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21

漫谈“词律”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28 23: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29 05:12 编辑

漫谈“词律”
      唐尧先生问有无“词律通则”。据我所知“通则”目前只有“联律通则”,还真无“词律通则”。不过关于词律。王力等学者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必重复。只想就词的一般知识摘要总结一下,算是漫谈吧。
      南宋词人张炎主张:“好词要意趣高远、雅正合律、意境清空。”那么词的“律”是什么?
1,词的分类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清谭献 《复堂词录序》说:“唐人乐府,多采七五言绝句。自李太白创词调,比至宋初,慢词尚少。”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张炎(1248~1320).《词源》云:“美成(北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1056—1121,宋徽宗在位1100—1126)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可知引、近、慢词到宋徽宗时代已盛行了。
    最短的慢词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最长的是《莺啼序》,二百四十字。
    根据《汉语大词典》:长调:长词之称。词调体式之一。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馀》以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一般多沿用其说。
2, 词谱
    填词与写诗不同。写诗写某一种体裁,格式都是相同的。比如七律,都是七言八句五十六字。而填词所以不叫写词,是因词是按照词谱而填写的。词有很多词牌名,按清朝《钦定词谱》列有826词牌,2306体。每一词牌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常用词谱书籍有《钦定词谱》 、《白香词谱》。《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
    钦定词谱一例: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 白
箫声咽(韵)秦娥梦断秦楼月(韵)秦楼月(叠)年年柳色(句)灞陵伤别(韵)  
⊙⊙●            ⊙○◎●○○●              ○○●           ⊙⊙◎◎           ◎⊙○●   
乐游原上清秋节(韵)咸阳古道音尘绝(韵)音尘绝(叠)西风残照(句)汉家陵阙(韵)
◎○⊙●⊙○●             ⊙○◎●○○●              ○○●            ⊙○⊙●           ◎⊙○●
2,词句
   为了与诗句区别,也为了解说的方便,这里将词里的句子叫“词句”。诗句包括古风句,律句,律句一般是指五言律句和七言律句,而古风句字数不定,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也有多于七字的句子。但主要是五字句和七字句。而词句和诗句有很大不同,词句每句字数是不一定的,一字到十一字句均有,所以词也叫长短句。
   诗中的句子可以分为律句和拗句,区分的根据是按平仄谱所列的标准律句格式。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声律)的叫标准律句,所有与这种标准律句格式不同的句子都可以叫拗句。而词不同。词句都是按照词谱的平仄和字数规定而写的,所以原则上无拗律之分。只要符合词谱的句子皆是合理的。所以词谱是词是否合乎声律的唯一标准。
   但王力先生为了说明词句的声律规律,“得便陈说”,于是借用了诗律中律句的概念,来说明词句的声律。即:符合五言律句或七言律句标准的词句,或词句的一部分,也叫律句或说是“合律的”。比如李白的词《菩萨蛮》: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其中的五字句和七字句分别和五言律句和七言律句是相同的,所以就可以说这首词里的句子都是律句。
    又如: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中的四字句都可以看作是七言律句的前半部分,所以也可称为合律的。其中的六字句也是合乎平仄双数位交替的,所以也可称为合律的。但请注意,其中的七字句“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情况就复杂得多,这两句句法都是三四结构,所以不是律句。但前三和后四都是律句的一部分,所以又都是由部分律句构成的。
      可见称词句“律与非律”,只是借助诗律的概念,对词句的结构加深认识便于记忆罢了,评词时是不能以诗律为准来定律与非律的。

