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9|回复: 38

形同质不同,莫把西红柿当柿子----格律诗的产生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27 17: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19 20:08 编辑

       对于格律诗的产生最常规的看法是产生于唐朝,也有很多人坚持永明体时已产生格律诗,或永明体就是格律诗。
如果说永明体时已产生格律诗,是因为永明体中有不少的诗已经符合相间相对相黏的“三相原则”,那么这种符合相间相对相黏的“三相原则”是否还能向前延伸,是否延伸到哪里,哪里就是格律诗的起点?本文就是作这种探索,选择四句的五言和七言,由此把汉朝到隋朝的诗全部梳理了一遍。梳理过程中,因为切韵未出来前,古代的押韵非我等所知,所以押韵暂不管。其次为了表述的方便,用秦琼战关公的方法,把格律诗中失间即大拗、失粘即折腰等术语用上。第三是选句标准,只选两种诗,一是完全符合“三相原则”的,即形状上是正格的绝句,二是接近绝句的诗,不合“三相原则”的只能出现一句。135不论,因此三仄尾三平尾和孤平等小拗不受限制。
                                                    第一阶段   长言短言期
               一、汉朝
      找到切合选句标准的有7首。一首“绝句”,六首有大拗句或失对的“折腰体”。
      “绝句”诗:
                            古乐府·兰草自然香   佚名
                 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但在汉诗中出现另外一首与这首差不多的:
                兰草自生香。生于大道傍。十月钩帘起。并在束薪中。
       第三句失粘,第四句失对,可看做第四句有错(失对)的折腰体。因此对这首“绝句”值得怀疑,可能后人作了手脚,使“绝句”的出现提早了几百年。
       “折腰体”诗中有一句不合要求的,如:
                望远忽不见。惆怅当徘徊。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第一句大拗
                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第四句大拗
.
                       二、魏诗
          入选4首。有“绝句”一首,“折腰体”二首,“折腰”别体一首。
          “绝句”
                           【诗】   陈琳
                 仲尼以圣德。行聘遍周流。遭斥厄陈蔡。归之命也夫。
         “折腰体”
                          【堂上行】  曹叡  
                 武夫怀勇毅。勒马于中原。干戈森若林。长剑奋无前。
                          【诗】   陈琳
                 春天润九野。卉木涣油油。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
.
              三、晋诗
      入选74首。有“绝句”六首,“折腰体”七首, “格律”别体六一首。
      “绝句”:
                             【酌贪泉诗】    吴隐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长史变歌之三】   王廞
               朱桂结贞根。芬芳溢帝庭。陵霜不改色。枝叶永流荣。
                             【清商曲辞 · 长乐佳】   佚名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珠璫。玉枕龙须席。郎眠何处床。
                             【紫微吟此再三】  (·杨羲诗选)
              玄清眇眇观。落景出东渟。愿得绝尘友。萧萧罕世营。
                             【懊侬歌十四首之十】
              爱子好情怀。倾家料理乱。揽裳未结带。落托行人断。-----仄韵
                             【秋歌十八首】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折腰体”:
                             【古诗源·淫豫诗】  佚名
               淫豫大如马,瞿唐不可下。淫豫大如象,瞿唐不可上。
                             【赠顾彦先诗】陆机  
               清夜不能寐。悲风入我轩。立影对孤躯。哀声应苦言。
                             【懊侬歌十四首】之三
               江中白布帆。乌布礼中帷。潭如陌上鼓。许是侬欢归。
                             【子夜歌】
               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
                             【子夜歌】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仄韵
                             【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仄韵
                            【子夜四时歌  春歌】
               郁蒸仲暑月。长啸北湖边。芙蓉始结叶。抛艳未成莲。

       汉朝时对声调只分为长音短音两种,长音相当于平声,短音相当于仄声,是原始的平仄阶段,这阶段的虽然也是平和仄,但和四生分为平仄两组的平仄已有质的区别,不可等而视之。
       汉朝能与现在所说的格律诗形式偶合的只有一首,还有可能后人做过手脚的,能紧靠格律的也只有微不足道的六首“入律古风”(用今术语套用)。虽然汉朝受佛经读音影响,短音出现分化,但在诗中反应较慢,到魏诗也只是有“绝句”一首,“折腰体”二首,但到了晋诗,出现了突飞猛进情况,入选74首,其中有“绝句”六首,“折腰体”七首,为南北朝诗歌改革打下了基础。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7: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9 21:40 编辑


                                                第二阶段  四分期

      这以后的诗只取“绝句”和“折腰体”,不收集“入律古风”了。
.
                                  四、宋诗

      收“绝句”7首,“折腰体”2首。

      “绝句”

                                             【秋胡诗】  颜延之

                          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仄韵诗   

      (此诗见《文镜秘府论》的《第十一,意对》 “诗曰: ‘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又曰:‘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其实这是颜延之《秋胡诗》,共九首,这是其中一首的后四句,全诗是:

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良时为此别,日月方向除。
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连句诗】 谢世基

                          伟哉横海鲸。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 仄韵诗   为,平声,被

                                          【离合诗二首】之一   宋·谢惠连

                        夫人皆薄离。二友独怀古。思笃子衿诗。山川何足苦。仄韵诗   

                                            【杨花曲三首】 汤惠休

                       葳蕤华结情。宛转风含思。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仄韵诗   

                                            【王昭君】 鲍照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仄韵诗   鞞,平声,鞞鼓

                                           【吴歌二首】 鲍照  

                     夏口樊城岸。曹公却月戍。但观流水还。识是侬流下。仄韵诗   

                                         【采菱歌七首】 鲍照  

                      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

           “折腰体”

                                         【赠范晔诗】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读曲歌八十九首】

                     辛苦一朝欢。须臾情易厌。行膝点芙蓉。深莲非骨念。
.

