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5|回复: 7

诗人高晓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复制链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6
贡献
5499
金钱
1002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9 10: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晓松的诗和远方,是缺乏责任感的逃避!


16284 次点击
89 个回复





黄帝战蚩尤 于 2017/9/18 20:27:47 发布

[size=1.35em]    高晓松已经成为一面旗帜,甚至是一个图腾,他的名言:“诗和远方”成为了这个图腾的名称。那么,高晓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真的具有让人崇拜的人格力量吗?他能够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榜样吗?让我们来看看高晓松写的一些文字,以了解此人:

    我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

    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有人问我让孩子学琴吗?我觉得,不一定学琴,但一定要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

    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为了生存和繁殖。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

    以上的文字,是高先生的人生观。下面再来看看他的教育观:

    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车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其实没几个孩子长大真成功了,而且成功是命,无法教育。所以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这些文字读起来不错,很多人因此而感动,觉得他是一个最理想的父亲、最好的爸爸。甚至梦想,她的女儿会有很美好的人生。但我恰恰是从这些话中看出了极大的问题,她的女儿不但不可能幸福,反而会成为心理疾病患者。

    高先生在文字中,用了这么一个句子,叫做“混过漫长的人生”。但是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人在回首人生的时候,都会感叹:人生短暂!那些伟大人物都告诫我们:人必须只争朝夕,勤勉不止,才能不负此生!很显然,高晓松先生的话挑战了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的共识,即人类基本价值。这么一个反主流的观点,却受到如此多人的追捧,值得深思。这意味着在当下的中国,有很多人的价值观已经整体性的跌落于人类主流文明之外。

    如果高晓松的女儿真的能够幸福,真的通过“混过漫长的一生”而获得了价值感和意义感,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经典价值值得怀疑,那些伟大的人物在说假话。二者相比,你让我是相信高晓松呢?还是相信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孟子康德罗素呢?毫无疑问,我肯定选择相信后者。人生一定要有目的,没有目的的人生就是牢笼。

    追随高先生的价值观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他妻子的状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2013年,高晓松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离婚,给他的妻子女儿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我们来看一看他妻子的记录:

    一年前的四月,晓松回到家,坐下来,平静地对我说,他想结束这段婚姻。理由是,和我在一起生活他感到不快乐,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同时,夕又米还伤心地指出,“坍塌的,并不仅仅是我和女儿多年被保护得很好的温室堡垒,还有我二十六年的信仰。整整一个月,我严重失眠,面对食物毫无胃口,迅速瘦成了一把骨头。”

    看到这些文字,我感受到了一个女人痛彻心扉的苦。也可以间接的感受到他女儿的痛苦。我并不想在道德上批判任何人,但我坚信,违背人类基本价值的人不能成为榜样,这是我必须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高先生的行为证明了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一个对家庭没有担当的人。他妻子嫁给他的时候才20岁,然后六年之后他就抛弃了他26岁的妻子。这样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叫做背信弃义,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乡野村夫,都是不耻为之的。

    不管是文学才华,还是音乐才华,高晓松在人类的历史上都不算特别出众的。但他对自己才华的“敬仰”可能是最高的,高到让他觉得家庭和责任对他是过大的束缚,以至于他必须要逃离家庭,到一个诗和远方的地方去才能完成自我的宣泄。

    而且,这还不是高晓松第一次离婚。他前面还有一段婚史::

    据报道,高晓松第一次的婚姻是在99年,那时,他约莫三十岁,正是事业发展高峰期。关于他和第一任妻子沈欢的相识,颇具戏剧性:沈欢与高晓松相识在1999年,1999年的7月3日晚,驾着自己的车在街上闲逛的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的门口见到了沈欢,并一见钟情。第二天,经过他们俩共同的朋友的介绍,两个人相识并相恋。又过了三天,高晓松对沈欢说:“我们结婚吧”,沈欢答应下来。两个人在感情温度最高的时刻选择结婚,1999年11月23日,两人正式领取了结婚证。三年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段婚姻结束。

    由此可见,虽然高晓松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优秀的歌手。但是也是一个对家庭和爱他女人没有担当的男人。从健康人格来说,他还没有发育完成。他的心里还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什么叫做一个成熟男人的责任感?那就是以自己整个人生为代价去承受一份责任,去实践一个目的,虽千辛万苦、仍百折不饶!

