸途望斷,鬥轉斜杓」;劉過《沁園春》「想刀明似雪,縱橫脫鞘,箭飛如雨,霹靂鳴弓」。
算:王子容《滿庭芳》「算人間極貴,何似長生」;李呂《滿庭芳》「算庾樓吟賞,今古應同」;辛棄疾《摸魚兒》「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水龍吟》「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滿江紅》「算年年孤負,對他寒食」,《水龍吟》「算風流未滅,年年醉裡,把花枝問」,《沁園春》「算只因魚鳥,天然自樂,非關風月,閑處偏多",《行香子》「算不如閑,不如醉,不如癡」;劉過《沁園春》「山西將,算韜鈐有種, 五世元戎」。
料:張孝祥《水龍吟》「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秘、留茲地」;辛棄疾《水龍吟》"料當年曾問,飯蔬飲水,何為是、棲棲者」,《念奴嬌》"西真姊妹,料凡心忽起,共辭瑤闕";葛長庚《沁園春》" 料驛舍旁邊,月痕白處,暗香微度,應是梅花」;蘇軾《水龍吟》"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怕:辛棄疾《沁園春》「沈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滿江紅》「怕行人西去,棹歌聲闋」,《木蘭花慢》「怕一觴一詠,風流弦絕」,「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劉過《沁園春》「消凝處,怕三更枕上, 疏雨瀟湘」;李演《摸魚兒》「怕月冷吟魂,婉冉空江暮,明燈暗浦」。
看:毛滂《沁園春》「看禦杯重勸,宸章屢賜,盛傳歌舞,高會簪纓」;曹宰《喜遷鶯》「世稀有,看陳思名族,平陽革裔」;林伯鎮《喜遷鶯》「願歲歲,看和羹梅綻,古階槐綠」;辛棄疾《摸魚兒》「看紅旆驚飛 ,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沁園春》「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都休問,看雲霄高處,鵬翼徘徊」,「看縱橫鬥轉,龍蛇起陸,崩騰決去,雪練傾河」,《滿江紅》"看尊前飛下,日邊消息」,「看野梅官柳,東風消息」。
盡:陳三聘《滿江紅》「盡南柯一夢,漏殘鐘曉」;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劉克莊《沁園春》「盡緣雲鳥道,躋攀絕頂,拍天鯨浸,笑傲中流」。
應:表應該意,與其他詞連用構成短語。 如辛棄疾《滿江紅》「問常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念奴嬌》「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聲聲慢》「千古懷嵩人去,應笑我、身在楚尾吳頭」。
注意以下兩字類舉例並非領格。
試問:陸游《桃源憶故人》「試問歲華何許,芳草連天暮」;程垓《芭蕉雨》「試問道、肯來麼,今夜小院無人,重樓有月」;吳文英《聲聲慢》「試問知心,尊前誰最情濃」。
莫問:趙長卿《滿江紅》「莫問傍人非與是,手兒但把心兒托」;劉克莊《水調歌頭》「莫問浮雲起滅,且跨剛風遊戲,露冷玉簫寒」;晏幾道《浣溪沙》「莫問逢春能幾回,能歌能笑是多才」。
莫是:辛棄疾《醜奴兒》「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吳潛《疏影》「莫是冰姿,改換紅妝,要近金門朱屋」;張炎《三姝媚》「莫是孤村,試與問、酒家何處」。
好是:朱淑真《謁金門》「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秦觀《雨中花》「好是蟠桃熟後,阿環偷報消息」;歐陽修《定風波》「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聲歌」。
可是:葉夢得《八聲甘州》「可是溪山無主,佳處且徘徊」;周密《清平樂》「可是杜陵人未老,日日酒迷花惱」;辛棄疾《西河》「問君可是厭承明,東方鼓只千騎」。
