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滩茶赋 马建勋 撰
沅水江畔,无射山间。天赐嘉木,茶馥碣滩。觅武陵之秘境,识湘西之桃源。夜雨润芽,婉约三春岚梦;晨晖披叶,迷离遍野霞烟。采秀凝英,得天而厚;素心洁质,因地而鲜。盛誉贡茶之美,暗香翰墨之篇。观其植地也,雾气空濛,四季枝凝琼露;峰峦绝秀,一方景幻华年。缥缈何如仙界,神奇别有洞天。故无双仙品,独出佳山。清华注之叶脉,灵气聚于林泉。味取天香,沁心脾而淡嗅;树植仙种,撷精萃而茂蕃。霞蔚云蒸,阴阳化育;地灵天宝,今古同缘。汲取瑶台之气,依栽云麓之边。 是以经典遗名,传奇蕴妙。轮回节季之韶华,固守光阴之静好。载之西晋,始记武陵之茶乡;盛以大唐,而传无射之名号【1】。遂有陆羽引《茶经》而言,德舆序碣滩而表【2】。复以帝星落难,留佳话于沅陵;民女蒙恩,奉金銮之御诏【3】。自此长安天阙,常绕笼翠之烟;碣滩新茶,不绝上京之道【4】。夫赐臣子,藏宫廷;出湘西,扬瀛岛【5】。享殊遇于皇家,实珍稀之至宝【6】。明清紫禁,香忆青花盏痕【7】;华夏红都,祥开碧落天晓。碣滩茶业,重焕新生;武陵人家,复兴吉兆。获田中之赞言,得总理之关照【8】。茶博会上,斩获金奖之连连;名茶录中,蕴藉人文而浩浩。地理标志,见证不凡【9】;文化内涵,传承古老。一品杯中之沉浮,复归梦里之娇娆。 故碣滩景瑞,岭圃茶珍。白雾润滋兮千树,绿芽内敛兮三春。其聚精气,涤心尘。汤色清明,淡融峰黛;味香甘郁,轻拂兰薰。近则陶然于其美,远则不失于其芬。叶卷叶舒,几许沧溟成水;一生一世,亦然品质绝伦。起落有形,漫浸春云聚散;去留无意,随缘水月果因。如银鱼之游弋,似浮梗而纷纭。于是既知其名,亦识其仁。甘犹回味,香自氤氲。夫养脾经,消暑气;解烦苦,振精神。沸珠嗅之忘我,入口芳以生津。明月清风,只一杯即解语;春花冬雪,纵重世亦相亲。茶气凝心,乃成君子;浮华过目,何异流云。况乎昔者贡以皇都,其值不菲;今朝享于广众,所产遐闻。且销海外,动京门。结缘何幸,待客而尊。以碣滩之气象,耀华夏之茶魂。 盖茶之道者,谓今古之相通,合天人而感应。择泉而煮,乃在其香;臻境而深,识之其静。故有茶圣遗篇,卢仝漫咏【10】。既解于因,更知其性。唯淡若茶之心,方悟如禅之境也。而今德道方兴,茶风益盛。共山水而钟灵,实自然之厚赠。斯为国饮,纯化寸心;胜似露浆,延增寿命。源溯神农之始,馥染千秋;遍栽南野之冈,福泽百姓。嗟乎,国运蓬勃,茶业昭映。看碣滩之繁荣,冀蓝图之憧憬也!遂诗赞曰: 山水相知润茗萋,沅陵秀色甲湘西。 春芽簇掩唐诗蕴,嘉树丛藏杜宇啼。 心底无尘开境界,茶中有道达灵犀。 唯求一片清凉地,化蝶翩然共梦栖。
(依词林正韵) 注释: 【1】西晋成书的《荆州土地记》记载说“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七县之一的沅陵,其茶叶质量非常上乘。唐代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记载说,沅陵无射山多茶树,当地百姓,凡有喜庆吉祥之事,男女老少,都有围着茶树载歌载舞,阖村狂欢的习俗。 【2】茶圣陆羽在其所撰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亦对此(李泰《括地志》)加以引用。唐代中央大员权德舆在为陆挚《翰苑集》所写的序言中也说“(沅陵)邑中出茶处多,先以碣滩产者为最”。 【3】相传唐睿宗李旦被迫把皇位让给母亲武则天后,自己被降为皇嗣,辗转来到南方。当他由洞庭溯沅水而上,到了碣滩附近胡家坪时(现怀化市沅陵县陈家滩乡),被这里秀美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于是泊舟停行,暂住当地胡员外家。员外之女胡凤娇,美丽大方,善解人意,每日亲手烹制碣滩香茶招待客人,一来二去,因茶生情,结为伉俪。神龙元年,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李旦回到京城,即皇帝位,不久,差人接胡凤娇进京。 【4】胡凤娇曾将李旦喜爱的碣滩茶带了一些进京。李旦将这些茶叶分赐群臣,文武百官品尝后,觉得甜醇爽口,一致建议把辰州碣滩茶列为岁贡。于是朝廷自此开始每年派人前往碣滩督制茶叶。 【5】瀛岛:指日本。碣滩茶叶不仅成为朝廷官员的特供,还被朝廷用来赠送外国使节,使之流传到日本。 【6】殊遇:意思是指特别的知遇。多指帝王的恩宠、信任。 【7】明清时期,碣滩茶一直都是朝廷的贡茶。清同治十年《沅陵县志》载:“(碣滩茶)极先摘者名曰毛尖,今且以之充贡矣”。 【8】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访华期间,向周恩来总理提及碣滩茶,称其为“中日友好茶”,在周总理的关照下,自此碣滩茶有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10】唐代诗人卢仝作《七碗茶》七言古诗,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楚剑特赞:妙笔《碣滩茶赋》,茶甜美,赋雅美。章法娴熟,技法纯青,立题新颖,立意高远,主旨突出,言辞焕彩,明快畅达,通俗易懂,引人入胜,雅俗共享。尤在言辞惬当、骈偶工整、声韵谐和上,胜出其他上榜高手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