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王力大师【失粘】说法之【失误】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2 16: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失粘失对看用在什么地方。不能一提失粘或失对就是失律。
------------
失律或出律,是指句中平仄用错。失对或失粘是指句间平仄用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7: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22 17:2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22 15:03
要理解失粘,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粘,康熙字典:《說文》相著也。著的一义:附着的意思。只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物资才能相互附着,所以粘就是“同”的意思。在对仗的两句话中平仄相同的字可以叫粘律。比如对联:春从天上至/水由地中行(林则徐)可说“从”“由”二字粘律,即二字平仄相同,失对了。同样联间相粘是指上联的对句(第二句)与下联的出句(第三句)平头(每句第二字平仄同)即相粘。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两联因“河”“穷”二字同平声而相粘。
可见失粘失对看用在什么地方。不能一提失粘或失对就是失律。

只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物资才能相互附着】,也不一定!N极和S极,则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点评

磁性相吸:都是磁铁。羊群相聚:都是羊。琢磨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2 17: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7: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22 15:03
要理解失粘,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粘,康熙字典:《說文》相著也。著的一义:附着的意思。只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 ...

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异声相联。也就是四声性质的相反。即: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前有去声,后须非去;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2 17: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2 17:26
【只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物资才能相互附着】,也不一定!N极和S极,则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

磁性相吸:都是磁铁。羊群相聚:都是羊。琢磨去吧~

点评

你还不如说,声调相同也是声调,声调不同也是声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2 1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8: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22 17:57
磁性相吸:都是磁铁。羊群相聚:都是羊。琢磨去吧~

你还不如说,声调相同也是声调,声调不同也是声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3

帖子

11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9
贡献
342
金钱
408
发表于 2017-7-25 21: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2 07:20
“失粘”是指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关系。
你的这个说法是对的,失粘的参照不是【第三句与第二句】!
...

既然“失粘”是指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关系是对的,那么失粘的参照就是【第三句与第二句】了——因为只有靠近的才可以“粘”。第三句和第一句中间隔着第二句,“粘”不着;第四句和第二句中间隔着第三句,也“粘”不着;第四句和第一句隔得更远了,就更加“粘”不着边了。

点评

以句为单位,你说的有道理 以联为单位,你说的无道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句为计,【日、河、穷、上】四字,分别是4个诗句的【句头】。 以联为计,【日、穷】两字,是2两诗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2: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7-7-25 21:56
既然“失粘”是指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关系是对的,那么失粘的参照就是【第三句与第二句】了——因为只有靠近 ...

以句为单位,你说的有道理
以联为单位,你说的无道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句为计,【日、河、穷、上】四字,分别是4个诗句的【句头】。
以联为计,【日、穷】两字,是2两诗联的【联头】。【河】字,只是句头,不是联头。
古人元兢的换头理论,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换句头,一是换联头。
【日/河】或【穷/上】平仄相反,是换句头;
【日字】和【穷字】的平仄相反,是换联头。

点评

咩,你什么都不懂,装什么13。 你在各坛混日子,开口闭口元克克、脑浆有个毛用,全是过时的东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20
“换头”和“粘”内容有交叉之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 “换头”是指同一联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即【日/河】或【穷/上】平仄相反,是换句头。上联和下联之间的“换头”是带来全诗各联之间的连锁反应。 “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5 2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7-7-25 22:58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5 22:17
以句为单位,你说的有道理
以联为单位,你说的无道理!

“换头”和“粘”内容有交叉之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

“换头”是指同一联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即【日/河】或【穷/上】平仄相反,是换句头。上联和下联之间的“换头”是带来全诗各联之间的连锁反应。


“粘”是指上联后一个分句和下联前一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此处不“粘”了,上联第一句和下联第一句的“头”也“换”不成了。

点评

张三与王五,是朋友关系;=======直接关系。第2句与第1句,是换句头的直接关系 李四与王五,是朋友关系,=======直接关系。第3句与第1句,是换联头的直接关系 张三与李四,是朋友的朋友关系。===间接关系。第2句与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23
南宋魏公的说法:   第三句失粘,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12
你除却胡念八说的强词夺理,难道就老不正经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3: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2:53
“换头”和“粘”内容有交叉之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

“换头”是指同一联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即 ...

你除却胡念八说的强词夺理,难道就老不正经吗?

点评

我的看法何处“胡念八说的强词夺理”?何处“不正经”? 我的说法支持了无事生非,因为无事生非年轻些就“正经”,因为我“老”些就“不正经”了? 正经不正经和年龄有关系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25 23:14 编辑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2:53
“换头”和“粘”内容有交叉之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

“换头”是指同一联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即 ...

南宋魏公的说法:
  第三句失粘,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摘抄。
=================

三羊请你看看,最早使用【粘】概念的正确说法,【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古贤傻气不会超越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5 23: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5 23:01
你除却胡念八说的强词夺理,难道就老不正经吗?

我的看法何处“胡念八说的强词夺理”?何处“不正经”?
我的说法支持了无事生非,因为无事生非年轻些就“正经”,因为我“老”些就“不正经”了?

正经不正经和年龄有关系吗?

点评

你为何自以为是的不尊重宋人古贤的始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7-25 23:2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5 22:17
以句为单位,你说的有道理
以联为单位,你说的无道理!


咩,你什么都不懂,装什么13。
你在各坛混日子,开口闭口元克克、脑浆有个毛用,全是过时的东西。

点评

这个问题,你是一窍不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3: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2:53
“换头”和“粘”内容有交叉之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

“换头”是指同一联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即 ...

