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25

关于理论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0 09: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9-10 09:11 编辑

关于理论


     理论,不必个个相同,天下没有只准一个论点存在的道理;只准一个理论存在的地方叫一言堂。—言堂是靠棍子维持天下的。
      国学纵横不是一言堂,允许各种不同的理论尽情展示!潭州雨梦的“孤平孤仄说”,许传刚的“杂体诗说”,三羊的“二五异声说”,他们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得出的新论。你可以不同意其观点,但你不能禁止其观点的存在。
      在我看来,梅花山人的理论同北山钓者极为相似。他们的根据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名人到名人,有理有据,就是没有自己新的发现。
      关于我自己,我是必须找出历史存在的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只研究近体诗,别的不涉足。因此我得出近体诗的形式和用韵都来源于永明体,唐人并没有什么发明,唐人只是选择提倡永明体的“约句准篇、迴忌声病”这一种形是而已!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0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0 12:22 编辑

理论本来就存在多种观点的争鸣,管他什么奇谈怪论,看得惯就看,看不惯不看就是了


我和北山的观点是多有相似的地方,哪不叫唯书本,是找资料、依典籍,求有理有据,不搞奇谈怪论,我和北山还有个相似处,发现什么也不习惯去生成主帖


老金得出什么结论也罢,是要通过论证的,无论证的结论,我只能说是臆想,恰好的是,理论不是靠臆想建立的

点评

我和梅花山人在关于理论认识上的分岐正在于此。好比说我说从永明体到近体诗的过程,是通过永明体诗、隋朝诗、初唐唐太宗到沈宋诗的实际来论证的。梅花山人要反证,也必须以这三代诗的实际提出,然而他却以找不到有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4: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9-10 14:29 编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同者终归是要凑在一起的。君不见江南雪、针叶林,最终还不是共挤在半山楼里嗡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4: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0 11:20
理论本来就存在多种观点的争鸣,管他什么奇谈怪论,看得惯就看,看不惯不看就是了

我和梅花山人在关于理论认识上的分岐正在于此。好比说我说从永明体到近体诗的过程,是通过永明体诗、隋朝诗、初唐唐太宗到沈宋诗的实际来论证的。梅花山人要反证,也必须以这三代诗的实际提出,然而他却以找不到有哪个古人哪个名人的理论而得出金筑子在臆测!北山倒还没说金筑子是臆测,他是以哪个名人的头衔大哪个说的就正确!

点评

永明体到唐近体,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 永明体的声律,总计四大项目: 四声律的【蜂腰】、四声律的【上尾】、四声律的【鹤膝】、四声律的【平头】。 唐近体的声律,也是四大项目: 四声律的【蜂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7:15
却,老金这叫说反话 有据依据,但前人典籍多有遗失,可以从已有的实践还原,不过应通过分析统计演绎归纳总结诸般论证程序才能得出结论,这一点,雨梦就做得比您好,观点无论对错,他有强大的数据链支撑,但您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6:52
我和梅花山人在关于理论认识上的分岐正在于此。好比说我说从永明体到近体诗的过程,是通过永明体诗、隋朝诗、初唐唐太宗到沈宋诗的实际来论证的。梅花山人要反证,也必须以这三代诗的实际提出,然而他却以找不到有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0 16: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0 16:3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0 14:42
我和梅花山人在关于理论认识上的分岐正在于此。好比说我说从永明体到近体诗的过程,是通过永明体诗、隋朝诗、初唐唐太宗到沈宋诗的实际来论证的。梅花山人要反证,也必须以这三代诗的实际提出,然而他却以找不到有哪个古人哪个名人的理论而得出金筑子在臆测!北山倒还没说金筑子是臆测,他是以哪个名人的头衔大哪个说的就正确!

唐近体五言格律主要是声律的定型或形成,不是到沈宋才完成的,而是元兢《诗髓脑》的问世!

    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诏令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

    高宗开耀二年(682)壬午科考,主考官为刘思立。正是科考律诗、律赋,所谓【律诗、律赋】,就是加入了声律的诗赋。

    麟德元年(664)上官仪被害,元兢麟德末年(665)后遭贬至蓬州。元兢的《蓬州野望》为证,元兢《诗髓脑》不会早于665年。

    元兢五言唐近体声律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流行,当在初唐(666-681)十五年之间。最早不会早于唐高宗李治的乾封元年(666)元兢被贬,最晚不会晚于唐高宗李治的永隆二年(681)进士科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0 16: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0 16:45 编辑

考证唐近体的声律,务必【以唐证唐】,最忌讳的是清人说、王力说。
有理有据有凭证,
理,是唐人理;
据,是元兢据,
凭证,是科考凭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0 1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0 14:42
我和梅花山人在关于理论认识上的分岐正在于此。好比说我说从永明体到近体诗的过程,是通过永明体诗、隋朝 ...

