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19

【新诗体探讨之三】诗的用语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发表于 2017-10-30 09: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11-4 13:07 编辑

  诗言志,诗传情。诗者的情和志需要用语言表达,诗的用语是诗的重要要素。
  诗要描写事物,要表达情感,要在人际间流传,毫无疑问要使用当代的语言,进行口语化写作。新诗是这样,新诗体也应该是这样。
  毛泽东对创造新体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要一条是用语要“精炼”⑴。 “有诗意,要含蓄”、“精练”,这对于旧体诗和新诗体,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诗的用语要“精练”意味着诗语不但要没有多余的话,而且也应该没有多余的字词,力争用最经济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书面口语是口头语言的记录。现代新诗直接用书面口语写作,用语贴近生活,易写易懂,但不够精练,有散文化的倾向,与传统背离过甚。古典诗词用语虽然精练,但嫌用词古旧,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新诗体的用语应该是现代的、精练和简约的书面口语,也称为精约口语⑵。
  自古以来,诗的用语并非文言,而是精约口语,口语入诗是诗人的传统。诗词极盛时,唐宋人也用当时的口语写诗。唐代诗人白居易“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⑶;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也少有艰深之语,以致他们的诗句至今仍在流传。可是,传统诗词语汇已不能完全承载新时代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境界。新诗体的用语,即现代精约口语应该向新诗学习,吸收当代生活中新鲜活泼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时语、仂语,这样诗才能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色彩,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扉。
  精炼含蓄、有意境、篇幅短小,这是对写诗用语的基本要求。所以口语入诗并不等于照搬原生态口语和进行散文式写作。入诗的口语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始的口头语言,诗语要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要精简赘余的成分,少用助词,以简约取胜。精约口语也不一定从实际发生的交际语言中精约,也可以是由诗者直接构思,她的特点是通俗、精练和使用口语词汇,说出来或读出来能与人顺利交流。
现代口语的多音节词比较多,字音连平连仄的词也比较多,口语中使用助词较多,而且也不够简洁。这些当然会为口语入诗造成一些不便,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精约。对口语进行精约时,可以并且应该借鉴古典诗词精约口语的方法。除了精简赘余的成分,多用实词,少用助词之外,可以把过长的词汇浓缩为顾名知义的简称;可以用短的字词代替较长的词汇;也可以借用其他书面语言的词汇甚至使用还有生命力的文言词汇;但是不要生造词汇,也不要使用在民间已经死去的古词汇和冷辟的典故。在语法上,可以使用直叙、倒装、变换词性等传统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段,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最好是做到融汇古今、雅俗共赏,前提是能让大多数人读得懂、听得懂。精约现代口语的方法还需要诗者不断探索,需要诗者加强櫽括提练的功夫和组织文字的能力。
  为了完整表达出诗意或意象,“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⑷。使用精练、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意境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写好口语化的诗,就要提高诗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实现以小见大,以平淡的用语表达宏大的诗意,从而用精约口语写出浅白而又品味绵长的生动诗篇。
  诗要口语化,要用鲜活的当代词汇,这是诗大众化,平民化的需要,也是诗溶入现代生活的关键。


注:
⑴ 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
⑵   诗语是“精约口语”的讨论见拙文《韵律诗之三·精约口语》。
⑶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传》
⑷ 毛泽东·《致陈毅的一封信》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30 1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要描写事物,要表达情感,要在人际间流传,毫无疑问要使用当代的语言,进行口语化写作。

-----赞同!
诗的语言提倡辞简义赅,简明凝练。但一定要达到义通句顺,句读流畅。反对辞藻堆积,读起来诘屈聱牙,甚至故用冷字僻典,以让人读不懂为目的,似乎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学问深厚。都是不良之风。

点评

谢谢首版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3: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30 11:53
诗要描写事物,要表达情感,要在人际间流传,毫无疑问要使用当代的语言,进行口语化写作。

-----赞同!

