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发表于 2017-8-10 13: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10 19:18 编辑
华夏族和匈奴族其实同源,约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所以匈奴族也可视为华夏族的“远亲”。
所以华夏族和匈奴族基本上可视为当时居于长城南北的两个最大的部落联盟。上古时期在中原的部落战争中失败的一方要么投降,要么就被迫往人迹罕至的地方跑,比如今天的敦煌市就有原来居于中原地区的“三苗族”的后裔。
匈奴在汉代被打散,分裂,北匈奴西迁,南匈奴最后归顺汉朝,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渐渐被汉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后裔。所以,忽必烈曾经自称是华夏后裔也是有根据的。
但是在宋朝时期肯定是宋朝被视为华夏正朔,其它的少数民族政权只能是被视为华夏族的分支。
所以岳飞《满江红》词中的“匈奴血”是一个泛指,因为当时的西夏是党项族的一支建立的,女真族的金国也不象契丹族那样与匈奴的关联性那样大。唯一与匈奴关联性最大是当时的蒙古,但又不与南宋接壤。
因为宋朝人是向往着大唐,向往着宋朝能够象唐朝一样国力强盛,拥有着广阔的疆土。因为贺兰山在古代视为是中原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族与游牧民族一个重要分界线。所以“贺兰山缺”是以实指用作泛指。是说岳飞要立志把大宋的国力和疆域复兴至象大唐那样强盛,并与匈奴(指其后裔)对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