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7-9-2 14:3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现存古典诗词格律理论体系的现状及改革研究进行了再次审视和反思,结果认为:我的研究结论是基本正确的。它具体表现在:
1 我说现有古典诗词格律体系的成型过程,始于明代,这是客观史实。
2 我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口诀和康熙字典上的《四声审音歌》来自明代真空和尚,这是客观史实所记载。
3 由于真空和尚不是明代“正宗学者”,而由以上文献论述所指出的明代“正宗学者”们,在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声调谱时的确没考虑节奏问题,所以我说总结诗词格律规律的明代学者不懂或忽略客观存在于唐诗作品和唐代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经验中的节奏美,因而仅仅是按标准平仄声调来作出“声调谱”,这也是客观史实。
4明代的真空和尚才是真正摸到唐诗格律本质规律的人。但是清初文学领袖王世祯只肯定其“审音歌”却全然否定其作总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口诀,王世祯的极端否定态度最终导致由清代完成的现存的古诗格律格律理论体系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由节奏美规律所决定的律诗平仄声调的“平仄包容度”规律被排斥于格律正规规则之外并且受到理论体系的严格批判。因此我认为这是现存诗词格律理论体系阐述中的不正常现象,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批评”,这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5正因为如此,提出对现存古诗格律理论体系进行改造性重构——重新建立以节奏为框架的新格律理论体系,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由一个被批判的非正统规则提升为格律主规则,并明晰理论根由,以此化简格律规则,以便于现代或后代年轻人迅速掌握,以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并非有可无可。因此。我所提出的古诗格律理论体系改革的这一方案是正确的!
6 所以,我所提出的“以节奏为理论框架的古诗格律理论”有其存在的价值。
附录:我的相关博文
明代真空和尚对现行律诗格律体系成型的贡献(罗亚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