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23

点评针叶林的《“孤平救孤仄”论谬矣!》 之二

[复制链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17 15: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8-17 15:31 编辑

二, 古绝类诗,不足为证:特别是五绝,是一种很古老的体裁,不是近体诗。所以孤平与否不足为凭。如:
刚刚点评 “特别是五绝,是一种很古老的体裁,不是近体诗”。-----这句话莫名其妙,五绝不是近体诗?奇谈怪论。古绝与绝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古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诗,题为“古绝句”。“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古绝句在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鲍照、谢朓、庾信是古绝句创作的大家。它又称古绝,主要指以唐以前的绝句诗,古绝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古绝分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古绝与律绝相对论。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⑴用仄韵(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到了唐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了,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有人称之为“变体诗”。因此古绝开始两极分化,一种是刻意的古绝,不用格律句;一种是让格律句进入古风。
于是王力总结旧体诗有四种诗体:纯粹的古风,入律的古风,古风式律诗和纯粹的律诗。所谓“宽律”,乃是纯粹的古风、入律的古风和古风式律诗的格律,范围宽阔,运用灵活;而“严律”则是纯粹的律诗(即正体律诗)的“三定”格律。
王力老先生主持的《古代汉语》中,入律古风是放在格律部分研究的。王力说:“平仄的交互成为诗的格律要求后,其影响是很深远的。不但近体诗用平仄,连某些古体诗也用平仄,这就是所谓入律的古风(见下文)。”“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於:(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风中。例如王勃《滕王阁》,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这种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连昌宫词》等,都采用这种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注意,这里用了“主要在于”,也就是说还有一些特点没归纳进去。
王力在《诗词格律》里又提出“古风式的律诗”,摘要如下:
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不完全工整。他举了几首诗做例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才是律诗。依照七律的平仄的平起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第六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第四句第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后代的眼光来看的。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
崔氏东山草堂——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平,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第三句第六字应平而用仄,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第五六两句是“失对”,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的“坊”也不和一般的平仄规则。除了字数、韵脚、对仗像律诗以外,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首古风。又如:
寿星院寒碧轩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草,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第二句第六字应平而用仄,第三句第六字应平而用仄,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第五句第四字应仄而用平,第六字应平而用仄,第六句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第八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的,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规则。跟“要穿费”一样,“沾人衣”、“穿林飞”、“何缘肥”都是三平调,更显得是古风的格调。作者又有意识地失对和失粘,第二句失对,第五句失粘。
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