正是;李清照《好事近》「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毛滂《惜分飛》「正是碧雲音信斷,半衾猶賴香熏暖」;周邦彥《應天長》「正是夜堂無月,沉沉暗寒食」。
更是:陸游《滿江紅》「那更是、巴東江上,楚山千疊」;張孝祥《蝶戀花》「春到家山須小住。 芍藥櫻桃,更是尋芳處」;辛棄疾《破陣子》「更著十年君看取,兩國夫人更是誰。 殷勤秋水詞」。
又是:李清照《怨王孫》「多情自是多沾惹。 難拚舍。 又是寒食也」;周邦彥《訴衷情》「風翻酒幔,寒凝茶煙,又是何鄉」;晏幾道《蝶戀花》「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
不是: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今年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周邦彥《滿路花》「不是寒宵短,日上三竿,殢人猶要同臥」;張先《燕歸梁》「今年江上共瑤尊,都不是、去年人」。
卻是:辛棄疾《鵲橋仙》「醉扶孤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柳永《鳳歸雲》「正歡笑,試恁暫時分散,卻是恨雨愁雲,地遙天遠」。
卻喜:辛棄疾《鷓鴣天》「方驚共折津頭柳,卻喜重尋嶺上梅」;劉學箕《西江月》「如今我也瘦棱棱。 卻喜青青兩鬢」;吳潛《謁金門》「春去情懷怎說,卻喜不聞啼鴂」。
卻憶:秦觀《玉樓春》「倚樓聽徹單于弄,卻憶舊歡空有夢」;陳亮《賀新郎》「樽酒相逢成二老,卻憶去年風雪」;辛棄疾《念奴嬌》「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
卻又:秦觀《解語花》「如今見了,卻又惹、許多愁抱」;張炎《高陽臺》「故園已是愁如許,撫殘碑、卻又傷今」;蔣捷《蝶戀花》「偷把翠羅香被展,無眠卻又頻翻轉」。
恰又:何夢桂《摸魚兒》「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後」;無名氏《柳梢青》「爆竹聲收,燒燈節過,恰又經旬」。
恰似:周邦彥《念奴嬌》「因念舊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識」;秦觀《江城子》"恰似小園桃與李,雖同處,不同枝」;辛棄疾《鷓鴣天》「畫圖恰似歸家夢,千里河山寸許長」。
絕似:劉辰翁《浣溪沙》「晴日又思花處所,東風絕似柳情懷」;張炎《南浦》「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無名氏《踏莎行》「笑不成言,喜還生怯,顛狂絕似前春雪」。
又還:李清照《憶秦娥》「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周邦彥《塞垣春》「又還將、兩袖珠淚,沉吟向寂寥寒燈下」;蔣捷《瑞鶴仙》「換青氈、小帳圍春,又還醉也」。
忘卻:范成大《滿江紅》「忘卻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閒愁入」;蔣捷《瑞鶴仙》「漫將身、化鶴歸來,忘卻舊游端的」;周密《木蘭花慢》「折得荷花忘卻,棹歌唱入斜陽」。
縱把:石孝友《蝶戀花》「眼底相思心裡事,縱把相思,寫盡憑誰寄」。
拚把:姚允文《洞仙歌》「疏狂追少日,杜曲樊樓,拚把黃金買春恨」。
那知:葉夢得《水調歌頭》「今古幾流轉,身世兩奔忙。 那知一丘一壑,何處不堪藏」;劉克莊《漢宮春》「那知有人淡泊,不識蟲兒」;辛棄疾《雨中花慢》「功名只道,無之不樂,那知有更堪憂」。
那番:楊無咎《傳言玉女》「料峭寒生,知是那番花信」。
那堪:周邦彥《丹鳳引》「那堪昏暝,簌簌半簷花落」;晏殊《鳳銜杯》「更那堪、飛絮紛紛」;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堪羨:秦觀《喜遷鶯》「堪羨是,有汪洋萬頃,珠璣千斛」;蔣捷《沁園春》「誰堪羨,羨南塘居士,做散仙人」;吳文英《醜奴兒慢》「算堪羨、煙沙白鷺,暮往朝還」。
