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4

格律诗的声律体系,六朝、唐朝、明朝,三朝元老演变史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7 08: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7 08:38 编辑

格律诗的声律,六朝、唐朝、明朝,三朝的继承与发展

    五言格律诗,共有三种。一是,六朝时期的格律诗;二是,唐朝时期的格律诗;三是,明朝时期的格律诗。

    六朝时期的格律诗,是四声律。通篇声律理论体系是:平头的【鹤膝】四声的联间相换、【平头】四声的句间相对、【蜂腰】四声的顿间相替、【上尾】四声韵间相变。

    唐朝时期的格律诗,是六朝永明体的继承与发展。所谓继承,就是完全照搬了五声四元化的【蜂腰】和【上尾】。所谓发展,就是元兢的平仄换头理论,换头理论包含:联间相换的【联头】、句间相对的【句头】。由此,讲究平仄律的【联头】和【句头】,分别取代了六朝永明体讲究四声律的【鹤膝】和【平头】。对于五言格律诗来讲,唐近体和永明体的【蜂腰】,是一样的四声律。也既是【25四声律】,至于单句的律化,由【25四声律】,转变为【24平仄律】,则是明朝中期以后的事了。

    明朝时期的格律诗,明朝中期,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单句律化理论的出现,唐近体和永明体的【蜂腰】法则,才由四声律转化为平仄律,于此同时,节点也由25转化为24,也即【24平仄律】。

    唐朝时期的单句律化,只有沈约【25四声律】的理论,并无真空【24平仄律】的说法。只有今人24同平或同仄的拗句,在唐朝是不存在的。因为,【25四声律】的唐近体,其节点或声点,在25不在24字。所以,24俩字的同平或同仄,也就无所谓拗与不拗了!研究或探索唐近体的声律,务必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是元兢诗髓脑;实际,当为科举试律诗。

六朝时期,沈约声律理论体系的体格律诗:
【鹤膝】、【平头】、【蜂腰】、【上尾】,是四声律。

唐朝时期,元兢声律理论体系的格律诗:
【联头】、【句头】,是平仄律。
【蜂腰】、【上尾】,是四声律。

唐朝时期,真空声律理论体系的格律诗:
【联头】、【句头】、【蜂腰】,是平仄律。
【上尾】,六朝唐朝明朝,三朝原老四声律。

元兢,继承了沈约的四声律的【蜂腰】和【上尾】;
真空,继承了元兢的平仄律的【联头】和【句头】。四声律的【上尾】,是元兢继承沈约,真空继承元兢。四声律的【上尾】,属于永久不变的继承再继承。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7 08: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点不能只以某个人的理论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以诗的实际为前提。永明体除了有的上句讲四声外,下句及多数上句还只是讲二四平仄!

点评

永明体中律句中的【25四声律】和【24平仄律】,是涵盖与被涵盖的关系。 【24平仄律】的大量出现,才有了明朝的【24平仄律】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7 08:55
论点不能只以某个人的理论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以诗的实际为前提。永明体除了有的上句讲四声外,下句及多数 ...

永明体中律句中的【25四声律】和【24平仄律】,是涵盖与被涵盖的关系。
【24平仄律】的大量出现,才有了明朝的【24平仄律】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68
贡献
28060
金钱
347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7 23: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罗列,丝毫看不出意义何在?

点评

恕我直言,你大概不爱好声律法研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5: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9-7 23:39
这样罗列,丝毫看不出意义何在?

恕我直言,你大概不爱好声律法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