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7|回复: 7

从《鹦鹉洲》《题都城南庄》《龙池篇》 唐尧

[复制链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7-29 18: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7-29 18:38 编辑

从《鹦鹉洲》《题都城南庄》《龙池篇》《登金陵凤凰台》看《黄鹤楼》 唐尧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一直来被一些人认为是同崔颢《黄鹤楼》诗比拼功力的仿作。由于李白在看到崔诗后留下了两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人认为这是李白“叹服”崔诗的表达。笔者认为这话有“讽喻”当时鼓吹崔诗的人的意味。可以说李白在看到《黄鹤楼》诗的第一时间就敏锐地感觉到了《黄鹤楼》诗的致命伤——其骨架、传承断裂。但又不能当场指出和赋诗点明。最恰当、最佳的应答就数这两句话了.让后人慢慢去品味吧。令李白始料不及的是,一些后人把此话当作真赞歌唱。
       李白后来写了《鹦鹉洲》诗,在这篇诗里就明确指出了《黄鹤楼》诗的问题。
       李白《鹦鹉洲》诗: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该诗连用三个“鹦鹉”,除第一个位置不符外,另外二个“鹦鹉”的位置同《黄鹤楼》诗的“黄鹤”位置一样。在其他方面,如“鹦鹉西飞”同“黄鹤一去”。“鹦鹉名”对“黄鹤楼”,“何青青”对“空悠悠”等,尤其是李白诗篇名《鹦鹉洲》同《黄鹤楼》诗第六句“芳草萋萋鹦鹉洲”相同。照此来看,《鹦鹉洲》针对《黄鹤楼》有一定的可信度。
     《鹦鹉洲》也用了《黄鹤楼》的回忆、追忆手法,在第三句写了“鹦鹉西飞陇山去”,第四句写“芳洲之树何青青!”,第三句“鹦鹉”首联第一句有这个意象,第四句“芳洲”在首联第二句有“洲”这个意象,这已经明显指出《黄鹤楼》承联有问题,“白云”无据,不能这样写。但后人对李白的《鹦鹉洲》诗的结论是:李《鹦鹉洲》诗不及崔《黄鹤楼》,李企图超越崔诗失败。
      唐朝诗人崔护有名篇《题都城南庄》诗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采取的手法是回忆去年在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和情景。(同《黄鹤楼》诗前半首如出一辙)崔护把上联的两个意象承接了下来,“人面”和“桃花”分别写入第三句和第四句,其诗自然流畅,一气贯通,血肉相连。如果像《黄鹤楼》诗那样写成“人面不知何处去,绿叶依旧笑春风”这行吗?这诗还成立吗?虽然“绿叶”在去年、今年都存在,都陪伴着“桃花”生长,但“绿叶”相承无据,来路不明,上联没有交代。(因为这是写诗,不是画画,如果画画不画“绿叶”的话,这画就有画病了,写诗“绿叶”和“白云”只能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想象中,不能出现在诗句里。诗的语言,一要精炼,更要精准。)如果第三句写了上联的“人面”一个意象,第四句就必须写上联的“桃花”意象。不写“桃花”的话,诗就站不住了,软下来,倒下来了。
      近代人俞陛云著《诗境浅说》和高步赢著《唐宋诗举要》认为崔颢《黄鹤楼》诗格调出自初唐诗人沈佺期的《龙池篇》。
    《龙池篇》诗曰: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沈佺期的《龙池篇》首联里,写“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这两句里有两个意象“龙池”和“龙”。沈诗在承联里同样采取了回接首联的手法,把首联“龙池”意象写入第三句,把“龙”的意象写入第四句,如果把第四句“龙向天门入紫微”写成“凤向天门入紫微”这行吗?这诗还成立吗?首联没有“凤”啊,“凤”来路不明,传承无据。如果崔颢真有仿《龙池篇》格调的话,则未仿到家,写出格走调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京剧演员,在参加京剧比赛时,其所唱的戏中,出现了越剧的腔调,这个演员还能获得第一名吗?
    看了上面三篇唐诗,笔者认为创作律诗绝句,如果第三句写了第一句和第二句的一个意象,那么第四句必须写上两句的另一意象。如写上面两句以外的意象,就会发生传承无据、出格走调的诗病。       李白后来写了《登金陵凤凰台》,诗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写的《登金陵凤凰台》诗,
后人又评说李白此作是仿并挑战崔颢《黄鹤楼》诗的。李写的是“凤凰台”,崔写的是“黄鹤楼”,“楼”对“台”使人联想到有对应性和可比性。“从两者的内容、结构乃至遣词、用韵来看……崔之《黄鹤楼》和李之《凤凰台》,一写鹤去楼空,一写凤去台空;一状‘汉阳’、‘鹦鹉洲’之景,一状‘三山’、‘白鹭洲’之景;一诉去国怀乡之愁,一诉‘长安不见’之愁;李诗后两联所押‘洲’、‘愁’二韵亦与崔诗相同。两诗同为登临之作,气格相敌、意境相似”。(摘自贺新辉主编《唐诗鉴赏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1996.11。刘继业文)如果说李白在《鹦鹉洲》诗里已经批评和指正了崔诗《黄鹤楼》的错误,李白怎么会再就此诗纠缠不休?一而再地比试?伟大的诗人竟是这等胸襟吗?李白如果认为《黄鹤楼》诗有传承无据的致命伤,那《黄鹤楼》诗是否成立还成问题呢?还有什么东西可比呢?另一方面,李挑战崔诗是后人的推测和猜测。写这篇文章,也是建筑在信其有的基础上的,究竟有没有李挑战崔诗的事情,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证实的事情,只有李白自己知道。    大家知道,李白在长安时受到大诗人贺知章的青睐和器重,贺在赞李白诗时,称李白为“谪仙人”。贺知章在读了李白的《乌栖曲》后,称此诗“哭鬼神矣”。李白的诗被当时称为三绝之一。李白也因诗受到唐玄宗的恩宠。大诗人杜甫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等等。这些极高的荣誉,并不是靠吹捧、炒作而来的,是真功夫。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诗《饮中八仙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种目中无人的傲气是建筑在其“诗无敌”的基础上的,是李白那个时代所有其他诗人所没有的荣誉,直到今天也无人能有此荣誉。我们现在读李白的诗,会感到一种李诗同其他诗人的诗不一样的神韵——仙灵之气。杜甫赞李白诗天下第一,与凡众不同。贺知章、杜甫就感到了这股仙灵之气。唱了这么多赞歌,主要是说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是即兴之作,而不是同崔颢比诗的仿作。可以说,在那时崔颢的诗名是不能同李白同日而语的。李白的诗名在当时独步天下、无人并肩。而且是当时的诗人、文人,上至帝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所公认的。有什么必要去同崔颢较劲呢?(《黄鹤楼》诗是唐以后吹捧起来的)
