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2|回复: 31

《山居谷雨》赏析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6 02: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9-6 16:24 编辑

山居谷雨
   作者:廖国华

      鸣鸠呼我启晴窗,满目红绡换绿幢。
      吹面萍风寒已尽,入盘笋片味无双。
      太闲时日因书累,到老身心对酒降。
      取得溪头春末水,待看蝌蚪戏荷缸。
------------------――――――――――――――――――
鸣鸠呼我启晴窗,满目红绡换绿幢。

斑鸠的叫声提醒我开启了明亮的窗户,早晨太阳升起时带来的象红绡一样的霞光已经退去,此时窗外一派葱绿。

吹面萍风寒已尽,入盘笋片味无双。

(从窗外)吹到面颊上的风已无寒气,此时,早餐与午餐合一(这是一种假想),炒上一盘笋片来尝尝鲜。当然还应有其它的菜,这里只是着重描绘了这一道菜来代指所有的蔬菜都很新鲜,口味好。味道还不错,山中种植的纯天然时蔬就是很美味。

太闲时日因书累,到老身心对酒降。

闲来无事经常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但是毕竟上了年纪,时常又感到疲惫,趁着饭前有小菜喝上二两酒放松一下。

取得溪头春末水,待看蝌蚪戏荷缸。

餐罢出去溜溜弯儿,借机醒醒酒。顺便到小溪的上方(上方的水质要好一些)盛上一桶水,再捎带着抓几只蝌蚪,然后待回到家里放在“荷缸”中把玩。

这里面有几个词用的很“考究”。“晴窗”,“红绡”,“萍风”,“荷缸”,“春末水”。

每一个词的蕴含都非常丰富。如果用文字来解释反而很费解,很多内涵必须要意会。光是这些词就能体现出作者的“内力”深厚,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到写得出的。等有时间我们再专门深刻挖掘这几个词的内涵。

下面回到正题。这首诗是很连贯通畅的,前三联都是描写作者在室内的活动。前后句都交代了因果关系,只是第三联出句是加了一句描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个未尝不可。

一般诗坛高手很难犯那种属于创作基本功上的错误,所谓的“错误”是你缺乏眼力,或是没有仔细体会造成的。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06: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绡  是指霞光?红绡换绿幢 是否指叶长花落的季节变化?

点评

这个我想过,红绡是指红绸子。 早上的霞光是斜射,照在树上把树叶“染红”,所以此时树叶的绿色不突出。随着太阳升高,阳光照在树冠上,绿叶才会突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6 06:13
红绡  是指霞光?红绡换绿幢 是否指叶长花落的季节变化?

这个我想过,红绡是指红绸子。

早上的霞光是斜射,照在树上把树叶“染红”,所以此时树叶的绿色不突出。随着太阳升高,阳光照在树冠上,绿叶才会突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94
贡献
12611
金钱
16612
发表于 2017-9-6 08: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美赏析!问好先生!

点评

感谢百花深处君赏读,欢迎常来这里参与讨论,发表高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9-6 09:5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销确定不是窗帘?

点评

一般打开窗帘是一起床就该有的动作。第二联作者已经开始吃笋片了。如果刚起床就吃笋片,没有一个过渡,显得承转不自然。做饭也是需要时间的。既便是夫人先起来做的饭,那夫人也会把大厅的窗帘先打开。 作者此时开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0:36
不是窗帘,因为第二句是第一句开窗之后看到的景物,而窗帘不用开窗即可看见。 满目绡换绿幢 是写了一个由红变绿的变化过程:春末夏初红花让位于绿叶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9-6 10:17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9-6 09:50
红销确定不是窗帘?

不应是窗帘,因为第二句是第一句开窗之后看到的景物,而窗帘不用开窗即可看见。
满目绡换绿幢 是写了一个由红变绿的变化过程:春末夏初红花让位于绿叶了。

点评

春末夏初红花让位于绿叶了。——赞同这样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9-6 10:50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9-6 09:50
红销确定不是窗帘?

一般打开窗帘是一起床就该有的动作。第二联作者已经开始吃笋片了。如果刚起床就吃笋片,没有一个过渡,显得承转不自然。做饭也是需要时间的,既便是夫人先起来做的饭,那夫人也会把大厅的窗帘先打开。
作者此时开启的应是客厅的窗户,不是卧室的。因为他沐了“萍风”,紧接着就开始吃饭,喝酒。

作者应该是早就起床了,先看书。由于上了年纪,不可能持续地去读,时常要停下来看看窗外调节一下。所以他看到了窗外由早晨的霞光到临近中午的全过程。因为是谷雨时节,早晨山中还很寒冷,所以应等到临近中午再开窗户。

据此推测作者吃饭的时间应是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之间。所以我个人才揣测作者有可能是把早饭与午饭合为一顿去吃。



点评

把早饭与午饭合为一顿去吃 ----这是年轻人的习惯。老年人都起得早,不会不吃早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0: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深处 发表于 2017-9-6 08:50
欣赏精美赏析!问好先生!