                                                               五、齐诗

         “绝句”,无;“折腰体”11首


         “折腰体”

                                                   【春诗二首】之一   

                               风光承露照。雾色点兰晖。青荑结翠藻。黄鸟弄春飞。

                                                  【春夕诗】王俭

                                露华方照岁。云彩复经春。虚闺稍叠草。幽帐日凝尘。

                                                 【阳翟新声】 王融

                               怀春发下蔡。含笑向阳城。耻为飞雉曲。好作鵾鸡鸣。

       刚刚按   这是一首叠韵体诗,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同赋永明乐十首】王融

                              幸哉明盛世。壮矣帝王居。高门夜不柝。饮帐晓长舒。

                                                    【後园作回文诗】王融

                               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刚刚按   唐朝以前的回文诗多按折腰体来写,与王融的示范作用分不开)

                                                    【永明乐十首】之一  谢眺

                              龙楼日月照。淄馆风云清。储光温似玉。藩度式如琼。

                                                   【同王主簿有所思谢朓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铜雀悲】谢朓

                           落日高城上。馀光入繐帷。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

                                                   【咏鸂鶒】谢朓

                          蕙草含初芳。瑶池暧晚色。得厕鸿鸾影。光弄羽翼。仄韵诗

                                                【同王主簿有所思】 谢眺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杨叛儿  八曲】

                          送郎乘艇子。不作遭风虑。横篙掷去桨。愿倒逐流去。仄韵诗
         五言八句折腰体
    【奉和随王殿下诗】 谢朓
       分悲玉瑟断,别绪金樽倾。风入芳帷散,红华兰殿明。
       想折中原草,共知千里情。行云故乡色,赠此一离声。

.

       齐诗很有意思,居然没有一首“绝句”,“折腰体”则特别多,而且主要是王融和谢眺的。这时四声八病已诞生,谢眺(464~499), 王融(466-492)沈约(441-513)是同时代人。沈约只注意了25不同声的问题,24不在规定中,所以24同声的诗非常多。谢眺王融则已注意到24不同声的问题,这种24不同声便演化成为格律诗的基石246分明的平仄律。所以他们的诗便出现了“折腰体”,但那时候他们没有注意粘对律,这种粘对律到唐朝初年才得到了强调,因此王谢的诗中便缺少这种正统的“绝句”了。

点评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0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27 2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红柿当柿子,起码还有个形似、色似,永明体与近体,何异于茄子当柿子,不是都有个子就叫果子,不是都讲声律就叫格律

点评

三羊又要举着棍子追着你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05: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8 02: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7 17:39
第二阶段  四分期
      这以后的诗只取“绝句”和“ ...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也提出了字音的调配问题。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有“性别宫商,识清浊”的话,说明已经注意调配,能够识别五声。南齐周□作《四声切韵》,已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到梁代沈约进一步用五声来调配诗的音节,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指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即要把宫声和羽声的字、浮声和切响的字互相调配。他又提出“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前四病为浮声切响(即后来的平仄)的调配不当;后四病指双声迭韵的调配不当。后来更进一步用五声来配四声,但对五声与平、上、去、入关系的解释,却存在分歧。沈约所说的低昂或浮切,以及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的“声有飞沉”,都是两分法。四声怎样分为两种,在六朝时没有完全解决。“八病”说过于繁琐,沈约自己也不能遵守。到了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符合于低昂、浮切、飞沉的两分法,便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这种格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格律文。它的特点是把句子分为音步,有双音步和单音步,如五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就是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平仄互相交错;七言律诗即在五言律诗上加一个平仄相错的音步。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错,联和联之间的平仄相承。再加上双句用韵,首句可用可不用,中间两联对偶,这就构成律诗的格律。四六文是以两个双音步平仄交错为四字句,三个双音步平仄相承又互相交错为六字句,构成上联,再与同样字句的下联平仄交错相对,构成格律文。声律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周振甫

