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7|回复: 36

“孤仄论”是个伪理论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8 23: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仄病”是个伪命题,唐诗根本无“孤仄病”一说
   今见有几个人发帖说:“古人推崇双音节交替,即认为这是音韵最完美的体现,故诗句中不宜出现单平和单仄,出现单平即所谓孤平病,出现单仄即所谓孤仄病”,“但从音韵最高艺术形式而言,均不宜不忌。 我们作诗首倡正格,也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拗救方法。凡音节拗了,就应该救,救然后方可称为合律。”
    所谓孤仄论者的“孤仄”是指“两平夹一仄”:五言句只能存在于2,3,4位。我们只须看《唐诗三百首》的情况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唐诗三百首》中有八十首五律,其中就有所谓“孤仄”句118句。如下:
在2位者:
夫子何为者
阳月南飞雁
江静潮初落
西陆蝉声唱
闻道黄龙戌
黄叶仍风雨   
君问穷通理
谈笑无还期
迢递嵩高下
迢递三巴路
分野中峰变
流落征南将
惆怅南朝事
谁见汀洲上
当路谁相假
林卧愁春尽,
丹灶初开火
牛渚西江夜
余亦能高咏
西下峨眉峰
江汉曾为客
欢笑情如旧
相送情无限
今夜鄜州月
香雾云鬟湿
烽火连三月
应共冤魂语
唯见林花落
名岂文章著
戎马关山北
长簟迎风早,
春与青溪长。
还作江南会,
羁旅长堪醉
明日巴陵道
天地英雄气
黄叶仍风雨,
心断新丰酒
----都是1不论的小拗句。
在3位者:
寒山转苍翠
今看两楹奠
芳心向春尽,
情人怨遥夜
烦君最相警
无为在岐路
无人信高洁
高风汉阳渡,
春风对青冢,
那堪正飘泊,
年年越溪女,
谁能将旗鼓
清川带长薄
襄阳好风日
溪花与禅意
还将两行泪
故人具鸡黍
开轩面场圃
红颜弃轩冕
仍怜故乡水
登舟望秋月
明朝挂帆去
客心洗流水
何因不归去
遥怜小儿女
何时倚虚幌
明朝有封事
无才日衰老
凉风起天末
江村独归处
他乡复行役
昔闻洞庭水
家童扫萝径
长江一帆远
惟怜一灯影
道由白云尽
闲门向山路,
清辉照衣裳
寒禽与衰草
沧江好烟月
猿啼洞庭树41
----基本都是“平平仄平仄”式的特拗句。
在4位者:
深山何处钟,
故园芜已平,
浩然离故关,
天涯孤棹还。
转於僮仆亲,
欲妆临镜慵。
绕弦风雨哀
暮禽相与还
禅房花木深  
惟闻钟磬音
青山空向人
相思愁白蘋
八月湖水平
北阙休上书
风流天下闻
东林怀我师
北风江上寒
孤帆天际看
朝朝空自归
往来成古今
南山归敝庐
萧萧班马鸣
青天无片云
啾啾栖鸟还
西郊胡正繁
江湖秋水多
青山空复情
云霞生薜帷。
远随流水香。
风尘何所期
愧君相见频
死生长别离
春风吹又生
西风生翠萝。
远山晴更多
小园花乱飞
眼穿仍欲归
日高花影重
欲妆临镜慵39
----都是3不论的小拗句。
合计118句。
118句/总句数640句=18%的句子是所谓为两平所夹的“孤仄”。若按首数平均118/80=1.5句/首。
可见,凡“孤仄”论者,皆是不可信的伪理论,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23: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本网中一些孤仄论而发。这些孤仄论者认为“有孤仄病”,需要“用孤平救”,简直是笑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0: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9 10:30 编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仄仄平(孤平)
仄平平仄平(拗救)

所谓的“孤平”、“孤仄”是如何产生的?正格体肯定不会产生,肯定是违律后才产生的。但律诗的特点主要是平韵尾,是为了突出高亢,是为了显示克服懒惰、开创进取的一种理念,这也与当时的唐风相吻合,唐朝的疆域也是空前的辽阔。

所谓的拗救就是把原来的因违律而产生的“孤平”,把位于该“孤平”之后的那个仄韵改为平韵。

“孤平”、“孤仄”只能救一头,不能两头都顾。律诗因为是平韵尾,所以唐人选择了去救孤平,而忽略去救孤仄。象这个“仄平平仄平”中的第四字的所谓“孤仄”是为了救第二字的“孤平”而把第三字的仄改为平而“被动地”产生的,不是主动产生的,并非是用所谓的“孤仄”去救的“孤平”,不具备主动性。

这种提法虽然导致的结果是一样,但是这种提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拗救的原始概念。并且在颠覆后并没有超越原来的前人所总结的理论。所以这种所谓“用孤仄来救孤平”之说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也没有提高对认识广义律诗规律的便捷性和概括性。



点评

满文鳖语!  发表于 2017-8-13 2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0: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9 00:34 编辑