何處:朱淑真《眼兒媚》「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李清照《漁家傲》「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周邦彥《荔枝香近》「細思別後,柳眼花須更誰剪。 此懷何處逍遣」。
誰料:秦觀《一叢花》「佳期,誰料久參差」;歐陽修《賀明朝》「碧梧桐鎖深深院。 誰料得、兩情何日教繾綣」;程垓《最高樓》「也誰料、春風吹已斷」。
漫道:辛棄疾《江神子》「漫道長生學不得,學得後,待如何」;吳文英《漢宮春》「休漫道,花扶人醉,醉花卻要人扶」;蘇軾《江神子》「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怎禁:張炎《綺羅香》「才忘了、還著思量,待去也、怎禁離別」;劉辰翁《聲聲慢》「園林靜、多情怎禁幽獨」;吳潛《滿江紅》「只恐思鄉情味惡,怎禁寒食清明裡」。
遙想:蘇軾《念奴嬌》「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葉夢得《念奴嬌》「鼓吹風高,畫船遙想,一笑吞窮髮」;辛棄疾《念奴嬌》「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
記曾:晏幾道《浣溪沙》「向日闌幹依舊綠,試將前事倚黃昏,記曾來處易消魂」;魏了翁《水龍吟》「記曾犯雪,重來已是,綠肥紅瘦」;姜夔《一萼紅》「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楊、還嫋萬絲金」。
聞道:葉夢得《念奴嬌》「聞道尊酒登臨,孫郎終古恨,長歌時發」;周邦彥《六麼令》「聞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秦觀《念奴嬌》「聞道久種陰功,杏林橘井,此輩都休說」。
況值:管鑒《水調歌頭》「況值晚天新霽,菱葉荷花如拭,香翠擁行舟」;柳永《晝夜樂》「況值闌珊春色暮。 對滿目、亂花狂絮」;張昇《滿江紅》「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
無端:周邦彥《荔枝香近》「無端暗雨催人,但怪燈偏簾卷」;晏幾道《鷓鴣天》「重簾有意藏私語,雙燭無端惱暗期」;柳永《尾犯》「最無端處,總把良宵,只恁孤眠卻」。
獨有:秦觀《木蘭花》「歲華一任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陳允平《思佳客》「花開花落春多少,獨有層樓雙燕知」;楊炎正《賀新郎》「獨有荼開未到,留得一分春住」。
回念:趙師俠《謁金門》「回念故園如舊否。 不堪聞杜宇」;沈唐《霜葉飛》「回念花滿華堂,美人一去,鎮掩香閨經歲」。
乍向:曹勳《念奴嬌》「醉裡歸來,魂清骨醒,乍向層城別」;歐陽修《蝶戀花》「不見些時眉已皺,水闊山遙,乍向分飛後」。
只今:管鑒《水調歌頭》「只今何處,捲簾波影漾風鉤」;趙長卿《驀山溪》「當時事,只今愁,斑盡安仁鬢」;辛棄疾《滿江紅》「莫向蔗庵追語笑,只今松竹無顏色」。
不須:秦觀《漁家傲》「且對芳尊舒一嘯,不須更鼓高山調」;蘇軾《虞美人》「怨聲坐使舊聲闌,俗耳只知繁手不須彈」;晏殊《浣溪沙》「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
多少:朱淑真《鵲橋仙》「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李清照《孤雁兒》「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周邦彥《風流子》「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但知:張伯壽《臨江仙》「但知從此去,袞袞出公侯」;姚勉《聲聲慢》「西湖有人覓句,但知渠、清淺昏黃」;晁端禮《雨中花》「但知記取,此心常在,好事須成」。
三字類不再詳細舉例。 除了上面列出的一些常用的字詞,在宋詞中還存在許多襯字逗詞,如更有、待得、況是、但莫使、但留得、但暗把、待細把、漫贏得等等,正是這些詞的靈活運用,使得一首詞看起來就如同一副畫一樣精彩紛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