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8|回复: 28

135不论与拗救的研究

[复制链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9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三平收三仄收)
5、④.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只有一个仄,这种孤仄可救可不救。但今人的《云翔词谱》认为,就像仄韵体长期被排斥在格律诗门槛以外一样,“孤仄”、“三仄尾”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了,这是格律理论的局限,认知的缺失!
若救的话则三拗一救。即三为平便把一改为仄,成“仄平平仄平”,若按孤平模式分析,两平夹一仄也为孤仄,那么这种三拗一救岂不是做无用功?
王维《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风扇微和》崔立之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其中第二句为平平平仄平。此诗有6个大拗句,大拗句用得太多了。
4. 135不论与拗救的研究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言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135不论的意义在于有了这一条,格律诗就不是僵死的,而是灵活可变通的,它使带着枷镣跳舞时,枷镣不致过紧而束缚了手脚的自由。该口诀为何人所创亦不得而知,张海鸥主编的《诗词写作教程》中“这说法不知始于何时何人。王力《汉语诗律学》说元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后面有这句话(查该书《四库全书》本无此语,不知王力先生所据何本)。从唐宋人所作格律诗看,单章节的平仄的确灵活多变,可证唐宋人是承认这个规律的。由于简明易记,所以很有影响。但由于‘一三五不论’的说法不能应用于一切句式,即在某些句式中不适用,所以也一直有人批评这个说法‘害人’”。 或说这个说法早见于明真空《检篇韵贯珠集》(简称《贯珠集》,成书于1489—1498年)中的《类聚杂法歌诀第八》。他说:“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切韵》后面载有这个口诀,有的学者认为《切韵指南》是元代作品。明弘治本无此口诀此口诀,康熙本收入了这个口诀。王力《古代汉语》说:“这两句口诀对初学的人有一些帮助,但也会引起一些误会,因为这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一般的说法是一真正不论,三看情况,五必论。实际情况如何呢?
七言的“一”可以不论,这是公认的,但是如果引入“夹平”“孤仄”,则“一”一点也不自由了,比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就是夹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就是孤仄,于是“夹平”“孤仄”论者利用远程理论,放松对“一”的限制,也承认“一”不论,但这种人为的做法难于服众。
再看“三”,即五言中的一。用五言来论述,便是看五言中3不变而1变的情况。有四种句式: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前三种都有连平,按孤仄论则有平仄平平仄。最后一种仄平仄仄平为孤平,孤平为大忌,需用3救,成仄平平仄平。按我论述,孤平为少数人的恶作剧,其实它就只是一般的小拗而已,哪里需要去救。由此孤仄论者夹平论者统统靠边。这样,七言中一三是真正的不论,五言中一是真正的不论。
最后再看七言的五,五言的三。即五言中研究1不变而3变的情况: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夹平论有仄仄仄平仄,孤仄论有平平平仄平,一般论者对这两种句式采取可救可不救的态度。若把夹平论孤仄论当谬论,则它们只是一般可救可不救的拗句而已。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是三仄尾、三平尾。三平尾大家一般承认为忌,三仄尾则说法不一。我的研究证明三仄尾、三平尾都为忌,因此七言的五,五言的三,在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中为忌要论,其他情况可以不论。
由此我得出“一、三、五不论”,除了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要论,其他都是真正可以不论的。说明古人总结的“一、三、五不论”基本正确。本来这个口诀很不错,孤平论出才使它陷入混乱中,王力们于是对一、三、五不论提出各种质疑,因此孤平论是罪魁祸首。
小拗是一三五没按基本句式平仄要求,小拗有的根本不必理会,有的可救可不救,只有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为忌。孤平、孤仄、夹平论都是不合事实的,因此,除了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为病,其他的小拗都是常态句,在格律诗的正格范围内。
拗者,不顺也,连平连仄则顺,无连平则不顺,此说有些道理,但也不全如此,随着双音节词的普及,四声随意搭配都已经不感到不顺了,就连最不顺的数个上声字连在一起,今天通过最后一字读本声调,前面皆读近似阳平声的变读方法,也很顺畅了。所以小拗完全可以不救,诗界有一种说法是“遇拗必救”,是毫无道理的。
有人说五言的三不能不论,而且极为重要,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不但③为三平尾三仄尾,就是②④的两平夹一仄或两仄夹一平,也显得一脚悬空。而且就是大拗的下句救,关键也落实在3上,因此有同时救孤平、救小拗、救大拗,则称作“一平三救”,又有所谓“一平救五仄”的拗救。特拗句你得借助3,就是前面谈到的救孤平,你也不得不借助于3。因此有人总结说3是诗句的要害、关键,它万能,它神通广大,谁还敢说3不论?这种说法没注意我们说的“一三五不论”指的是平仄常态,不是指一三五在诗句中发挥的作用。用一三五不论,正是为了它们在二四六分明的枷锁空隙中去发挥作用。根据远程理论,越靠近句尾的奇数字越起作用,所以五言的三显得神奇。另外下句救其实根本救不了什么,那是某些专家的浮夸神化,把五言的三在下句救中夸得简直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神通无比。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8-6 0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8-6 03:00 编辑

