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60|回复: 71

也说说“欲穷千里目”

[复制链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7-8-24 09: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削足翁翁 于 2017-8-24 10:02 编辑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简洁明快,朗朗上口,雅俗共赏,而又寓意深刻,这是唐人绝句中难得的上品,应是无疑的,可比之于李白之《赠汪伦》,而哲理胜之。李白有《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是简洁明快者,但不如王诗之雅俗共赏。但王李诗都浅显易懂,但王诗各句却不如李诗平白如话,以至于历来对于王诗的解读有些偏差者。
王诗首句“白日依山尽”,白日自然是不会“依山而下”的,这显然是虚拟的,依字或可作“从……那边”解,而“依山尽”自然跟属于诗的语言,更富于诗意。既非夸张,也非实写;既是夸张,又是实写。第二句之“黄河入海流”,可以理解为“黄河流入海”,“入”可解释为“向”,也未始不可。重要的,也是争议最多的,在于三四句,我的理解是“目欲穷千里,楼更上一层”,其他诸如“穷目”之类的解释都有些牵强,也还“尽信书,不如无书”也。
这里有一个问题,诗的句法问题。此问题既关乎平常习见语言修辞,更关乎古典诗词的特别表达需要,倒装之说固然不错,但也未必尽然。最为典型的是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即便是现代诗人也还是需要一点特别的句法技巧的,聂绀弩先生有“苏武牧羊牛我放”,却不能写成“苏武牧羊我放牛”,原因在于哪里呢?跟王之涣、杜甫的一样,除了诗的格律要求之必须,因为平仄“律例”的要求,必须这么写,还有就是诗人运用语言的娴熟、诗人的语言智慧,其娴熟之程度、其智慧之高明,那是令人不得不佩服的。因为格律的要求,王之涣必须写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聂绀弩也是必须写成“苏武牧羊牛我放”,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也是如此,可以说是不这样不行。当然,像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则是诗人匠心独具。
附带的,稍微往前一点,隋朝时候,格律诗的格律法则还没有很好地定型——律诗格律很好定型诗唐朝的事了——隋炀帝有很有名的诗句“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这就是诗意盎然的“诗句”了,若是写成“白鹭飞林外,红莲开水上”或者“白鹭林外飞,红莲水上开”,自然未必索然寡味,但诗意减去不少,自非诗人所愿矣。此外,隋炀帝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户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也都是诗意盎然者。
诚然,诗之句法也要根据诗的表达的自然需求而定,不能为了句法而句法,也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那是“舍本逐末”,万万要不得的。比如李白上述的两首绝句,语句都是自然得体,晓畅明白的,并没有特殊的技巧。剧情不够颜值凑,用一次可以,用多了,观众人家烦呢。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24 10: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然,诗之句法也要根据诗的表达的自然需求而定,不能为了句法而句法,也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那是“舍本逐末”,万万要不得的。比如李白上述的两首绝句,语句都是自然得体,晓畅明白的,并没有特殊的技巧。剧情不够颜值凑,用一次可以,用多了,观众人家烦呢。
-----好评。现在应该提倡“自然得体,晓畅通达”的风格!

点评

武林中少林派是以动制静,武当派是以静制动。 无论学那一派基本功都是共同的,都要去扎马步,练沙袋。 遣词造句都是基本功,那是必不可少的。从如观的诗评中就可以看出如观自己诗作的创作过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4 23: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8-24 22:4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注意诗之语法的文章日多,这也是现代白话文对古体诗的冲击之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8-24 22:4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注意诗之语法的文章日多,这也是现代白话文对古体诗的冲击之一吧。

点评

古代大家的诗作很少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因为对古人而言那是基本功。 而现代人不同,现代社会分的学科太多,语文教学时间自然就会减少。今天新编了教材,语文教材中古文部分增多,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 如观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4 22: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4 22: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8-24 22:41
近来注意诗之语法的文章日多,这也是现代白话文对古体诗的冲击之一吧。

古代大家的诗作很少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因为对古人而言那是基本功。

而现代人不同,现代社会分的学科太多,语文教学时间自然就会减少。今天新编了教材,语文教材中古文部分增多,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

如观是针对当下诗词界的时弊,在诗评中从遣词造句入手,由浅入深。象我所列举的一些语句不通顺的诗病,可以去《全唐诗》翻翻能占多少?

我粗略地看了一下,很少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4 23: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24 10:04
诚然,诗之句法也要根据诗的表达的自然需求而定,不能为了句法而句法,也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那是“舍本逐 ...

