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1-8 16:10 编辑
杜甫律詩的別體選 (選自搜韻杜甫律詩類) 杜甫五律 627 首(包括仄韻詩) 首句江左體 (失對聯)3 首 憶弟二首其二 且喜河南定,不問鄴城圍。 百戰今誰在,三年望汝歸。 故園花自發,春日鳥還飛。 斷絕人煙久,東西消息稀。
村夜 蕭蕭風色暮,江頭人不行。 村舂雨外急,鄰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難 , 漁樵寄此生。 中原有兄弟,萬里正含情。
朝二首 其二 浦帆晨初發,郊扉冷未開。 村疎黃葉墜,野靜白鷗來。 礎潤休全濕,雲晴欲半回。 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杜甫七言律詩 128 首) 順風調九首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失粘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所思 苦憶荊州醉司馬,謫官樽俎定常開。 九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 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 失粘 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灩澦堆。
九日 去年登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 苦遭白髮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新。 失粘 世亂鬱鬱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 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
十二月一日三首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失對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失粘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其二 寒輕市上山煙碧,日滿樓前江霧黃。 失粘 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 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 下句失替,初唐,盛唐期视为律句 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
詠懷古跡五首 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失粘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長沙送李十一(銜) 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失粘 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久存膠漆應難並,一辱泥塗遂晚收。 李杜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 即事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 失粘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飛閣捲簾圖畫裡,虛無只少對瀟湘。
其二 宓子彈琴邑宰日,終軍棄繻英妙時。 承家節操尚不泯,為政風流今在茲。 失粘 可憐賓客盡傾蓋,何處老翁來賦詩。 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
折腰體七首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門日射黃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宮草微微承委佩,爐煙細細駐遊絲。 折腰 雲近蓬萊常好色,雪殘鳷鵲亦多時。 侍臣緩步歸青瑣,退食從容出每遲。
有客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 折腰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 竹裡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 非關使者徵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寬。 折腰 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 看弄漁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
奉寄章十侍禦 淮海維揚一俊人,金章紫綬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折腰 湘西不得歸關羽,河內猶宜借寇恂。 朝覲從容問幽仄,勿雲江漢有垂綸。
撥悶 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難事,下峽消愁定幾巡。 折腰 長年三老遙憐汝,棙柁開頭捷有神。 已辦青錢防雇直,當令美味入吾唇。
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失對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折腰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 令弟尚為蒼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來相國兼安蜀,歸赴朝廷已入秦。 折腰 舍舟策馬論兵地,拖玉腰金報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聞黃閣畫麒麟。
江左體五首 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失對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沈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野望 金華山北涪水西,仲冬風日始淒淒。 失對 山連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獨鶴不知何事舞,饑烏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綠,目極傷神誰為攜。
見螢火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 失對 忽驚屋裡琴書冷,複亂簷邊星宿稀。 卻繞井闌添個個,偶經花蕊弄輝輝。 蒼江白髮愁看汝,來歲如今歸未歸。
