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5-4
威望641
金钱1645
贡献983
高级会员

威望- 641 点
贡献- 983 次
金钱- 1645 枚
|
发表于 2017-10-10 12: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韵清风 于 2017-11-6 11:01 编辑
漠漠青烟开远道
潺潺碧水绕孤村(东风)
漠漠青烟开远道
迟迟落日偎空山(东风)
漠漠青烟开远道
依依绿柳系归舟(东风)
漠漠青烟开远道
沉沉别绪在他乡(东风)
漠漠青烟开远道
萋萋芳草染余晖(东风)
……
当我看过校长这十幅对联后,对校长真万分仰慕,人帅联美。难怪众多学姐学弟争先恐后想挤入古风,拜其门下。看这十幅对联多种流水思路,给人有不同的场景和感受。看老师对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上下联句意思融会贯通,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这就是意境流水对,它是对联中最难,同时也是最美的对联。意和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景因情而绚丽,情因景而绵长,只有情和景完美的结合 ,才会给人美不胜收,回味无穷的享受
。再看:
约住春风来我院 【再嫁东风】
商谈吉日娶桃花【克蕾雅】
初看此对句,不觉让我一愣,这个流水思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约住春风来我院里干嘛?哦,原来跟她商量娶桃花的事!别开生面,跌宕起伏,给了我惊喜,我想,同样能给读者惊喜
约住春风来我院【再嫁东风】
便知青帝到江南 【风尘】
同样一个出句之意,我经常告诉大家,要学会正着捋,反着捋,风尘的这个对句,就是一个正着捋的典型。跟春风有约,约着了春风来我这里,可想而知,并知春天已经到了江南了,不由得又想起那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校长的意境联流水对的对句赏析多么的美。
尔后一年学习,学联心得如下:
一,初级班(基础)
1)词组
白云 = 沧海 青嶂 残月 黄鹤 秋水 红叶
绿树 翠竹 苍雪 鸿雁 丹桂 银汉
清露 明月……
白云对应在古诗中: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 唐·骆宾王 叙寄员半千)
不知青嶂外,更有白云深。 (唐·于武陵 游中梁山)
露湿寒沙残月晓,风摇衰草白云秋。 (元·陈宜甫 吊马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 黄鹤楼)
门回秋水远,径折白云深。(清·祖道 秋日过宝轮寺沛霖)
白云,白色的云。形十名,偏正结构,云是中心词,白是修饰词。白云对应的词组很多,主要看对句所需那种色调对应词组。词组,海量的词组是对联最基本的组合。如果没有大量的词或词组来,对联也仅仅是干瘪瘪的文字堆砌,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更没有灵气。因对联虽小,但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使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即是又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对联六相
清联 215 三苏祠 郭尚先
墨池 烟润 花间 露=
仄平 平仄 平平 仄
名名 名动 名名 名
偏正 主谓 偏正
茗鼎 香浮 竹外 云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名名 名动 名名 名
偏正 主谓 偏正
分析:
1、字数相等:此联上下句各七个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那还叫对联吗?上下交替相对,字数相等,给人以整体感。
2、词性相同:此联上下相同位置的词和词组及词性都相同。“实对实”“虚对虚”如果上下联相应的词性不相同,那会使整个联句的结构及节奏等混乱。
3、结构相称:此联上下的语句语法结构都相同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等等。如果结构不相称就会上下联语句的语法混乱。
4、节奏相应:此联上下句的节拍都是2221式。如果断句不清楚,上下联句对不出和谐,语法不顺畅。
5、平仄相谐:此联的上下联平仄相互交替。如果平仄不相谐,会犯三平头,三仄尾禁忌,孤平,孤仄,失替,失对,特别三平尾是大忌。
6、内容相关:上下联关系紧密,即“对”又“联”的两句话。上联写景,下联进一步写文人的雅致和幽静清闲的景象。如果内容不相关,就会出现隔景、意,合掌等禁忌。
此联关联点:
以墨池和茗鼎为起始点,道出文人的雅致。
以花间露和竹外云为关联点,进一步道出文人喜欢幽雅清静的环境。
二、中级班(析联出对句)
1)析联
例
以客舍无眠听雨落(再嫁东风)==析联并对句
析联:物像有我,夜,客舍,雨。频频细雨落地的声音使我无法入睡。为什么呢?我想客舍一般住的都是外地人或有家不能回的人。然后呢?我析联:客居他乡的我,此夜又下起了雨,频频辗转反复难眠,不能静心。于是倚窗而坐,边听那滴滴的雨水声,并透过窗户,想那遥远的地方……由此我的对句
对句:轩窗深坐待天明
例
出句 许是疏狂曾误我(再嫁东风)
析联:或许现在我的处境,全因当初年少无知、轻狂,放荡不羁的行为,误了我的前程。如今父母已年高,我还能拿出什么来敬孝……
对句 才知敬孝愧无银
2)出句
例
以“雨”为景出句七言仄尾
当时我看到雨字时,马上想到是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梅雨,烟雨,暴雨,冷雨,冻雨,喜雨,白天的雨,晚上的雨,等等,最终我选择的是
出句:枕向秋窗听雨落