   谢谢首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3: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首小诗,在讨论格式时贴过,并不是说这首诗有多好。
 这首小诗只是个用语的例子,有利于讨论的开展。

 【入伏】
 [今年气候反常,酷热难耐。]


 才入伏,
 进蒸笼。
 天火炙,
 地气升。
 竹叶卷,
 柏油融。
 街上行人少,
 只有修路工。


 夜暑难消,
 空调开动。
 停电三更热醒,
 草席汗染人形。
 返思修路者,
 辗转到天明。




点评

这首诗是歌谣,格式上实在是太简单。 没有文采,没有段落和重复,押韵也不好。建议找些好的现代诗作范文,介绍一下自己的主张也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0-30 13:4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那个,属于小概率事件,也就是现在说的奇闻异事。倒是不能作为佐证。

点评

诗语不是文言,是古口语的精约是大概率的。除了个别含有典故的文人诗,一般古诗现代人都能读懂,并且能领会它的意思。 白居易的诗非常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6
贡献
13145
金钱
1558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30 13: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过一次了,很普通的歌谣。如果说这就是新体,多少有些失望。

点评

相同的诗体,比如律诗,不同水平的诗者会写出不同的水平。  先生对我的水平失望,但请您不要对新诗体失望。  还有,这不算歌谣,是用语直白的诗。当然新诗体的用语也不一定这样直白,不排斥华丽的语句,不排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4: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10-30 13:48
见过一次了,很普通的歌谣。如果说这就是新体,多少有些失望。

    相同的诗体,比如律诗,不同水平的诗者会写出不同的水平。
 先生对我的水平失望,但请您不要对新诗体失望。
 还有,这不算歌谣,是用语直白的诗。当然新诗体的用语也不一定这样直白,不排斥华丽的语句,不排斥半文半白文风,但要以口语为本,通俗易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30 15: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 发表于 2017-10-30 13:37
 贴一首小诗,在讨论格式时贴过,并不是说这首诗有多好。
 这首小诗只是个用语的例子,有利于讨论的开展 ...

这首诗是歌谣,格式上实在是太简单。 没有文采,没有段落和重复,押韵也不好。建议找些好的现代诗作范文,介绍一下自己的主张也行。

点评

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用语形式是精练、贴近口语,通俗易懂。   别的例子也有,只是这首用语比较典型,包含着不同于新诗,也不同于格律诗的一些要素。本帖主要是讨论用语问题,主要不是讨论其它韵律问题,也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6: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6: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30 15:52
这首诗是歌谣,格式上实在是太简单。 没有文采,没有段落和重复,押韵也不好。建议找些好的现代诗作范文 ...

     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用语形式是精练、贴近口语,通俗易懂。
  别的例子也有,只是这首用语比较典型,包含着不同于新诗,也不同于格律诗的一些要素。本帖主要是讨论用语问题,主要不是讨论其它韵律问题,也不是评诗。以后随着讨论的深入再贴一些长一些的,风格不同的吧。
    谢谢首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6: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0-30 13:48
白居易那个,属于小概率事件,也就是现在说的奇闻异事。倒是不能作为佐证。 ...

    诗语不是文言,是古口语的精约是大概率的。除了个别含有典故的文人诗,一般古诗现代人都能读懂,并且能领会它的意思。
    白居易的诗非常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就近乎于原始口语。朱自清先生评价他的诗是“作诗如说话,嬉笑怒骂,兼而有之,又时时杂用俗语,这是粗豪一派”。
    因为它又不是纯口语,是精练的口语,所以我称它为“精约口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11: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汉语只分为两类:文言与和古白话。
    文言文开始也是源于古口语,但由于竹简上能记录的字数有限,所以极度精简,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为一种有一定写作规范的书面语言。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可见古诗则是接近古口语,说诗的语言是文言不符合历史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语有三个层次:口头语言、书面口语、精约口语。
 口头语言是日常交际的口头语言,方言区有各自的发音,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听懂。
 书面口语指把口头语言记写为书面形式,书面口语记的是口头口语的意思,在各方言区都是一样的,所以全国范围都能看得懂,并且能用自己的方言读出来。同理,古代的书面口语现在也能看得懂。
 精约口语是书面口语的精练和简约,是诗的用语。如果书面口语已经足够精简,也可以直接入诗。
不同诗体对口语的精约度不同,新诗对精约度的要求较低,新诗体要求的精约度较高,古典诗词的精约度最高。

点评

个见:这样划分有点啰嗦。只要符合规范汉语的,就无所谓书面语和口语。另外凡诗歌皆需要语言精练,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拉拉杂杂地冗长描写,所以所谓“精约口语”这词似也不必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1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2 19: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 发表于 2017-11-1 19:26
 口语有三个层次:口头语言、书面口语、精约口语。
 口头语言是日常交际的口头语言,方言区有各自的发音 ...

个见:这样划分有点啰嗦。只要符合规范汉语的,就无所谓书面语和口语。另外凡诗歌皆需要语言精练,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拉拉杂杂地冗长描写,所以所谓“精约口语”这词似也不必要。

点评

 谢谢您的意见。  其实写成文字的都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分为多种,书面口语是口头语言的记录。书面语言分为多种,除了书面口语之外,还有公文、政论、科技、演说等等,除了有共同的语汇之外,各自有不同的规范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2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2 19:53
个见:这样划分有点啰嗦。只要符合规范汉语的,就无所谓书面语和口语。另外凡诗歌皆需要语言精练,不能像 ...

