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0-29 12:36 编辑
文革蓝图——读毛泽东的《满江.和郭沫若》
1、正式版本与“书赠周恩来”版本是不一样的
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是毛泽东诗词的名篇。凡是经过文革的文化人,对此名篇倒背如流。而解释,则认为是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敌忾。 如果按照“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作这样的解释,也未尝不可。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的版本与公开发行的正式版本是不一样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一联,在“书赠魏文伯”和“书赠周恩来”的是“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
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最早写于1963年1月9日。当时毛泽东住在杭州汪庄宾馆。当天,毛泽东抄写了一份送给同在杭州的周恩来。魏文伯所藏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内容与书赠周恩来的内容完全一样,但是落款顺序不同。书赠周恩来的落款在最后。而魏文伯藏的落款却是在标题之后、正文之前。”(《魏文伯所藏毛体手稿:待知情者钩沉疑云》.网络)。
现在,将两种版本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对照抄录如下,“( )”内的是正式发表的版本,其余文字与“书赠”本相同。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欲学鲲鹏无大翼(正式版本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千万事(正式版本是“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正式版本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凡是有诗词楹联知识的人都知道,上阙的“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下阙的“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在对仗上是有毛病的。不应该出现在毛泽东这样的诗词巨匠身上,却恰恰出现了。我们不能不怀疑,老人家是在向被赠者、特别是周恩来,表达重要政治意象,而不问是否“合律”。这个“意象”,是不是对于这个没有“大翼”的“鲲鹏”,要用工农的力量实施革命呢?
2、《满江红.和郭沫若》的历史背景 大家知道,1958年大跃进的结果是“大跃退”,国民经济受和生产力被破坏殆尽,几乎亡党亡国。更为严重的是,大跃进饿死了三千六百万农民。当然,死的人的具体数据学界还有争议。根据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这就说明,饿死农民是绝对有的事,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或精准度的差别。 为总结大跃进的得失,明确今后国家政治的方向,于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从中央领导人到县委书记(包括一些厂矿),共计7118人参加的大会,史称“七千人大会”。 大会上,刘少奇说:“三年饥荒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血的教训。和平时期死了这么多人,我们共产党应该下‘罪自诏’,可以考虑在每个县委、地委、省委直至中南海的门口立石碑,刻下我们的教训,让子子孙孙来取”。 地委、县委书记们反对的就更多、更直接、更情绪化了。四川省的基层干部“(奈何)不得青杠啃泡木”,拿李井泉出气。李井泉检查了好几次,直至痛哭流涕,都不能为基层干部原谅。直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出面保驾才过了关。 “七千人大会”于1962年2月7日结束。2月10日,针对“7000人大会”上不少人提出让毛泽东退下的意见,毛泽东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他诚恳地表示:“愿意服从会议决定,辞去主席退下,搞社会调查”。 结果,朱德、陈云、邓小平“欢迎毛泽东辞去主席职务”;周恩来说:“主席暂退二线,主席还是主席”(辛子陵《红太阳的陨落》P421。注:辛氏的根据是2006年解密的《邓颖超日记》);刘少奇要毛留下,林彪反对毛退位。这样是三票对三票。如果毛泽东真正想退居二线,是有机会的。显然毛不愿意退下。结果,毛泽东投自己一票,以四票对三票保住了主席位子。但也感受到了“高天滚滚寒流急,已是悬崖百丈冰”般的寒冷。
3、《满江红.和郭沫若》中的“文革”规划
毛泽东经过一年的思考,下了“要将一切支持‘包产到户’的干部,从中央到地方,统统整下去”的决心。《满江红.和郭沫若》露出了端倪。 “书赠版”反映了毛泽东的初衷。显然是将刘、邓等人的讲话当成嗡嗡乱叫的苍蝇,聚槐之蚂蚁;要他退下是蚍蜉撼树;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他们扫出“长安城”;方式是“四海翻腾,九洲震荡;力源是工农踊跃抽长戟”;时间是“只争朝夕”。
充满了对“无翼”的“鲲鹏”的不服气与敌忾。并要发动一种运动,将这些人都打下去。这个运动就是“文革”。“书赠版”《满江红》将“文革”的目的,运动的方式,都规划到了,显然就是一幅“文革蓝图”,并为后来文革运动的历程所印证。
4、《满江红.和郭沫若》发表的时间
正式发表的版本是横幅书法,两张一对,108cmX39cm,于196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当年印刷发行。 贵阳的“春雷广场”于1968年7月6日动工修建,1968年12月28日,贵阳地区二十多万群众集会,庆祝毛主席巨像落成。毛主席巨像下须弥座的墙上,就镌刻有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的横幅书法。这也印证正式版本的发行时间应该是1968年。 这时的文革形势,用“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来描述,应该是切贴、巴谱的。同时,也克服了“书赠版”在艺术上的疵瑕。 但是,魏文伯藏书的《后记》原文如下: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主席由京来沪。……一月九日,和郭沫若《满江红》词一首,曾蒙获赠。二月中央工作会议,印发莅会诸同志。见词句中略改:‘欲学鲲鹏无大翼’改为‘蚂蚁缘槐夸大国’;‘千万事’改为‘多少事’;‘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捷’改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就是说,“正式版”于一九六三年已经成型。但是,仅仅是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官员得见,老百姓还是不知道的。因此,说“正式版”《满江红.和郭沫若》,发表于1968年,应该是正确的。
2017/10/26 于萨斯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