根本没有必要去举例说明,根据孤平与拗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就可以推翻此论。

前面已经在他的贴中向他讲明了,如果讲明之后他还去推销这种理论就属于是对诗友不负责任。


点评

舔者狼狈为奸!  发表于 2017-8-13 22:13
诗例是最有力的证明。 理论上很容易证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2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0: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9 10:33 编辑

仄韵尾诗词主导的时期中国的国力大体上都是处在一个衰落期。比如魏晋南北朝(古风),宋朝(宋词)。

所以今天还应以平韵尾诗词为主导。诗词潜移默化地对国人的综合素质产生着影响,不要小看它。如观为什么要主张去弱化“风月体”的地位与在诗歌中的占比?道理就在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9 07: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声韵”不属于“诗词理论”范畴,无资格在“诗词理论”版研究讨论,可去“格律声韵”版块讨论。我问你: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意境、内容、含义是什么?

点评

敲铲子。  发表于 2017-8-9 2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21: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8-9 00:31
根本没有必要去举例说明,根据孤平与拗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就可以推翻此论。

前面已经在他的贴中向他讲明了 ...

诗例是最有力的证明。
理论上很容易证明。

点评

你佝曰的懂个毬!!  发表于 2017-8-11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2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证明两平夹一仄是正常态。
一,四种标准律句的正常变化:
1,仄仄平平仄,第一字变平仍合律,所以2位“孤仄”正常  :平仄平平仄       ,
2,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变平仍合律,所以4位“孤仄”正常  :平平平仄平
3,平平平仄仄,三四字位置互换成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又称准律句,故3位“孤仄”正常:
4,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句型是古风句,律中偶见)

二,拗救理论中对句救和本句自救避孤平时常用“中平平仄平”句型。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孤仄”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9 22: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9 21:35
理论证明两平夹一仄是正常态。
一,四种标准律句的正常变化:
1,仄仄平平仄,第一字变平仍合律,所以2位“ ...

孤仄也好,孤平也罢。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第一:当时的社会还没产生用在此处最得当的描述的仄或平声的语言和字词(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总落后于客观世界)没有办法只好用仄或平声字。第二:作者的用字遣词水平低,找不到用在此处的最得当描述的仄或平声语言和字词。同格律无关。同国力衰落风马牛不相及。敲什么铲子,要敲你的脑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09:5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谈怪论!你不要管语言落后于世界的事。只须关心你的语言别落后人类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0 10: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0 09:52
奇谈怪论!你不要管语言落后于世界的事。只须关心你的语言别落后人类太多。 ...

就你的水平根本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因为你不会写诗词联,仅仅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奈何!

点评

书本—实践—书本,理论—实践—理论,认识真理的过程。而你连书本的初级阶段还没完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0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8-10 10:04
就你的水平根本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因为你不会写诗词联,仅仅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奈何! ...

书本—实践—书本,理论—实践—理论,认识真理的过程。而你连书本的初级阶段还没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0 1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0 10:20
书本—实践—书本,理论—实践—理论,认识真理的过程。而你连书本的初级阶段还没完成! ...

你把你实践的诗词联作品拿几篇出来看看。格律上规定用仄声字,而作者用了平声字,这是作者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点评

平仄任由作者选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0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8-10 10:44
你把你实践的诗词联作品拿几篇出来看看。格律上规定用仄声字,而作者用了平声字,这是作者的问题,还是你 ...

平仄任由作者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0 11: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0 11:04
平仄任由作者选择。

诗词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用仄也好,用平也好,把诗写好,才是正道。诗不好合律怎么样?一起去垃圾桶。此处用仄更好就用仄,此处用平声更好就用平。谁优秀谁上。不合律就是古绝,就是古诗。李白“静夜思”不合律是古绝,诗传世了就是好诗佳作。那些合律的绝句却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7-8-10 17: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李白这样写,会不会流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老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1 1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8-11 11:15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8-10 17:28
假如李白这样写,会不会流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老爸讲不通吧,凭什么要思老爸?晚上床前“想婆娘”差不多吧,但这是情诗,怎么放到台面上来给大家看?上不了台面只有自己知道 怎么传世?思老乡也不通。从诗理的逻辑发展来看“思故乡”是精准恰当的。

点评

思老爸,可能娘不在了。思念至亲,符合情理,且表现了孝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2 17: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1 1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8-11 11:17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8-10 17:28
假如李白这样写,会不会流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老爸讲不通吧,凭什么要思老爸?晚上床前“想婆娘”差不多吧,但这是情诗,怎么放到台面上来给大家看?上不了台面只有自己知道 怎么传世?思老乡也不通。从诗理的逻辑发展来看“思故乡”是精准恰当的。

点评

思老爸,思老娘,思故乡,意思都是可以的。但思故乡涵盖人群更广泛。思乡之情包含了思亲之情,也包括了思友和思念故土之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1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2: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8-11 11:14
思老爸讲不通吧,凭什么要思老爸?晚上床前“想婆娘”差不多吧,但这是情诗,怎么放到台面上来给大家看? ...