##################
从 《黄鹤楼》与王勃《滕王阁》来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后四句是标准的折腰体,格律没问题。前四句中有两句为大拗,因此句式特点与《黄鹤楼》没什么差别。
古风式格律诗与入律古风句式特点没有什么区别,大概入律古风与古风式格律是在不同书中不同的叫法吧。而且王力的分析比较肤浅不到位,有的也不准确,这种古风式格律诗特征显得不明确。
我把两种诗合并,下面我来分析,看看能到位么。
这种诗先从古风方面说起,(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4)古风句中24同平仄的句子,进入格律中叫大拗句。
再分析格律诗方面。律诗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字数合律,五言诗四十个字,七言诗五十六个字;第二是对仗合律,中两联必须讲对仗;第三是平仄合律,每句的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且讲究粘对。如果三个要素具备,就是纯粹的律诗;如果只具备第一个要素,就不算律诗,只是字数偶然相同而已。如果已具备前两个要素,第三条的灵活处理就显得很重要,第三条就是相粘相对相间。相粘是格律与古风的重要区别,虽然王力把“故意失粘”归入古风式的律诗,我以为除了大家已公认的折腰体外,都属于古风。第二是相间,格律句当然是相间,大拗句肯定不相间。第三是相对,格律句一定要相对,非相对的便是古风。
因此格律方面可归纳出:1. 字数合律,五言诗四十个字,七言诗五十六个字;2. 对仗合律,中两联必须讲对仗;3.格律句组合时,要符合相粘相对相间的要求。4.小拗算格律句,本句救不救不在乎;5.有大拗句的,如何处理是关键。大拗句不在乎多少,而在乎它要尽量遵守纪律。由于它自身的局限,所以它只能做到半遵守。这个“半”表现在第一个节奏点上,要遵守相粘相对。它与格律句为邻是半相粘,它与格律句为联是半相对,但它与大拗句为邻则相粘,与大拗句为联是则相对。比如《崔氏东山草堂》,王力说它“简直就是一首古风”,我说它就是古风,不在于他的大拗句多,而是大拗加失对。《寿星院寒碧轩》则大拗、失对加失粘。因此何为古风,何为格律,因为标准不严,王力说不清楚。当然我不反对从宽,但从宽也得定出几个标准才行,否则只会争论不休。
古风式的律诗,或说入律古风,到底是律诗,还是古风?这种诗是两性诗,你说是古风,我说是格律诗,没有任何权威下过结论,因此属于两可,说格律说古风都行。要科学些,则可另分为一类,属于二合一之类,即两种诗体结合的诗,叫法多样:古风式的律诗、入律古风、变式格律诗、变格格律诗、拗律诗、别体格律诗等,这些叫法都有“律”(指格律),说明与格律有关,因此,照样可检查有无孤平句。
至于三平尾三仄尾的句子,按王力的分析是古风句。但在唐朝,古风格律都喜欢用这种句式,它们符合“135不论,246分明”,因此只是小拗句而已。因此唐朝的格律诗中三平尾三仄尾孤平都是一般的小拗,不必考虑他们出律。我认为在宋后的格律诗中把三平尾三仄尾定为忌,可以考虑。宋后出于尾三字的节奏考虑,也就是深层次的考虑,才会把它们列入忌。
3.
卷201_29 【寄韩樽】岑参
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

评:古绝。寄韩樽(岑参)

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北庭苦寒地,体内今何如。
----四句中有三句古风句,显然这是一首古绝。另外这里的出句“夫子素多疾(平仄仄平仄)”也不存在“孤仄”,所以文不对题。
刚刚点评  大多符合相粘。第三句大拗,做到半相粘半相对。第四句三平尾,按我说是正常句子。因此此诗是古风式格律诗。第二句孤平存在,第一句非孤仄。
6.
卷864_5 【赠人】滕传胤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馀。

评:赠人 滕传胤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余。自叹无大故,君子莫相疏。

这也是一首古绝,不合近体格律,失粘失对。
刚刚点评  第一第二句失对,第二第三句失粘,第三第四句失对。是古风。针叶林这条对。
5.
卷800_8 【子夜歌十八首】晁采(13)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

评:【子夜歌十八首】晁采,也是歌行类古风。这从所引古风句“花池多芳水(平平平平仄)”。即可看出。
刚刚点评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这首诗古风。但不是“这从所引古风句‘花池多芳水(平平平平仄)。即可看出。’”因为如果是古风式格律诗,则“花池多芳水”便是大拗句。有三句格律句,但一二句失对二三句失粘,加上“花池多芳水”的失间,所以为古风。
28.
卷806_1 【诗三百三首】寒山(44、52、167)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

