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首唐人绝句】第八卷(晚唐一)五绝统计分表一仄韵(23首)
【万首唐人绝句】第八卷(晚唐一)五绝统计分表一仄韵(23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仄韵正体偏格五首 月墮滄浪西,門開樹無影 此時歸夢闌,立在梧桐井
秦王卷衣贵,本自倡家子 金殿一承恩,貂蝉满乡里
婵娟越机里,织得双栖凤 慰此殊世花,金梭忽停弄
景龙临太极,五凤当庭舞 谁信壁间梭,升天作云雨
仙家风景晏,浮世年华速 邂逅汉武时,蟠桃海东熟
仄韵偏体(折腰体)二首 雄剑久濩落,夜吟秋风起 不是懒为龙,此非延平水
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 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
仄韵偏体(江左体)五首
但见出门踪,不见入门迹 却笑山头女,无端化为石
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 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
庭花已结子,岩花犹弄色 谁令生处远,用尽春风力
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 专房莫相妒,各自有颜色
朝为杨柳色,暮作芙蓉好 春风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古绝句十一首 西風吹急景。美人照金井。
平平中仄仄。仄平仄平仄。 不見面上花。却恨井中影。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不見面上花/古诗句 2.西風吹急景。美人照金井/失对 3.不見面上花。却恨井中影。/失粘失对 寒女面如花。空寂常对影。
平仄仄中平。中仄平仄仄。 况我不嫁容。甘为瓶堕井。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寒女面如花。空寂常对影/失对 2.况我不嫁容/古诗句 郎有蘼芜心。妾有芙蓉质。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辞嫁与郎。筑城无休日。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郎有蘼芜心/孤仄三平尾(拗极之句)古诗句, 2.郎有蘼芜心。妾有芙蓉质/失对. 3.不辞嫁与郎。筑城无休日/失粘失对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美人如新花/古诗句. 2.许嫁还独守/大拗句 3.岂无青铜镜/古诗句,失粘联 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髪。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本聯上句失粘)
平平平平中。仄仄仄仄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别家鬓未生/孤平句. 2.到城鬓似髪/孤平三仄尾句. 3.朝朝临川望/古诗句.望平读刚五连平句 大道归孟门。萧兰日争长。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中。 想得巢居时。碧江应无浪。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大道归孟门/平韵诗为非律句,实仄韵诗特拗句, 2.想得巢居时/三平尾 3.碧江应无浪/古诗句. 4.折腰 矻矻蓬舍下。慕君麒麟阁。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笑杀王子乔。寥天乘白鹤。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矻矻蓬舍下/大拗句 2.慕君麒麟阁/古诗句 3.笑杀王子乔/仄韵诗特拗句 杳杳巫峡云。悠悠汉江水。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愁杀几少年。春风相忆地。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杳杳巫峡云/仄韵诗特拗句 2.悠悠汉江水/平韵诗特拗句 3.愁杀几少年/古诗句 4.水,地通韵 秦国饶罗网。中原绝麟凤。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万乘巡海回。鲍鱼空相送。