却,老金这叫说反话

有据依据,但前人典籍多有遗失,可以从已有的实践还原,不过应通过分析统计演绎归纳总结诸般论证程序才能得出结论,这一点,雨梦就做得比您好,观点无论对错,他有强大的数据链支撑,但您没有

点评

却,老金这叫说反话 有据依据,但前人典籍多有遗失,可以从已有的实践还原,不过应通过分析统计演绎归纳总结诸般论证程序才能得出结论,这一点,雨梦就做得比您好,观点无论对错,他有强大的数据链支撑,但您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0 16: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0 17:02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0 16:52
却,老金这叫说反话
有据依据,但前人典籍多有遗失,可以从已有的实践还原,不过应通过分析统计演绎归纳总结诸般论证程序才能得出结论,这一点,雨梦就做得比您好,观点无论对错,他有强大的数据链支撑,但您没有

【已有的实践还原】?元兢雄文在,何必再还原!
唐近体的格律理论,是元兢诗髓脑。
唐近体的格律实际,是科举省试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0 17: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0 14:42
我和梅花山人在关于理论认识上的分岐正在于此。好比说我说从永明体到近体诗的过程,是通过永明体诗、隋朝 ...

永明体到唐近体,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
永明体的声律,总计四大项目:
四声律的【蜂腰】、四声律的【上尾】、四声律的【鹤膝】、四声律的【平头】。


唐近体的声律,也是四大项目:
四声律的【蜂腰】、四声律的【上尾】、平仄律的【联头】、平仄律的【句头】。


所谓唐近体的继承,是继承永明体的:
四声律的【蜂腰】、四声律的【上尾】。
所谓近体诗的发展,就是用平仄律的【联头】和【句头】,取代了四声律的【鹤膝】和【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0 17: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0 17:30 编辑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25四声律】与【24平仄律】的关系,是一种【涵盖】与【被涵盖】的关系、以首为计:
【25四声律】的合律比是:100%
【24平仄律】的合律比是:  80%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24同平1

平平仄平去,去去入平平;上去平平上,平平去入平。
平平平去入,入去上平平;入去平平入,平平上去平。
========不忌【鹤膝】1

2
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不忌【鹤膝】2

3
钱起《献岁归山》: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4
陈润《罢官后却归旧居》: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5
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平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不忌【鹤膝】3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
6
崔曙《试得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平平?
【终期圣明代,平平仄平仄】====24同平2


【齐梁调诗】
7
张谓《题故人别业》: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坟。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画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去?平仄仄平平?

8
何逊《伤徐主簿·其一》:
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诧,蒋迳笃周旋。
仄去仄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9
何逊《伤徐主簿·其二》:
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10
何逊《伤徐主簿·其三》: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平平去仄入?仄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

点评

平平仄平仄句式在永明体中就是准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8: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0 17:28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25四声律】与【24平仄律】的关系,是一种【涵盖】与【被涵 ...

平平仄平仄句式在永明体中就是准律句。

点评

从单句的律化来看,唐近体与永明体一样,都是【25四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8:05
平平仄平仄,在永明体和唐近体中,都是律句。无所谓【准律句】和【不准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0 18: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0 18:0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0 18:01
平平仄平仄句式在永明体中就是准律句。

平平仄平仄,在永明体和唐近体中,都是律句。无所谓【准律句】,
只要符合【25四声律】的: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的,都是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0 18: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0 18:01
平平仄平仄句式在永明体中就是准律句。

从单句的律化来看,唐近体与永明体一样,都是【25四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0 23: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纵横不是一言堂,允许各种不同的理论尽情展示!潭州雨梦的“孤平孤仄说”,许传刚的“杂体诗说”,三羊的“二五异声说”,他们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得出的新论。你可以不同意其观点,但你不能禁止其观点的存在。
----------------
版主只负责维护版块秩序,不负责反论证,自己的理论靠自己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9-12 04: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精髓不仅限于格律体,这一个诗体裁的“形式”。

国学,它是博大的、它是精深的,传承主要还是“精气神”。诗体裁的“形式”格律体,只是一小点;

我还是坚持:诗的内容与形式不可混淆;诗形式可以反过来影响写作;诗内容起决定作用。只能说形式像了,是否真是诗,是优是劣,是内容决定的。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9-12 04: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颢《黄鹤楼》,尝被推唐诗七律第一。清严苛的七律体裁一出,崔颢《黄鹤楼》出律了。这里就是形式与内容有了矛盾:崔颢《黄鹤楼》还是不是七律?还算不算七律上乘?

质疑:
崔颢《黄鹤楼》出律是怎么鉴定的?为什么自唐起肯定崔颢《黄鹤楼》?那个平水表是谁制定的?王文郁表与刘渊表一样吗?清以至于今天的平水字表是哪里来的,与唐《礼部韵略》一样吗?