感谢百花深处君赏读,欢迎常来这里参与讨论,发表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1: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9-6 10:36
一般打开窗帘是一起床就该有的动作。第二联作者已经开始吃笋片了。如果刚起床就吃笋片,没有一个过渡,显 ...

把早饭与午饭合为一顿去吃
----这是年轻人的习惯。老年人都起得早,不会不吃早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9-6 1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1: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6 10:14
不应是窗帘,因为第二句是第一句开窗之后看到的景物,而窗帘不用开窗即可看见。
满目绡换绿幢 是写了一个 ...

春末夏初红花让位于绿叶了。——赞同这样理解。

点评

你以为是在井冈山呀?满山开遍了映山红? 现在的环境都被破坏了,很难找到“满目红绡”的山。 如按照这个解释应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是作者此诗的整体风格是描写生活中的琐事。 描写季节变换是属于宏观渲染,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2: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9-6 11:54
春末夏初红花让位于绿叶了。——赞同这样理解。

你以为是在井冈山呀?满山开遍了映山红?

现在的环境都被破坏了,很难找到“满目红绡”的山。

如按照这个解释应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是作者此诗的整体风格是描写生活中的琐事。

描写季节变换是属于宏观渲染,不是即时素描,完全不成“比例”。


点评

这是那和那?都是“红绡”惹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2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9-6 12: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7-9-6 12:12
吾闽环境相当不错的,不在“都被破坏了”之列。
清明满山杜鹃,许多地方是能见的;到谷雨,杜鹃花谢,红 ...

甚为赞同。像我家乡也是满山红杜鹃,但似乎一夜之间就叶长花谢满眼葱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9-6 13: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从诗理来看“鸣鸠呼我启晴窗,满目红绡换绿幢。”红绡/绿幢 是句内自对,是为了表示春夏对比变化的。因为题目是“谷雨”,表达节气变化是该诗中心主题。

点评

廖老的居住地其实是地处平原,只不过离山区很近。所以说“山居”是一个泛指,并不是真正的就住在山上。 从家中的一扇窗户去看满山的映山红(杜鹃花)?我觉得在廖老的居住地根本无法实现。 应该是我的那种解释最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4:07
“幢”是形容高大的建筑,映山红和杜鹃花都是属于灌木与矮树,能够称为“幢”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3: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9-6 14:4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6 13:16
但从诗理来看“鸣鸠呼我启晴窗,满目红绡换绿幢。”红绡/绿幢 是句内自对,是为了表示春夏对比变化的。因为 ...

“幢”是形容高大的建筑,映山红和杜鹃花都是属于灌木与矮树,能够称为“幢”吗?
“幢”是量词,一幢幢的高楼,它能区分具体的每个个体。而“红绡”呢?是红绸缎,不能用“幢”来形容。

映山红是一片才能是“红绡”,花凋谢后绿萌也应是一片,怎么就成了“幢”?矛盾。

所以你的那种解释有问题。只有霞光还可以称为“红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4: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6 13:16
但从诗理来看“鸣鸠呼我启晴窗,满目红绡换绿幢。”红绡/绿幢 是句内自对,是为了表示春夏对比变化的。因为 ...


廖老的居住地其实是地处平原,只不过离山区很近。所以说“山居”是一个泛指,并不是真正的就住在山上。

从家中的一扇窗户去看满山的映山红(杜鹃花)?我觉得在廖老的居住地根本无法实现。

还应该是我的那种解释最切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5: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chuáng  ㄔㄨㄤˊ
 1. 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2. 〔~~〕形容影子摇晃,如“人影~~”。
 3.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经~。石~。
其它字义
● 幢
zhuàng  ㄓㄨㄤˋ
 ◎ 量词,指房屋:一~大楼。

-----此诗中 “幢” 不是量词,是指 指帐幕、伞盖,将树木比喻为 绿色的伞盖之意。

    红绡,这里泛指春花,并不一定是杜鹃花。

点评

“红绡”是什么?是红绸缎,是形容很薄的一层纱。 透过薄纱仍可以看见绿树,只不过天刚亮,绿还不是主角,是被霞光这层“红纱”遮住。 随着日上三竿,这层“红纱”逐步褪去,而此时绿才为主导。 所以,把“红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9-6 1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9-6 16:1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6 15:54

chuáng  ㄔㄨㄤˊ
 1. 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红绡”是什么?是红绸缎,是形容很薄的一层纱。