 谢谢您的意见。
 其实写成文字的都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分为多种,书面口语是口头语言的记录。书面语言分为多种,除了书面口语之外,还有公文、政论、科技、演说等等,除了有共同的语汇之外,各自有不同的规范和特有的词汇。
 有一些书面口语词汇与其他书面语是不同的,如口语说“老婆”,对应的公文词汇是“配偶”,如此等等。
 凡诗歌皆需要语言精练,但不同诗种对语言的精练程度是不同的。新诗对入诗口语的精约度没有要求,可以直接用书面口语入诗。但传统诗词则要求精约度较高,所以引申出“精约口语”这个词。
 新诗体需要继承传统,用语使用精约口语。

点评

说的不错,希望用作品说话,更有说服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 1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3 13: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 发表于 2017-11-2 21:11
 谢谢您的意见。
 其实写成文字的都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分为多种,书面口语是口头语言的记录。书面语 ...

说的不错,希望用作品说话,更有说服力。

点评

 谢首版!  上帖只是说说不成熟的想法而已。其中“书面口语”、“精约口语”,我以前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反正按文章叙述的需要胡咧罢了,也不知道是否不小心成了首创。  作品会有的,将在下个专题结合作品显示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9: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1-3 13:35
说的不错,希望用作品说话,更有说服力。

 谢首版!
 上帖只是说说不成熟的想法而已。其中“书面口语”、“精约口语”,我以前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反正按文章叙述的需要胡咧罢了,也不知道是否不小心成了首创。
 作品会有的,将在下个专题结合作品显示诗的韵律与现代语境的融合问题。
 其实诗重在有意有境,能够用符合格律的语言,通过描写事物,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够了。如果这种感受能引起读者共鸣,就算是成功的。就像李白的《静夜思》那样,不一定要华丽的语言。

点评

美人不一定都化妆,不化妆的不一定都是美人,美人也可以化妆,不是美人的也可以通过化妆变的美化一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4 14: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1-4 14:1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11-4 14:18 编辑
水龙 发表于 2017-11-3 19:55
 谢首版!
 上帖只是说说不成熟的想法而已。其中“书面口语”、“精约口语”,我以前没有听说过这种说 ...


美人不一定都化妆,不化妆的不一定都是美人,美人也可以化妆,不是美人的也可以通过化妆变的美化一些。当然,不会化妆的,变得更不好看也是有的。

点评

谢常管!把我绕晕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4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1-4 14:17
美人不一定都化妆,不化妆的不一定都是美人,美人也可以化妆,不是美人的也可以通过化妆变的美化一些。当 ...

谢常管!把我绕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诗《入伏》可以看出口语是怎样精约的。
才到初伏的季节 → 才入伏。在口语中也有这样说的。
热得像进了蒸笼 → 进蒸笼。在口语中也有这样来形容闷热的天气。韵庚阳平。
太阳像火一样  → 天火炙。把全句櫽括为天火,炙形容它的热度,补充口语的省略。
地面的热气向上升 → 地气升。韵庚阴平。
竹子的叶晒得打卷 → 竹叶卷。
柏油路面变得软融 → 柏油融。韵庚阳平。
路上行人少 → 路上行人少。也可以是“行人少”,考虑到句式的变化直接用口语。
只有修路工 → 只有修路工。口语足够精约。韵庚阴平。
到晚上暑气还没有消退 → 夜暑难消。櫽括全句意思,精约度较高。
还是要把空调开动 → 空调开动。韵庚去声。用仄韵,配合意思转折,有分段效果。
停电半夜热醒 → 停电三更热醒。原口语不需要精约,把半夜改三更是为了合律。
汗把草席湿成人的形状 → 草席汗湿人形。韵庚阳平。
回想起修路的工人 → 返思修路者。返思代回想起,者代工人,借用书面语。
辗转反侧一直到天亮 → 辗转到天明。概括全句意思改写。韵庚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8
贡献
544
金钱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21: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体用语是精约口语,特点是精练、贴近口语,通俗易懂。
    比新诗用语精练并符合韵律,与旧诗词用语相比则使用现代的新词汇。
    正如[潭州雨梦]所言,这样的用语类似于杂言古风,如果再白话点,则入新诗之流。
    我相信,这样的用语适合多数诗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