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9

修辞与现代汉语语法/学习材料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8-9 18: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类】材料上的辞格
一,譬喻,二,借代,三,映衬,四,摹状,五,双关,六,引用,七,仿拟,八,拈连,九,移就。

【乙类】意境上的辞格
一,比拟,二,讽喻,三,示现,四,呼告,五,夸张,六,倒反,七,婉转,八,避讳,九,设问,十,感叹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
一,析字,二,藏词,三,飞白,四,镶嵌,五,复叠,六,节缩,七,省略,八,警策,九,折绕,十,转类,十一,回文

【丁类】章类上的辞格
一,反复,二,对偶,三,排比,四,层递,五,错综,六,顶真,七,倒装,八,跳脱

      修辞学是语言研究的一门学科,其分类之繁复,其手法之众多,其运用之广泛真不是一篇帖子能说清之事。诗歌中最常用到修辞,可以这么说,修辞的运用让诗歌的语言而灵动,让诗歌的内涵而丰富,一首诗歌中往往不是单一修辞的运用而是复合的运用,修辞的复合运用让诗歌更富有其情趣和韵味,换句话也可以这么说,缺乏修辞的诗歌很容易便流于打油。

      以上的分类是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分类,这样的分类便于系统学习和记忆;《修辞学发凡》一书是部大部头,网上暂未找到电子书,有兴趣的网友可下载阅读;为方便网友搜检学习,保持全部RUL和网址链接。修辞在诗歌中运用的实例可参阅曹杜荣老师《诗歌的修辞》
http://www.mzjyss.com/thread-2292-1-4.html一文。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

《诗歌的修辞》,http://www.mzjyss.com/thread-2292-1-4.html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类】材料上的辞格
一,                                       譬喻

1.比喻,打比方。例如: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
2.晓譬劝喻。
3.亦作“譬谕”。
4.写作时,运用联想力,找出与所要描写的对象有类似特点的人,事,物来比喻说明,这叫做譬喻修辞法·

譬喻修辞法可粗略地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借喻、略喻、博喻五种。

比喻细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

二,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SxXzL4CKDnY6hbbHviK

三,                                        映衬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相互映照,衬托。如果用在写作手法上,就是说前后相照应。与布局、配合比较,映衬的范围更广。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DHkF_56dHXEHeq8k4TK

衬托、烘托、映衬的区别及其作用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LzOqP_2E8IlCZUDG64W

四,                                        摹状
       描写,描绘,照事物原样描摹。【修辞方式】摹状是一种修辞方式,又叫摹绘,仿拟或摹拟,是摹写人或事物的声音,色彩和情状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分为摹形,摹声和摹色三种情况。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d-XfsIWZ4FS5rpNTvhq

五,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vNXWAxxo2jPahIgbjla

六,                                       引用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3t7pVcyY6YU7OuUngya

七,                                       仿拟
浅谈仿拟修辞格的特点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hade0uQCc51wZqFyMqu

八,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PFHEvBtNkEEZXlR_i9K
拈连与移就的区别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 ... JVRgKYNXvingkd7x21_

九,                                      移就
       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rT9rJUM7jPh89Vd59v_

浅析“移就、移觉、移时、移情”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WRpF-vLE99yAzu6UeG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类】意境上的辞格一,                      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http://baike.baidu.com/view/5648.htm

二,                                                      讽喻
      讽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也是一种语言方式,用比喻进行讽刺。讽喻,常被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如诗词、对联、小说等,也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用语中。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TpBIHH8j19ot2mc6jY_

三,                                                      示现

      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四,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RDoMhfjMr23D6lOs7tK

五,                                                      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qWt-ynds9dK__y3vJ4O

六,                                                       倒反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根据说话者的对象不同、说话者的感情不同,反语可以分为两大类:讽刺反语和风趣反语。
1.讽刺反语
讽刺反语是为了揭露、批判、讽刺、嘲弄,表达贬义的反语,是通常所见的用法。
2.风趣反语
风趣反语是为了风趣、幽默、诙谐而说的反语,字面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是表达褒义,或因情深难言,或因避嫌忌说,并不包含讽刺嘲弄之意。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ThFvWzA0VD2NptWF4AW