透过薄纱仍可以看见绿树,只不过天刚亮,绿还不是主角,是被霞光这层“红纱”遮住。

随着日上三竿,这层“红纱”逐步褪去,而此时绿才为主导。

所以,把“红绡”解为霞光才最贴切,指的是薄薄的一层纱轻轻地遮住了树的葱绿,但是此时这绿也并非完全看不见,只是被轻轻地遮住而已。




点评

将花比喻为“绡”: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该诗并没明确开创时间一定是早晨,所以不一定是指“霞光”。指“花”才合乎诗理,请再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6: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9-6 18:1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9-6 16:15
“红绡”是什么?是红绸缎,是形容很薄的一层纱。

透过薄纱仍可以看见绿树,只不过天刚亮,绿还不是主角 ...

将花比喻为“绡”:
裁剪冰,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芍藥綻紅綃                        紅芍藥(唐·元稹)
一叢千朵壓闌干,翦碎紅綃却作團。  題山石榴花(唐·白居易)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  渔家傲(宋·欧阳修)
風翻翠蓋香微度,霞染紅綃色欲然。  衙署賞蓮(明·鄧雲霄)




该诗并没明确开窗时间一定是早晨,所以不一定是指“霞光”。指“花”才合乎诗理,请再酌。
 

点评

开窗时间不一定是早晨,但是窗帘应是早就打开了。前帖所述,作者一边看书,一边欣赏窗外的景色。待到日上三竿,外面不太冷了才开的窗户。 现在这“红绡”已经有三种解释了: 1.红绸缎做的窗帘。(瑞丰堂) 2.外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6:3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6 16:21
将花比喻为“绡”: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该诗并没明确开窗时间 ...

开窗时间不一定是早晨,但是窗帘应是早就打开了。前帖所述,作者一边看书,一边欣赏窗外的景色。待到日上三竿,外面不太冷了才开的窗户。

现在这“红绡”已经有三种解释了:

1.红绸缎做的窗帘。(瑞丰堂)

2.外面成片的映山红(杜娟花)。(针叶林)

3.早晨的霞光。(如观)

等有机会询问一下作者本人吧,看看哪种解释最正确。


点评

解诗能解成如此详细的活动日记,也是一趣谈~ 你问作者估计不会有答案。说不定喜欢有多种解释呢!这样的诗才有魅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9-6 16: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6: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9-6 16:33
开窗时间不一定是早晨,但是窗帘应是早就打开了。前帖所述,作者一边看书,一边欣赏窗外的景色。待到日上 ...

解诗能解成如此详细的活动日记,也是一趣谈~
你问作者估计不会有答案。说不定喜欢有多种解释呢!这样的诗才有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6 19: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诗解到这了,我买点西瓜有愿意AA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9-6 22: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9-6 12:07
你以为是在井冈山呀?满山开遍了映山红?

现在的环境都被破坏了,很难找到“满目红绡”的山。

这是那和那?都是“红绡”惹的。

点评

你看看你们,一干正格的就都集体失语了。 诗词理论呀,那是要训诂的,就是要咬文嚼字的。找出一个最符合作者原意的或是最符合诗境的解释来。 诗人不能整天写诗评诗就可以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凡是解释不通就说那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23:01
红绡换绿幢-----这位作者偏喜欢红配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2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6 23: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9-6 22:47
这是那和那?都是“红绡”惹的。

红绡换绿幢-----这位作者偏喜欢红配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23: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9-7 08:36 编辑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7-9-6 22:47
这是那和那?都是“红绡”惹的。

你看看你们,一干正格的就都集体失语了。

诗词理论呀,那是要训诂的,就是要咬文嚼字的。找出一个最符合作者原意的或是最符合诗境的解释来。

诗人不能整天写诗评诗就可以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凡是解释不通的就说那是艺术,那是意象,以此来给自己找台阶下。

在诗词界可不是那么好“混”的,业余玩玩可以。但是你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家”,那基本功就得要过硬才行。

点评

如观老师的课讲得好,我正听呢,课堂纪律嘛,没有规定不许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714

帖子

8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68
贡献
2193
金钱
2971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9-6 23: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9-6 23:01
你看看你们,一干正格的就都集体失语了。

诗词理论呀,那是要训诂的,就是要咬文嚼字的。找出一个最符合 ...

如观老师的课讲得好,我正听呢,课堂纪律嘛,没有规定不许笑。

点评

你和顽石的性格都好,这是我最欣赏的。多去锻炼吧,要敢于大胆发言,不怕“出丑”,这样下来诗艺会提高很快的。 这就象学英语一样,你总是不敢张嘴和老外交谈,那你的口语水平会提高的很慢。 而我在诗坛,摸爬滚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