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20|回复: 85

我读江南雪《七律·秋兴》

 关闭 [复制链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10-13 09: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笑 于 2017-10-13 13:22 编辑

      我读江南雪《七律·秋兴》
        七律·秋兴
一片云霞伴鹤游,深山远谷望中收。
黄莺漫唱湖边树,白发闲摇水上舟。
未了尘缘皆了了,已休心念自休休。
任它风恶波涛起,但把诗情向晚秋。
   
    一片云霞伴鹤游,深山远谷望中收。远景开阔,即景起兴,扣题领起。“云霞伴鹤”意象,云者悠闲自由,鹤者翩翩于仙凡之间,无拘无束
    黄莺漫唱湖边树,白发闲摇水上舟。近景闲适从容,“漫唱”“闲摇”意承首句,诗意相通。黄莺,在北方是候鸟,在南方是留鸟,用于南方之秋景,恰切;白发摇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明代杨慎《临江仙》),取景适当。
    未了尘缘皆了了,已休心念自休休。由景入情,情由景生,转接自然。外界内心,两个侧面,一样心情,互文见义。晚秋心态,看似“了”实未了,看似“休”,实未休,何哉?结句之“诗情”也,欲扬先抑笔法。
    任它风恶波涛起,但把诗情向晚秋。卒章显志。“风恶波涛”句承“白发闲摇水上舟”而来,暗指人际险恶,与“但(只)”连贯,衬托“诗情”之坚定。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首诗情景相融,跌宕有致,浏亮上口,节奏错落,读之,情感随之起伏;以秋景而逸兴,诗脉贯通,句篇合一;意象明确,明暗相扣,于浅显的文字中见匠心。读罢,觉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回肠荡气之感。
    中二联工稳蕴藉,颈联意蕴深邃,承转得当,蓄势得体。唯觉“望中收”语熟,但瑕不掩瑜。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13 10: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评论沦为攻讦及相互攻讦的工具不能不说是评论的悲哀。。。

--------无关楼主的诗评,只针对某些评论现象

点评

先生所指也是确有的现象,谢先生惠临。 个见看人看诗,多看长处,能欣赏别人的长处,也是一种平和心态的体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3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0-13 10:26
文学评论沦为攻讦及相互攻讦的工具不能不说是评论的悲哀。。。

--------无关楼主的诗评,只针对某些评论现 ...

先生所指也是确有的现象,谢先生惠临。
个见看人看诗,多看长处,能欣赏别人的长处,也是一种平和心态的体现。

点评

多看人家的长处,善意指出人家的不足而非借诗评行攻讦之实,评得对错,合不合本意,估计原作者都是乐见其评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3 2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10-13 1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13 12: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笔耕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13 20: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7-10-13 12:33
犹记得谁谁拿老杜“两个黄鹂”来怼《大佛寺》……顺手摘个王维,够他喝到找不着北。 ...

这江南雪又焉何不是借诗评之名行攻讦之实,更不堪的是弄了个河水悠悠的马甲胡乱谩骂,一发十多个版块,从这网整蛊到那网,一整就几网,包括诗品诗论

懒得理他,看他跳梁能跳得了几时

文学是允许也是鼓励争鸣的,借诗评之名行攻讦之实的评论氛围则希望引起各位的深思,欢迎对号入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点评

河水悠悠的确不像话,怎么能针对你梅花山人写出这样的诗呢: 梅花山人 一团恶气闷肠腔, 上下周旋乱主张。 间或悄声熏内府, 时而响鼓震中堂。 皱眉但恨屁门小, 捂鼻始嫌风味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13 2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10-13 11:15
先生所指也是确有的现象,谢先生惠临。
个见看人看诗,多看长处,能欣赏别人的长处,也是一种平和心态的 ...

多看人家的长处,善意指出人家的不足而非借诗评行攻讦之实,评得对错,合不合本意,估计原作者都是乐见其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10-13 2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14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评如此,也是当今一弊。
只看所评2点自相矛盾处。
“黄莺,在北方是候鸟,在南方是留鸟,用于南方之秋景,恰切;”
-------用于北方之秋景是否“恰切”?没有说。而该诗并没有注明是“南方之秋景”。

“白发摇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明代杨慎《临江仙》),取景适当。”
-----白发渔樵江渚上是白发闲摇水上舟(划船)吗?这“适当”之景何来?想象的吧?

