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9 21:40 编辑
第二阶段 四分期
这以后的诗只取“绝句”和“折腰体”,不收集“入律古风”了。 .
四、宋诗
收“绝句”7首,“折腰体”2首。
“绝句”
【秋胡诗】 颜延之
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仄韵诗
(此诗见《文镜秘府论》的《第十一,意对》 “诗曰: ‘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又曰:‘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其实这是颜延之《秋胡诗》,共九首,这是其中一首的后四句,全诗是:
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良时为此别,日月方向除。
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连句诗】 谢世基
伟哉横海鲸。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 仄韵诗 为,平声,被
【离合诗二首】之一 宋·谢惠连
夫人皆薄离。二友独怀古。思笃子衿诗。山川何足苦。仄韵诗
【杨花曲三首】 汤惠休
葳蕤华结情。宛转风含思。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仄韵诗
【王昭君】 鲍照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仄韵诗 鞞,平声,鞞鼓
【吴歌二首】 鲍照
夏口樊城岸。曹公却月戍。但观流水还。识是侬流下。仄韵诗
【采菱歌七首】 鲍照
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
“折腰体”
【赠范晔诗】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读曲歌八十九首】
辛苦一朝欢。须臾情易厌。行膝点芙蓉。深莲非骨念。 .
五、齐诗
“绝句”,无;“折腰体”11首
“折腰体”
【春诗二首】之一 王 俭
风光承露照。雾色点兰晖。青荑结翠藻。黄鸟弄春飞。
【春夕诗】王俭
露华方照岁。云彩复经春。虚闺稍叠草。幽帐日凝尘。
【阳翟新声】 王融
怀春发下蔡。含笑向阳城。耻为飞雉曲。好作鵾鸡鸣。
刚刚按 这是一首叠韵体诗,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同赋永明乐十首】王融
幸哉明盛世。壮矣帝王居。高门夜不柝。饮帐晓长舒。
【後园作回文诗】王融
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刚刚按 唐朝以前的回文诗多按折腰体来写,与王融的示范作用分不开)
【永明乐十首】之一 谢眺
龙楼日月照。淄馆风云清。储光温似玉。藩度式如琼。
【同王主簿有所思】 谢朓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铜雀悲】谢朓
落日高城上。馀光入繐帷。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
【咏鸂鶒】谢朓
蕙草含初芳。瑶池暧晚色。得厕鸿鸾影。晞光弄羽翼。仄韵诗
【同王主簿有所思】 谢眺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杨叛儿 八曲】
送郎乘艇子。不作遭风虑。横篙掷去桨。愿倒逐流去。仄韵诗 五言八句折腰体 【奉和随王殿下诗】 谢朓 分悲玉瑟断,别绪金樽倾。风入芳帷散,红华兰殿明。 想折中原草,共知千里情。行云故乡色,赠此一离声。
.
齐诗很有意思,居然没有一首“绝句”,“折腰体”则特别多,而且主要是王融和谢眺的。这时四声八病已诞生,谢眺(464~499), 王融(466-492)沈约(441-513)是同时代人。沈约只注意了25不同声的问题,24不在规定中,所以24同声的诗非常多。谢眺王融则已注意到24不同声的问题,这种24不同声便演化成为格律诗的基石246分明的平仄律。所以他们的诗便出现了“折腰体”,但那时候他们没有注意粘对律,这种粘对律到唐朝初年才得到了强调,因此王谢的诗中便缺少这种正统的“绝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