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楼主人评两幅获奖征联
一副好的楹联,除了要符合<联律规则>之外,其造句还要讲究逻辑.联句之间的衔接,也要符合修辞要求.否则,不算佳作. 2008年,<全国百城迎奥运圣火征联>,其中有一幅获一等奖的对联,全文如下:
岳阳楼上望君山,万顷波涛,托起一方中国印
青草湖边传圣火,一堤杨柳,抖开万树五环旗
此联情景交融,用词比较时新,粗一看,还算可以.但作为获一等奖的对联而言,此联显然文字功力不足.
先从联面看:"万顷","万树","万"字重复使用,便显得联句累赘无文;更为明显的失误,在于联句的语言上不合乎逻辑,"一堤杨柳,抖开万树五环旗".试问:一堤杨柳,又没有起风,如何抖得开万树五环旗呢?旗子要动,必须有风,否则无论如何也动不起来.这种蹩脚文字,竟能得大赛一等奖,真不知是何人所评?
又:某市有一汉魏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名称为:"灌婴井",又名"浪井".李白诗曰:"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就是指此;前几年,某市为"浪井"征联,沸沸扬扬,我赫然见有一幅嵌"浪井"的获奖对联,其联云:
白浪击千里.无边无际
古井纳百川.有色有声
此获奖联,可谓漏洞百出,见笑大方:
首先是文理不通,向来只有"海纳百川",而"井纳百川"一说,我闻所未闻;试想,一口井中,如何能纳百川之水呢?这里明显不合乎逻辑.联句一开头就说:"白浪击千里",这也完全是胡扯,一口古井中,哪里来的"千里白浪"呢?古诗有句云:"妾心古井水,波澜誓不起".古人以为:"古井无波";而此联说,"古井起白浪",而且还是"无边无际".岂不让人笑他无知.
其次是平仄不对仗,"白浪击"对"古井纳",用"三仄声"对"三仄声",连最起码的平仄都搞不清楚,还奢谈什么获奖征联.真是斯文扫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