点评

只是三羊坚决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0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8 0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28 02:55 编辑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也提出了字音的调配问题。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有“性别宫商,识清浊”的话,说明已经注意调配,能够识别五声。南齐周□作《四声切韵》,已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到梁代沈约进一步用五声来调配诗的音节,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指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即要把宫声和羽声的字、浮声和切响的字互相调配。他又提出“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前四病为浮声切响(即后来的平仄)的调配不当;后四病指双声迭韵的调配不当。后来更进一步用五声来配四声,但对五声与平、上、去、入关系的解释,却存在分歧。沈约所说的低昂或浮切,以及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的“声有飞沉”,都是两分法。四声怎样分为两种,在六朝时没有完全解决。“八病”说过于繁琐,沈约自己也不能遵守。到了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符合于低昂、浮切、飞沉的两分法,便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这种格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格律文。它的特点是把句子分为音步,有双音步和单音步,如五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就是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平仄互相交错;七言律诗即在五言律诗上加一个平仄相错的音步。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错,联和联之间的平仄相承。再加上双句用韵,首句可用可不用,中间两联对偶,这就构成律诗的格律。四六文是以两个双音步平仄交错为四字句,三个双音步平仄相承又互相交错为六字句,构成上联,再与同样字句的下联平仄交错相对,构成格律文。声律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周振甫)
=======================
周振甫这段话,与王力一样,都是不对的:

五言的平起句,依据135不论,可有两个律句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前句交替,后句不交替】
五言的仄起句,依据135不论,也有两个律句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后句交替,前句不交替】

不管是【平起句】,还是【仄起句】:
总有【一个交替、一个不交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8 03: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28 03:45 编辑

五言的平起句,依据135不论,可有两个律句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前句交替,后句不交替】
五言的仄起句,依据135不论,也有两个律句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后句交替,前句不交替】

不管是【平起句】,还是【仄起句】:总有【一个交替、一个不交替】!
=====================
王力《汉语诗律学》节奏划分,统一为221三个节奏。王力的《诗词格律》,又改口为221和212两种节奏类型,也即在221节奏的基础上,依据自己杜撰的【节点移动说】,追加了一个212节奏。这样五言节奏变成了221和212两种节奏类型。在221节奏格式里,其节点自然是245,在212节奏格式里,其节点自然是235。

不管是依据【221节奏格的节点245】,不管是依据【212节奏格的节点是235】,
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的三个节点,都是交替的。
或: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不管是依据【221节奏格的节点245】,不管是依据【212节奏格的节点是235】,
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的三个节点,不是23不交替,就是45不交替:
或: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或: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此可见,唐近体的节奏律,与永明体一样,都是【2——3】两个节奏的定格。既不是三个节奏的【2——2——1】,也不是三个节奏【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5: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27 21:57
西红柿当柿子,起码还有个形似、色似,永明体与近体,何异于茄子当柿子,不是都有个子就叫果子,不是都讲声 ...

三羊又要举着棍子追着你打了

点评

说说你的理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0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6: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8 02:27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 ...

只是三羊坚决反对

点评

反对什么? 你也不要老是为反对而反对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06: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8 06: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8 05:58
三羊又要举着棍子追着你打了

说说你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8 06: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8 06:01
只是三羊坚决反对:

反对什么?
你也不要老是为反对而反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8 07: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28 07:02 编辑

三羊不反对周振甫的【凡是加入了声律的,才是格律文体】!
反之,凡是没有声律的,都不是或不属于格律文体!


三羊反对五言律诗是三个节奏的说法!不管是221还是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9 05: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六骈,只有加入声律,才可以撑得起格律骈或格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7: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30 07:57 编辑

第三阶段    二分初期
梁诗
“五律”
【和竹斋诗】庾肩吾    百拱横筇节。千栌跨篥竿。回龙仍作柱。置笛且成栾。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蜂归怜蜜熟。燕入重巢乾。欲仰天庭掞。终知学步艰。
【侍宴诗】庾肩吾       沐道逢将圣。飞觞属上贤。仁风开美景。瑞气动非烟。秋树翻黄叶。寒池堕黑莲。承恩谢命浅。念报在身前。
【岁尽应令诗】庾肩吾  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金薄图神燕。朱泥却鬼丸。梅花应可折。倩为雪中看。
【咏笔诗】徐摛                本自灵山出。名因瑞草传。纤端奉积润。弱质散芳烟。直写飞蓬牒。横承落絮篇。一逢提握重。宁忆仲升捐。
【彩毫怨】刘令娴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农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冀北书。书中无别意。帷帐久离居。


   五言八句折腰体
【爱妾换马】庾肩吾    渥水出腾驹。湘川实应图。来从西北道。去逐东南隅。琴声悲玉匣。山路泣蘼芜。似鹿将含笑。千金会不俱。
【春日诗】庾肩吾       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影出朱城外。香归青殿中。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颁文知渥重。搦札愧才空。
【七夕诗】庾肩吾       玉匣卷悬衣。针楼开夜扉。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离前忿促夜。别後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微。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谢欲相依。
【和刘上黄春日诗】萧纶 新莺隐叶啭。新燕向窗飞。柳絮时衣酒。梅花乍入衣。玉珂逐风度。金鞍映日晖。无令春色晚。独望行人归。
【被幽述志诗】萧纲        恍惚烟霞散,飕 松柏阴。幽山白杨古,野路黄尘深。终无千月命,安用九丹金?阙里长芜没,苍天空照心。
【后堂听蝉诗】萧纪        试逐微风起,聊随夏叶繁。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流音绕丛藿,余响切高轩。借问边城客,伤情宁可言?
【赋得蝉诗】楮云           避雀芳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繁吟如欲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七绝”
【禊饮嘉乐殿咏曲水中烛影诗】刘孝威 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芙蓉池畔涵停影。桃花水脉引行光。