五言韵句二四五是铁定不能变的。一变即非律句了。故救拗只有在一三上做文章了。
所谓.拗,即平仄失调,不能满足律句平仄两两相替的基本原则。故缺平补平,缺仄补仄,以拗救拗来调平仄,从而实现互补互救,使音调和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8-6 06: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知识罢了,没必要论而又论。孤仄之说纯属扯淡,徒添笑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0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8-6 07:43 编辑

    明朝真空《贯珠集》的“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是真空的声律理论。

    真空的声律理论,是唐朝科举诗赋声律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真空的声律理论,可以广泛适用于格律文体,例如,格律诗、格律赋、格律骈、格律联、格律词曲等。真空的平仄对立声律理论,既可以适用于单句之内,又可以适用于双句之间,还可以适用于两联之间。只要将汉字顺序“二四六”,变为节点顺序“①②③”就万事大吉了!

骈文四六句:〇①——〇②,〇①——〇②——〇③;
律诗五七句:〇①——〇②〇,〇①——〇②——〇③〇;
骈赋五七句:〇〇①——〇②,〇〇①——〇②——〇③。

    《贯珠集》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真空声律理论的一句话,可以通解格律诗的【顿间相替】、【句间相对】、【联间相换】。①与②、②与③,不但要平仄分明;①与①、②与②、③与③,也要平仄分明。

    七言格律诗的真空声调谱:
〇①——〇②——〇③白,
〇①——〇②——〇③韵。

〇①——〇②——〇③白,
〇①——〇②——〇③韵。

〇①——〇②——〇③白,
〇①——〇②——〇③韵。

〇①——〇②——〇③白,
〇①——〇②——〇③韵。

韵与白的声调关系,不是平仄关系,而是四声关系。即:
平与非平、上与非上、去与非去、入与非入的四声关系!

    所谓的声律,说白了就是两点的问题,两个节点的声调互换问题。在律诗的五七句里,一三五不论,可以完全不论;二四六分明,务必完全分明。也就是说,只要二四六分明的,必定就是律句,反之,仄不是律句。或者说,是否律句,只与节点有关,与非节点一点关系也没有!讨论或判断是否律句,牵涉非节点,不是节外生【枝】,就是节外生【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8-6 08:0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6 07:38
明朝真空《贯珠集》的“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 ...

用老黄历看新年,你真的很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08: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8-6 08:01
用老黄历看新年,你真的很可笑。

更为可笑的是:拿今天的新年历,去比划唐朝的老黄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8-6 08:38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8-6 08:01
用老黄历看新年,你真的很可笑。

一三五不论,可以完全不论;二四六分明,务必完全分明。------这是老观点吗?你看看王力他们是怎么说的。说话要经大脑,不要随便,影响别人对你的观感。
一三五不论,可以完全不论;二四六分明,务必完全分明。这是对当代专家们否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再否定。这种再否定是用大量的事实和理论进行的,不是你简单的“用老黄历看新年”,更不是什么“基础知识罢了,没必要论而又论。”,说这种话的人只能表明自己的浅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08: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6 08:32
一三五不论,可以完全不论;二四六分明,务必完全分明。------这是老观点吗?你看看王力他们是怎么说的 ...

王力错了,王力的错误,错就错在,将唐宋时期的【四声25律】,当成了【平仄24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08: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6 08:32
一三五不论,可以完全不论;二四六分明,务必完全分明。------这是老观点吗?你看看王力他们是怎么说的。 ...

