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0|回复: 28

关于五言的23与221或212节奏答三羊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7-16 10:01 编辑

三羊坚持五言是23节奏,并言之凿凿,有例为证。今答复如下。
王力古代汉语1434页有答案:《汉魏六朝诗的句式》:“五言诗的一般句式是二三,这就是说全句的节奏是二字加三字。”可见这是古风。所以三平收三仄收是正格,都是习见常闻的句式,而且是很喜欢用的句式。
1456页《近体诗的句式及其语法特点》:“如果细加分析,有的是二一二,----有的是二二一。”下面有四个例子说明。
这说明格律与古风不同,所以格律的三平收三仄收与古风不一样,是失律。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7-16 10:23 编辑

另外,三羊总喜欢在谈格律诗用古风的声律来分析(也不止他一人)这是很糟糕的。1441页”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从此书近体诗部分,没有任何一段谈及别的声律。他把格律的声律限制在平仄上:“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声律’”也就是说古风有古风的声律,格律有格律的声律,为了避免混淆,格律的声律就是平仄。“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寻求声律的美。”也就是说声律这个名词包含声调和平仄,从宽包括了古风和格律,特定的则是指古风。因此平时谈声律都是指古风的四声八病。平时常说的古风讲声律,近体讲格律也是这种意思。
“相传南朝沈约发明了四声,甚至有人说平仄的区分也是沈约在他的《四声谱》里规定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

另外,三羊总喜欢在谈格律诗用古风的声律来分析(也不止他一人)这是很糟糕的。1441页”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从此书近体诗部分,没有任何一段谈及别的声律。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1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7-16 10:52 编辑

(八)近体诗的句式及其语法特点

  唐诗的句式和汉魏六朝诗的句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唐以后七言诗多了,句式自然也多了一些变化。七言除了上节通论所讲的那种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个五言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成为独立的节奏,从而形成二五的句式。例如: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

   况闻--处处鬻男女。(杜甫岁晏行)

   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知是--荔支龙眼来。(苏轼荔支叹)这些七言诗句的后五字,如果细加分析,有的是二一二,如杜甫《晏岁行》例;有的是二二一,如王勃《滕王阁》例和白居易《长恨歌》例;有的是四一,如苏轼《荔支叹》例。

  反过来,五二式则是非常少见的。杜甫《宿府》的“午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是仅有的情况。

  近体诗的句式,和古体诗的句式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五言七言的一般句式,既适合古体诗,也适合近体诗。这里只作两点补充说明:

  (1)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於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远叹--学--齐优。(陆游黄州)由此可见,一个双音词或者双音的名词性词组一般是不跨两个节奏单位的。但是多音词或多音的名词性词组不能不跨两个节奏单位,李商隐《无题》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其中“相见时”就是跨两个节奏单位;又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其中的“二十四”也是跨两个节奏单位。不过这种情况在近体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2)近体诗的句式,往往是以三字结尾,这最后三字保持相当的独立性。这就是说虽然三字尾还可以细分为二一或一二,但是它们总是构成一个整体:如果是五律,后三字和前两字是分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如果是七律,后三字和前四字是分开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因此,汉魏六朝诗和唐以后古体诗中某些句式一般是不能用於近体诗的。例如:

   黄泉下相见。(古诗焦仲卿妻)

   其险也若此。(李白蜀道难)

   且共欢此饮。(陶渊明饮酒其三)

   一丈毯用千两丝。(白居易红线毯)

   血作陈陶泽中水。(杜甫悲陈陶)

   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从意义单位看,这些诗句都不是三字尾。一二两例是二字尾,三四两例是四字尾,五六两例是五字尾。这都不合於一般律句的节奏。特别是二字尾最不可能用於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7-16 11:20 编辑

那用的着大段抄,这样往往不消化。抓关键
 (1)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於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远叹--学--齐优。(陆游黄州)由此可见,一个双音词或者双音的名词性词组一般是不跨两个节奏单位的。
这把上面说的25节奏细化了
可以细分为二一或一二,
古风有没有这一点说明?

点评

永明体格律诗和近体格律诗的五言句子的,一样都是23节奏格式: 南登霸陵岸=======粗分:2——3,细分:2——21 回首望长安=======粗分:2——3,细分:2——12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6 10:17
另外,三羊总喜欢在谈格律诗用古风的声律来分析(也不止他一人)这是很糟糕的。1441页”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 ...

