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7-2-11
威望844
金钱6700
贡献5681
金牌会员
 
威望- 844 点
贡献- 5681 次
金钱- 6700 枚
|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5 02:43 编辑
白乐天有一首描写初春景象的叫《钱塘湖春行》,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全诗紧扣初春的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春意盎然,生机蓬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有座山叫孤山,山上有一座孤山寺,孤山寺的北边有个亭子,亭子的西边就是美丽的西湖胜景,首联是由高处远看西湖,水面指的是西湖湖面,云脚指低垂、流荡的云气,云脚低的低说的是说在春天来临时西湖水位就开始上涨,水天一色处,天空中的白云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所以用低来形容。这一联是诗人站在孤山寺的贾亭,从远处描写出了宽阔的西湖早春的景象。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这里,诗人选择了莺和燕两个意象,莺是春天的歌手,具有柔美婉转的声音,是春天的象征,所谓“千里莺啼绿映红”,早莺的出现,从意象上便暗示了初春的季节;而燕是候鸟,正是“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燕当然也是春天来临的象征。莺和燕由于对季节的敏感性而成为中国古代诗文中春天到来的象征性的意象。诗人在对莺与燕的动态中描写中,把春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还不多。谁家而不是家家,表明也是很少。同时,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在意义上也是具有初来、刚出现的意思。暖树在这里指向阳的树,也暗含春暖之意,而诗人对于这些意象之间的连接用了争和啄,不但突出了早莺和新燕的自然特点,而且更好地暗示着初春的自然特色。从移步换景的角度来说,颔联从远处的目光收了回来转移到了近处,看见的是飞舞的早莺和新燕在初春的季节里所独有的行为。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人接着又把目光转向了脚下初春的大地而描花绘草,乱花指各种各样的花,浅草指刚长出来的嫩草,诗人在乱花与浅草之后,分别用了一个迷字和一个没字,不仅赋予花与草以生命情感,而且更使初春活力的自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树上的各种花儿还是含苞欲放,地上的小草也许是远看近却无,或者刚没马蹄,但已经给人以春天的感受,同时,渐字和才字恰到好处地突出地了初春花草的特点,此联于初春诗而言,甚是传神。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就是走不完,在这里有流连忘返的意思,说的是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湖东,那里的白沙堤两边绿杨成荫,美不胜收。这一联由实而虚,诗人把高涨的观赏情绪激发到最高点,让人在美好的想象中,把游玩的兴趣引导到白沙堤那里,以景而结情,从而留给了读者最大的想象空间,所谓以景结情,浑含不尽,说的就是这样的手法。
诗之外的所谓间接地表现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之感就不说了,从诗的整体安排来看,诗人采用的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先从远处着笔,转而近处描摹,在虚实相间之中,不断变换景致,每联画面各不相同,象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次第展现于眼前,既描写了西湖初春的景象,又蕴涵了寄情于山水,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