    《文镜秘府论》记载的《文笔十病得失》,其出世早于元兢的《诗髓脑》的“25同平不为病”。失者“闻君爱我甘”,依旧25同平也是病。

《文笔十病得失》【蜂腰】:
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诗得者:“惆怅崔亭伯”;失者:“闻君爱我甘”。
  笔得者:“刺是佳人”;(四言。)失者:“杨雄《甘泉》。(四言。)得者:“云汉自可登临”,(六言。)“摩赤霄而理翰”;(六言。)失者:“美化行乎江汉”,(六言。)“袭元凯之轨高”。(六言。)得者:“高巘万仞排虚空”,(七言。)“盛轨与三代俱芳”,(七言。)“犹聚鹄之有神鹓”;(七言。)失者:“三仁殊途而同归”,(七言。)“偃息乎珠玉之室”。(七言。)得者:“雷击电鞭者之谓天”;(八言。)失者:“润草沾兰者之谓雨”。(八言。)
======================以上摘自《文镜秘府论》

    蜂腰的定义是,第二五字不得同声。依旧是【①与②、②与③】两个节点的问题!不然,古人为何将22、222、322等不同节奏的句子,依据蜂腰来论是非呢?

诗得者:
惆怅【去】——崔亭伯【入】;

诗失者:
闻君【平】——爱我甘【平】。【三羊注:二五同平不是病】

笔得者:刺是【去】——佳人【平】;
笔失者:杨雄【平】——甘泉【平】。

笔得者:
云汉【去】——自可【上】——登临【平】。
摩赤霄【平】——而理翰【去】。

笔失者:
美化【去】——行乎【平】——江汉【去】。【三羊存疑:例句并无声病】
袭元凯【平】——之轨高【平】。

笔得者:
高巘【上】——万仞【去】——排虚空【平】。
盛轨与【平】——三代【去】——俱芳【平】。
犹聚鹄【入】——之有【上】——神鹓【平】。

笔失者:
三仁【平】——殊途【平】——而同归【平】。
偃息乎【平】——珠玉【入】——之室【入】。

笔得者:
雷击【入】——电鞭者【上】——之谓天【平】。

笔失者:
润草【上】——沾兰者【上】——之谓雨【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8: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6 08:37
王力错了,王力的错误,错就错在,将唐宋时期的【四声25律】,当成了【平仄24律】! ...

【平仄24律】不是王力创造的,有很长的渊源,远胜【四声25律】。【四声25律】,历史上也没有市场,又不完整,没有普遍价值。我将具体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8: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8-6 08:49 编辑

一人之说难胜万人之说。你承认了135不论246分明就是承认24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6 08:32
一三五不论,可以完全不论;二四六分明,务必完全分明。------这是老观点吗?你看看王力他们是怎么说的。 ...

一个科举试题,10个进士试卷,
完全可以认定,唐朝的律句规则,决然不是【24平仄律】

德宗贞元十年(794)《春风扇微和》

1 《春风扇微和》陈九流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迟迟散南陌。褭褭逐东风。
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兰荪才有緑。桃杏未成红。
已觉寒光尽。还防淑气通。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14—1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14—2


2《春风扇微和》张 彚
木徳生和气。防防入曙风。暗催南向叶。渐翥北归鸿。
澹荡侵氷谷。悠扬转蕙藂。拂尘廻广路。泛籁过遥空。
暖上烟光际。云移律候中。扶摇如可借。从此戾苍穹。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3 《春风扇微和》范传正
暧暧当迟日。防微扇好风。吹摇新叶上。光动浅花中。
澹荡凝清昼。氤氲暖碧空。稍防生緑水。已觉散芳藂。
徙倚情偏适。徘徊赏未穷。妍华不可状。竟夕气融融。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4 《春风扇微和》陈通方
习习和风扇。悠悠淑气微。阳升知候改。律应喜春归。
池栁晴初折。林莺暖欲飞。川原浮彩翠。台舘动光辉。
泛艳摇丹阙。扬芳入粉闱。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5 《春风扇微和》栁道伦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始辨梅花里。俄分栁色中。
依防开夕照。澹荡媚晴空。拂水生苹末。经岩触桂藂。
稍抽兰叶紫。防吐杏花红。愿逐仁风布。将禆生植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6《春风扇微和》崔立之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时令忽已变。平上仄仄去】14—3
【高低惠风入。平平仄平仄】14—4
【远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14—5
【靡靡才偃草。仄去平仄上】14—6
【温和乍扇物。平平仄平仄】14—7
【煦妪偏感人。仄仄平仄平】14—8

【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7《春风扇微和》郭 遵
防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
暧空防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随众卉新。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习习何处至,仄入平仄去】14—9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14—10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8《春风扇微和》豆卢荣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玄沦,山容发葱蒨。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树杪飏莺啼。堦前落花片。
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廻扇。

平平平仄上?仄去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仄仄入?仄仄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仄平上?仄仄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堦前落花片。平平仄平仄】14—11
【山容发葱蒨。平平仄平仄】14—12
【韶光恐闲放。平平仄平仄】14—13
【仁风愿廻扇,平平仄平仄】14—14


