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10

对拗的看法

[复制链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0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拗中的折腰体、三平收、三仄收、大拗、特拗,各自违背了平仄的一条要素,因此都是出律的,非正格的,它们可称为格律诗中的变式(变格、别体),即格律诗中的杂体,是古风和格律诗两种诗体的结合,又叫做入律古风或古风式律诗。大拗特拗其实都是古风句,进入格律诗中便叫大拗特拗,拗者不顺,大拗特拗,便是大不顺特不顺,它们破坏了246分明,246分明是格律诗的底线,从严讲大拗特拗应开除出格律诗的队伍,把它们当准格律是种误导。由于有大拗特拗,所以有“246分明,有时也不分明”的说法,这种说法也是一种误导。建议大家尽量不写大拗、特拗句,以免破坏格律诗的纯洁性。若写大拗、特拗诗,则要清醒的认识到你写的是格律诗中杂体诗,不要强辩他们也是纯正的格律诗。
2.孤平是小拗的一种,但它却没违反任何一条要素,只是平仄协调中的问题,从宽仍属于合律。百年来都把它作为大忌,这是河中无鱼虾充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现象。由于把孤平当大忌,于是135不论的3和5都得论了,因此许多人说135不论其实多要论,135不论只对初学者有用。清除了孤平为大忌,就恢复了135不论。孤平论又引出了夹平(孤平的另一说法)和孤仄论,这些论的出现,把135不论彻底推毁了。
3. 能避免孤平、三平收、三仄收等的小拗句仍然属于合律。
4.本句救的小拗句没违反任何一条要素,仍然属于合律。
5.可救可不救的小拗没违反任何一条要素,仍然属于合律。
6.本句拗救是有效的,是格律诗灵活机动的措施。
7.下句救属于自欺欺人,虚化而神化。下句救小拗有时还能有点协调平仄的效果。下句救大拗,纯属传销,根本无法改变上句的大拗违背了246分明的事实。大拗的下句救与平仄的各要素毫无关系,救与不救一回事,多数情况下是一条腿拐反成了两条腿拐。
8.本句救的特拗,可缓解病况,但不能解决24分明的根本问题。不能因为癌症暂时缓解而误认为是健康,甚至赞扬这种“巧妙”的治法。特拗句的兴旺不是什么准格律句,而是江西诗派兴盛起来的一种别体。
9. 注意大拗特拗的危害性。由于大拗特拗的作怪,诗词界居然只避三平收和孤平,246分明竟成虚设,你说他仄仄仄仄仄为五仄句违律,他说你不懂诗,连大拗都不知。你说他平平仄平仄24不分明,他说这是特拗,准律句。真不知什么情况下才是246分明,什么情况才是违反246分明,任何24不分明都可以狡辩为大拗或特拗,因此人人缄口,格律诗成一锅糊了。更有甚者,许多才子显示文采,故意写拗句诗,孙悟空大闹天宫,246分明的底线已被突破,格律诗岌岌其危矣。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8-13 1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尽量不写大拗、特拗句,以免破坏格律诗的纯洁性。
----------
怎么和如观一个调了

若写大拗、特拗诗,则要清醒的认识到你写的是格律诗中杂体诗,不要强辩他们也是纯正的格律诗。
----------------
稍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正体、变体、拗体的分别

点评

特拗句与其他大拗句自是不同,要说突破,唐人早就突破了。而律诗却是来自于唐时吧。谈论诗律,离开唐人的作品空谈,不是个严谨的做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3 12:03
对于大拗,无论救与否,我都是要扣分(每处扣2.5分)。只有佳句,即使用了大拗,也是无妨的,毕竟意佳还可增分的呢(诗意平平者,每联给5分,意佳者给10分,出彩者给15分)。增分与扣分相抵,也还是有余的。故我的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3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1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8-13 11:41
建议大家尽量不写大拗、特拗句,以免破坏格律诗的纯洁性。
----------
怎么和如观一个调了