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万乘巡海回/仄韵诗特拗句 2.鲍鱼空相送/古诗句 3.折腰 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泪。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战地三尺骨/大拗句 2.将军一身贵/特拗未他救 3.自古若吊冤/古诗句 4.落花少于泪/孤平特拗句 5.贵,泪通韵 魏宫薛家女。秀色倾三殿。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武帝鼎湖归。一身似秋扇。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归入古绝句理由: 1.魏宫薛家女/孤平特拗句 2.一身似秋扇/孤平特拗句 仄韵诗一直被歧视,雨梦不同意仄韵即古风之论,曾撰专文论述.此文诗句之定性未按论述.仍依平韵诗分类.实可探讨. 1仄韵句定性 1.1.正格:仍以平韵正格四种句式为正格 标律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1.2.准律句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1.3.特拗句 平平仄平仄 1.4.三仄尾 平平仄仄仄 1.5小拗句 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 1.6.大拗句 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 1.7.古诗句 平平平平平/此句相等于平韵仄仄仄仄仄,应属仄韵诗大拗句(本卷前100首仄韵诗无此句式) 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此句相等于平韵平平仄仄仄,应属仄韵诗大拗句(本卷前100首仄韵诗有2句) 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 平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此句相等于平韵平平仄平仄,应属仄韵诗特拗句(本卷前100首仄韵诗有6句) 仄仄平仄平句式属四拗三救句,以第二单仄音节拗平救第二双平音节单平.平韵诗此句式少见,而仄韵诗则多见. 平韵诗句之八月湖水平是也.此句式在仄韵诗中应属小拗,因此句被划归古绝句的诗应予平反’ 小结: 1.仄韵诗的正格,偏格不应划归古绝句,凡符合平仄对粘的属于正体。 2.仄韵诗多折腰体及江左体,把此类诗认为是古人之误,不符合唐诗理论 【折腰体】绝句第三句之平仄与第二句应粘而反,(即失粘)犹如拦腰折断,诗家称为折腰体。例:(唐诗三百首)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五绝中竟收有四首仄韵折腰体诗
3.仄韵诗谱:见[仄韵谱新编 附:仄韵谱新编(B版)
仄韵近体诗已在诗界达成共识,王力先生诗论不否认近体诗也有仄韵体。但由于诗界多研究平韵,对仄韵近体的体式及特有拗句不甚了解,竟将凡遇失粘,失对,和不合平韵律句的诗归入古风,实未妥也。《唐人万首绝句》一书收有唐人绝句10477首,其中五绝2724首。五绝仄韵七百多首,占四分之一多。而折腰体占近半,迢过正格,另江左体(失对诗)占十分之一,实不容忽视。
网上所载仄韵近体诗谱皆为平韵谱的翻板,即平改为仄,仄改为平,实未合唐人诗况也。雨梦收集唐人仄韵律绝分析,特新编仄韵谱,对喜欢仄韵诗的或许有所帮助,是为大幸。
仄韵近体通谱:
一.平起式:
□□◆■⊗,
■■□□●。
■■◇□⊗,
◇□□■●。
□□◆■⊗,
■■□□●。
■■◇□⊗,
◇□□■●。
二.仄起式
■■◇□⊗,
◇□□■●。
□□◆■⊗,
■■□□●。
■■◇□⊗,
◇□□■●。
□□◆■⊗,
■■□□●。
图标说明:
1.■为仄,◆为本仄可平(中),●为押仄韵(上去入)
2.□为平,◇为本平可仄(中),
3.⊗单句脚,可为平上去入。
...
注:
1.单句脚与韵脚同声(上去入)时,须押韵。且一首诗中不宜采用两个单句脚与韵脚同声。
2.相邻单句脚不宜同声(平上去入),然平声相连,虽病上尾,但鉴于唐诗仄韵近体,其中单句脚多为仄平平平及平平平平,故连平未为忌也;
3.此谱中所标识的单句脚与“中”(◆,◇)不能同平或同仄;
4.单句脚(⊗)可任取平上去入四声,但必须符合上列1、2、3三条。
5.七言前加平仄相替二字即可;
6.绝句截取任何相邻两联即可。
备注:
1.仄韵诗体较平韵诗繁杂,但两谱即可表述之。
2.仄韵诗除全部保留平韵诗所有句式外,下列句式亦为常见:
2.1.三平尾;
2.2.特拗句:仄仄平仄平。(相似平韵的平平仄平仄);
2.3.大拗句:
平平仄平平(相似平韵的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相似于平韵的仄仄仄平仄)。
2.4.五平句平平平平平(相似于平韵的五仄句仄仄仄仄仄)及四连平句(相似于平韵的平仄仄仄仄)。
2.5.小拗句:平平平仄平。(相当于平韵的仄仄仄平仄)
3.二五同仄时,应避上去入同声;
4.平水韵允许偶尔上去通押.不允许上,去与入混押。
5.本谱只列正格(折腰体附各体诗例,不标顺风调,江左体);
6.拗句及拗救俟另文述之。
7.仄韵律诗因电脑损坏,资料丢失;加之仄律多顺风调,故诗例暂缺待补。
雨梦2016.10.29于锦城
一.