另: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失對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折腰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十二月一日三首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失對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失粘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其它 題省中院壁 (此詩不知何故,竟入律詩)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溜常陰陰。 上句失替,失對 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 上句失替 失對 三仄尾,下句三平尾 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 袞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三仄尾,三平尾
題鄭縣亭子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 上句失替,初唐,盛唐期视为律句 雲斷岳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 巢邊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遠趁人。 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 大家東征逐子回,風生洲渚錦帆開。 上句失替,初唐,盛唐期视为律句 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 離別不堪無限意,艱危深仗濟時才。 黔陽信使應稀少,莫怪頻頻勸酒杯。
(下選自搜韻杜甫古風類) 北風 拗律(順風調) 北風破南極,孤平特拗句 朱鳳日威垂。 標律句 洞庭秋欲雪,標律句 鴻雁將安歸。 失粘 聯 十年殺氣盛,孤平三仄尾 六合人煙稀。 三平尾救 吾慕漢初老,孤仄孤平互救句 時清猶茹芝。 他救句 客從 (順風調) 客從南溟來,孤平拗救句 遺我泉客珠。 失替句 珠中有隱字,三仄尾 欲辨不成書。 標律句,失粘聯 緘之篋笥久,三仄尾 以俟公家須。 三平尾救 開視化為血,孤仄孤平互救句 哀今徵斂無。 標律句 一百五日夜對月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 三平尾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得舍弟消息 拗律(折腰體) 亂後誰歸得,他鄉勝故鄉。 直為心厄苦,久念與存亡。 汝書猶在壁,汝妾已辭房。 舊犬知愁恨,垂頭傍我床。
野望因過常少仙 野橋齊度馬,秋望轉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從灌口來。 入村樵徑引,嘗果栗皺開。 下句失替 落盡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屏跡三首 標律詩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時時急,漁舟個個輕。 杖藜從白首,心跡喜雙清。 其二 標律詩 晚起家何事,無營地轉幽。 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 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 其三 仄韻律詩 衰顏甘屏跡,幽事供高臥。 鳥下竹根行,龜開萍葉過。 年荒酒價乏,日並園蔬課。 猶酌甘泉歌,歌長擊樽破。
送舍弟頻赴齊州三首 標律詩 岷嶺南蠻北,徐關東海西。 此行何日到,送汝萬行啼。 絕域惟高枕,清風獨杖藜。 危時暫相見,衰白意都迷。
其二 標律詩 風塵暗不開,汝去幾時來。 兄弟分離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觀,日落望鄉台。 客意長東北,齊州安在哉。 其三 標律詩 諸姑今海畔,兩弟亦山東。 去傍干戈覓,來看道路通。 短衣防戰地,匹馬逐秋風。 莫作俱流落,長瞻碣石鴻。 遣興五首 古詩 天用莫如龍,有時系扶桑。 上句上尾 頓轡海徒湧,神人身更長。 失粘聯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強。 上句上尾 吞聲勿複道,真宰意茫茫。 上句三仄尾 其四 折腰體 賀公雅吳語, 在位常清狂。 三平尾 上疏乞骸骨, 黃冠歸故鄉。 爽氣不可致,失粘五仄大拗 斯人今則亡。 他救句 山陰一茅宇,特拗句 江海日淒涼。 其五 仄韻拗律,順風調 吾憐孟浩然,裋褐即長夜。 賦詩何必多,往往淩鮑謝。 失粘 清江空舊魚,春雨余甘蔗。 每望東南雲,令人幾悲吒。
歎庭前甘菊花 古詩 簷前甘菊移時晚, 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 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上尾 採擷細瑣升中堂。 失對失替句 念茲空長大枝葉,失粘 結根失所纏風霜。 失對 悲陳陶 仄韻古風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失對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上句失替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失粘
悲青阪 仄韻古風 我軍青阪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 失對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失對 山雪河冰野蕭飋,青是烽煙白人骨。 失對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失對 去秋行 古風 去秋涪江木落時,失替,互律體 臂槍走馬誰家兒。 三平尾 到今不知白骨處,三仄尾 部曲有去皆無歸。 三平尾 遂州城中漢節在,三仄尾 失粘 遂州城外巴人稀。 三平尾,失對 戰場冤魂每夜哭,失替,互律體,三仄尾 空令野營猛士悲。 失對 失替,訐調 越王樓歌 古風 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失粘 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 轉平韻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望岳 順風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失粘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上句三仄尾,下句失替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黃草 拗律 黃草峽西船不歸,赤甲山下行人稀。 失對 秦中驛使無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萬里秋風吹錦水,誰家別淚濕羅衣。 莫愁劍閣終堪據,聞道松州已被圍。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標律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 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 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 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書劄待潛夫。
