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境 我认为,意境就是一首诗所反映的完整的情景。 意境不是孤立地指某一句诗,而是指全篇。 比如王维《使之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就是完整形象地记述了出塞后见到的场面。读者阅后如临其境,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两句是形象描写,其中人物的活动是看。后两句议论,合乎情理,意境就是山景+感想(推理)。 我在一跟帖中曾临屏拟过一首依韵诗(题目是现在加的)。虽然是依韵,但因意境完全不同,所以不算改诗,实际应该算再创作: 《归帆》 山影航程暗,帆尖映夕晖。 群鹅似相识,急向岸边飞。 ----这是写一艘回家的船回港前的一段情景。河边的一座高山遮挡住了夕阳,河面显得黯淡了。但船帆的顶部尚有一抹阳光照射。河边的一群鹅似乎认识这条船,于是连飞带叫的向岸边游过去,似乎急着回家告诉家人船回来了!这个画面和喜庆的场景就是一副完整的图画,也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长征》(毛泽东)诗的意境: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铁索桥,岷山雪----都是长征途中见到的景物,三军过是一条线,将这些景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带有乐观主义的完整的意境。 由上可见构成意境有两个要素: 1,景:形象的描写; 2,情:包括辅助交代,过程的交代及情感、心情、感触和推论。全诗围绕主题形成一个整体。情景交融,就形成意境。 有完整的意境才是好诗。若意境支离破碎,甚至形不成一副完整的画面,或者让读者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印象,就不是好诗。 例如: 《××洲上》落日依秋水,归帆入夕晖。相逢无一语,叩岸浪声微。 依水的落日,回港的帆船,拍岸的波浪。虽然有景,但因辅助说明(含题目)交代不清,不知道谁与谁“相逢无语”,使这些景象失去了依托,不知所咏为何,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