    生命可以放弃,但责任绝不逃避!这是人类永恒的价值,也是测量成熟男人的标尺。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不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中国近代史的仁人志士,以及当下社会中那些为了照顾自己的家人而殚精竭虑、虽万苦而不辞的男人,便是真男人。

    所以,对于那些以高晓松作为人生理想,以其格言作为教育理念的人,我不得不大喝一声:你们必须惊醒!此乃竖子也,何以为偶像?

    所谓诗和远方,只是对自己心理上无能的一种掩藏而已。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9 13: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洒脱,说走就走的旅行,若全世界都如高晓松一般呢。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不要责任,想做什么都谓之  “自由,诗和远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6
贡献
5499
金钱
1002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7: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7-9-19 17:24 编辑

家世背景[88-89]
关系        姓名        备注
外公        张维        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90]
外婆        陆士嘉        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91]
外舅公        施今墨        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舅舅        张克潜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
父亲        高立人        清华大学教授
母亲        张克群        清华大学毕业,师从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继父        黄二陶        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开国副总理黄炎培之孙,水利大师黄万里之子[92]
有部分媒体报道高晓松爷爷为中国电机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原校长高景德,但高晓松在其微博声明这并不属实[93]  。

1969,天安门秘密拆除重建的那一年,

高晓松在北京一个高知家庭呱呱坠地了。

他们家真可谓群星闪耀: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创办者、两院院士。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

舅舅张克潜: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舅公施今墨:民国四大名医之一。

母亲张克群: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

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高晓松说:“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

从小在清华大院长大的高晓松,

在求知上可真是占尽天时地利,

“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

这些谁谁谁,很多都是中国头把交椅。

“随便踹开一家的门,进去聊会天就很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家前院。”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高晓松,

等于在脑门刻了两字:学霸。

他中学读的是北京最牛逼的北京四中。

且是A1班——成绩前50名的尖子班。

高三下学期,他获得了保送浙大的名额。

高晓松窃喜不已,他喜欢江南,

“那里山清水秀,美女如云。”

结果没高兴几天就被爸妈发现了:

“你怎么不复习啊?准考证也没有?”

他瞒不住了,只好实话实说。

然后,爸妈给了他两个选择:

第一个: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但你必须自己打工上浙大。

第二个:听我们的,考清华,我们养你。

“根本就是伪民主,我怎么养自己啊,那时不像现在可以随便打工。”

不得已,高晓松只好考了清华,

以超线60多分的成绩进了电子工程系。

系主任嘛,就是他舅舅。


爸妈已替高晓松规划好了人生蓝图:

“读完清华,就到国外留学读博,

然后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或科学家。”

打小,爸妈就培养他学习琴棋书画,

想让他当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

“琴棋书画,我娘既当师父又当师娘,

手把手嘴把嘴教我这些‘雕虫小技’,

以备我人生不如意时用以解忧。”

哪知生活常常事与愿违,

高晓松没爱上科学,倒爱上了琴棋书画。

别看他家是高知,但生活依然清苦,

为贴补家用,妈妈油印乐谱,让高晓松拿出去卖:

”不管卖多少,只收两毛,剩的归你。“

高晓松用攒下的钱,买了第一把吉他。

那时,妈妈教育晓松时喜欢说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要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这句话像钉子般镌刻在晓松脑海里。

只是妈妈万万没想到,

她原本是想让儿子心怀大志献身科学,

却不料儿子的“诗和远方”却是琴诗书画。

高晓松抱着那把吉他,开始了浅吟低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9 1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知識家庭群中遭豢養成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及不負責人的人,畸言奇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9 19: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山小可 发表于 2017-9-19 13:04
我比较赞同高晓松的价值观。人是生而自私的动物,那些所谓的责任,不过是强加给人身上的附属物,是泯灭人性 ...

绝不同意你这论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6
贡献
5499
金钱
1002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8: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拔一毛而利天下,杨朱不为也,古代的百家争鸣中就有了。而墨子的思想是兼爱,很像共产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9-20 09:1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说的苟且,一定程度包含了低水准的生活质量。诗和远方,也一定程度包含了斗志与远大前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9
贡献
24040
金钱
26481
发表于 2017-9-20 09:5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不等于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