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15

唐太宗五言絶句12首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13 20: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太宗五言絶句122017.09.13
太宗李世民流传下来的绝句有1248个单句基本是标准律句,
其中
特拗句平平仄平仄两句:四时运灰/盘根直盈
孤仄句平平平仄平一句:交干横倚天
12首绝句有三首正体正格,有五首折腰体正格(联间失粘),有四首江左体(联中失对)。
有论者认为失粘失对为齐梁遗风,但折腰体不绝如缕,至今仍存,当属别体。江左体最遭非议,但唐五绝诗中仍大量存在。
旧说律诗起于沈宋,此说看来站不住脚,先唐有不少人就写过合律的诗。我持与金版相同观点,特发文顶帖。
正格3
咏烛二首其二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得临池柳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疎。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赋得临池竹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
折腰体5
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
四时运灰管,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西园隐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辽东山夜临秋
煙生遙岸隱,月落半崖陰。連山驚鳥亂,隔岫斷猿吟。
賜魏徵詩
醽醁勝蘭生,翠濤過玉䪥。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江左体4
咏烛二首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赋得弱柳鸣秋蝉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探得李
盘根直盈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三川。
咏小山
近谷交萦橤,遥峰对出莲。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3 22: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不过不知雨梦先生想说明什么观点

点评

支持金老诗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7: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3 22:26
资料不错,不过不知雨梦先生想说明什么观点

支持金老诗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7: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说律诗起于沈宋,此说看来站不住脚,先唐有不少人就写过合律的诗。我持与金版相同观点,特发文顶帖。

点评

前人文献多有佚失,所以在研讨诗律诗体的形成和发展上应回到实践中去考察,一种诗体的形成,要看当时的创作群体、作品数量是否形成了风气 老针此论总体上是不错的,但题头似乎不够严谨,所谓沈宋之前出现的合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8:01
不是起于沈宋,好象没谁说起于沈宋吧 初唐就已有相当数量的五言律绝了--以四杰为代表,只是初唐时期,七言并不流行,虽可见一些七言绝句,但律甚少 说近体完备于沈宋可能比较合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近体诗的形成非沈宋创造

      唐近体诗不管是在句子的平仄粘对上,还是在句数和对仗上,以及押韵的规则上,都来源于永明体。初唐的贞观二十三年中,唐太宗有诗88首,其中五律达40首(押仄韵4首),合粘对律者达7首。可见唐太宗对永明体中的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形式很偏爱,律诗型占其全诗的百分之四十七,近半。唐太宗的诗当然还是永明体,唐太宗边没提出一种新的近体诗。但唐太宗却认识到永明体中的“五言八句”形式,即后来称为律诗的这种形式最完美,他最喜欢用。唐太宗的所好无疑起到提倡的作用。不管唐太宗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在其“五言八句”之40首中,合律诗粘对者达7首,为40首的百分之十七。无疑,唐太宗又对“五言八句讲粘对押平韵”这一形式更有提倡作用。永明体诗中还没有单个人有五律达40首之多,合粘对者达7首之多者。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到了沈宋年代,二人就用考官的身份对永明体的“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讲粘对”这一种形式加以提倡,不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有唐太宗的诗在,他们勿须“创造”什么!
      至于元兢、刘滔之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那也是对永明体中这一种形式的实际进行理论化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07: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4 07:49
旧说律诗起于沈宋,此说看来站不住脚,先唐有不少人就写过合律的诗。我持与金版相同观点,特发文顶帖。 ...

不是起于沈宋,好象没谁说起于沈宋吧

初唐就已有相当数量的五言律绝了--以四杰为代表,只是初唐时期,七言并不流行,虽可见一些七言绝句,但律甚少

说近体完备于沈宋可能比较合适

点评

说近体完备于沈宋可能比较合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08: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4 07:49
旧说律诗起于沈宋,此说看来站不住脚,先唐有不少人就写过合律的诗。我持与金版相同观点,特发文顶帖。 ...

