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8

也谈改诗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23: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枚认为“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随园诗话》卷三);吕本中认为“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诗人玉屑》卷八引《童蒙诗训》);蔡居厚认为“诗语大忌用工太过。盖炼句胜则意必不足,语工而意不足,则诗必弱”(《诗人玉屑》卷六引《蔡宽夫诗话》);钱锺书先生认为“诗文斟酌推敲,恰到好处,不知止而企更好,反致好事坏而前功抛。锦上添花,适成画蛇添足”(《谈艺录补遗》)。吕本中的话是对初学者学习写作诗文说的,蔡、袁、钱三位则是对作家说的,所以,都是对的。

  王安石喜欢改自己的诗,也喜欢改他人的诗,在文学史上是出了名的。钱先生在《宋诗选注·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注中,便指出王安石讲究修辞的事。据说这个“绿”字是经过十多次修改后定下来的,最初是“到”字,后改为“过”字、“入”字、“满”字等。钱先生指出,“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早已屡见,如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赋柳》:“东风已绿瀛洲草”等,可见,王安石选定‘绿’字,不会与唐人无关。

  这一则从袁枚分析王安石改字谈起,举引了大量诗例,指出哪些是锦上添花者,哪些是画蛇添足者,均分别作出具体论析,可以为诗文修辞引为鉴戒。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3: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王钦臣有诗句曰:“日斜奏罢长杨赋”,王安石改为“日斜奏赋长杨罢”,袁枚认为如此改“乃健”,王若虚认为“语健而意窒”,钱先生认为“唐人诗好用名词,宋人诗好用动词”,王安石将“赋”字与“罢”字调换,不仅为倒装字句,而是要使“赋”字兼动词用,这与陈善记王安石欲将杜荀鹤的“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惟闻折竹声”,改为“禽飞影”、“竹折声”(《扪虱新话》)的道理一样。

      二、刘攽有诗句云:“明日扁舟沧海去,却从云里望蓬莱”,王安石将“云里”改为“云气”,袁枚认为改得“文理不通”,这里指出《彭城集》所收正是王氏改笔,赵令畤曾亲闻刘攽诵此诗亦与改笔同(见《侯鲭录》),这说明刘攽已接受了王氏的修改。然《诗话总龟》引《王直方诗话》载刘攽此诗原作为“却将云表”,而胡仔引《王直方诗话》载原作为“却将云里”。钱先生就“将云表”、“将云里”、“从云里”、“从云气”四种写法分析说:蓬莱宫阙,本在缥缈五云之间,今玉皇案吏远谪,不再往蓬莱,扁舟海上,回望云深,身虽在海上,而心仍在宫阙,应是刘攽诗的本意。那么,说“云表”,即云的表面,人在地上,看不到云的上面,所以不妥;说“云里”,指云的里面,人在地上,看不到云的里面,也不妥;说“云气”,即云,人在地上,可以看见云,表现出一个被遂之臣想望宫阙,依恋故国之情,文理皆通。所以钱先生认为王安石将“云里”改为“云气”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3: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刘威《游东湖处士园林》有联云:“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王安石改为“漫漫芙蓉难觅路,萧萧杨柳独知门”,收入自己集里,改题目作《段氏园亭》。刘威的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他远远地看到园林,从繁茂的树丛里望过去,想到有杨柳树的地方大概是园门,实际上并没有看到门,但是满地的芙蓉花阻隔着,竟找不到可通往园门的路,把园林的欣欣向荣的景致描绘出来。王安石改诗,对仗得好,但却失去了刘威原诗的气氛和情趣。

