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7

过度解读、牵强附会的“诗大序”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3 03: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度解读、牵强附会的“诗大序”
      诗经开篇《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第一篇即.《关雎》。鲁国人毛亨和毛苌在这首诗前写了一篇序,后人叫作“诗大序”。毛亨毛苌和东汉末年的郑玄为诗经各篇作了一些注解,分别叫“毛传”和“郑笺”。现代人评论说:“但毛亨解诗,常以封建伦理观点歪曲诗的主旨,语多附会,不足凭信。”看看他们对《关雎》的点评,还真是这么回事。
《关雎》原文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意思是:
和谐鸣叫的水鸟,相伴在河里的小岛。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追求的对象。
长短不齐的荇(音“杏”)菜,在左右飘摇。美丽贤淑的女子,睡梦中都想得到。
求之不得,白天黑夜思念。长久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睡不着。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采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弹琴鼓瑟与它交朋友。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祝贺。
        ------这诗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诗。这从“淑女”和“君子”二词可以确定。至于荇菜,只是比喻女子喜欢的对象。怎么会变成“同志”呢?
        但毛传却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邦国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鸟挚而有别。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笺】言后妃之德和谐,则幽闲处深宫贞专之善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之怨者。言皆化后妃之德,不嫉妒,谓三夫人以下。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传】后妃有关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也。【笺】左右,助也,言后妃将共荇菜之葅,必有助而求之者。言三夫人九嫔以下,皆乐后妃之事。
•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笺】言后妃觉寐则常求此贤女,欲与之共己职也。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笺】服,事也。求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己职事,当谁与共之乎。  
•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笺】同志为友,言贤女之助后妃共荇菜,其情意乃与琴瑟之志同。共荇菜之时乐必作。  
----他们的解释很明显,是说《关雎》这首诗说明了帝王后宫里的后妃妻妾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服侍帝王的职业道德,这明显是宣传一夫多妻替帝王着想的奴才行径,是极其明显地宣传奴隶制思想,是完全背离了这首民歌的原意的。是过度解读,牵强附会,借机替当时的统治者宣传奴隶制而已。
“诗大序”还说:“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衷]窈窕、思贤才 [6],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关睢》的意思是乐意得到淑女以配君子,也就是忧虑君子进举贤德而不要一味沉溺于美色。留恋窈窕之女而思慕贤德之才,这样无伤于善道,就是《关睢》之篇的要义
-----这就将这篇诗歌捧到“用之邦国”的高度了,真能扯!
    可见“诗大序”的思想有些是很荒谬的。包括关于“风刺”的说法: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2],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意思是上面人君以“风”来教化臣民,下则臣民以“风”来劝告人君,通过诗文来含蓄而温婉地批评和劝谏,从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所以叫“风”。这里的“风刺”不同于现在的“讽刺”,这里的“风刺”是用“风”这种诗歌来委婉含蓄地批评、劝告的意思,所以叫“谲谏”(jué jiàn);因为委婉含蓄而不易伤害或激怒被批评者,所以叫“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这已是一个成语了。
----显然这是美化了当时君民之间的矛盾,空想的一副和谐景象。当时的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对抗是生死对抗。哪里会委婉的批评?哪里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恐怕同阶级内部也做不到。那个臣子敢批评皇帝?
    可笑的是,现在有些人(如网名“梅花山人”者)就是以这篇有明显悖谬的东西为依据,号召诗人们“下以风刺上”“反颂圣”,实际是号召人们响应西方“民主派”攻击中国社会制度的需要,进行“颜色革命”,否定中国的革命历史。而有些人不辨真伪,盲目跟风,是非不辨,更是可悲!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讨论,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7: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光明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7: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于 2017-11-3 07:19 说:
称此文是奇文者,是因为文章主体部分本来很不错,是月亮走出了浓云,还月亮本来面目,但尾巴部分却卷起更浓的乌云,不但把月亮重新掩盖起来,甚至比原来还暗了,如此评论,如此索引,如此含沙射影,如此制造文字狱,比毛传更可恶、更毒辣、更阴险,比文革派更下流,实在是作者的悲哀


回复:
-------为什么点名梅花山人?因为几年以来该人在几个论坛中,是鼓吹“反颂圣”“下以风刺上”最卖力者!仅就前几天发表的骂诗来看:
梅花山人 在  红鹦鹉/寄松叶林  中说:
  
  媚骨长歌夸颂圣,讥言利箭刺寒翁。
  自评,"诗歌之美刺是中国古代诗歌论中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论述。"美"即赞美、颂扬,"刺"即讽刺。《毛诗序》曰: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所谓见失而不斥言,见美而嫌于媚谀,。。。
   本篇即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红鹦鹉比类以言之。
  
-----可见梅花山人之主张:“见今之失要敢于斥言,见美赞颂就陷于媚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7: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为什么单独点名 梅花山人:
-------为什么点名梅花山人?因为几年以来该人在几个论坛中,是鼓吹“反颂圣”“下以风刺上”最卖力者!它依据诗大序发表了大量反颂圣提倡“刺上”文章,居心险恶!仅就前几天发表的骂诗来看:
梅花山人 在  红鹦鹉/寄松叶林  中说:
  
  媚骨长歌夸颂圣,讥言利箭刺寒翁。
  自评,"诗歌之美刺是中国古代诗歌论中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论述。"美"即赞美、颂扬,"刺"即讽刺。《毛诗序》曰: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所谓见失而不斥言,见美而嫌于媚谀,。。。
   本篇即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红鹦鹉比类以言之。
  
-----可见梅花山人之主张:“见今之失要敢于斥言,见美赞颂就陷于媚谀”。这是和当前十九大宣布的的文艺路线相抵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来这位 梅花山人 (同车淑女,若兰1)是响应西方民主派“反颂圣”号召,大力提倡“用诗刺上”的最积极的一位。他的这些主题帖和跟帖均还在,这里为了节省版面,就不复制了。仅从最近的骂诗即可可出他的一贯主张,是居心不良的人。对这种蛊惑者大家要提高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11-3 08: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