附例: 1: 五言绝句仄韵正格(六式十二体)
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平体一指两单句脚,下同)
■■□□■,◇□□■●。
□□■■□,■■□□●。
辋川集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特拗一平韵式)
深林人不知,(小拗一仄韵式;孤仄句一平韵)
明月来相照。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古藤(唐·钱起)
引蔓出云树,(小拗一平韵式)
垂纶覆巢鹤。(特拗一平韵式)
幽人对酒时,
苔上闲花落。
二、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体)
■■□□■,◇□□■●。
◇□□■■,■■□□●。
咏水精(唐·韦应物)
映物随颜色,
含情无表里。
持来向明月,(特拗一平韵式)
的铄愁成水。
三、首句仄起入韵式:(韵平体)
■■□□●,◇□□■●。
□□■■□,■■□□●。
村行(唐·成彦雄)
暧暧村烟暮,
牧童出深坞。(特拗特例一平韵)
骑牛不顾人,
吹笛寻山去。
四、首句仄起入韵式:(韵仄体)
■■□□●,◇□□■●。
◇□□■■,■■□□●。
白雪曲十首四(明·何景明)
弱雪不到地,宛转高云里。
时有飞花落,风巡更吹起。
五、首句仄起平收式:(平平体)
◆■■□□,◇□□■●。
□□■■□,■■□□●。
留别王维(唐·崔兴宗)
驻马欲分襟,
清寒御沟上。(特拗一平韵式)
前山景气佳,
独往还惆怅。
杂曲歌辞今别离(唐·崔国辅)
送别未能旋,
相望连水口。(望平声)
船行欲映洲,
几度急摇手。(小拗一平韵式)
六、首句仄起平收式:(平仄体)
◆■■□□,◇□□■●。
◇□□■■,■■□□●。
相和歌辞估客乐(唐·李白)
海客乘天风,(三平尾)
将船远行役。(特拗一平韵式)
譬如云中鸟,(中出律)
一去无踪迹。
宋复古度支晚川晴雪(宋·文同).
霁色变云林,
寒光混烟水。(特拗一平韵式)
遥山定何处,(特拗一平韵式)
渺漭才可指。(大拗一平韵式)
七、首句平起仄收式:(仄平体)
◇□□■■,■■□□●。
◆■■□□,◇□□■●。
临川送别(唐·卢僎)
秋郊日半隐,(三仄尾)
野树烟初映。
风水正萧条,
那堪动离咏。(特拗特例一平韵式)
班婕妤三首其一(唐·王维)
玉窗萤影度,
金殿人声绝。
秋夜守罗帷,
孤灯耿不灭。(三仄尾)
八.首句平起仄收式:(仄仄体)
◇□□■■,■■□□●。
■■□□■,◇□□■●。
秋思(唐.岑参)
哪知芳岁晚,
坐见寒叶堕。
吾不处腐草,(大拗.四连仄)
翻飞作萤火。(特拗一平韵式)
送郑山人游江湖(唐·贾岛)
南游衡岳上,
东往天台里。
足蹑华峰顶,(小拗一平韵式,华去声)
目观沧海水。
九、首句平起入韵式:(韵平体)
◇□□■●,■■□□●。
◆■■□□,◇□□■●。
乐府杂咏六首花成子(唐·陆龟蒙)
春风等君意,(特拗一平韵式)
亦解欺桃李。
写得去时真,
归来不相似。(特拗一平韵式)
新林驿女吟示欧阳训(生飞虫)(唐·不详)
月明阶悄悄,
影只腰身小。
谁是鶱翔人,
愿为比翼鸟。(三仄尾)
十、首句平起入韵式:(韵仄体)
◇□□■●,■■□□●。
■■□□■,◇□□■●。
秋江晓望(唐·皮日休)
万顷湖天碧,
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特拗特例一平韵)
不厌为浮客。
十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体)
□□■■□,■■□□●。
◆■■□□,◇□□■●。
石宫四咏其三(唐·元结)
石宫秋气清,(小拗一仄韵式;孤平拗救句一平韵)
清气宜山谷。
落叶逐霜风,
幽人爱松竹。(特拗一平韵式)
闲夜酒醒(唐·皮日休)
醒来山月高,(小拗一仄韵式;孤平拗救句一平韵式)
孤枕群书里。
酒渴漫思茶,
山童呼不起。
十二、首句平起平收式:(平仄体)
□□■■□,■■□□●。
■■□□■,◇□□■●。
古兴(唐·薛据)
投珠恐见疑,
抱玉但垂泣。
道在君不举,(大拗一平韵式)
功成叹何及。(特拗一平韵式)
。。。。。。。。
2: 五言绝句仄韵折腰体(十二式)
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平体)
■■□□■,◇□□■●。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小拗一平韵式)
言师采药去。(三仄尾)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特拗一平韵式,