    四、苏予卿有诗句云:“只应花是雪,不悟有香来”,王安石改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袁枚说是将活者改死,灵者改笨。改笔不如原作。钱先生指出:王安石改苏子卿的诗,题作《梅花》五绝,已收入王安石本集,并说:“袭人以为己作,与王(钦臣)刘(威)两事,迥乎不同。以为原句不佳,故改;以为原句甚佳,故袭。改则非胜原作不可,袭则常视原作不如,此须严别者。”而王安石则是“每遇他人佳句,必巧取豪夺,脱胎换骨,百计临摹,以为已有;或袭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偶然得到浑成之句,也要留下“斧凿拆补”的“痕迹”,如改刘攽、苏子卿两诗即是例证。但也有仿模的成功之作,比如:沈彬有诗“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王安石仿作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比沈彬的诗多有警策。“一水”、“两山”对仗工整,把湖阴先生住处的周围环境先行点出,“将绿绕”、“送青来”,则具体写水写山,对仗极工,将死改活,将笨改灵,使其成为名句。
   
    总之,这里指出王安石有些诗,或是他人诗的显形,或是他人诗的变相,或是他人诗的放大,或是他人诗的引申;或摹本于他人诗,或背临于他人诗,或仿制于他人诗,或应声于他人诗,或效颦于他人诗,或捃华于他人诗,几乎是把他人的作品,当作了自己创作的源泉,这些李璧注中均未指出。通过钱先生对王安石改诗的分析,充分说明了应当怎样对待修改的道理。

来自谈艺录读本,题头有改动,原文言文部分未录

点评

老师好学问!好功底!好知识!好渊博!如此好学!如此钻研!如此博学!如此细腻!焉能不成大家啊!晓东敬佩!盼望老师有空能够修改、指正、提高晓东的诗词于一、二!晓东足唉!佩服!尊敬!顿首!仰望!有空必定师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0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92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版主

浙江诗朝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407
贡献
49290
金钱
65042
发表于 2017-9-15 0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东哥 于 2017-9-15 01:33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4 23:36
三、刘威《游东湖处士园林》有联云:“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王安石改为“漫漫芙蓉难觅路 ...

老师好学问!好功底!好知识!好渊博!如此好学!如此钻研!如此博学!如此细腻!焉能不成大家啊!晓东敬佩!盼望老师有空能够修改、指正、提高晓东的诗词于一、二!晓东足唉!佩服!尊敬!顿首!仰望!有空必定师从啊!我不会操作!乞求其他版主加精为要呢!

点评

这是转来的,底下有注‘’来自谈艺录读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01:41
无羽老师晕让我荣任大中华诗词论坛的一个版主,可我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1: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东哥 发表于 2017-9-15 01:31
老师好学问!好功底!好知识!好渊博!如此好学!如此钻研!如此博学!如此细腻!焉能不成大家啊!晓东敬 ...

这是转来的,底下有注‘’来自谈艺录读本‘’

点评

晚安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01:44
但是老师有此知识确实让晓东敬佩不已啊!谈得极好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0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92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版主

浙江诗朝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407
贡献
49290
金钱
65042
发表于 2017-9-15 01: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5 01:41
这是转来的,底下有注‘’来自谈艺录读本‘’

但是老师有此知识确实让晓东敬佩不已啊!谈得极好啊!

点评

老师这么晚了还不睡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01:43
无羽老师晕让我荣任大中华诗词论坛的一个版主,可我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92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版主

浙江诗朝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407
贡献
49290
金钱
65042
发表于 2017-9-15 01: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东哥 发表于 2017-9-15 01:43
但是老师有此知识确实让晓东敬佩不已啊!谈得极好啊!

老师这么晚了还不睡啊?
无羽老师晕让我荣任大中华诗词论坛的一个版主,可我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92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版主

浙江诗朝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407
贡献
49290
金钱
65042
发表于 2017-9-15 0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5 01:41
这是转来的,底下有注‘’来自谈艺录读本‘’

晚安啊!
无羽老师晕让我荣任大中华诗词论坛的一个版主,可我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04: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一字遂失一篇之意

  诗中有一字,人以私意窜易,遂失古人一篇之意。若“相公亲破蔡州来”,今“亲”字改作“新”字,是也。苕溪渔隐曰: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云:“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庭平满白皑皑。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今“从”字改作“仙”字,则失诗题见寄之意也。漫叟诗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