七,                                                      婉转
      婉转是个形容词,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可以形容言辞委婉含蓄,也可用来形容声音动听;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RavtkR5Kr74T5lYh06q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D8Cj2-EoqEjmX6jMEG_

八,                                                      避讳
      避讳,是用来避开君主或尊长的名、忌讳一些不详不雅现象的语言文字方法。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

九,                                                      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一问一答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
几问一答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连续问答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fHqo9T__s7tzm5US0oK

十,                                                     感叹
        感叹又叫“咏叹”,就是用一种呼声或类似呼声的词语、句子来表达深沉的思想或强烈的感情的一种修辞格。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8Q73r7H-4ycF92VgIM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

一,                                            析字
       修辞学上辞格的一种。即根据字的形、音、义,进行化形、谐音、衍义等的修辞手法。主要方式有离合、增损、借形、借音、切脚、双反、代换、牵附等。如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海动山倾古月摧”,就是运用离合式将“胡”字析为“古”“月”二字。参阅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积极修辞三·析字》。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byV9MIL848BvxS-Dm7q

二,                                           藏词
       藏词,即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可分为藏头与藏尾两种。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nUBFR7VFnt-Y2lpmIla

三,                                         飞白
       明知错误,故意仿效其错以达到滑稽、增趣目的的修辞手法叫“飞白”。飞白可以是记录或援用他人的语言错误,也可以是作者或说者自己有意识的写错或说错一些话,以求得幽默效果。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W23Hd8ewqNTrRpsYhxS

四,                                         镶嵌
       在词语中,故意插入虚字、数目字、特定字、同义字、异义字,来拉长文句,称为镶嵌修辞法。可分为镶字与嵌字两种。
①镶字——用无关紧要的数目字或虚字穿插在字词间,以拉长文句。
②嵌字——故意用特定的字嵌入语句中,使文字的安排往往形成美妙的辞趣。

五,                                         复叠
       简单来说,上下文形式重复,句子中又使用了叠字就叫复叠。(注:该解释仅为了方便理解,并非学术性解释)叠字,简单来说就是连续重复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例如: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放眼望去,高高下下的,错错落落的,斑斑驳驳的,全是树叶。

六,                                         节缩
       节缩是音形上的手段,在意义上没什么增减。节短语言文字叫节;缩合语言文字叫缩。合起来叫节缩。多指节约支出。
例如:···辛末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林觉民《与妻书》)例句中的“念”即“廿(音念)”字,是“二十”的节缩。

七,                                         省略
       省略,指免去,除去。在一定条件下省去一个或多个句子成分;为了表达的简捷,省去话中可以省去的字句,有不说可明白时的省笔,有扼要概括的略写,具体分为蒙上省略、探下省略和语急省略。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d1mHIOALC6UrmivBfa_

八,                                          警策
警策,又叫精警或警句,指的是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它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主宾重复判断、表意相反相成和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九,                                          折绕
      有话不直截地说,却故意说得崎岖?绕的,名叫折绕。(参见唐银、陈望道论辞格)有的又叫它曲语,归属委婉的一种。http://www.jiyifa.com/ciyu/92474.html

十,                                           转类
        转类,是指转移词类、词性的修辞格。“转类”而富有诙谐者多见于名词用如动词。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中的第二个“国”就是转类用法。
       另见转品http://baike.baidu.com/view/51510.htm

十一,                                        回文
       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类】章类上的辞格

一,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HX60M09QNBo-Tyyh1CO
反复句
       反复句是有意重复某个意思,以强调语意的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反复有两种,一是连续反复,二是间隔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Z2lNytc16XuvbXjGnEa

二,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dg-vk4LXq7XlPufAqfW

三,                                   排比

      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n2xM1WKOkWYeaWRnIPq

四,                                   层递
      层递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层递又叫渐层,递进。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句子、段落表达在数量、程度、范围等轻重高低大小本末先后的比例,依序层层递增或递减的一种修辞技巧。层递分为递增(升)和递减(降)两类。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0CyZbr7s0nhLnVfXsu_