思老爸,思老娘,思故乡,意思都是可以的。但思故乡涵盖人群更广泛。思乡之情包含了思亲之情,也包括了思友和思念故土之情。

点评

最大的特点是思老爸不押韵,而且是仄声,最符合唐尧先生的风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2 1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2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仄平平仄平--------这句型是小拗句,或可看作是孤平句 仄平仄仄平 自救以避孤平的句式。有人将第四字叫“孤仄”,将这句叫“用孤仄救孤平”,是画蛇添足也!他的“孤仄论”也可称之为“画蛇添足论”,其实全是烦琐哲学,说“孤仄是小拗,可救可不救”,全是没有用的废话!更有人甚至指责王力理论说没有论“孤仄”,本来就无所谓孤仄,论什么?无稽之谈罢了!

点评

鳖论!  发表于 2017-8-13 2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1 23: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1 21:46
仄平平仄平--------这句型是小拗句,或可看作是孤平句 仄平仄仄平 自救以避孤平的句式。有人将第四字叫“孤 ...

平仄同诗无关,格律同诗好差无关,仔细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1 2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8-11 23:5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1 12:17
思老爸,思老娘,思故乡,意思都是可以的。但思故乡涵盖人群更广泛。思乡之情包含了思亲之情,也包括了思 ...

结句只有三条路,想儿郎,想婆娘,思故乡。思故乡最佳!思老爸,思老娘,思老乡均不可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2 0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1 21:46
仄平平仄平--------这句型是小拗句,或可看作是孤平句 仄平仄仄平 自救以避孤平的句式。有人将第四字叫“孤 ...

按不四不三法则,此句属“古绝之句式”,此诗归入古绝类。拗什么?救什么?累不累!

点评

针鳖懂个毬!我在文中已阐明孤仄可救可不救,以救为好。他举这么多例,仅占百分之十八,不是避孤仄还是绝大多数吗?好笑针鳖愚笨至极!  发表于 2017-8-12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7-8-12 17: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1 12:17
思老爸,思老娘,思故乡,意思都是可以的。但思故乡涵盖人群更广泛。思乡之情包含了思亲之情,也包括了思 ...

最大的特点是思老爸不押韵,而且是仄声,最符合唐尧先生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7-8-12 17: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8-11 11:14
思老爸讲不通吧,凭什么要思老爸?晚上床前“想婆娘”差不多吧,但这是情诗,怎么放到台面上来给大家看? ...

思老爸,可能娘不在了。思念至亲,符合情理,且表现了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2 1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8-12 19:46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8-12 17:57
思老爸,可能娘不在了。思念至亲,符合情理,且表现了孝心!

你十六楼的帖子是讲我主张的不合律(出韵)静夜思会不会传世。我主张内容是第一位的。即使合律如思老娘,思老乡不合理也不会传世。游子在外(成人)在月明星稀的晚上首先想到的是老婆和儿女。老爸老娘是其次。李白写这诗时(可能)是离开家乡四川到两湖长江中下游去了,他思念的应该是四川的父母双亲,因此写了思故乡双亲。但写到诗里是不当的。就写思故乡把思双亲隐含在故乡里。因故乡涵盖更广。

点评

游子在外(成人)在月明星稀的晚上首先想到的是老婆和儿女。老爸老娘是其次。 -----你怎么能将你个人的特点强加大伙呢?别人怎么不能先思老爸老妈?真是笑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2 2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22: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8-12 19:44
你十六楼的帖子是讲我主张的不合律(出韵)静夜思会不会传世。我主张内容是第一位的。即使合律如思老娘,思 ...

游子在外(成人)在月明星稀的晚上首先想到的是老婆和儿女。老爸老娘是其次。

-----你怎么能将你个人的特点强加大伙呢?别人怎么不能先思老爸老妈?真是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02: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孤仄也是病,的确不靠谱,
------平仄声律之论.往往难有定论,所以在中华诗词论坛的诗品诗论栏目中,至今不允许讨论,因为这种话题,极易发生争鸣,将诗评引入岐途,

点评

说孤仄也是病,纯粹是画蛇添足,制造混乱。中诗不让讨论,纯粹因噎废食之间。其实只要限制谩骂,提倡文明用语即可。当时正是个别管理者纵容一些人谩骂才是将正常的引学术讨论入歧途的根本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3 23:12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8-13 20: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8-12 17:54
最大的特点是思老爸不押韵,而且是仄声,最符合唐尧先生的风格!

思老爸结句弱了。同全诗不协调,不谐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2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13 23:14 编辑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8-13 02:58
说孤仄也是病,的确不靠谱,
------平仄声律之论.往往难有定论,所以在中华诗词论坛的诗品诗论栏目中,至今不 ...


说孤仄也是病,纯粹是画蛇添足,制造混乱。中华诗坛诗品诗论不让讨论,纯粹因噎废食之举。其实只要限制谩骂,提倡文明用语即可。当时正是个别管理者纵容一些人谩骂才是将正常的学术讨论引入歧途的根本原因。

点评

谢谢互动并祝祥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4 0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