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5 20:35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2-12 05:41 编辑
说实话,《长相思》一词,我记忆中最深的就是白居易的词了
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汴水流,
●⊙△
泗水流,
●⊙△
流到瓜州古渡头,
⊙●○○⊙●△
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
●○△
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
⊙●○○⊙●△
月明人倚楼。
●○○●△
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也成了词谱中的例词,在这首词中,白居易在上下阕中都运用了叠韵脚的方式,无疑这种表现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至于后来有人把这种叠韵脚的运用作为定格而把非叠韵脚的定为别格来理解,在今天的网络诗坛上,受这个观点的影响,我也看过不少人把非叠韵脚的长相思称之为不合格的长相思,哪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长相思,我能搜到的名家词作并不见得很多,姑且举四位名家词作来加以说明吧,一个是李后主的,一个是白居易的,一个是纳兰性德的,一个是周邦彦的,当然,在诗词的海洋里,还有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暂先略过,我先从这四位词家的长相思说起吧--
纳兰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周邦彦。长相思(闺怨)
马如飞。归未归。谁在河桥见别离。修杨委地垂。
掩面啼。人怎知。桃李成阴莺哺儿。闲行春尽时。
长相思(舟中作)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长相思
沙棠舟。小棹游。池水澄澄人影浮。锦鳞迟上钩。
烟云愁。箫鼓休。再得来时已变秋。欲归须少留。
从上面的词作 比对中,我们是否可以发现的是,叠韵脚或者说是叠韵,它只是作为一种修辞、一种表现方式的运用呢,没叠韵的就可以说是不合格的长相思吗;长相思一词,格和体都不少,后世一般皆奉这种叠韵的为正体。。。
我还可以作为旁证而举证出叠韵、对偶等修辞在词中多作为就修辞而修辞的运用而非定格的例子来,如浣溪沙,鹧鸪天的词牌中都有对仗的要求,但是我们在这两个词牌的古词中大量可见无对仗的名家古词,由此可见,对仗在这两个词牌中的运用是作为一种修辞而运用的,并不象是律诗的对仗一样要求严格,非对不可的固定格律,领字格的运用在行香子一词中比较常见,在比对阅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行香子并不是非得领字格才能算是合格的行香子,在对格律诗词的理解上,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什么是格,什么是律,什么是修辞,什么是叠韵,在词中,什么是定格,什么是别格。。。以上纯属山人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