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2

调声术析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7 08: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声术2017.05.12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雨梦按:欲知换头者,需先了解平头一词的含义。
。。。
文镜秘府论西卷
○论病:言文二十八种病
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雨梦按:此段強调:联内即一二与六七字不得同声,若同声称之为犯平头。
。。。

    平头诗曰:
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
雨梦按:此联一二与六七芳时提壶同平,就叫平头病
。。。

    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
雨梦按:此上联一二与六七同平山方波圆),犯平头病;下联二与七同上去入树表/去上与林侧/平入),犯平头病。。
    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
雨梦按:此上联一二与六七同平朝云丹池),犯平头病;下联一二与六七同平飘枝吹杨),犯平头病。
。。。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雨梦按:此段即要求联内平仄相对,若违反则犯病。其它上去入声同样道理。
。。。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雨梦按:此段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即一二字为平平,六七字允许为平仄;若一二字为仄仄,六七字不允许为仄平。/

    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雨梦按:二七字不能同声,不论平上去入(平仄),同则为巨病。(即失对)要是犯了,不能说是懂得音律的。现在一些有名的文人,都难免犯此病。
。。。
    或曰:沈氏云:“第一、第二字不宜与第六、第七同声。若能参差用之,则可矣。”谓第一与第七、第二与第六同声,如“秋月”、“白云”之类,即《高宴》诗曰:“秋月照绿波,白云隐星汉。”此即于理无嫌也。
雨梦按:此言平仄若交错用之,即一七字和二六字同声,(平仄可用仄平)这些在诗理上是不忌的。
。。。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雨梦按:有人持论,平头应是同平、同上、同去、同入,即同上去入不等同于同仄。我们且拿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来说事:
旷望/去去,  水共/上去;石势/入去欲下/入上
此实非元兢自言的同上去入的双换头,而是同仄的双换头。再者,“次句头两字去上入”,两字怎可三声呢,故知元兢说的上去入即指仄声也。

举其《蓬州野望》诗:
第一句头二字为:平平
第二句头二字换头为:仄仄(仄=上去入
第三句头二字需平为:仄仄
第四句头二字换头为:平平
第五句头二字需平为:平平
第六句头二字换头为:仄仄
第七句头二字为:仄仄
第八句头二字换头为:平平
唐代近体诗制谱全依此调声。如此轮转,从开始到篇尾,名为双换头,是最好的了
。。。
    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雨梦按:如果做不到双换头,则允许只换句头的第二字,句头的第-字允许同平,而不允许同为仄声。

唐之律句依此,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均为最善的双换头句式。

仅换第一字允许同平如下式: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仅换第一字不允许同仄如下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从不允许同仄换头的平头调声术来看,元兢是不同意平平仄仄平句式一二字为单平的(即王力诗论中的孤平句)

从双换头理论来看,亦允许下列句式: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此四式均为双换头,且未有第一字同仄现象。完全符合平头调声之术。
第一式和第三式,第四式正是单平单仄互救联。或云:孤平孤仄互救法。
。。。
    四言、七言及诸赋颂,以第一句首字,第二句首字,不得同声,不复拘以字数次第也。如曹植《洛神赋》云:“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是也。铭诔之病,一同此式,乃疥癣微疾,不为巨害
。。。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雨梦按:护腰的腰指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亦言上下句的第三字同平可,同仄不可。
庾信诗: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上句的第三字为仄,而下句的第三字也是仄声,即没有护腰,这种现象不符合护腰的调声术。最好护腰,一定要小心不要写出这样的句子。为护腰则不能同仄,则下句第三字应改为平声。晨起帐中歌为中仄仄平平,一改就成中仄平平平,为三平尾句了。三平尾到底属不属大忌呢?真不好简而言之。
。。。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雨梦按:相承者言上句仄声较常规多的情况,下句改用三连平承之。用三连平来相承,有向上和向下两种方法,其道理是相同的。
。。。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雨梦按:相承者言上句仄声较常规多的情况,需三平向上承,即用三连平句相承。
(即把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

雨梦按:
仄仄平平仄句式,去上入字若多则成下列句式:
仄仄仄平仄小拗句
仄仄平仄仄大拗句
仄仄仄仄仄大拗句之五连仄句

中平平仄仄句式,去上入字若多则成下列句式:
中平仄仄仄三仄尾句

这些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小拗句和大拗句,必须釆用三平向上承者”。即他的对句“平平仄仄平”应改成上三平句式,(即:平平平仄平)见其举的诗例:
溪壑敛暝色,/中仄仄平仄,原句式为:仄仄平平仄。
云霞收夕霏。/平平平仄平,原句式为:平平仄仄平。
云霞收”三平承之,这就是上承调声术
。。。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
雨梦按:
三平向下承的句例及谱为:
待君竟不至/仄平仄仄仄。此句式原为:中平平仄仄,
秋雁双双飞/平仄平平平。此句式原为:中仄仄平平,

下承之调声术,即以三平尾救上句仄声多的三仄尾,与护腰术殊途同归。
......
请注意:
1.“待君竟不至”,其按四声谱为:去平去入去,句中并无上声。故元兢所言“四去上入去上入指仄声也。诗中举的例已作说明,证明上去入声实指仄声。
2.元兢并不反对三平尾。
3.平头论不允许(王力诗论定义的)孤平句存在。
4.护腰及相承调声术均上句拗,下句如何采用拗句去救上句之拗,这也是单平单仄互救法。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08: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梦所有诗及论文中宣布三羊为不受欢迎者,请其自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7 0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7 09:21 编辑

请有关当事人回避,这是对原作者的最基本的尊重。
雨梦授权,当事人的所有跟帖视同纠缠,本版将一律删除,有不同观点,可自己另外开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