前人文献多有佚失,所以在研讨诗律诗体的形成和发展上应回到实践中去考察,一种诗体的形成,要看当时的创作群体、作品数量是否形成了风气

老针此论总体上是不错的,但题头似乎不够严谨,所谓沈宋之前出现的合律诗,初唐已有大量的五律五绝及七绝,可以说初唐在格律方面就已颇成气候了,诗体而言差别可能仅在七律方面,初唐之前出现的合律诗为暗合这一点倒是对的

个见,沈宋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从理解的角度上来说,回忌声病是选掉了一些齐梁调诗的声病,确立了平仄二元及其交替、对、粘及规避三仄三平尾的声律规则,约句准篇是确立了五言律绝和七言律绝的诗体及其依粘对和对仗规则的排律模式从而完备了近体,七律的大量出现应是在沈宋之后

这方面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有所论证,你可参考一下。五律五绝的出现较早,前人有论,此离不开初唐四杰的贡献,尤以陈子昂为代表,这方面你可考察一下初唐四杰的诗作

另七律方面,可考察沈宋及同时代的杜审言【也有人说近体是其定的】、李峤等人的作品

纯属个见,仅作参考,资料恕不提供【找起来嫌麻烦】

----------此是我在理论版的跟帖,也供参考吧

点评

研究格律起源,七绝七律可以先不考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9:55
初唐之前出现的合律诗为暗合这一点倒是对的 最不认同此说。 我学会凡不写格律诗者,全诗几无律句,更不论对粘了。纵观网坛亦是。 之所先唐以前有暗合者,即作者认可的诗句正是后人认定的律句,而平仄相对也是继承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4 08:01
前人文献多有佚失,所以在研讨诗律诗体的形成和发展上应回到实践中去考察,一种诗体的形成,要看当时的创 ...

初唐之前出现的合律诗为暗合这一点倒是对的
最不认同此说。
我学会凡不写格律诗者,全诗几无律句,更不论对粘了。纵观网坛亦是。
之所先唐以前有暗合者,即作者认可的诗句正是后人认定的律句,而平仄相对也是继承汉赋骊句的修辞方法。粘可能不太重视,但凭概率,总有合粘者。若即作者不认可后人认定的律句,则绝无暗合的可能。五言律的暗合可能性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而七言只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
不信,你可去验证那些不懂格律人的诗,有一半律句都难找。

点评

对呀,唐之前虽有齐梁调声,终是声律未密,格式不严,故唐之前出现极少暗合今之近体就不奇怪呀,一如诗兄所说‘’有一半律句都难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在唐才兴起,唐以前七言诗如凤毛麟角,故四句七言诗无古绝之称。这点与五言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08: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4 08:29
初唐之前出现的合律诗为暗合这一点倒是对的
最不认同此说。
我学会凡不写格律诗者,全诗几无律句,更不论 ...

对呀,唐之前虽有齐梁调声,终是声律未密,格式不严,故唐之前出现极少暗合今之近体就不奇怪呀,一如诗兄所说‘’有一半律句都难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子昂五律只有28首,且多失对失粘联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诗暗合的可能性为:1048576分之一
其它就更不用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0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4 07:54
不是起于沈宋,好象没谁说起于沈宋吧

初唐就已有相当数量的五言律绝了--以四杰为代表,只是初唐时期,七 ...

近体完备于沈宋可能比较合适???

点评

嗯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09: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4 08:01
前人文献多有佚失,所以在研讨诗律诗体的形成和发展上应回到实践中去考察,一种诗体的形成,要看当时的创 ...

研究格律起源,七绝七律可以先不考虑

点评

起源是一回事,完备是另一回事 说近体就不得不涉及七言律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12: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09:55
研究格律起源,七绝七律可以先不考虑

起源是一回事,完备是另一回事

说近体就不得不涉及七言律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12: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09:51
说近体完备于沈宋可能比较合适???

嗯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