“五绝”
【秋歌四首】萧衍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子夜变歌】萧衍             七彩紫金柱。九华白玉梁。但歌云不去。含吐有馀香。
【杨叛儿】萧衍            桃花初发红。芳草尚抽绿。南音多有会。偏重叛儿曲。
【咏帐诗】沈约            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隋珠既吐曜。翠被复含风。
【和武帝登景阳楼篇】柳恽 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
【送褚都曹联句诗】何逊  君随结客去。我乃倦游归。本愿同栖息。今成相背飞。
【为人妾思诗二首】何逊  魂销形已去。钗落犹依枕。欲去泪无眦。不看悲复甚。
【为人妾怨诗】何逊      燕戏还檐际。花飞落枕前。寸心君不见。拭泪坐调弦。
【相送联句】何逊              高轩虽驻轸。馀日久无辉。以我辞乡泪。沾群送别衣。
【赠何记室联句不成诗】江革  龙鳞无复彩。凤翅於兹铩。畴昔似翩翩。今辰何乙乙。
【春思诗】王僧孺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山中杂诗三首】吴均        绿竹可充食。女萝可代裙。山中自有宅。桂树笼青云。
【东林寺诗】刘孝绰         月殿耀朱幡。风轮和宝铎。朝猿响梦栋。夜水声帷箔。
【在渭阳赋诗】王伟           平明听战鼓。薄暮叙存亡。楚汉方龙斗。秦关陈未央。
【咏织女诗】刘孝威         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欲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钿,平仄两读
【七夕穿针诗】刘孝威      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
【陇头水】萧子晖            天寒陇水急。散漫俱分泻。北注徂黄龙。东流会白马。
【坏桥诗】徐摛             匝栏生暗藓。覆板没鱼衣。岸曲斜梁阻。何时香步归。
【和咏舞诗】刘孝仪       回履裾香散。飘衫钿响传。低钗依促管。曼睇入繁弦。
【咏织女诗】刘孝仪       金钿已照曜。白日未蹉跎。欲待黄昏後。含娇渡浅河。
【闺妾寄征人】萧纪       敛色金星聚。萦悲玉箸流。愿君看海气。忆妾上高楼。
【采菱曲】萧纲                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
【淫豫歌】萧纲                淫豫大如服。瞿塘不可触。金沙浮转多。桂浦忌经过。
【寒闺诗】萧纲                  暂别两成疑。开帘生旧忆。都知未有情。更似新相识。
【遥望诗】萧纲                  散诞垂红帔。斜柯插玉簪。可怜无有比。恣许直千金。
【梁尘诗】萧纲                  依帷蒙重翠。带日聚轻红。定为歌声起。非关团扇风。
【咏云诗】萧纲                  浮云舒五色。玛瑙应霜天。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
【道馆诗】庾肩吾        仙人白鹿上。隐士潜溪边。试取西山药。来观东海田。
【咏长信宫中草诗】庾肩吾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咏桂树诗】庾肩吾       新丛入望苑。旧干别层城。倩视今移处。何如月里生。
【赠到溉到洽诗】萧绎      魏世重双丁。晋朝称二陆。何如今两到。复似凌寒竹。
【怀旧诗】萧绎              弘都多雅度。信乃含宾实。鸿渐殊入□。上才淹下秩。
【咏美人治妆】荀济       上车畏不妍。顾盻更斜转。大恨画眉长。犹言颜色浅。
【城上乌诗】朱超          朝飞集帝城。犹带夜啼声。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尚惊。
【梦见故人诗】姚翻     觉罢方知恨。人心定不同。谁能对角枕。长夜一边空。
【咏安仁得果诗】李孝胜   潘岳河边返。情知掷果多。闭甍听不见。无奈识车何。
【石桥诗】萧若静          连延过绝涧。迢递跨长津。已数逢仙客。兼曾度獦人。
【子夜变歌】王金珠         七彩紫金柱。九华白玉梁。但歌绕不去。含吐有馀香。
【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刘令娴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琅琊王歌辞】                  懀马高缠鬃。遥知身是龙。谁能骑此马。唯有广平公。
【闻侯方儿来寇诗】僧正惠偘  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