3, 词韵
       词其实和近体诗产生的年代是差不多的,唐初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李白的菩萨蛮。甚至更早有隋炀帝的乐府纪辽东更像长短句的词:
     纪辽东二首(杂言) 其一   隋•杨广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後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纪辽东二首(杂言) 其二   隋•杨广
     秉旄伏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雒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敕勒歌》  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可以看作词的雏形。
     由以上可以看出几点规律:
        1, 与诗要求押韵一样。
        2, 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在一首作品中可以换韵。换韵可以平仄转换还,也可以换不同韵部的韵。
        3, 词诞生于民间的民歌,所以不像诗关于押韵的规定那样严格。所以也叫“诗余”。这就是清代总结的词韵《词林正韵》与《平水韵》不同的原因。是在平水韵的基础上进行了邻韵合并或分解而成,反映了历史上语音的一些实际变化。
四,词格
1, 对偶和对仗。是用的较多的修辞方法。词谱中一般无对偶对仗之规定。但若上下连续的两句字数一样,是适用对偶或对仗的句子。
比如词牌“浣溪沙”下片开头之两句多为对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毛泽东沁《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偶句。宋词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领字)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望海潮(宋•柳永)
----等等,对偶句例不胜枚举。但所有对偶的词句处,也可以不对偶,也即不像律诗中二联必须对偶那样有明确规定。
2, 排比。
    排比句在少数词牌中经常运用。 如《行香子》《八声甘州》《忆旧游》《忆少年》《喝火令》《水调歌头》等词,有时是有领字的排比句。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以“渐”字领起三个四字句,排比铺陈残秋凄凉景象,苏轼谓此三句“唐人佳处,不过如此”。周邦彦《忆旧游》开始三句:“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记”字领起的三个四字句是排比,也是鼎足对。 排比句只在少数词调中出现,其中有的既是排比句,也是鼎足对,有的因出现重字,平仄不合联律,或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不是鼎足对,只是严格的或较为宽松的排比而已。   
    排比的作用大致有两点:
    一,     增强词的音乐性。不像律诗和绝句的齐言句式,大部分词为长短句,长短句有一种参差错落的美,但在长短句中穿插齐言的排比,散中见整,类似复沓,使这些词更有节奏感,更富于音乐美。
    二,     排比句的铺陈或递进,一气呵成,有增强感情和气势的作用。排比句的恰当运用,声情并茂,有利于表情达意,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不过,和词中对偶一样,在不同的词人那里,具体表现又不一样,有的是按惯例用排比,有的则不用排比,不像律诗那样是死规定。
3, 关于合掌。
    如前所述,因为词起源于乐府歌行,不讲究字句的形式和篇幅的长短,所以类似于赋,而与诗渐行渐远。因而在律诗中严格禁止的合掌和不规则重字等禁忌,在词中是不讲究的。甚至在一些词牌中,故意使用义近的句子来铺排陈列,借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宣泄作者的感情。如

帝居壮丽,皇家熙盛,(透碧霄(宋•柳永)
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
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
傍柳阴,寻花径
乐游雅戏,平康艳质,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蛩响幽窗,鼠窥寒砚,
梦枕频惊,愁衾半拥,倾杯(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
楼锁轻烟,水横斜照,
片帆岸远,行客路杳,  
雨意云情,酒心花态,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另外词中不避重字: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可见词中意近的对偶和排比句是常态,这和律诗以及对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毛泽东“沁园春 雪”关于雪的形象重复是病的是错误的,毛词并没有违背“词律”。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8-29 07:3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律拗救争执尚未定,又来争议词律,是作不好诗词的表现,清万树《词律》应该算通则。

点评

清万树《词律》就是词谱。清代词人万树据自己所见古人词分类考订,在纠正《啸馀谱》错讹的基础上编写《词律》20卷,收集词牌660个1180体,每体皆有解说。是“钦定词谱”的基础。钦定词谱列举的词谱826词牌,2306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9 07: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7: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8-29 07:32
诗律拗救争执尚未定,又来争议词律,是作不好诗词的表现,清万树《词律》应该算通则。 ...

清万树《词律》就是词谱。清代词人万树据自己所见古人词分类考订,在纠正《啸馀谱》错讹的基础上编写《词律》20卷,收集词牌660个1180体,每体皆有解说。是“钦定词谱”的基础。钦定词谱列举的词谱826词牌,2306体,远远多于万树“词律”。

点评

有一点我想不明白,宋朝无平仄词谱,仅依乐谱填词,不同人填同一词牌,为何能做到平仄基本相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9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8: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啸馀谱》,明•程明善撰。总载词曲之式。以歌之源出於啸,故名曰《啸馀》。历来人们对所列内容平仄字数等认为错讹较多,久为词家所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8-29 08:1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29 07:57
清万树《词律》就是词谱。清代词人万树据自己所见古人词分类考订,在纠正《啸馀谱》错讹的基础上编写《词 ...

有一点我想不明白,宋朝无平仄词谱,仅依乐谱填词,不同人填同一词牌,为何能做到平仄基本相似?

