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17-10-19 22:03 编辑
第一首詠馬詩——《詩經·鲁颂·駉》 一、詠馬 詠物是詩歌常見一類題材,其源頭也在《詩經》。馬,作為古代人們一種重要的牲畜,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馬最早作為歌詠對象出現在《詩經》里,也就是順理成章了。《詩經·鲁颂·駉》: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騮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斁,思馬斯作。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思無邪,思馬斯徂。
《經典釋文》之題解:“魯者,周公之子伯禽所封之國也。……十七世至僖公,當周惠王、襄王之時,能遵伯禽之法,外征淮夷、內修德教,國人美之。……。”(第406頁)
二、簡析 此詩使用了詩經中最常見的藝術手法:賦。全詩分為四章,每章八句。第一句、第二句可謂起得高,筆法超妙,寫出了牧場之遼闊,這是全景。接著三句是特寫,寫出了馬群之盛,馬姿之美。用“車”來襯托出馬奔馳之雄姿,彭彭,寫出馬蹄聲鏗鏘有力。最後兩句是禁不住讚歎,贊馬就是贊人。其餘三章在章法上與第一章相似,但不是簡單重複,而是渲染馬匹種類繁多,展現畜牧業繁榮氣象。 這首詠馬詩,對於我們律詩創作其實有著非常好的啟發。細細揣摩章法,覺得與律詩寫作其實別無二致。可以看出,律詩基本章法起承轉合盡在其中矣。
三、參考資料
来源: 第一首咏詠馬詩——《詩經·鲁颂·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