五言四句折腰体
【子夜四时歌 春歌】萧衍     花坞蝶双飞。柳堤鸟百舌。不见佳人来。徒劳心断绝。
【答萧琛】萧衍                   虽云早契阔。乃自非同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咏舞诗】王暕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咏芙蓉诗】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离夜听琴诗】何逊         别离既有绪。琴瑟反成悲。美人多怨态。亦复惨长眉。
【杂绝句诗四首】吴均          蜘蛛檐下挂。络纬井边啼。何曾得见子。照镜窗东西。
【咏云诗二首】  吴均         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氛氲如有意。萦郁讵无心。
【送吕外兵诗】  吴均         白云浮海际。明月落河滨。送君长太息。徒使泪沾巾。
【月中飞萤诗】纪少瑜        远度时依幕。斜来如畏窗。向月光还尽。临池影更双。
【咏残灯诗】纪少瑜         残灯犹未灭。将尽更扬辉。唯馀一两焰。才得解罗衣。
【咏舞诗】殷芸               斜身含远意。顿足有馀情。方知难再得。所以遂倾城。
【月半夜泊鹊尾诗】刘孝绰 客行三五夜。息棹隐中洲。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
【咏小儿采菱诗】刘孝绰    采菱非采菉。日暮且盈舠。踟蹰未敢进。畏欲比残桃。
【秋夜咏琴诗】刘孝绰       上宫秋露结。上客夜琴鸣。幽兰暂罢曲。积雪更传声。
【新月诗】刘缓                 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清光无所赠。相忆凤凰楼。
【咏佳丽诗】刘孝威           可怜将可念。可念直千金。唯言有一恨。恨不遂人心。
【咏剪彩花诗二首】刘孝威 浅深依树色。舒卷听人裁。假令春色度。经著手中开。
【咏舞诗】何敬容              因风且一顾。扬袂隐双蛾。曲终情未已。含睇目增波。
【采莲讽】江从简              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
【舞就行诗】刘孝仪         依歌移弱步。傍烛艳新妆。徐来翻应节。乱去反成行。
【卧疾诗】萧纲                 沈痾类弩影。积弊似河鱼。讵逢龙子浴。空叹楚王菹。
【游韦黄门园诗】萧纲        息车冠盖里。停辔仲长园。檐疏远兴积。宾至羽觞繁。
【夜遣内人还後舟诗】萧纲    锦幔扶船列。兰桡拂浪浮。去得犹文水。馀香尚满舟。
【杂咏诗】萧纲                    被空眠数觉。寒重夜风吹。罗帷非海水。那得度前知。
【咏疏枫诗】萧纲                 萎绿映葭青。疏红分浪白。花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咏单凫诗】萧纲                 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咏寒凫诗】萧纲                 回水浮轻浪。沙场弄羽衣。眇眇随山没。离离傍海飞。
【赋得白羽扇诗】萧纲           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谁为一挥军。
【咏舞诗】萧纲                    娇情因曲动。弱步逐风吹。悬钗随舞落。飞袖拂鬟垂。
【七夕穿针诗】萧纲              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
【水中楼影诗】萧纲              水底罘罳出。萍间反宇浮。风生色不坏。浪去影恒留。
【赋得转歌扇诗】庾肩吾        团纱映似月。蝉翼望如空。回持掩曲态。转作送声风。
【石桥诗】庾肩吾             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栏。仙人飞往易。道士出归难。
【游望诗】王筠                 晨登黄马坡。遥望白龙堆。风威尽撩折。路险车轮摧。     撩,两读
【咏新月诗】萧纶              霜氛含月彩。霭霭下南楼。雾浓光若昼。云驶影疑流。
【戏湘东王诗】萧纶           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直有全功。
【咏细雨诗】萧绎              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望春诗】萧绎                 叶浓知柳密。花尽觉梅疏。兰生未可握。蒲小不堪书。
【细草诗】萧绎                 依阶疑绿藓。傍渚若青苔。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咏萤火诗】萧绎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竹火笼诗】萧正德        桢干屈曲尽。兰麝氛氲消。欲知怀炭日。正是履霜朝。
【赋得蝶依草应令诗】徐防    秋园花落尽。芳菊数来归。那知不梦作。眠觉也恒飞。
【咏翦彩花诗】朱超           浅深依树色。舒卷听人裁。假令春已度。终住手中开。
【咏弓诗】萧詧                  虞人招不进。繁氏久称工。已悲轩主迹。复挹楚王风。
【有期不至诗】姚翻           黄昏信使断。衔怨心凄凄。回灯向下榻。转面暗中啼。
【代西封侯美人诗】王环       於今辞宴语。方念泣离违。无因从朔雁。一向黄河飞。
【暮寒诗】刘氏〈王淑英妻。刘绘女。〉  梅花自烂熳。百舌早迎春。逾寒衣逾薄。未肯惜腰身。
【越城曲】刘令娴              别怨凄歌响。离啼湿舞衣。愿假乌栖曲。翻从南向飞。
“五律”5首;“五律折腰体”8首;“七绝”1首;“五绝”41首;“五绝折腰体”48首。共102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30 10:57 编辑

