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10-30 07:31 编辑
什么叫模糊攻击?举几个新旧的例子: 1,如这贴: 谁都知道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由内容和格式组成。诗也不例外。 谁都知道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最重要的时内容;格式都只是外貌、是框架而已。诗也不例外。 谁都知道诗的格式有许多组成的成分,如诗句的长短,每段句子多少,段落的多少,以及修辞、韵律、节奏的安排等等。 谁都知道诗的格式是种概念,而诗句的长短,每段句子多少,段落的多少,以及修辞、韵律、节奏的安排等等只不过是格式这一种概念中的属概念(外延概念)而已。 我很奇怪,先生对诗体作了多年探索研究,却还没有搞清楚概念的种属关系,把种概念和属概念当成并列的关系来论述;也不明白先生为何不把是的内容当成“最重要的”,却说“诗最重要的韵律”;更弄不懂的是不要任何格式的也叫“格式”。——难道这些就是先生所说的“诗体创新”?
-----这就叫混淆概念,胡搅蛮缠!混淆概念是诡辩法的惯用手段。先把水搅浑,再浑水摸鱼。比如上面“先生为何不把是的内容当成“最重要的”,却说“诗最重要的韵律”;”----人家论述诗的格式时讲“诗最重要的韵律”,他却扯到“内容是最重要的”----不同范畴的对比上。等于人说“要维持生命吃饭问题最重要”,他却扯到“人与饭相比哪个更重要?”转移话题就是诡辩。
2,“平仄顺口溜” 最近发现外坛有个外行先生攻击律诗是“平仄顺口溜”,颇为可笑。他解释说 “平仄顺口溜”就是平俗,指顺意发挥,一马平川,一竿子捅到底,过度运用俗语,俚语,家常话。 | 写得符合平仄格式,但缺乏诗味和艺术性。这类诗词有意无境,局限于习惯的常规思维。
-----实际指责的正是律诗绝句。因为现在讲究平仄的诗只有律诗绝句,即唐近体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诗讲究平仄。词曲也讲究平仄,但不能以诗名之。顺口溜实际就是民歌民谣,顺口,但不讲究平仄。平仄顺口溜指要符合律诗绝句的格律,还要顺口,即用白话,语义通顺流畅。这难道不是高标准严要求吗?可见该人指责的正是高水平的近体诗! |
3,“匠人体”,虽然这是人人皆知的吟者的发明,也应该归于“模糊攻击”。因为吟者所说的匠人体就是使用平水韵的律诗绝句而已。
此处不赘。
这种模糊攻击实际上是这些人不会写或写不好近体诗(不懂平水韵),却嫉妒别人写,又讲不出多少理由,只好发明些新名词进行攻击。如此而已,不理会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