詩三百三首 其四十五(唐•寒山)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用之若失所,一缺復一虧。
圓鑿而方枘,悲哉空爾爲。驊騮將捕鼠,不及跛猫兒。
出句夫物有所用(平仄仄仄仄)非“孤仄”句。古风诗。
刚刚点评  夫物有所用,一缺復一虧,皆为大拗句。大拗句做到半相粘半相对,其他都做到了相对相粘相间,是古风式格律诗。但不是孤平救孤仄。
这些例子确实不存在孤平救孤仄。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7 19: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絕句 押魚韻
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本聯下句孤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北庭苦寒地,体内今何如。
仄中/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1."夫子"本应仄仄,现为平仄,双仄音节只有一个仄声,孤仄也
2."素多"本应平平,现为仄平,双平音节只有一个平声,孤平也
3.夫子/素多/孤仄孤平本句互救也.小拗句也.
4.别来/未得/书.(王力诗论的孤平句也.)"别来",双平音节,平不能令单,令单则孤平句也
5.."夫子"本应仄仄,现改为平仄,即为孤仄也."夫"平声救"素多"孤平,是为他救也,
6.首联两处均补救,显示作者高超水平,救而后律,是为格律诗联也
7.北庭苦寒地/特定拗句,格律诗第七大格律诗句也(王力称拗句的特定形式)
8.体内今何如/三平尾句.三平尾句唐人不以为拗,王力说他是古诗句,因不懂调声三术也.
因护腰术不允许第三字同平仄,故改下句单仄音节为平,以护腰也.以针某之浅薄,焉知古贤运律之妙,反诬之为古风,一何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7 19: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梦论诗,倡导的是孤仄孤平互救.孤仄小拗也,救为上,不救亦可.
然孤平,大忌也,故以本句孤仄或他句孤仄相救,实为互补平仄,即互救也.
针某连什么叫孤仄都搞不清楚,实班门弄斧也,舞得不圆,砍了自己的脚,真出乖露丑也

点评

雨梦论诗,倡导的是孤仄孤平互救.孤仄小拗也,救为上,不救亦可. 然孤平,大忌也,故以本句孤仄或他句孤仄相救,实为互补平仄,即互救也. ---------- 这是一个新论点,不妨深入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8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7 1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夫物有所用(平仄/仄仄/仄)非“孤仄”句。古风诗。//何为孤仄?针某懂吗?
夫物有所用本应用仄仄/平平/仄,第二音节一个平声也没有,王力称为大拗句.双平音节均为仄,本应为五连仄大拗句,但为救下句孤平,故将第一双仄音节改为孤仄,以平声夫字救下句孤平也.以针某之浅薄愚钝,再学三十年怕也领会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7 19: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余。自叹无大故,君子莫相疏。
江左体也,失对诗也,与失粘诗同为绝句之别体,唐人绝句中约占十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8-17 2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俺有些头大,迷糊了,到底你要说什么呢?
前三,拗体律。
滕王阁,古风。
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北庭苦寒地,体内今何如。古绝。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余。自叹无大故,君子莫相疏。近体绝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古绝
最后一个,五言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8: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6.,
卷864_5 【赠人】滕传胤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馀。
评:赠人 滕传胤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余。自叹无大故,君子莫相疏。
这也是一首古绝,不合近体格律,失粘失对。
刚刚点评  第一第二句失对,第二第三句失粘,第三第四句失对。是古风。针叶林这条对。
叹平声,如何失粘失对,针泼浅陋之至,刚刚亦不细审,狗云亦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08: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18 08:15
6.,
卷864_5 【赠人】滕传胤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馀。

潭版这首叹字读平声说得好。查叹字有《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音炭《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音灘。義同。《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因此只第一二句失对。有失对就难说,古风、格律变式,各人说法不同,怎样才有说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8: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音字辨析:
嘆 翰韻,去聲 (tàn,tān):寒韻同。
嘆 寒韻,平聲 (tān,tàn):翰韻同。
叹 繁体或异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8: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泼水平如此低下?非也,心中有屎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18 08: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17 19:25
雨梦论诗,倡导的是孤仄孤平互救.孤仄小拗也,救为上,不救亦可.
然孤平,大忌也,故以本句孤仄或他句孤仄相救, ...

雨梦论诗,倡导的是孤仄孤平互救.孤仄小拗也,救为上,不救亦可.
然孤平,大忌也,故以本句孤仄或他句孤仄相救,实为互补平仄,即互救也.
----------
这是一个新论点,不妨深入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8: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安郡(唐·韦庄)
五言律诗
弥棹齐安郡,孤城百战残。傍村林有虎,带郭县无官。
暮角梅花怨,清江桂影寒。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8: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使在途所骑马死改乘肩轝将归长安偶咏旅怀寄太原李相公(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驿路崎岖泥①雪寒,欲登篮轝一长叹。风光不见桃花骑,尘土空留杏叶鞍。
丧乘独归殊不易,脱骖相赠岂为难。幷州好马应无数,不怕旌旄试觅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08: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17 19:39
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余。自叹无大故,君子莫相疏。
江左体也,失对诗也,与失粘诗同为绝句之别体,唐人绝句中 ...