点评

“恶其人而恶其字”,说的是赵孟頫。不能做到“就诗沦诗”,才是诗评的一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09:11
只要句出有据,就不算高评。 作者写黄莺,就表明是南方之秋,没道理说成是北方秋景。 任何劳作之余都有休闲之时,况渔者乎。举杨慎词句,说明老年人晚秋划船是已有的事实,非如你之所说“失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7:3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04:30
高评如此,也是当今一弊。
只看所评2点自相矛盾处。
“黄莺,在北方是候鸟,在南方是留鸟,用于南方之秋景 ...

只要句出有据,就不算高评。
作者写黄莺,就表明是南方之秋,没道理说成是北方秋景。
任何劳作之余都有休闲之时,况渔者乎。举杨慎词句,说明老年人晚秋划船是已有的事实,非如你之所说“失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14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10-14 07:39
只要句出有据,就不算高评。
作者写黄莺,就表明是南方之秋,没道理说成是北方秋景。
任何劳作之余都有休 ...

1,写黄莺,就表明是南方之秋-----这是猜测,说明择词不当。若写猿声能说写非洲吗?
2,杨慎写渔樵江渚上是在划船?汉典:江渚:江中小陸地。亦指江邊。故说白发摇舟是失实。

点评

针版所提,可看瑞版所论,我就不再啰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0-14 08:3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南方景色,感觉确实没有必要特地注明。杨慎的这个引用也没有什么。这首诗没觉得有多亮,但针版说的这两条应该不是大问题。

我倒是觉得,全诗八句有七句是休闲的,快临了突然来那么一句风波险恶,总觉得有点破坏氛围。

点评

风波险恶句,乍看突兀,深究不然。 首句“鹤”的意象无拘无束,其性格可见,不受羁绊,不怕险恶,此为意义上的铺垫;“湖边水上”是字面上的铺垫引领;尾联重心在“诗情”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09:3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1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04:30
高评如此,也是当今一弊。
只看所评2点自相矛盾处。
“黄莺,在北方是候鸟,在南方是留鸟,用于南方之秋景 ...

“恶其人而恶其字”,说的是赵孟頫。不能做到“就诗沦诗”,才是诗评的一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10-14 09: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3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0-14 08:33
写南方景色,感觉确实没有必要特地注明。杨慎的这个引用也没有什么。这首诗没觉得有多亮,但针版说的这两条 ...

风波险恶句,乍看突兀,深究不然。
首句“鹤”的意象无拘无束,其性格可见,不受羁绊,不怕险恶,此为意义上的铺垫;“湖边水上”是字面上的铺垫引领;尾联重心在“诗情”句。

点评

一介无名先生另帖关于散乱不成章法的提问,此处已有解说,就不再重复发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1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4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7-10-14 09:27
美其人而美其字,一样不妥。

莺类啼鸣,是在繁殖季节,早春初夏。针版并没说错。 ...

前些天江南雪评先生的《红叶》有句无篇,我也评了,就诗论诗,请问先生,那也是“美其人而美其字”吗?

点评

扯远了。您牵扯人事了。只说诗,不及人。问好!  发表于 2017-10-14 0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8:1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10-14 09:31
风波险恶句,乍看突兀,深究不然。
首句“鹤”的意象无拘无束,其性格可见,不受羁绊,不怕险恶,此为意 ...

一介无名先生另帖关于散乱不成章法的提问,此处已有解说,就不再重复发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8:2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7-10-14 09:27
美其人而美其字,一样不妥。

莺类啼鸣,是在繁殖季节,早春初夏。针版并没说错。 ...

先生关于“远山远谷”的质疑,我写《我读》时想到过,景物有远近,视线有转移,大背景小场景,“远山远谷”不算落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9:4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外出,手机回帖多有不便,加上视力不好,有些回复只好集中在此主帖,特作说明,望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9:5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07:56
1,写黄莺,就表明是南方之秋-----这是猜测,说明择词不当。若写猿声能说写非洲吗?
2,杨慎写渔樵江渚上 ...