重要作者表(按年纪)
姓名    出生            “五律” “五律折腰体”“七绝” “五绝”“五绝折腰体”小计
沈  约(441—513)                                           1         1              2
萧  衍(464—549)                                           3         2              5
吴  均(469— 520)                                          1         3              4
何  逊(472—519)                                           4         1              5
刘令娴(约525前后)1                                       1         1              3
徐  摛(474-551)  1                                       1                         2
刘孝绰(481-539)             1                             1         3              5
刘孝仪 (484—550)                                           2         1              3
刘孝威(?—548)                                    1       2         2              5
庾肩吾(487—551) 3        3                              3         2              11
萧  纲 (503―551)               1                              6         11            18
萧  纶(507—551)            1                                         2              2
萧  纪 (508—553)               1                              1                         2
萧  绎(508—555)                                            2         4              6
纪少瑜 (?)                                                               2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5: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诗
五律
【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庾信  细柳望蒲台。长河始一回。秋桑几过落。春蚁未曾开。莹角非难驭。搥轮稍可催。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
【舟中望月诗】庾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折腰五律
【梅花诗】庾信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五绝
【寄徐陵诗】庾信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奉和赵王诗】庾信 花迳日相携。花林鸟未栖。比看中郎醉。堪闻乌夜啼。
【和侃法师三绝诗】庾信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送周尚书弘正诗】庾信 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鸢。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重别周尚书诗二首】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徐报使来止得一相见诗】庾信 一面还千里。相思那得论。更寻终不见。无异桃花源。
【行途赋得四更应诏诗】庾信 四更天欲曙。落月重关下。深谷暗藏人。欹松横碍马。
【送卫王南征诗】庾信 望水初横阵。移营寇未降。风尘马足起。先暗广陵江。
【仙山诗二首】庾信 石软如香飰。铅销似熟银。蓬莱暂近别。海水遂成尘。
【山中诗】庾信 涧暗泉偏冷。岩深桂绝香。住中能不去。非独淮南王。
【暮秋野兴赋得倾壶酒诗】庾信 刘伶正捉酒。中散欲弹琴。但使逢秋菊。何须就竹林。
【秋日诗】庾信 苍茫望落景。羁旅对穷秋。赖有南园菊。残花足解愁。
【望渭水诗】庾信 树似新亭岸。沙如龙尾湾。犹言吟暝浦。应有落帆还。
【尘镜诗】庾信 明镜如明月。恒常置匣中。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和淮南公听琴闻弦断诗】庾信 嗣宗看月夜。中散对行云。一弦虽独韵。犹足动文君。
【赋得集池雁诗】庾信 逢风时迥度。逐侣乍争飞。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赋得荷诗】庾信 秋衣行欲制。风盖渐应欹。若有千年蔡。须巢但见随。
【伤往诗二首】庾信 见月长垂泪。看花定敛眉。从今一别後。知作几年悲。
【短歌行二首】徐谦 穷通皆是运。荣辱岂关身。不愿门前客。看时逢故人。

折腰五绝
【山斋诗】庾信 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峰。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
【春日极饮诗】庾信 槛前闻鸟啭。园里对花开。就中言不醉。红袖捧金杯。
【赋得鸾台诗】庾信 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瑶台。能将秦女去。终是凤凰来。
【春日离合诗二首】庾信 秦青初变曲。未有逐琴心。明年花树下。月月来相寻。
共计五律2  折腰五律1  五绝19  折腰五绝4
             几乎都是庾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5: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诗
折腰五律
【和侯司空登楼望乡诗】阴铿 怀土临霞观。思归想石门。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寒田获里静。野日烧中昏。信美今何益。伤心自有源。
【上之回】张正见  蓟北驰胡骑。城南接短兵。云屯两阵合。剑聚七星明。旗交无复影。角愤有馀声。战罢披军策。还嗟李少卿。
【洛阳道】张正见  曾城启旦扉。上路落春晖。柳影缘沟合。槐花夹岸飞。苏合弹珠罢。黄间负翳归。红尘暮不息。相看连骑稀。
【紫骝马】张正见  将军入大宛。善马出从戎。影绝乾河上。声流水窟中。似鹿犹依草。如龙欲向空。须还十万里。试为一追风。
【长安道】江总  翠盖承轻雾。金羁照落晖。五侯新拜罢。七贵早朝归。轰轰紫陌上。蔼蔼红尘飞。日暮延平客。风花拂舞衣。
【赋得三五明月满诗】江总  三五兔辉成。浮阴冷复轻。支轮非战反。团扇少歌声。云前来往色。水上动摇明。况复高楼照。何嗟揽不盈。


五律
【关山月】张正见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对酒】张正见  当歌对玉酒。匡坐酌金罍。竹叶三清泛。蒲萄百味开。风移兰气入。月逐桂香来。独有刘将阮。忘情寄羽杯。
【和衡阳王秋夜诗】张正见  睢苑凉风举。章台云气收。萤光连烛动。月影带河流。绿绮朱弦泛。黄花素蚁浮。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长安道】陈後主叔宝  春砌落芳梅。飘零上凤台。拂妆疑粉散。逐溜似萍开。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佳人早插髻。试立且裴徊。
【折杨柳】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关山月二首】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别毛永嘉诗】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内园逐凉】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莲调诗】祖孙登  长川落照日。深浦漾清风。弱柳垂江翠。新莲夹岸红。船行疑泛迥。月映似沈空。愿逐琴高戏。乘鱼入浪中。
【春夜山庭诗】江总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江总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春日从将军游山寺诗】何处士  兰庭厌俗赏。柰苑瞩年华。始入香山路。仍逢火宅车。慈门数片叶。道树一林花。虽悟危藤鼠。终悲在箧蛇。
【咏水诗三首】惠标 长川落日照。深浦漾清风。弱柳垂江翠。新莲夹岸红。船行疑泛迥。目映似沉空。愿逐琴高戏。乘鱼入浪中。