张三与王五,是朋友关系;=======直接关系。第2句与第1句,是换句头的直接关系
李四与王五,是朋友关系,=======直接关系。第3句与第1句,是换联头的直接关系
张三与李四,是朋友的朋友关系。===间接关系。第2句与第3句,是不照面的直接关系


点评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2:53 第2句(前联第二个分句)与第1句(前联第一个分句),是换头的直接关系的朋友。 第3句(后联第一个分句)与第1句(前联第一个分句),是换头的间接关系的朋友。 第2句(前联第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3: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7-25 23:20
咩,你什么都不懂,装什么13。
你在各坛混日子,开口闭口元克克、脑浆有个毛用,全是过时的东西。 ...

这个问题,你是一窍不通!

点评

你连一首绝句都玩不来,还跟人扯什么对粘,不觉得可笑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3:19
我的看法何处“胡念八说的强词夺理”?何处“不正经”?
我的说法支持了无事生非,因为无事生非年轻些就 ...

你为何自以为是的不尊重宋人古贤的始说法?

点评

百度资料的说法: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 以上好像是三羊先生提供的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5 23: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5 23:25
你为何自以为是的不尊重宋人古贤的始说法?

百度资料的说法: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

以上好像是三羊先生提供的资料!

点评

你这是,管头不顾腚的断章取义。 第三句失粘,所指的与【第一句】 南宋魏公的说法:   第三句失粘,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16
这不是宋朝认的原始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5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3: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3:38
百度资料的说法: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 ...

这不是宋朝认的原始说法!

点评

南宋魏公的说法:   第三句失粘,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6 0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5 23:23
张三与王五,是朋友关系;=======直接关系。第2句与第1句,是换句头的直接关系
李四与王五,是朋友关系, ...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2:53

第2句(前联第二个分句)与第1句(前联第一个分句),是换头的直接关系的朋友。
第3句(后联第一个分句)与第1句(前联第一个分句),是换头的间接关系的朋友。
第2句(前联第二个分句)与第3句(后联第一个分句),是不换头()的直接关系的情人。

点评

这是瞎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6 0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7-7-26 00:12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5 23:52
这不是宋朝认的原始说法!

南宋魏公的说法:
  第三句失粘,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异代不同时。江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
这个大概也“这不是宋朝认的原始说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6 00:04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2:53

第2句(前联第二个分句)与第1句(前联第一个分句),是换头的直接关 ...

这是瞎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7-26 00:1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5 23:24
这个问题,你是一窍不通!

你连一首绝句都玩不来,还跟人扯什么对粘,不觉得可笑吗?

点评

三羊请你自尊,否则你的发言,三羊一律不搭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5 23:38
百度资料的说法: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 ...

你这是,管头不顾腚的断章取义。
第三句失粘,所指的与【第一句】

南宋魏公的说法:
  第三句失粘,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摘抄。

点评

“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第一句是“中”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7-26 00:16
你连一首绝句都玩不来,还跟人扯什么对粘,不觉得可笑吗?

三羊请你自尊,否则你的发言,三羊一律不搭理!

点评

戳到痛处了吧,不学无术最终一无是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7-26 00:3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6 00:17
三羊请你自尊,否则你的发言,三羊一律不搭理!

戳到痛处了吧,不学无术最终一无是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6 00: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6 00:16
你这是,管头不顾腚的断章取义。
第三句失粘,所指的与【第一句】

“折腰体,谓失粘而意不断。”——第一句是“”吗?

点评

第一句是领头羊,一切以它为基准,要说出错,也是后面各句的事,关它什么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6:16
是两联之间的! 联中失粘,也可以叫內失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6 00:42
“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第一句是“中”吗?

是两联之间的!
联中失粘,也可以叫內失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7-26 06: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26 00:42
“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第一句是“中”吗?

第一句是领头羊,一切以它为基准,要说出错,也是后面各句的事,关它什么事?

点评

这话在理! 第一句是领头马(以免不必要的误会,还是说“马”好些),第二句跟着第一句;第三句的基准还是第一句,但它是跟着第二句的后面走的;第四句的基准还是第一句,但它是跟着第三句的后面走的……只有这样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6 0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6 07: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7-7-26 07:55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7-26 06:16
第一句是领头羊,一切以它为基准,要说出错,也是后面各句的事,关它什么事? ...

这话在理!

第一句是领头马(以免不必要的误会,还是说“马”好些),第二句跟着第一句;第三句的基准还是第一句,但它是跟着第二句的后面走的;第四句的基准还是第一句,但它是跟着第三句的后面走的……只有这样马群才能走成一路。如果后面的不跟在紧挨着它的前一匹马走,而是都去跟着领头马走,在大平原上还可以信马由缰,在比较狭窄的马路上马群如何能通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15 17: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3-15 17:4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22 15:03
要理解失粘,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粘,康熙字典:《說文》相著也。著的一义:附着的意思。只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物资才能相互附着,所以粘就是“同”的意思。在对仗的两句话中平仄相同的字可以叫粘律。比如对联:春从天上至/水由地中行(林则徐)可说“从”“由”二字粘律,即二字平仄相同,失对了。同样联间相粘是指上联的对句(第二句)与下联的出句(第三句)平头(每句第二字平仄同)即相粘。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两联因“河”“穷”二字同平声而相粘。
可见失粘失对看用在什么地方。不能一提失粘或失对就是失律。
【失粘】,并不一定【失律】!【失对】,绝对就是【失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