针版所提,可参考瑞版所论,我就不再啰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14 1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0-14 08:33
写南方景色,感觉确实没有必要特地注明。杨慎的这个引用也没有什么。这首诗没觉得有多亮,但针版说的这两条 ...

用黄莺写晚秋,写白发老者摇舟秋水,不是大问题,只是不真实。

点评

针版提出的真实性问题对于诗词写作者和诗评者都是有借鉴作用的。黄莺与晚秋,也有人这样写过,请看下面一首,转自《好句子》。 晚秋 作者: 陆会斌2015/11/14七言律诗 天镜蒙霜应未羞,缘何磨砺瘦如钩? 莫非体恤农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20:40
试着感受场景。这个湖肯定是一个大湖,不然谈不上风波,而作者肯定不是划舟的人,风波恶些按说与其关系有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0-14 20:2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19:58
用黄莺写晚秋,写白发老者摇舟秋水,不是大问题,只是不真实。

试着感受场景。这个湖肯定是一个大湖,不然谈不上风波,而作者肯定不是划舟的人,风波恶些按说与其关系有限。

点评

诗词中的场景虚实相生,瑞版也是严谨之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2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14 2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0-14 20:23
试着感受场景。这个湖肯定是一个大湖,不然谈不上风波,而作者肯定不是划舟的人,风波恶些按说与其关系有 ...

七律·秋兴
一片云霞伴鹤游,深山远谷望中收。
黄莺漫唱湖边树,白发闲摇水上舟。
未了尘缘皆了了,已休心念自休休。
任它风恶波涛起,但把诗情向晚秋。
-----白发显然写的是第一人称。若连这都怀疑,就没有可讨论的了。

点评

可能是一定程度受到了临江仙的影响,这首诗我读的时候不自觉的是从旁观者角度。你这一说还真像是写自己在划船。这个湖,与水,不知道作者表达的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20:48
这一点上,我和针版看法一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2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0:4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19:58
用黄莺写晚秋,写白发老者摇舟秋水,不是大问题,只是不真实。

针版提出的真实性问题对于诗词写作者和诗评者都是有借鉴作用的。黄莺与晚秋,也有人这样写过,请看下面一首,转自《好句子》。
晚秋
作者: 陆会斌2015/11/14七言律诗
天镜蒙霜应未羞,缘何磨砺瘦如钩?
莫非体恤农家苦,真个殷勤稻谷收?
当遣牛郎呼织女,更寻玉帝放云舟。
黄莺也在衔余穗,青壮儿男忘那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0:4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笑 于 2017-10-14 20:5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20:32
七律·秋兴
一片云霞伴鹤游,深山远谷望中收。
黄莺漫唱湖边树,白发闲摇水上舟。


这一点上,我和针版看法基本一致,可以是,可以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0-14 20:4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20:32
七律·秋兴
一片云霞伴鹤游,深山远谷望中收。
黄莺漫唱湖边树,白发闲摇水上舟。

可能是一定程度受到了临江仙的影响,这首诗我读的时候不自觉的是从旁观者角度。你这一说还真像是写自己在划船。这个湖,与水,不知道作者表达的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14 20: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10-14 20:40
针版提出的真实性问题对于诗词写作者和诗评者都是有借鉴作用的。黄莺与晚秋,也有人这样写过,请看下面一 ...

陆会斌是谁?现代人吧?

点评

刚搜到的,不知他是何许人。举这个例子,只是说也有人这样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2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1:0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0-14 20:48
陆会斌是谁?现代人吧?

刚搜到的,不知他是何许人。举这个例子,只是说也有人这样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1:1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笑 于 2017-10-14 21:35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0-14 20:23
试着感受场景。这个湖肯定是一个大湖,不然谈不上风波,而作者肯定不是划舟的人,风波恶些按说与其关系有 ...


诗词中的场景宜虚宜实,瑞版也是严谨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14 21: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10-14 21:03
刚搜到的,不知他是何许人。举这个例子,只是说也有人这样写。

现代人的不足为据,还是唐宋(古代)有参考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