折腰五绝
【湓城诗】张正见  匡山暧远壑。灌垒属中流。城花飞照水。江月上明楼。
【舞媚娘三首】陈叔宝  淇水变新台。春垆当夏开。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来。
【三洲歌】陈叔宝  春江聊一望。细草遍长洲。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
【自君之出矣六首】陈叔宝  自君之出矣。尘网暗罗帷。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
自君之出矣。绿草遍阶生。思君如夜烛。垂泪著鸡鸣。
【哭鲁广达诗】江总  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和陈主咏镜诗】孔范  虎贲愁兴日。龙镜览颜时。怀恩未得报。空叹发如丝。

五绝
【雪诗】张正见  九冬飘远雪。六出表丰年。雎阳生玉树。云梦起琼田。
【舞媚娘三首】陈叔宝  春日好风光。寻观向市傍。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
【入隋侍宴应诏诗】陈叔宝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咏蝉诗】刘删  声流上林苑。影入守臣冠。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
【早梅诗】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後。无人别意看。
【饯别自解诗】乐昌公主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信作人难。
【破扇】许倪  蔽日无全影。摇风有半凉。不堪鄣巧笑。犹足动衣香。
【隔壁听妓诗】萧琳  徒闻弦管切。不见舞腰回。唯有歌梁共。尘飞一半来。
【黄督】(二曲)佚名  乔客他乡人。三春不得归。愿看杨柳树。已复藏班鵻。
【赠陈宝应】慧标  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好看今夜月。当照紫微宫。

七绝
【怨诗二首】江总  采桑归路河流深。忆昔相期柏树林。奈许新缣伤妾意。无由故剑动君心。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共计五律13首;五律折腰6首;五绝10首五绝;折腰7首;七绝2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5: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隋诗
五律
【霹雳引】辛德源  出地声初奋。乘乾威更作。云衔天笑明。雨带星精落。碎枕神无扰。震楹书自若。侧闻吟白虎。远见飞玄鹤。
【别周记室诗】于仲  五里徘徊鹤。三声断绝猿。何言俱失路。相对泣离樽。别意凄无已。当歌寂不喧。贫交欲有赠。掩涕竟无言。
【和入京诗】吕让  俘囚经万里。憔悴度三春。发改河阳鬓。衣馀京洛尘。钟仪悲去楚。随会泣留秦。既谢平吴利。终成失路人。
【侍皇太子宴应令诗】沈君道  副君监抚暇。禁苑暂停车。水落金沙浅。云高玉叶疏。随厨白羽驾。逐钓紫鳞鱼。饱德良无已。荣陪终宴馀。

折腰五律
【七夕诗二首】王  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英才言聚赋得天行诗】释慧净  驭风过阆苑。控鹤下瀛洲。欲采三芝秀。先从千仞游。驾凤吟虚管。乘槎泛浅流。颓龄一已驻。方验大椿秋。

折腰五绝
【咏死乌诗】明馀庆  暮空长罢噪。箭急不知惊。赖馀琴里曲。犹有夜啼声。
【锦石捣流黄二首】  汉使出燕然。愁闺夜不眠。易制残灯下。鸣砧秋月前。
【夜作巫山诗】崔仲方  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送别秦王学士江益诗】刘梦予  百年风月意。一旦死生分。客心还送客。悲我复悲君。
【于阗采花】佚名  山川虽异所。草木尚同春。亦如溱洧地。自有采花人。
【东海悬崖题诗】王谟  因巡来到此。瞩海看波流。自兹一度往。何日更回眸。

五绝
【咏桐诗】魏澹  本求裁作瑟。何用削成(珪?)。愿寄华庭里。枝横待凤栖。
【浮游花】左克明  窗中斜日照。池上落花浮。若畏春风晚。当思秉烛游。
【春江花月夜二首】杨广  夜露含花气。春潭瀁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咏死牛诗】柳{巧言}〈{巧言} (字顾言)  一朝辞绀幰。千里别黄河。对衣徒下泣。扣角讵闻歌。
【咏鱼诗】岑德润  剑影侵波合。珠光带水新。莲东自可戏。安用上龙津。
【枣下何纂纂二首】于仲文 柳黄知节变。草绿识春归。复道含云影。重檐照日辉。
【秋池一株莲诗】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闺思诗】罗爱爱  几当孤月夜。遥望七香车。罗带因腰缓。金钗逐鬓斜。
【忆情人诗】秦玉鸾  兰幕虫声切。椒庭月影斜。可怜秦馆女。不及洛阳花。
【妆成诗】侯夫人〈炀帝宫女。〉  妆成多自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自遣诗】侯夫人  秘洞扃仙卉。雕房销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
【悼叹诗】昙延  众美乃罗列。群英已古今。也知生死分。那得不伤心。

七绝
【送别诗】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折腰七绝
【石城山】史万岁  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悟闻风落石。界天自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
共计五律4首;五律折腰2首;五绝12首;五绝折腰6首;七绝1首;折腰七绝1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14 16: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拳绣腿没有用的!

点评

这些是花了一个多月实实在在查出来的。这些资料含有大量信息,可做出许多文章的,一朝一朝比较,每朝的核心人物研究,可把格律的发展清晰的反映出来,你看都没认真看,喷口水有啥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12:56
没看懂  发表于 2017-10-14 1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2: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14 16:27
花拳绣腿没有用的!

