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7-2-11
威望844
金钱6700
贡献5681
金牌会员
 
威望- 844 点
贡献- 5681 次
金钱- 6700 枚
|
发表于 2017-9-18 0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8 01:01 编辑
这是音节与意节的不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音节与意节可统一。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音节与意节不同步,但不妨碍24分明的声律特性。
岺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样的道理
按意节顿读,不细分的话,即便完全不论平仄的汉代诗都可以上2下3顿读,如
孔雀/ 东南飞,
五里/ 一徘徊。
十三/ 能织素,
十四/ 学裁衣。
十五/ 弹箜篌,
十六/ 诵诗书。
十七/ 为君妇,
心中/ 常苦悲。
君既/ 为府吏,
守节/ 情不移。
贱妾/ 留空房,
相见/ 常日稀。
鸡鸣/ 入机织,
夜夜/ 不得息。
三日/ 断五疋,
大人/ 故嫌迟。。。
按意节顿读,七言如‘’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象这样的句式,按意义节奏读的话是313,但是,声律有313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