9《春风扇微和》邵 偃
防风扇和气。韶景共芳晨。始见郊原緑。旋过御苑春。
三条开广陌。八水泛通津。烟动花间叶。香流马上人。
逶迤云彩曙。嘹唳鸟声频。为报东堂客。明朝桂树新。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防风扇和气。仄平仄平仄】14—15


10、《春风扇微和》公乗亿【咸通宏词】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暖浮丹鳯阙。韶媚黒龙津。
澹荡迎仙仗。霏防送尽轮。緑摇宫栁散。红待禁花新。
舞席潜廻雪。歌筵暗起尘。幸当阳候律。一愿及佳辰。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08: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6 08:42
【平仄24律】不是王力创造的,有很长的渊源,远胜【四声25律】。【四声25律】,历史上也没有市场,又不完 ...

你的说法是错误的!
【24平仄律】,远远胜于【25四声律】,这个三羊也明白!
虽然,现在飞机加大炮的【24平仄律】,远远胜于小米加步枪的【25四声律】,但是,唐朝并没有如此先进的现代化装备!【25四声律】,现在少有或没有市场,并不等于唐朝宋代没有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9: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6 08:51
一个科举试题,10个进士试卷,
完全可以认定,唐朝的律句规则,决然不是【24平仄律】

1.一首三个韵的绝句,只顾第三句,也能称之为律?
2.  24不协那不是格律诗本身的问题,是古风句入律诗,(入律古风或古风式律诗)在近体诗形成发展过程中是很正常的事,古风句既然不是格律句,自然与24律无“法律”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8-6 09:35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6 08:57
你的说法是错误的!
【24平仄律】,远远胜于【25四声律】,这个三羊也明白!
虽然,现在飞机加大炮的【24 ...

【24平仄律】,远远胜于【25四声律】,这个三羊也明白!明白就好。【25四声律】,现在少有或没有市场,并不等于唐朝宋代没有市场!--------1.拿当事人的根据来  2.当时存在这种现象,后人归纳,那么根据例不三不立的原则,孤证是不成立的;3.论证时不要总是拖大量的例子,主要在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6 09:05
1.一首三个韵的绝句,只顾第三句,也能称之为律?
2.  24不协那不是格律诗本身的问题,是古风句入律诗, ...

唐朝科举补考近体诗,岂不大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6
贡献
21833
金钱
2856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8-6 10:03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6 09:19
唐朝科举补考近体诗,岂不大谬!

这个更好回答,在近体诗的发展过程中考试标准是不断变化的,正如今天的高考,难有几年是是同一标准的。因此不是补考近体诗,是近体诗不断变化。是你的说法大谬!古风入律在唐朝不绝,考试标准便不会限制它,正如三平收唐朝不限制,所以近体中常见。宋后限制了便难见了。人随高考指挥棒转,高考指挥棒又随实际而变,双向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10: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6 09:58
这个更好回答,在近体诗的发展过程中考试标准是不断变化的,正如今天的高考,难有几年是是同一标准的。因 ...

你又在猜测,从初唐到晚唐,律句的规矩,一路既往都是【25四声律】。
难道唐近体的声律,还要到宋朝定性不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11: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8-6 09:05
1.一首三个韵的绝句,只顾第三句,也能称之为律?
2.  24不协那不是格律诗本身的问题,是古风句入律诗, ...

入律古风和古风式律诗,这是王力的一人说,更不是唐朝宋代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8-6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6 11:29
入律古风和古风式律诗,这是王力的一人说,更不是唐朝宋代说!

这种归纳还是要的,哪种叫法好或另取名,是另一回事。
25律,我出几个题目请你准备,讨论完了,你可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1.  25律存在的客观性
2.  25律与24律的关系
3.  25律缺了的那条腿在哪儿
4.  为什么是25律,45律为什么不可的原因
5.  25律退出历史舞台
6.  后人对25律的研究及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18: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8-6 17:13
这种归纳还是要的,哪种叫法好或另取名,是另一回事。
25律,我出几个题目请你准备,讨论完了,你可写一 ...

你的说法,唐人不一定知道!
但是,25四声律,的确是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8-6 22: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6 18:08
你的说法,唐人不一定知道!
但是,25四声律,的确是存在的!

准备好了后你开个主题帖,三两个人参加便可,插科打诨的帖子不要理睬,不要回帖,集中精力,集中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6

主题

67

帖子

344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38
贡献
73
金钱
128
发表于 2017-8-6 2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6 23: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8-6 22:18
准备好了后你开个主题帖,三两个人参加便可,插科打诨的帖子不要理睬,不要回帖,集中精力,集中时间 ...

遵命照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