例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古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名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借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比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但无辜蒙怨入狱悲伤之情,通过诗来强烈表达了自己内心、极度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蝉人一体的物我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千古名作。
以“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出句: 高柳卧蝉风露饮
因为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似有两耳不闻他人事,一心只饮露水中。 同时,蝉又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其寓意精神不死,再生复活高洁的的品。
3)对句
重逢那日竟无语(再嫁东风)
一别经年怎忘情
重逢那日竟无语(再嫁东风)
方觉今生难释怀
重逢那日竟无语(再嫁东风)
苦盼数年终有情
尝试一联多对,以流水形式。当你把出句空间想象的非常宽广、辽阔,也可以把它浓缩成一个小画面或一个小故事。就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去想象,去掌握,这就是流水对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期的学习,个人感觉,在流水对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运用关联词或点的比较多,掌握不牢。可是流水对中比较常用的方式,上下句形成承接,递进,条件,因果,假设,选择,目的,转折八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只要熟练掌握关联词或点,运用起来还是有迹可循的。
三、高级班(成联)
成联的创作
1)立意
“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宋.刘贡甫《中山诗话》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
立意,首先你要明白,你打算说什么,写什么,表达什么,如何展示自己。要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但要秉承真心,行文圆润,好比廿四诗品,各有特色,并无高低之分。“以小见大,彰显志向;或者从大写小,暗藏情怀。推陈出新,以求新颖;或者旧话掘深,静水流深”。
(2)谋篇
首先要树立一个中心思想。然后围绕它造景,造意,组词,炼字,炼句等。并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找出适当的物象、意象等组词来补充、丰满情感。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古诗词,古人是如何造景其深意和诗意。思路,决定联路。但是,要营造出一个符合自己想要的意,心性儿要活络一点,多在给出的条件之中,寻找新思维。成联也可以用到“为什么”,“然后呢”。
3)字词组合
这就要考虑平仄,格律,语法,等六相相应结合。
当一幅成联的完成,还须要注意上下联用字或词组上面,或者造景造意上面,要气脉通畅,上下联之间的平衡度,你要掌握住,不能上联大气,下联突然一弱,写的无关痛痒,这是败笔之作,你甚至可以上联稍微弱一点,下联大气一点,这叫救联,也可以称得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母亲
勤俭持家,三十春秋无怨念;
辛劳育子,一腔心血献真情。
当看到这个题时,很激动,母亲多么的伟大!祖国,我的母亲,黄河,我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家。一首歌写道: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题图 胡杨
大漠黄沙侵万里
残风傲骨已千年
胡杨是沙漠特有树种。它喜光、抗热、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靠着发达的根系的营养保障,胡杨能活三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 此题寓意深远,当初国家陷入水深火热的时侯,是共产党即时挺起,与其抗衡斗争,不屈服,逆境生存,最终换来今天太平盛世。
最后以入古风学联感慨
入古风,敲平仄,方知文字绘经典;
出评论,看诗词,更叹师生多俊才。
四,总结
现如今,在“速食、快餐文化”影响下,许多人存在心浮气躁,并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正是因为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存在,许多人都深受其影响,从而不能潜心研读。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每天阅读一两小时,放下浮躁、静心细读、品味、思考,使所读之书入心入脑。“楹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它更需长期并静下心来学。因为联是诗词曲赋的敲门砖。学联更要有厚脸皮。俗语“脸皮厚,吃块肉。脸皮薄,吃不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要按时完成讲义论坛作业,要经常有爬楼习惯,及时了解或不明问题,可以向组群班群讨论并请教老师及学霸们解答。但态度一定要谦虚。早读律诗,晚读绝句,读律诗,看律诗如何对仗,读绝句,看绝句如何造景。总之,在古风,靠的是校纪严明,师资雄厚,气氛活跃,像一个大家庭,和谐温暖。这一路走来,能坚持到了最后,不管学成与学不成。它都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啥事,就怕“认真”二字,贵在“坚持”。“求学如拾阶而上,终有登峰临顶日。为人应抱朴而生,始无欺世盗名时”【再嫁东风】。在这里我要感谢古风!感谢校领导!感谢全体老师们!感谢班组全体学员们!愿古风的平台越来越宽阔,事业蒸蒸日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