点评

崔颢《黄鹤楼》,尝被推唐诗七律第一。清严苛的七律体裁一出,崔颢《黄鹤楼》出律了。这里就是形式与内容有了矛盾:崔颢《黄鹤楼》还是不是七律?还算不算七律上乘? 质疑: 崔颢《黄鹤楼》出律是怎么鉴定的?为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4:34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9-12 04: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金追根溯源,考证格律体源于“永明”体,无疑是对的;

唐把“永明”体接过来且用于科考,利于比试,推动了格律体的发展,而且后来又搞出了诸多增加难度的限制。这些都扩展为“理论”。一、格律体是发展的;二、体的限制要求越来越严苛;三、音韵也是变化发展的,体怎么适应这变化而不是僵化?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9-12 04: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礼部韵略》非平水韵,后以平水韵解释唐韵;今天自诗经起的所有诗作品,皆可用普通话解释:读、念、吟咏、唱、看,十九韵部、十三韵辙危害在哪里,停在106部的优越性是什么,该死十三元的优越性又是什么?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2 04: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2 04:40 编辑
寸草晨露 发表于 2017-9-12 04:14
崔颢《黄鹤楼》,尝被推唐诗七律第一。清严苛的七律体裁一出,崔颢《黄鹤楼》出律了。这里就是形式与内容有了矛盾:崔颢《黄鹤楼》还是不是七律?还算不算七律上乘?

【崔颢《黄鹤楼》还是不是七律?还算不算七律上乘】!三羊说,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声律没有第一第二之说。意境,是软指标。意境有美好不美好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第二的绝对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的“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应该是相对于具备硬指标的修辞艺术而言。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尤为精彩的,崔颢《黄鹤楼》颈联的句法。前四后三的遣词造句,中间省略系词谓语的手法。这在唐人的七言律诗中,当属空前卓越的第一人。唐朝温庭筠和宋朝马致远的诗词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其诗词手法,大概源于崔颢《黄鹤楼》。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点评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 为什么第一句去其声为上,第三句去其声为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7:58
问好三羊。 只能说,唐格律的音韵与后来的音韵不同。只以音韵定优劣,是荒谬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4: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9-12 04: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2 04:34
【崔颢《黄鹤楼》还是不是七律?还算不算七律上乘】!三羊说,算

问好三羊
只能说,唐格律的音韵与后来的音韵不同。只以音韵定优劣,是荒谬的。

点评

新韵来了,新韵不排斥过往的各代音韵(含各区域方言)写作的诗歌作品: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民间吟唱,都证明了新韵的大胸襟。 一些诗网站,对待新韵的态度令人质疑。其实也就是一小部分人的偏狭态度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4:50
唐朝的律句规则:是沈约元兢的【25四声律】,不是明朝真空的【24平仄律】。 五言的【25四声律】,延伸到七言,就是【247四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4:44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2 04: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2 04:55 编辑
寸草晨露 发表于 2017-9-12 04:40
问好三羊。
只能说,唐格律的音韵与后来的音韵不同。只以音韵定优劣,是荒谬的。 ...

唐朝的律句规则:是沈约元兢的【25四声律】,不是明朝真空的【24平仄律】。

五言的【25四声律】,延伸到七言,就是【247四声律】.五言的【25同平不是病】,延伸到七言,就是【47同平不是病】。

文镜秘府论的无病例句:
高巘【上】——万仞【去】——排虚空【平】
第247字的巘/仞/空,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四声交替!
古人论【声病】,今人论【声律】。
古人的【有病句】,即是今人的【失律句】!
古人的【无病句】,即是今人的【合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9-12 04: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草晨露 发表于 2017-9-12 04:40
问好三羊。
只能说,唐格律的音韵与后来的音韵不同。只以音韵定优劣,是荒谬的。 ...

新韵来了,新韵不排斥过往的各代音韵(含各区域方言)写作的诗歌作品: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民间吟唱,都证明了新韵的大胸襟。


一些诗网站,对待新韵的态度令人质疑。其实也就是一小部分人的偏狭态度而已。

点评

三羊最讨厌【使用新韵须注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4:58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2 04: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草晨露 发表于 2017-9-12 04:50
新韵来了,新韵不排斥过往的各代音韵(含各区域方言)写作的诗歌作品: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民间吟唱,都 ...

三羊最讨厌【使用新韵须注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7: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2 04:34
【崔颢《黄鹤楼》还是不是七律?还算不算七律上乘】!三羊说,算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
为什么第一句去其声为上,第三句去其声为平?

点评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 黄鹤【入】一去【去】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假定,【去】是上声,则与【返】字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2 08: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2 08:3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2 07:58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
黄鹤【入】一去【】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假定,【去】是上声,则与【返】字犯蜂腰。这是其一,
其二,【去】字读平声,有【疾走】义。
其三,【去】字读去声,也不失律!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魚韻)
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6
贡献
13145
金钱
1558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0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写打油诗省力,无须研究什么平仄、韵部,一放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