若按折腰体、顺风调、江左体都为别体,则唐无古风了

点评

先生又发谬论了,哪些与正格与别体沾不上边的则为古风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8 0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8: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唐·羊士谔)
七言律诗
南郭东风赏杏坛,几株芳树昨留欢。却忆落花飘绮席,忽惊如实满雕盘。
蛾眉半敛千金薄,鷤鴂初鸣百草阑。志士古来悲节换,美人啼鸟亦长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8: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雉(唐·齐己)
五言律诗
角角类关关,春晴锦羽干。文呈五色异,瑞入九苞难。
暮宿红兰暖,朝飞绿野寒。山梁从行者,错解仲尼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9: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过鄱阳湖(唐·贯休)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吴山兼鸟没,楚色入衣寒。
过此愁人处,始知行路难。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夜望月(唐·姚崇)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明月有餘鑒,羈人殊未安。桂含秋樹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雲枝淨,光光草露團。所思迷所在,長望獨長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哭李商隐 其一(唐·崔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只应物外攀琪树,便着霓裳上绛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9: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中秋(宋·马廷鸾)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金风吹彻玉箫寒,志士悲秋思万端。千古凄凉更余闰,百年圆缺又重看。
清辉照胆浑无寐,苍昊催人自鲜欢。斗酒属公今夜看,只亏些子莫长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9: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送郭方叔南充簿(宋·文同)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六月东山道,炎风满去鞍。谯周之旧里,仇览此初官。
簿领无烦壅,图书好燕安。清朝名路阔,慎勿学长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9: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宋·王令)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绿野爱平寛,偶来或永叹。村儿骇车马,野犬吠衣冠。
乱草无闲地,斜阳有去鞍。良田半蹊径,始信直行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18 09: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18 08:53
若按折腰体、顺风调、江左体都为别体,则唐无古风了

先生又发谬论了,哪些与正格与别体沾不上边的则为古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0: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左体(《天厨禁脔》)



36

题省中院壁



37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雪常阴阴。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38

卜 居



39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时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40

巴岭答杜二见忆



41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42

前二诗子美作,后一诗严武作,皆于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时精到,谓之「骨含苏李体」。鲁直作《落星寺诗》,乃是法之曰:「星宫游空何时落,落地便化为宝坊。诗人昼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床。蜜房各自开户牖,蚁穴或梦封侯王。不知青云梯几级,更拄瘦藤游上方。
--------------------------------------------
顾此失彼,能为格律?若说对偶精到,古风中也多。何况分类入地域,如《中国诗歌研究》,“以地域论:江左体(诗人玉屑: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特精)、江西宗派体、公安体、竟陵体。 ”又见《诗体释例》(胡才甫),又如香港学者邝健行在《吴 体与齐梁体》从“齐梁体”平仄的角度立论的,认为“齐梁 体、格诗、江左体、吴体具共同特点,而江左和吴都是 齐梁之国所在,所以齐梁体、江左体、吴体三名,彼此 有共通之道”我们编的《杂体大全》物体作为杂体收入,那么江左体也应该是杂体诗了
《诗学权舆》22卷,著作。明黄溥编是一部诗歌总集,该书刊于成化五年(1469)“是书兼收众体,各为注释,定为名格、名义、韵谱、句法、格调诸目,(永瑢1740;vol.191.)。该书复引诸说以证之”“诗之名格”,卷之一其中包括:歌、谣、骚、辞、赋、铭、乐府、古诗、行、歌行、古风、颂、引、曲、调、唱、咏、叹、文、吟、怨、弄、思、乐、愁、别、律诗、绝句。“杂体名义”,同卷还有比如:柏梁体、江左体、折腰体等。
此书把江左体列入杂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