点评

宋 如何没有词谱 ?尤其从花间影响到北宋开国约 七八十年的左右,以后才逐渐有了 形成了这个时期的 执行词谱。包括 柳三 作品中,都能看到 唐时期词谱反应的声情变化,虽然在宋时 有不少批评柳三的这种表现,其实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1 01:28
竞相仿效使然。如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9 0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8: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8-29 08:15
有一点我想不明白,宋朝无平仄词谱,仅依乐谱填词,不同人填同一词牌,为何能做到平仄基本相似? ...

竞相仿效使然。当时也可能存在乐谱或格式,只是后来失传了。如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29 17:23 编辑

菩萨蛮,这个蛮字,本义南方少数民族之意,也有“蛮荒”之贬义。因实指女蛮国使者,所以联想到近似同音的“嫚”字也有轻侮之意。嫚,方言中发音“嫚儿”: mānr[girl] 〈方〉∶指女孩子。也说“嫚子”。菩萨蛮,用现代时髦的话就是“菩萨女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8: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29 18:32 编辑

词谱的稳定性。如菩萨蛮,自唐至现代,填的人非常多。几乎一律是李白体,如钦定词谱所列,全是44字体,上下两阙,都是两仄韵转两平韵。
只发现一首添字的菩萨蛮变体:
菩萨蛮(唐•無名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加了5个字,总字数变成49字(钦定词谱无此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8: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还有慢体,但已与菩萨蛮词完全不同了:

菩萨蛮慢(宋•罗志仁)

晓莺催起。
问当年秀色,为谁料理。
怅别後、屏掩吴山,便楼燕月寒,鬓蝉云委。
锦字无凭,付银烛、尽烧千纸。
对寒泓静碧,又把去鸿,往恨都洗。

桃花自贪结子。
道东风有意,吹送流水。
谩记得当日、心嫁卿卿,是日暮天寒,翠袖堪倚。
扇月乘鸾,尽梦隔、婵娟千里。
到嗔人、从今不信,画檐鹊喜。


菩薩蠻慢•答友人寄懷(明末淸初•沈谦)

夾城華月。
問浮光美影,幾番圆缺。
記小閣危欄,有鸚鵡時呼,石榴新結。
畫燭高燒,人欲醉、清歌未闋。
愛携舟仙侣,又把藕絲,為我親雪。

書來怪儂久别。
早西風殘照,蛩語悲咽。
縱盼得、一紙書來,諒恁小銀牋,愁恨難說。
夢想機雲,終不負、黄花佳節。
漫挑燈、幽窗冷雨,寸心偏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8: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29 18:56 编辑

千年一脉相传的热词菩萨蛮:

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菩萨蛮(唐•李白)
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書也無。
泣歸香閣恨,       和淚淹紅粉。      待雁卻回時,也無書寄伊。

菩薩蠻 其一(唐•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顋雪。嬾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菩萨蛮 归思(宋•王观)
单于吹落山头月。漫漫江上沙如雪。谁唱缕金衣。水寒船舫稀。
芦花枫叶浦。      忆抱琵琶语。       身未发长沙。梦魂先到家。

菩萨蛮 送春(明•锁懋坚)
晓钟才到春偏度,一番日永伤迟暮。谁送断肠声,黄鹂知客情。
山光青黛湿,      仍带伤春泣。       绿酒泻杯心,卷帘空抱琴。

  《菩萨蛮•晶帘》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       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菩萨蛮 蒙自游南湖遇雨(當代•四川 蔡淑萍)題注:2003— 2009年作
数花拂柳闲闲过,南来心绪悠然可。几处小桥弓,回廊烟水中。
飘风惊刹那,       骤雨真如泻。      不必觅归途,满湖看跳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7-8-30 12: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个 装模作样 似乎 学问大家,其实 满肚子 糟糠……知其一不知其二,见人 谈理论,掉头就跑 是 也

点评

削足翁翁:有朋友向我推荐你可当诗词理论版主,我也已经推荐你有真才实学,能诗能文,所以你来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3:09
学问不论大小,谈才能达到交流,象先生这样没头没脑撩下这这么一句不友善的话,有何益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8-30 12:5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8-30 12:10
个个 装模作样 似乎 学问大家,其实 满肚子 糟糠……知其一不知其二,见人 谈理论,掉头就跑 是 也 ...