武林中少林派是以动制静,武当派是以静制动。

无论学那一派基本功都是共同的,都要去扎马步,练沙袋。

遣词造句都是基本功,那是必不可少的。从如观的诗评中就可以看出如观自己诗作的创作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4 23: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24 23:49 编辑

“黄河入海流”

黄河(主语)入海(状语)流(谓语),此句语序并不存在问题,不用再进行位置互换。解释为“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即可。

“欲穷千里目”

欲(主语)穷(谓语)千里目(宾语),或(省略主语)欲穷(谓语)千里目(宾语)今译:(若)想拥有千里的目力。

目(主语)欲穷(谓语)千里(宾语)今译:目力想穷尽千里。

只要是依古汉语正常语序能够解释得通的语句(诗句),就尽量按照正常语序去解读,没有必要再进行位置互换。因此“欲穷千里目”就按照上述的第一种正常语序解释即可,此为正解。没有必要再采用第二种解释,第二种的解释可以作为针对正解的进一步的参考性验证。


点评

我 不认为 欲穷千里目 有什么 句子 不通 的 问题,病句 之 说 更不赞成。我也 不甚赞成 用 西洋文法 去 肢解 古代 诗词,那样 真是“削足适履” 了。中国 古典文化 尤其 自成体系 的 系统,五四以来 的 毛病 就是 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5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8-24 23:34
“黄河入海流”

黄河(主语)入海(状语)流(谓语),此句语序并不存在问题,不用再进行位置互换。解释为 ...

我 不认为 欲穷千里目 有什么 句子 不通 的 问题,病句 之 说 更不赞成。我也 不甚赞成 用 西洋文法 去 肢解 古代 诗词,那样 真是“削足适履” 了。中国 古典文化 尤其 自成体系 的 系统,五四以来 的 毛病 就是 拿西方 的 标准语法 核实 中国 古典 ,有点 不伦不类 之外(当然 也有 心得),更觉 荒唐。同样的 问题 就是 拿 西医 的标准 去 看中医,自然 圆凿方枘 之 苦。由此,也就 感觉 那一代人 都 有点 偷懒(急功近利),不是 汉奸 一词 说可以 解释 的。——个见。

点评

孤平,拗救难道不是后人总结的?我们现在不也广泛采用?只要助于摸清他的规律又何尝不可? 古人虽然没有这些理论,但是我发现他们的诗句都很流畅。今人有了这些理论,反而病句大量存在,难道不值得重视? 看看我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5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5 0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8-25 09:11
我 不认为 欲穷千里目 有什么 句子 不通 的 问题,病句 之 说 更不赞成。我也 不甚赞成 用 西洋文法 去  ...

孤平,拗救难道不是后人总结的?我们现在不也广泛采用?只要是有助于摸清他的规律又何尝不可?

古人虽然没有这些理论,但是我发现他们的诗句都很流畅。今人有了这些理论,反而病句大量存在,难道不值得重视?

看看我评析的那些诗,大都有语法上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孤平 不是 西方 文法 的 学术 术语,也不是 到 五四 才 总结出来 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6 0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语法结构不能完全解释古汉语。有些人喜欢用西方的思想 甚至哲学体系来解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感性方面的认知。而且还要一遍遍的反复解释,要听着必须明确到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从汉字造字起,包括中国这种特有的文学形式中,往往单字 或者一组意象的出现并不仅仅代表一种简单的功能认识。往往感官方面包含的范围之广之深需要读者多方面的基础具备,才会对原著有着通达的认识。而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也是如此。到今天,也只能用部分的语法结构总结,表现而已。

点评

诗兄 所见 甚 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6 1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6 1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26 13:38 编辑


你就知道跟着附和。

我什么时候说“欲穷千里目”等是病句了?根本就没有吗。

古汉语难道不讲语法吗?那你们看看这些是在说什么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21/10/4993693_196204105.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09/12/2052992_139112393.shtml#

点评

这里 隔壁 老杨 家 就是 跟 太祖 的 师傅 很熟 的 专门 研究 古代汉语 语法 的,用 西方 语法 的 办法 解剖 古代汉语,成绩斐然。有 丛稿。其 侄 亦 为 国学 大家。 ——这都是 五四之后 的 事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6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3: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8-26 12:28
你就知道跟着附和。

我什么说“欲穷千里目”等是病句了?根本就没有吗。

这里 隔壁 老杨 家 就是 跟 太祖 的 师傅 很熟 的 专门 研究 古代汉语 语法 的,用 西方 语法 的 办法 解剖 古代汉语,成绩斐然。有 丛稿。其 侄 亦 为 国学 大家。 ——这都是 五四之后 的 事儿。

点评

孤平与拗救虽是后人总结的,但是事实上却是在唐诗中早已存在这种现象了。 只不过这种现象是约定俗成,或是口口相传,或是虽有文献,专著却只在一个民间群体内部流传,或是密不外传。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古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6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3: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8-26 01:31
现代语法结构不能完全解释古汉语。有些人喜欢用西方的思想 甚至哲学体系来解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现象, ...