五,                                  错综                  
       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六,                                  顶真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英文 anadiplosis),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xJkT6u_vVl2TzvObPS_

七,                                   倒装
      倒装是将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颠倒顺序的一种语法现象,常常具有强调语气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qes8mjzu92oWWUsen2_

倒装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_yWEGYTiBVDsZV0SM2a

八,                                    跳脱
跳脱tiào tuō,分为古今两用。古义有三种,分别是手镯、灵活、逃脱。今天用作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断了语路的修辞方法。它又分为急收、遮断和突接三种。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t8x1sqe14LKsfI9HNG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3-30 04:49 编辑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一、词 类名称
定 义
语法特点
类  别
举  例

(一)
名词


(附)
方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
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
①具体名词
人、牛、山、水、对联
②抽象名词
友谊、立场、观点、思想
 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

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

(二)
代词
 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
①人称代词
我、你、他、我们、你们
②指示代词
这、那、这里、那边
③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多少

(三)
动词




(附一)
能愿动词
(助动词)
(附二)
趋向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
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悟
②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
能、能够、可以
②表示必要的
该、当、应当
③表示愿意的
敢、肯、愿意
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

(四)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
①性质形容词
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
②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

(五)
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 数
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 数
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 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 数
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 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六)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②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每”的意思(个个、条条是每个、每条的意思)
①名量词(物量词)
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
②动量词
去一次、说一遍、看一眼

(七)
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一般不能和名短语合。
①表示程度的
很、太、最、十分、非常
②表示范围的
都、全、只、统统、仅仅
③表示时间的
正、刚、又、曾经、终于
④表示否定的
不、未、没有(看见)
⑤表示语气的
偏偏、也许、简直、难道

(八)
介词
 起转介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①介词后边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②不能重迭。
③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结构。
④介词结构也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有少数也能作补语或定语。
①表示对象、关系的
把、被、对、对于、关于、连、周
②表示处所、方向的
在、向、从、往、朝
③表示时间的
从、自从、当
④表示状态方式的
用、以、按照
⑤表示原因的
由于、因、因为
⑥表示目的的
为、为了、为着
⑦表示比较的
比、跟、同
⑧表示排除的
除了

(九)
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词。
 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①表示联合关系的
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
②表示偏正关系的
如果、只要、因为、虽然、即使、不但

(十)
助词
 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
①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
②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①结构助词
的、地、得
②时态助词
着、了、过
③语气助词
吗、呢、吧

(十一)
叹词
 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同其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子成分,它能独立成句。
①表示喜悦的
哈哈
②表示悲痛的
唉、哎哟
③表示愤怒的
哼、呸
④表示惊讶的
唉呀、咦
⑤表示呼唤的
⑥表示答应的
嗯、唉
(十二)
拟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①经常充任修饰语。
②能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
嘟嘟!摩托车开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3-30 04:51 编辑


二、短 语
名称
定    义
举     例
并列
短语
 由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
个人和集体 赞成或反对 讨论并且通过了 多快好省 伟大、光荣、正确的
偏 正

短语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偏”在前,“正”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的”、“地”连接,有的不用。
精妙的对联 好孩子 不断地提高 认真学习
述宾
短语
 由动词(述)和被动词支配的词(宾)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宾”在后。又称动宾短语。
看书 洗衣服 联系实际 建设中国
述补
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述)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
写得简明扼要 好得很 看完 看不完 交代清楚
主 谓
短语
 由被陈述的词(主)和陈述的词(谓)两部分组成的短语。“主”在前,“谓”在后。
(他写)的对联 (意义深远)的大会 (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介宾
短语
由介词和宾语组成的短语。“介”在前,“宾”在后。
他(在教室里)看书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3-30 04:50 编辑


三、句子成分
成分
名称
定    义
经常用的
词或短语
举    例
(一)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
名 词
社会主义好
代 词
他天天锻炼身体
短语
群众的智慧无穷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学习语法很有必要
想明白是说话前必须注意的事情
干部深入基层很有必要
(二)



