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8-20
威望65
金钱335
贡献266
高级会员

威望- 65 点
贡献- 266 次
金钱- 335 枚

|
发表于 2017-8-30 23: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溪顽石 于 2017-8-31 02:03 编辑
七律·随感刘冲矿
续申低保踏残楼,事毕乘闲缓步游。
杂草野蒿生院落,苍苔污渍满檐沟。
嘘唏处处人烟寂,惋慨声声故客惆。
昔日巨松春已尽,忍观鸟散朽枝头。
既然是 所感,那应该是 情感的一时体现,而不是叙述过程。所以总体当体现这个 感,高兴的 忧伤的 喜欢的 平淡的 总体就要体现这个 情感的色彩:靓丽的 清新 低落的,幽怨的,哀挽的等等。
首联第一分句,先说明 “续申低保踏残楼”,这里题目就是 去一个地方的随感,所以开门第一句里的 续申低保 可有可无,这四个字的位置 为什么不直接展开,读者不想知道你先前是做什么,然后到这里开始,因为你空间就这么大,短短五十多个字,首先记得不要浪费展现手脚的空间。二分句 还要交代“事毕.".如此在第二句“乘闲缓步游”那么从这里开始,“乘闲缓步游”这个引子体现的心情应该还是不错的。比较 闲逸 这种对吧,但是从颔联开始 中两联整体表现处处残垣断壁,一派毫无生气可言的地方。这个时候心情如何? 或者直接点,把颔联做首联直接入题呢? 另外仔细看一下,一般律诗中 两联是 最为出彩的地方。所以组句 当考虑综合因素,简单挑一:“杂草野蒿生院落,苍苔污渍满檐沟。”析出:杂草 野蒿 院落,苍苔 污渍 满 檐沟。发现什么了?太满了吧,两句十六字里 意象过多。为什么不考虑一些虚词的运用。“嘘唏处处人烟寂,惋慨声声故客惆。”虚词又用得着急,再加上叠词推动效应,这两联为什么就不能综合一下,而且为对而对,太过刻意。若说 颈联开始表现的 因景起情,那么尾联就需要着力一笔。而这里我认为就处理的比较匆忙。从开始情绪的表现到最后的低落,是因以上原因所铸,那么在结尾就是否考虑给这样的变化来个 点睛之笔呢? 没有。景的呈现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什么问题?这个需要作者自己明确一下。到底立意中的这个 意 是什么?
另外 句式结构 节奏 表现手法也比较单一,还需要整体调整一下。 以上个人看法 未必对,交流而已 不对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