其二 標律 處處青江帶白蘋,故園猶得見殘春。 雪山斥候無兵馬,錦裡逢迎有主人。 休怪兒童延俗客,不教鵝鴨惱比鄰。 習池未覺風流盡,況複旌州賞更新。 其三 標律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過客徑須愁出入,居人不自解東西。 書簽藥裡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 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 其四 標律 常苦沙崩損藥欄,也從江檻落風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生理祗憑黃閣老,衰顏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其五 順風拗律 錦官城西生事微, 烏皮幾在還思歸。 上句失替,下句三平尾,失粘 昔去為憂亂兵入, 今來已恐鄰人非。 下句三平尾 側身天地更懷古, 回首風塵甘息機。 共說總戎雲鳥陣, 不妨遊子芰荷衣。 赤甲 順風拗律 卜居赤甲遷居新,兩見巫山楚水春。 上句三平尾 炙背可以獻天子,美芹由來知野人。 失粘,互律體 荊州鄭薛寄書近,蜀客郗岑非我鄰。 笑接郎中評事飲,病從深酌道吾真。 白帝 拗律 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下句失替 高江急峽雷霆鬥,翠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白帝城最高樓 古風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下句三平尾 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 下句三平尾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上三仄尾,下句三平尾 杖藜歎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失粘 覃山人隱居 拗律 南極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誰勒銘。 上句孤平 下句他救 徵君已去獨松菊,哀壑無光留戶庭。 予見亂離不得已,子知出處必須經。 上句三仄尾 高車駟馬帶傾覆,悵望秋天虛翠屏。 柏學士茅屋 古風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身岩居。 上句三平尾,下句三平尾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失粘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附:炙轂子詩格 唐 王睿 解題 《炙轂子詩格》 一卷,唐王睿撰。 《新唐書·藝文志》四、《崇文總目》「文史類」、《中興館閣書目》「文史類」、《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二、《宋史·藝文志》八及《通志·藝文略》八均著錄「《炙轂子詩格》一卷 ,唐王睿撰」。 《宋秘書省四庫闕書目》「別集類」錄作「《詩格》一卷」,二者實為一書。 王睿,或作睿,自號炙轂子,生卒年不詳。 王夢鷗《炙轂子及其詩格考》,根據《北夢瑣言》,知其為蜀中新繁縣(今四川彭縣東南)人。 又杜光庭《神仙感遇傳》有雲:「進士王睿,漁獵經史之士也。 孜孜矻矻,窮古人之所未窮,得先儒之所未得,著《炙轂子》三十卷。 六經得失,子史差謬,未有不針其膏而藥其肓矣。 ...... 年八十矣,殕于彭山道中。 」(《雲笈七簽》卷一百十二)據此可以推知,王睿當活動于唐宣宗至僖宗之時。 《炙轂子詩格 》引及李郢詩,據《唐才子傳》卷八載,郢為唐宣宗 大中十年(八五六年)進士,可知此書當成于其後。 此書首論章句所起,述三、四、五、六、七、八、九言詩之起源,頗類《筆劄華梁》及《文筆式》 「句例」之說。 繼論詩之體裁,先標名目,後舉詩例。 其中偶有疏誤,如「三五七言體」引高邁詩,實為李白之作。 王夢鷗以「高邁」為「高適」之訛,亦為誤斷。 《中興館閣書目》謂此書「敘詩體式所始,評其述作之要」,大致可概括其內容。 今以明刻本《吟窗雜錄》為底本,並以明鈔本《吟窗雜錄》、《詩法統宗》和《詩學指南》本參校。 論章句所起 三言起《毛詩》雲 :「摽有梅。 」「殷其雷。 」四言起《毛詩》雲:「關關雎鳩。 」「呦呦鹿鳴。 」五言起《毛詩》雲:「誰謂雀無角。 」六言起《毛詩》雲:「俟我于堂乎而。 」七言起《毛詩》雲:「尚之以瓊華乎而。 」八言起《毛詩》雲:「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九言起于韋孟詩,又始于李白雲:「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 三韻體 李益〈塞下曲〉: 「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 有日雲常慘,無風沙自驚。 當今聖天子,不戰四夷平。 」 連珠體 〈柏梁殿〉: 「玉纓翠佩垂輕羅,香汗微漬朱顏酡。 為君起唱白紵歌,清聲嫋雲思繁多。 」 側聲體 常建〈吊王將軍墓〉: 「嘗聞關西將,可奪單于壘。 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 」 六言體 詩雲: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君向長沙謫宦,江潭春草萋萋。 」 三五七言體 李白詩: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鳥棲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 一篇血脈條貫體 李太尉詩雲: 「遠謫南荒一病身,停舟暫吊汨羅人。 」此詩首一句發語,次一句承上吊屈原。 「都緣靳尚圖專國,豈是懷王厭直臣。 」此二句為頷下語,用為吊汨羅之言。 「萬里碧潭秋景靜,四時愁色野花新。 」此腹內二句,取江畔景象。 「不勞漁父重相問,自有招魂拭淚巾。 」此二句為斷章,雖外取之,不失此章之旨。 互律體 詩雲: 「八月九月蘆花飛。 」上四字全用側聲。 「南溪老翁垂釣歸。 」上四字全用平聲。 「秋山入簷翠滴滴」律全用平。 「野艇倚檻雲依依。 」律全用側。 背律體 〈詠柳詩〉: 「日落水流西複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巫娥廟裡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 」此後第五句第二字合用側聲帶起,卻用平聲,是背律也。 「不將榆莢共爭翠,深感杏花相映紅。 」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體。 訐調體 李郢詩: 「青蛇上竹一種色,黃蝶隔溪無限情。 」此「種」字合用平而用側,是訐調也。 雙關體 李端公詩: 「卻到城中事事傷,惠休歸寂賈生亡。 誰人收得章句篋。 」「句」字亦合用平,今用側字,亦是訐調。 「獨我重經苔蘚房。 一命未沾為逐客,萬緣初盡別空王。 」此一句哭賈生,一句哭僧,是雙關也。 模寫景象含蓄體 詩雲: 「一點孤燈人夢覺,萬重寒葉雨聲多。 」此二句模寫燈雨之景象,含蓄悽慘之情。 兩句一意體 詩雲: 「如何百年內,不見一人閑。 」此二句雖屬對,而十字血脈相連。 句病體 詩雲: 「沙摧金井竭,樹老玉階平。 」上句五字一體,血脈相連。 若「樹」與「玉階」是二物,各體血脈不相連。 句內疊韻體 詩雲: 「風吹榆莢葉,雨打木瓜花。 」此詩「莢葉」、「瓜花」末句疊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