 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
动 词
他走了
敌人全被消灭了
形容词
身体健康叶子红了
短语
他又说又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三)



 动词后边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等,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
名 词
我写字,你读书
代 词
大家喜欢他
短语
我们要学习对联格律和有关知识我看见他来了
(四)



 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
动 词
你继续说下去
形容词
这本书写得好
数量词
文章看了几遍了
代 词
你学得怎么样了
介词结构
鲁迅生于1881年
短语
他做的又快又好小李说得大家都笑了
(五)



 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
形容词
红花 红的花
数量词
三个人 两本书
名词、代词
祖国的儿女 他的书
短语
又高又大的建筑
你来的时候
(六)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
副 词
刚来 很好
形容词
快走 慢慢地说
代 词
多么高 这么说
介词结构
从北京来 为人民服务
短语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很高兴地说
(七)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者短语指同一样事物并作同一个句子成分的一种成份。
称代式复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或者短语放在句首,句中和它相应的是一个代词,称代句首的词或者短语,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
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名字啊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才是我们应有的风格
重迭式复指:两个词或者短语紧紧相连,从不同的角度表示同一事物,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
她的女儿郑萍,是个优秀的小学教师
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美丽、清洁的城市
(八)



 不作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也不同它们发生结构关系的一种成分,位置较灵活,往往能够自由移动。
呼语:词、短语
同志们,加油干哪!
应答语:词
好,编写方案就这么定了
感叹语:叹词
啊,祖国——母亲
插说:词、短语
那满山的枫树,你看,叶子全红了
昨天的书展,少说也有几万人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3-30 04:52 编辑


四、单 句
名称
定    义
举    例
主谓句
 具备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练好基本功。
这本书很好。
省略句
 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省略了的部分,如果需要,可以确定地补出来。
船在哪儿?~在镇西北角。
谁去?我~。
你买了几本书?~五本~。
无主句
 只有谓语部分,没有主语部分的句子(主语部分并非省略不说,而是说不去或者不需要说出,一般不能补出来)。
下雪了。
禁止吸烟。
散会了。
独语句
 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短语形成的句子。
火!
多聪明的孩子!
清晨。铁路附近的一所小学。
陈述句
叙述一件事情,或作出一个判断,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改革开入二十年来,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今天是国庆节。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疑问句
提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难道不是最可受的人吗?
祈使句
表示禁止、命令、请求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语气强烈时,也可用感叹号。
你要注意身体。你要勤奋刻苦。出发!禁止吸烟。不准讲话!
感叹句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多么平静的原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3-30 04:52 编辑


五、复 句
名称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举    例



 各分句平等地排列在一起,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也 又 既……又
一方面……一方面
不是……而是等。
内容多的数万字,少的只有几百字。
我们写对联不是装文雅,而是学知识
对后进学生,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帮助。



 各分句间按时间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又 便 于是等。
穿过一个干涸的砂石河,又爬上一面土坡,就看见了那个村子。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要在这几件事情中选择一件。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宁可
……也(决)不 与其
……不如等。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有做丝?
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还、并),或只在后一分句用“而且”、“并且”、“更”等,有时还用“不但”……“反而”表示。含有反诘语气的递进关系,还常用“尚且……何况”来表示。
我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了不止一遍。
你们连新战士的枪法尚且那么准,何况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呢?



 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
虽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或只在后一分句用“但”、“然而”、“只是”、“不过”、“却”等。
文章虽短,内容却很丰富。
这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前一分句提出假设,后一分句推论结果。
如果(假如、要是)……那么(就) 即使(即便、纵然、就算、就是、哪怕)……也等。
如果不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误。
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推论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不管、不论、任凭)……也(都、还)等。
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



 前一分句提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
因为……所以 由于
……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可见)等。
由于革命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一个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另一分句说明目的。
为了 为……起见 以 以便 用以 以免 免得等。
为了写好对联,必须认真学好对联格律。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以便有一个好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5: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