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6

边吃边聊

[复制链接]

108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67
贡献
28059
金钱
3473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9 2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17-9-19 19:55 编辑

边吃边聊

摘要:平民一日两餐是古制,可追溯至殷商时期。一日三餐,乃王侯待遇。

一、背景
与朋友程先生闲聊,说到了一些生活习惯。程先生是陕西渭南大荔县人,举家在京生活也已六、七年了。说周末他家就自动恢复到老家的用餐模式:一日两餐。早餐上午十点左右,晚餐大约下午三、四点左右。在某追问下,他说在老家,方圆几百里都这个样子,晚上六七点中吃饭会被左邻右舍笑话的——唯一的特例恐怕是家里来了客人,且不是本地人,主人才会在晚上六七点张罗一顿晚餐。故而,当地人走亲访友也是踏着这个节拍。饶有兴趣地刨问了一些细节,越想越觉得有点儿意思。一日三餐,一个看似定制的生活规律,居然还有特例——禁不住产生了几个疑问:
(1)古人一日几餐?
(2)一日三餐始与何时?
(3)渭南地区为啥一日两餐?

二、曰若稽古
翻了翻先秦典籍,不觉得大吃一惊:原来汉代以前,一日两餐是普遍现象。以前虽然也见到过相似的记录,也就一带而过。汉代礼仪规定,皇室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老百姓一日两餐。

《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墨子·杂守》:“日再食”。士兵也一天两顿餐。

估计粮食不足,是平民百姓一日两餐之根本原因。在《墨子·杂守》篇里,墨家极其精确地计算士兵每餐食量,可见因粮食不足,才实行严格定量。

根据甲骨文释读,一日两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据董作宾先生《殷历谱》,殷商时代白天分为七段计时,与后世对应关系如下:

殷:        明、        大采、        大食、        中日、      昃、        小食、      小采
周: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昃、      晡时、      日入
汉: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现代: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大食”为上午九、十时;“小食”为下午四、五时。可见两餐的时间已形成惯例,久之被作为时辰专有名词(《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殷历谱·殷代记日法》第78页)。

《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饧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其“隅中”是在正中之前。

可以想象,一日两餐制,殷商时代绝不是上限。再往上,目前没有确切的记载,没有记载,不等于不存在。

《论语·乡党第十》:“食不时不食”。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说文·食部》:“飧,餔也,申时食也。”

陕西渭南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一日两餐的习俗,似乎商王朝颁布的法令一直有效,着实耐人寻味,不可解,时光似乎在这片土地上静止了。

三、结论
陕西渭南地区能够保留下来这样古老的生活习惯,可谓文化古化石。几千年来一直一日两餐,上承殷商,延续至今,估计全国也十分罕见。这样古老习俗起源的原因,可能就是生产力地下,统治阶级严格限制平民粮食供应。吃不饱,在古代可能对多数平民是常态,相比之下,现在一日三餐是标配,几乎人人都是王侯待遇——吃饱了才有劲儿减肥,是眼下大问题。

四、参考文献
1.《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殷历谱·殷代记日法》,董作宾,艺文印书馆印行。
2.《孟子》
3.《论语》
4.《淮南子》
5.《说文解字》
6.《墨子》


来源: 边吃边聊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9 20: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的普及,普及的知识!

点评

就是眼前事儿,做个笔记。问好老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9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67
贡献
28059
金钱
3473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20: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9 20:14
知识的普及,普及的知识!

就是眼前事儿,做个笔记。问好老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6
贡献
5499
金钱
1002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0 17: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里过去晚餐叫喝汤,中间加的叫点心,中医提倡过午不食。

点评

这说明人一日三餐,可能有些浪费。如今,食物能量高,吃两顿也许是好事儿,有益于健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0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67
贡献
28059
金钱
3473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18: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7-9-20 17:26
我们那里过去晚餐叫喝汤,中间加的叫点心,中医提倡过午不食。

这说明人一日三餐,可能有些浪费。如今,食物能量高,吃两顿也许是好事儿,有益于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23 0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食”,《诗·陈风·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 株 。" 这应是更古老的来源吧


“朝食”,客家人保留着一些很古老的倒装习惯,客家人叫‘食朝’,就是吃早饭的意思,食昼,中饭,食夜,晚饭

点评

这个例子很好。多谢诗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3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67
贡献
28059
金钱
3473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0: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23 02:57
“朝食”,《诗·陈风·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 株 。" 这应是更古老的来源吧

这个例子很好。多谢诗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