      李白在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时,同崔诗的雷同是因为都是登临名楼、名台之作,意境相同,在语言、词、句、韵有雷同是正常的。但李白在骨架和硬件等内在核心方面开了一条同崔诗不同的诗路。外似内不同。崔颢《黄鹤楼》诗采取的是“内敛、收蓄”的诗路。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采取的是“外展、宏观”的诗路。“内敛、收蓄”的诗路会导致写黄鹤楼周边景物如:洲、树、草等,回忆、追忆,人鹤飞天等神话传说,最后导引出他乡怀故乡的忧思愁情。而李的“外展、宏观”诗路会导引写离凤凰台远的景物如:三山、二水、天日、长安等。会写凤凰台周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王朝兴衰、吴宫辉煌、晋代豪强等。最后导引出浮云蔽日、长安不见、忧国忧民的愁思。李白把崔颢用四句诗写的意境,两句诗就写完了。避免了向“内敛、收蓄”诗路方向的发展。崔颢为什么两句写不完?而李白两句写完了呢?(律诗不但在整首诗里贯穿着起、承、转、合这个骨架,而且在每一联也要有一个起、承、转、合的骨架,使这一联有一个同整首诗紧密相联、环环相扣、有机结合的,但又独立的起、承、转、合。每一首律诗有四个起、承、转、合,合成一个大的起、承、转、合)。《黄鹤楼》第二句写了“此地空余黄鹤楼”,此句没有把首联的“合”写完,首联有头尾松,门未关好,没有合龙,导致下面承联走上回忆这条路。因为写下“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诗的人其诗路会走上黄鹤楼空余在那里,已无东西可写,那么其周边还有什么可写?写“人、鹤”有没有回来等。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首联第二句写了“凤去台空江自流”就很好地把首联的起、承、转、合写完成。“凤去台空”把神话传说一笔结束。“江自流”则把诗路导引至凤凰台周边,而且把“凤凰台”所在地“凤台山下的江”写完结,下一联可写比江更远的意境,开辟了一个非常远、大的时间和空间。并杜绝了下一联走回头的诗路。另辟了一条大道,直通吴宫、晋代、三山、二水、天日、长安。并且在尾联写了“浮云蔽日、长安不见”同首联的“凤凰游”、“凤去台空”暗中呼应,首尾相顾。(这是律诗的完美境界。完美的律诗是一个圆,而不是一条线)
     《登金陵凤凰台》人说是仿作《黄鹤楼》,笔者认为李白如果真的还在记挂崔颢的《黄鹤楼》的话,那么《登金陵凤凰台》是在给崔颢下指导棋,这诗应该按《登金陵凤凰台》那样写。你那条诗路越走越窄,越来越小。如果不慎的话,一不小心会写出传承无据、出格走调的败笔。不知崔颢在有生之年有没有看到《登金陵凤凰台》?看到了会作何种感想?
      从上面所举的三位唐代大诗人写的四篇唐诗里,可以看出崔颢的《黄鹤楼》诗存在着传承无据、出格走调的诗病。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9 19: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所举的三位唐代大诗人写的四篇唐诗里,可以看出崔颢的《黄鹤楼》诗存在着传承无据、出格走调的诗病。

-------这结论似乎和全文论述不符。全文论述似乎他们的诗是都赶不上崔颢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2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山人 发表于 2017-7-29 19:45
人家唐大师给崔颢、刘禹锡下指导棋,你针叶林配傍听吗?犊子有多远滚多远!
唐大师:在下帮您驱逐这些冥 ...

你也不撒泡尿照一下,你有资格和水平教训针叶林版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2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山人 发表于 2017-7-29 20:39
那倒是!不敢在针版面前撒野。
不过我是借你这面大旗为虎作伥!

那就放你一马,判刑免了,罚站三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29 23:1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先生至今为止文字,这篇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08: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山人 发表于 2017-7-29 20:53
在下主动多罚几天:三十天吧,如何?请大师监督!

此案由我审理,怎容你自作主张。不行,三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08: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7-29 23:11
唐尧先生至今为止文字,这篇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篇。

此文比黄鹤楼诗先写成。先发诗,后发文是为引起更多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29 19:03
从上面所举的三位唐代大诗人写的四篇唐诗里,可以看出崔颢的《黄鹤楼》诗存在着传承无据、出格走调的诗病。 ...

传承无据,出格走调的诗已经不成立了,已无资格参加比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