诗兄 所见 甚 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不敢。——谢谢 吟长 临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6 13: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9-11 08:20 编辑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8-26 13:36
这里 隔壁 老杨 家 就是 跟 太祖 的 师傅 很熟 的 专门 研究 古代汉语 语法 的,用 西方 语法 的 办法 解 ...

孤平与拗救虽是后人总结的,但是事实上却是在唐诗中早已存在这种现象了。

只不过这种现象是约定俗成,或是口口相传,或是虽有文献,专著却只在一个民间群体内部流传,或是密不外传。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古代的门派观念很重,“传儿不传婿,传女不传媳”,非常讲究师承关系。

同理,语言是自然形成的,他的特点是后人逐步总结的,比如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是事实存在的,今人也可以去总结。适当地借鉴西方发达的语法理论为我所用应当是允许的。

比如象前面我所讲的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这两个概念,其实古人早已经就意识到,并在行文中予以体现了出来。

当然,西方的语法是不能涵盖整个中国的古汉语,但是他们中必定有交叉。我们要去加以研究,提取其中有益的部分,用来完善我们的古汉语的词法,语法理论。


点评

这是 无可厚非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6 13:5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3: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8-26 13:52
孤平与拗救虽是后人总结的,但是事实上却是在唐诗中早已存在这种现象了。

只不过这种现象是约定俗成,或 ...

这是 无可厚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6 22: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溪顽石 于 2017-8-26 22:38 编辑

隔壁老王和老杨家:我们招谁惹谁了,老拿我们说事。

点评

巧合了。巧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7 0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05: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8-26 22:37
隔壁老王和老杨家:我们招谁惹谁了,老拿我们说事。

巧合了。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27 06: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堪为汉语精粹。无论现代或西方语法都要为合理解释唐诗服务。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即为精粹汉语之一。穷目,穷极目力看千里之遥的物体;杜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可以说是动宾结构词组的范例。有些人拿简单的小学语文格式排列主谓宾补定状说事,很可笑。

点评

诚是。多少 像 歪果仁 学汉语,蓝瘦香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7 06: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06: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27 06:08
唐诗堪为汉语精粹。无论现代或西方语法都要为合理解释唐诗服务。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即为精粹汉语之一。穷 ...

诚是。多少 像 歪果仁 学汉语,蓝瘦香菇。

点评

先生能否在字字之间不留空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30 13: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8-27 06:18
诚是。多少 像 歪果仁 学汉语,蓝瘦香菇。

先生能否在字字之间不留空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38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15
贡献
1874
金钱
3044
发表于 2017-8-30 16: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语法分析:

黄河(主语)  入(谓语 )海(宾语)流 (谓语)。入,流,连动式谓语。
(主语省略)欲(状语)穷(谓语)千里目(宾语)。穷,形容词用作使动词。

点评

哪里学的,语法分析,唐宋人 谁管你 欧洲 语法 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8: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安客 发表于 2017-8-30 16:25
关于“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语法分析:

黄河(主语)  入(谓语 )海(宾语)流 (谓语)。入,流, ...

哪里学的,语法分析,唐宋人 谁管你 欧洲 语法 吖。

点评

这样的回复好像不再作探讨学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38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15
贡献
1874
金钱
3044
发表于 2017-8-30 18: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8-30 18:07
哪里学的,语法分析,唐宋人 谁管你 欧洲 语法 吖。

这样的回复好像不是在探讨学问!

点评

我的观点是,回到唐宋 说唐宋,这样 才会 避免 隔膜 隔膜 隔膜。实习 或许 理解有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8: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安客 发表于 2017-8-30 18:11
这样的回复好像不是在探讨学问!

我的观点是,回到唐宋 说唐宋,这样 才会 避免 隔膜 隔膜 隔膜。实习 或许 理解有误。

点评

我没觉得有什么隔膜?请明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0 1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38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15
贡献
1874
金钱
3044
发表于 2017-8-30 18: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8-30 18:26
我的观点是,回到唐宋 说唐宋,这样 才会 避免 隔膜 隔膜 隔膜。实习 或许 理解有误。 ...

我没觉得有什么隔膜?请明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9: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两觉 也 不好解,争论 颇多。

点评

我原来有个好友:削足翁;莫非就是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7-9-5 20:1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