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1

谈谈“模糊攻击”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30 07: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10-30 07:31 编辑

什么叫模糊攻击?举几个新旧的例子:
1,如这贴:
谁都知道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由内容和格式组成。诗也不例外。
谁都知道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最重要的时内容;格式都只是外貌、是框架而已。诗也不例外。
谁都知道诗的格式有许多组成的成分,如诗句的长短,每段句子多少,段落的多少,以及修辞、韵律、节奏的安排等等。
谁都知道诗的格式是种概念,而诗句的长短,每段句子多少,段落的多少,以及修辞、韵律、节奏的安排等等只不过是格式这一种概念中的属概念(外延概念)而已。
    我很奇怪,先生对诗体作了多年探索研究,却还没有搞清楚概念的种属关系,把种概念和属概念当成并列的关系来论述;也不明白先生为何不把是的内容当成“最重要的”,却说“诗最重要的韵律”;更弄不懂的是不要任何格式的也叫“格式”。——难道这些就是先生所说的“诗体创新”?

-----这就叫混淆概念,胡搅蛮缠!混淆概念是诡辩法的惯用手段。先把水搅浑,再浑水摸鱼。比如上面“先生为何不把是的内容当成“最重要的”,却说“诗最重要的韵律”;”----人家论述诗的格式时讲“诗最重要的韵律”,他却扯到“内容是最重要的”----不同范畴的对比上。等于人说“要维持生命吃饭问题最重要”,他却扯到“人与饭相比哪个更重要?”转移话题就是诡辩。

2,“平仄顺口溜”
最近发现外坛有个外行先生攻击律诗是“平仄顺口溜”,颇为可笑。他解释说
  
平仄顺口溜平俗,指顺意发挥,一马平川,一竿子捅到底,过度运用俗语,俚语,家常话
  
  
写得符合平仄格式,但缺乏诗味和艺术性。这类诗词有意无境,局限于习惯的常规思维。
  
    -----
实际指责的正是律诗绝句。因为现在讲究平仄的诗只有律诗绝句,即唐近体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诗讲究平仄。词曲也讲究平仄,但不能以诗名之。顺口溜实际就是民歌民谣,顺口,但不讲究平仄。平仄顺口溜指要符合律诗绝句的格律,还要顺口,即用白话,语义通顺流畅。这难道不是高标准严要求吗?可见该人指责的正是高水平的近体诗!
  


3,“匠人体”,虽然这是人人皆知的吟者的发明,也应该归于“模糊攻击”。因为吟者所说的匠人体就是使用平水韵的律诗绝句而已。
此处不赘。

这种模糊攻击实际上是这些人不会写或写不好近体诗(不懂平水韵),却嫉妒别人写,又讲不出多少理由,只好发明些新名词进行攻击。如此而已,不理会也罢!

6

主题

474

帖子

18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4
贡献
556
金钱
662
发表于 2017-10-30 09:3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8: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