对于大拗,无论救与否,我都是要扣分(每处扣2.5分)。只有佳句,即使用了大拗,也是无妨的,毕竟意佳还可增分的呢(诗意平平者,每联给5分,意佳者给10分,出彩者给15分)。增分与扣分相抵,也还是有余的。故我的评诗观,是林黛玉的“当有佳句时,平仄也可不论”的忠实粉丝呢。

点评

对于大拗,无论救与否,我都是要扣分(每处扣2.5分)。只有佳句,即使用了大拗,也是无妨的,毕竟意佳还可增分的呢(诗意平平者,每联给5分,意佳者给10分,出彩者给15分)。增分与扣分相抵,也还是有余的。故我的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5 0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12: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8-13 11:41
建议大家尽量不写大拗、特拗句,以免破坏格律诗的纯洁性。
----------
怎么和如观一个调了

特拗句与其他大拗句自是不同,要说突破,唐人早就突破了。而律诗却是来自于唐时吧。谈论诗律,离开唐人的作品空谈,不是个严谨的做法。

点评

唐朝或者宋代时期的近体诗句,根本不讲究24平仄分明,谈何【特拗句与其他大拗句自是不同,要说突破,唐人早就突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5 02:20
所以在认识上我们不能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主观主义错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3 1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8-13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13 12:03
特拗句与其他大拗句自是不同,要说突破,唐人早就突破了。而律诗却是来自于唐时吧。谈论诗律,离开唐人的 ...

所以在认识上我们不能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主观主义错误

点评

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一个【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问题!其中间没有调和或灰色地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5 02:22
诗律理论,必须严谨,首先要能自圆其说的吧。对于潭版的某些理论,如孤仄论,我就不敢接受。在杜诗五律中,平仄平平仄句式几与仄仄平平仄相等(约为4比6),将如此多用的句式视为孤仄,岂非笑话?潭版的孤仄理论的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3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13: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8-13 13:15
所以在认识上我们不能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主观主义错误

诗律理论,必须严谨,首先要能自圆其说的吧。对于潭版的某些理论,如孤仄论,我就不敢接受。在杜诗五律中,平仄平平仄句式几与仄仄平平仄相等(约为4比6),将如此多用的句式视为孤仄,岂非笑话?潭版的孤仄理论的来源是两两交替,但在文镜秘府论中,就有五言首字可以平仄不论之说。谈律诗,怎能离开唐人律诗作品的实际,以及唐时就有诗律理论——如文镜秘府论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21: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8-13 11:41
建议大家尽量不写大拗、特拗句,以免破坏格律诗的纯洁性。
----------
怎么和如观一个调了

建议大家尽量不写大拗、特拗句,以免破坏格律诗的纯洁性。
----------
怎么和如观一个调了(也有观点一致呀,正格格律诗没有大拗特拗)

若写大拗、特拗诗,则要清醒的认识到你写的是格律诗中杂体诗,不要强辩他们也是纯正的格律诗。
----------------
稍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正体、变体、拗体的分别(但有人混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15 02: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8-15 02:1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13 11:59
对于大拗,无论救与否,我都是要扣分(每处扣2.5分)。只有佳句,即使用了大拗,也是无妨的,毕竟意佳还可增分的呢(诗意平平者,每联给5分,意佳者给10分,出彩者给15分)。增分与扣分相抵,也还是有余的。故我的评诗观,是林黛玉的“当有佳句时,平仄也可不论”的忠实粉丝呢。

【平仄也可不论】的,也就不是格律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15 02: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13 12:03
特拗句与其他大拗句自是不同,要说突破,唐人早就突破了。而律诗却是来自于唐时吧。谈论诗律,离开唐人的 ...

唐朝或者宋代时期的近体诗句,根本不讲究24平仄分明,谈何【特拗句与其他大拗句自是不同,要说突破,唐人早就突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15 0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8-13 13:15
所以在认识上我们不能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主观主义错误

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一个【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问题!其中间没有调和或灰色地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5: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