这些是花了一个多月实实在在查出来的。这些资料含有大量信息,可做出许多文章的,一朝一朝比较,每朝的核心人物研究,可把格律的发展清晰的反映出来,你看都没认真看,喷口水有啥意思

点评

研究声律,首先是研究的是声律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1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15 1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15 12:56
这些是花了一个多月实实在在查出来的。这些资料含有大量信息,可做出许多文章的,一朝一朝比较,每朝的核 ...

研究声律,首先是研究的是声律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5: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声律理论不是凭想像,靠的是实打实的例子收集、归纳,才能得到有力的论据。本楼的目的就是不空谈,而是牢牢地扎好根基。这些根基中,如果以作者为典型,进行比较分析,就能得出比较符合历史真相的结论。所以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来作这个工作。通过这些收集,我已成竹在胸,准备把它们写成文字。不再与大家作无谓的口舌之争。

点评

王力的高徒,恐怕花费的时间比你多、统计的数量比你多,到头来也是不了了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9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19 19: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19 15:19
研究声律理论不是凭想像,靠的是实打实的例子收集、归纳,才能得到有力的论据。本楼的目的就是不空谈,而是 ...

王力的高徒,恐怕花费的时间比你多、统计的数量比你多,到头来也是不了了之。

点评

你可按你的干,我不会受你干扰。我的方法已用之20年,杂体研究的成果都是这样来的。收集的时间多,归纳则很快。你自以为聪明的办法我却不相信你能干出成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9 20:04
不见得。他们方法不对  发表于 2017-10-19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20: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19 20:05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19 19:07
王力的高徒,恐怕花费的时间比你多、统计的数量比你多,到头来也是不了了之。 ...

你可按你的干,我不会受你干扰。我的方法已用之20年,杂体研究的成果都是这样来的。收集的时间多,归纳则很快。你自以为聪明的办法我却不相信你能干出成绩我老家有句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点评

唐朝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就有可见史料的记载,何必我辈去归纳总结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0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20 02: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19 20:04
你可按你的干,我不会受你干扰。我的方法已用之20年,杂体研究的成果都是这样来的。收集的时间多,归纳则 ...

唐朝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就有可见史料的记载,何必我辈去归纳总结呢?!

点评

唐朝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就有可见史料的记载,何必我辈去归纳总结呢?诗词理论,专家学者有的是,何必你发帖子喋喋不休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07: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20 02:24
唐朝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就有可见史料的记载,何必我辈去归纳总结呢?! ...

唐朝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就有可见史料的记载,何必我辈去归纳总结呢?诗词理论,专家学者有的是,何必你发帖子喋喋不休呢?

点评

空海,他于中唐中期(804—806)在中国留学约三年。空海搜集整理的《文镜秘府论》之《文笔十病得失》中,有一个例句可见,三个节奏的七言句子,其24两字是四声律,而不是平仄律 高巘——万仞——排虚空。 〇上——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17:33
专家有的是,永明体的声律真谛,不是等到不出名的何伟棠才得到解决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1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20 1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0 07:15
唐朝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就有可见史料的记载,何必我辈去归纳总结呢?诗词理论,专家学者有的是,何必你发 ...

专家有的是,永明体的声律真谛,不是等到不出名的何伟棠才得到解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20 12: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啊!
不要再走关公战秦琼的老路子了!
别说是唐朝,就是宋朝,也没有平仄律的说法!唐朝宋代,都是四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20 17: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0-20 17:39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0 07:15
唐朝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就有可见史料的记载,何必我辈去归纳总结呢?诗词理论,专家学者有的是,何必你发 ...

空海,他于中唐中期(804—806)在中国留学约三年。空海搜集整理的《文镜秘府论》之《文笔十病得失》中,有例句可见,三个节奏的六言和七言句子,其246字是四声律,而不是平仄律。这就充分说明,到中唐中期时,依旧是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如:

云汉——自可——登临。
〇去——〇上——〇平

高巘——万仞——排虚空。
〇上——〇去——〇〇平

点评

多次说过,研究声律的是古风不是格律,不研究24律的说明是研究古风,二者不要纠缠不清。24律必须24平仄分明,不讲四声。讲四声的都不是格律诗。和你真的说不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18: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20 18:44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20 17:33
空海,他于中唐中期(804—806)在中国留学约三年。空海搜集整理的《文镜秘府论》之《文笔十病得失》中,有 ...

多次说过,研究声律的是古风不是格律,不研究24律的说明是研究古风,二者不要纠缠不清。24律必须24平仄分明,不讲四声。讲四声的都不是格律诗。和你真的说不清楚。你只能自说自话啦,没有市场了。

点评

唐朝的格律诗就是讲究四声,而不是讲究平仄! 这个你怎么解释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20 2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0-20 21:40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0 18:42
多次说过,研究声律的是古风不是格律,不研究24律的说明是研究古风,二者不要纠缠不清。24律必须24平仄分 ...

唐近体的律句,讲究的是四声律,而不是讲究平仄!你能说唐近体不是格律诗吗?!

点评

我们看法根本不同,没有切入点怎么讨论。免了吧  发表于 2017-10-21 0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