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8|回复: 4

《丁酉初秋返故里》评析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22 22: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22 23:46 编辑

丁酉初秋返故里
作者:五云山人

炎凉身外事,一笑独登楼。
寄眼青青柏,巢枝落落鸠。
孤心赤成梦,双鬓白如愁。
那似家山好,风来送个秋。

注:祖屋几年前已拆建,这次回去略事装修。
---------------------------------
炎凉身外事,一笑独登楼。

“身外事”,就是对作者而言是无足轻重的事,面对炎凉泰然处之,心情不会受其影响。但是这“一笑”还是有点费解。作者交代了是祖屋,自己的前辈至亲住的屋子,怎么能用“一笑”这样轻慢的态度呢?当然作者非要这样表达我们也不能强求,只是有此疑问。

寄眼青青柏,巢枝落落鸠。

这两句有问题,这两句不是对仗句。目光既看到了青柏,也看到了巢枝上的落鸠。这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这两句有语病。

此二句有两解:

一是“(依靠?)眼睛青睐青翠的柏树”,“巢枝上落下了落鸠。”?(此时各句的叠字的第一个字都是动词,第二字是形容词)

此时,必须要求作者有能力解读第一个青是“青睐”的意思,但是第二句“落下了落鸠”又是属于“落”字多余重复的病句。

二是“把目光停留在青青的柏树上”,“巢枝上有落落大方的斑鸠”?(此时各句的两个叠字都是形容词)

这种解释必须要求读者能够把“落落”两个字解释为“落落大方”。这样虽然能够解释通但是在实际的白话文中,“青青”又与“落落大方”形不成真正的对仗。

所以,这两句的以上两种解释要是能解释通是必须附加条件的。不合语法常规,严格地说也是病句。

为什么很多人的诗看着不舒服,但是却又看不出问题?就是在这些细微处出了毛病。

孤心赤成梦,双鬓白如愁。

“孤”与首联的“独”意象重复,这些都是“小节” ,如观很少在这些地方挑毛病。

什么叫“孤心赤成(诚?)梦”?是“赤烈的孤心成为了梦”?还是“赤诚的孤独的心在做梦”?

“双鬓白如愁”,“双鬓白的如愁”?正常的语法解释就是这样的。应是愁的白了双鬓。

这两句的语序混乱,一塌糊涂,我不忍心再看下去。

那似家山好,风来送个秋。

什么是“那似家山好”?祖屋所在地难道不才是你真正的老家吗?此句费解,读者看不懂你的意思。

“风来送个秋”?“天凉好个秋”,俗。前面各联允许有俗句,但是结句一般是要画龙点睛的,不可以有俗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22 22: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真够细致。山人这首诗总起来看有点过分雕琢。语句不够通达晓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8-22 22:3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是对炎凉的态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8-23 08:4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巢枝落落鸠,很容易联想起鸠占鹊巢典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0: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山人 发表于 2017-8-23 09:03
诗歪解至此,也算奇葩了

多余的话不说了,步上一首给你示范一下吧:

纷纭多少事,祖屋守吾楼。
院后培松柏,门前赶蝎鸠。
志诚驱幻梦,愿韧扫忧愁。
任尔芳菲好,都难逃肃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