学问不论大小,谈才能达到交流,象先生这样没头没脑撩下这这么一句不友善的话,有何益处?

点评

谢谢 诗兄 雅教,受人流毒,自觉不够。郑板桥 那厮 说什么: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大概 流毒在此,深入 追究 此人 可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30 13:17 编辑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8-30 12:10
个个 装模作样 似乎 学问大家,其实 满肚子 糟糠……知其一不知其二,见人 谈理论,掉头就跑 是 也 ...


削足翁翁:有朋友向我推荐你可当诗词理论版主,我也已经推荐你有真才实学,能诗能文,所以你来吧!我满肚子糟糠,该退休了。
另外像你解释一下:谈理论,是这里版主的责任和职务。知其一就谈其一可也。你知其二欢迎你谈其二,不谈也没人强迫你。没必要吊人胃口。是吧?

点评

做不了,说些 无关紧要 的 玩笑话 容易,理论 我一窍不通。谢谢诗兄 抬爱,敬谢不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7-8-30 13: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30 13:09
削足翁翁:有朋友向我推荐你可当诗词理论版主,我也已经推荐你有真才实学,能诗能文,所以你来吧!我满肚 ...

做不了,说些 无关紧要 的 玩笑话 容易,理论 我一窍不通。谢谢诗兄 抬爱,敬谢不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7-8-30 13: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8-30 12:53
学问不论大小,谈才能达到交流,象先生这样没头没脑撩下这这么一句不友善的话,有何益处? ...

谢谢 诗兄 雅教,受人流毒,自觉不够。郑板桥 那厮 说什么: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大概 流毒在此,深入 追究 此人 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38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15
贡献
1874
金钱
3044
发表于 2017-8-30 16: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有关词的谈论,有板有眼,经验之谈,总结得很好。赞!

点评

谢谢老师鼓励。肤浅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安客 发表于 2017-8-30 16:56
这篇有关词的谈论,有板有眼,经验之谈,总结得很好。赞!

谢谢老师鼓励。肤浅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点评

我想说,既然已经拉开弓,是不是在细致点 这个我是不是又苛求了 我觉得既然理论版 ,那就好好玩个理论给看看 ,我顺便也搂一些存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1 0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31 01: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味一下  好像又回到班里了 。 谢谢,我觉得挺好,理论方面 也得经常看看 虽然说 练笔很重要。 但是有些概念上还得清晰点 ,不然哪天我出去得瑟露短就麻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31 0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 和对仗 是不是分说比较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31 01: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8-29 08:15
有一点我想不明白,宋朝无平仄词谱,仅依乐谱填词,不同人填同一词牌,为何能做到平仄基本相似? ...

宋  如何没有词谱 ?尤其从花间影响到北宋开国约 七八十年的左右,以后才逐渐有了 形成了这个时期的 执行词谱。包括 柳三 作品中,都能看到 唐时期词谱反应的声情变化,虽然在宋时 有不少批评柳三的这种表现,其实原始的曲子词 就是如此反应,若说继承,应该是柳三才是原汁原味的,而且跳出了当时的单一的模式。

另外在官谱里,就总结出有11中谬错,而且还影响了一些对于词牌的判断 这个得知道,没有完美的词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31 0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30 20:55
谢谢老师鼓励。肤浅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我想说,既然已经拉开弓,是不是在细致点 这个我是不是又苛求了  我觉得既然理论版 ,那就好好玩个理论给看看 ,我顺便也搂一些存上。

点评

谢谢先生顶贴。我的本意是想参考“联律通则”的行文方式,用比较简短的篇幅总括一下词的规则,但又尽量少的引用词谱。所以显得简单概念化多一些,欢迎指正。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词律就是词谱”。但这样说也太简单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1 05: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05: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8-31 01:31
我想说,既然已经拉开弓,是不是在细致点 这个我是不是又苛求了  我觉得既然理论版 ,那就好好玩个理论给 ...

谢谢先生顶贴。我的本意是想参考“联律通则”的行文方式,用比较简短的篇幅总括一下词的规则,但又尽量少的引用词谱。所以显得简单概念化多一些,欢迎指正。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词律就是词谱”。但这样说也太简单了,毫无实际用途,故等于没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