二、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体)
■■□□■,◇□□■●。
■■□□■,◇□□■●。
暂缺
三、首句仄起入韵式:(韵平体)
■■□□●,◇□□■●。
◆■■□□,◇□□■●。
照镜(唐·白居易)
皎皎青铜镜,
斑斑白丝鬓。(特拗一平韵式)
岂复更藏年,
实年君不信。
东柯院妖谑杜令其一(唐·不详)
虽共蒿兰伍,
南朝有宗祖。
莫打绿袍人,
空中且歌舞。
同褒子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
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
窗间人独宿。
四、首句仄起入韵式:(韵仄体)
■■□□●,◇□□■●。
■■□□■,◇□□■●。
城上吟(唐·子兰)
古冢密于草,
新坟侵古道。
城外无闲地,
城中人又老。
五、首句仄起平收式: (平平体)
◆■■□□,◇□□■●。
◆■■□□,◇□□■●。
辋川集辛夷坞(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六、首句仄起平收式: (平仄体)
◆■■□□,◇□□■●。
◆■□□■,◇□□■●。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其二(唐·储光羲)
剧孟不知名,
千金买宝剑。
出入平津邸,
自言娇且艳。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莲花(唐·钱起)
幽石生芙蓉,
百花惭美色。
远笑越溪女,
闻芳不可识。
七、首句平起仄收式:(仄仄体)
◇□□■■,■■□□●。
◇□□■■,■■□□●。
偶然作二首其一(唐·吕温)
栖栖复汲汲,
忽觉年四十。
今朝满衣泪,(特拗一平韵式)
不是伤春泣。
八、首句平起仄收式:(仄平体)
◇□□■■,■■□□●。
□□■■□,■■□□●。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唐·王维)
城隅一分手,(特拗一平韵式)
几日还相见。
山中有桂花,
莫待花如霰。
读周太公传(唐·欧阳詹)
论兵去商虐,(特拗一一平韵式)
讲德兴周道。
屠沽未遇时,
岂异兹川老。
九、首句平起入韵式:(韵仄体)
◇□□■●,■■□□●。
◇□□■■,■■□□●。
独柳(唐·杜牧)
含烟一株柳,(特拗一平韵式)
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
怅望回纤手。
十、首句平起入韵式:(韵平体)
◇□□■●,■■□□●。
□□■■□,■■□□●。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特拗一平韵式)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孤仄句一平韵式)
独钓寒江雪。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三仄尾)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孤平拗救句)
花落知多少。
咏晓(唐·韦应物)
军中始吹角,(特拗一平韵式)
城上河初落。
深沈犹隐帷,
晃朗先分阁。
送友人江行(唐·邵谒)
送君若浪水,
叠叠愁思起。
梦魂如月明,
相送秋江里。
青楼曲(唐·于濆)
青楼临大道,
一上一回老。(小拗句一平韵式)
所思终不来,
极目伤春草。
金山十咏呈坦叔其九浸月亭(宋·周孚)
寥寥清夜月,
现此亭中水。
谁能同斯游,
归唤寒山子。
十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仄体)
□□■■□,■■□□●。
◇□□■■,■■□□●。
弹琴谷(唐·顾况)
谷中谁弹琴,
琴响谷冥寂。
因君扣商调,(特拗一平韵式)
草虫惊暗壁。
杂曲歌辞纪南歌(唐·刘禹锡)
风烟纪南城,
尘土荆门路。
天寒猎兽者,
走上樊姬墓。
十二、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体)
□□■■□,■■□□●。
□□■■□,■■□□●。
辋川集二十首金屑泉(唐·裴迪)
萦渟澹不流,
金碧如可拾。
迎晨含素华,
独往事朝汲。
古仙坛(唐·顾况)
远山谁放烧,
疑是坛边醮。
仙人错下山,
拍手坛边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