    另外,三羊总喜欢在谈格律诗用古风的声律来分析(也不止他一人)这是很糟糕的。1441页”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从此书近体诗部分,没有任何一段谈及别的声律。他把格律的声律限制在平仄上:“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声律’”也就是说古风有古风的声律,格律有格律的声律,为了避免混淆,格律的声律就是平仄。“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寻求声律的美。”也就是说声律这个名词包含声调和平仄,从宽包括了古风和格律,特定的则是指古风。因此平时谈声律都是指古风的四声八病。平时常说的古风讲声律,近体讲格律也是这种意思。

三羊回复:
以上说法,不知出自谁的高论,在下三羊还是第一次听说的。

    “相传南朝沈约发明了四声,甚至有人说平仄的区分也是沈约在他的《四声谱》里规定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三羊回复:
【沈约发明四声】,这个一点也不含糊。
至于【有人说平仄的区分也是沈约在他的《四声谱》里规定的】,三羊从未听说过如此骗人的谎话!


点评

明明白白王力的话。你的红字莫名其妙  发表于 2017-7-16 14:59
不是说得很清楚,王力古代汉语。你这红字莫名其妙呢  发表于 2017-7-16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7-16 11:12 编辑

此文的层次是先说与古风相似处,然后细分,指出不同处,尤其是指出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於一个双音词或词组。这是与古风大不同处,原因就是一唱一吟,表达方式不同。请问你三羊,你读格律诗最后三字是一骨碌读出来的?假如你录音读给我们听,估计会全场晕倒。


如果是七律,后三字和前四字是分开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因此,汉魏六朝诗和唐以后古体诗中某些句式一般是不能用於近体诗的。例如:

   黄泉下相见。(古诗焦仲卿妻)

   其险也若此。(李白蜀道难)

   且共欢此饮。(陶渊明饮酒其三)

   一丈毯用千两丝。(白居易红线毯)

   血作陈陶泽中水。(杜甫悲陈陶)

   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从意义单位看,这些诗句都不是三字尾。一二两例是二字尾,三四两例是四字尾,五六两例是五字尾。这都不合於一般律句的节奏。特别是二字尾最不可能用於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1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6 10:57
那用的着大段抄,这样往往不消化。抓关键
 (1)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 ...

永明体格律诗和近体格律诗的五言句子的,一样都是23节奏格式:

南登霸陵岸=======粗分:2——3,细分:2——21
回首望长安=======粗分:2——3,细分:2——12

点评

共同处多着呢,我们要研究的不是共同,是异,要不然两体就成了连体婴儿了  发表于 2017-7-16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11: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的五言分为2——2——1或2——1——2的三个节奏理论。
三个节奏单位,就必定有三个节点。
请问:三个节奏点的说法,
在【2——2——1】节奏里,三个节奏点如何分布和交替呢?
在【2——1——2】节奏里,三个节奏点如何分布和交替呢?
这是王力终生不能解释的!

点评

我们的分歧就在此,所以没有共同语言。  发表于 2017-7-16 1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1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我们的分歧就在此,所以没有共同语言。  发表于 2 分钟前
===================
王力错了,你也错了!

点评

haha  发表于 2017-7-16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4: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6 11:18
王力的五言分为2——2——1或2——1——2的三个节奏理论。
三个节奏单位,就必定有三个节点。
请问:三个节 ...

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吧。五言由三个单位组成二平、二仄、一单。第四字一定与第二字相间。一单一看平起还是仄起,二看是不是押韵句来决定它的平仄。
如平起不押韵,则应212,平平仄仄
平起押韵,则应221,平平仄仄
仄起不押韵,则应221,仄仄平平
仄起押韵,则应212,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5: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首先要区分是不是律句。
近体诗才有律句。
律句特点:
1,句内意义单位是上二下三(五律)或上四下三(七律);古风不一定上二下三。
2,句内声律一般是两两平仄交替,最后一字不一定交替(由韵律决定)。
3,关于三字尾语义划分有1-2或2-1也可能1-1-1三种细分法,不影响平仄交替(仍是两两交替)

点评

这里首先要区分是不是律句。 近体诗才有律句。 律句特点: 1,句内意义单位是上二下三(五律)或上四下三(七律);古风不一定上二下三。 2,句内声律一般是两两平仄交替,最后一字不一定交替(由韵律决定)。 3,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20:50
格律体的句子,都是律句! 骈文的四六句,符合声调交替(沈约叫,浮切)的都是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20:49
三字尾1-1-1绝对不是律句  发表于 2017-7-16 1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6: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字尾1-1-1绝对不是律句  发表于 12 分钟前 删除 .

------这样说就不对了。三字尾与是否是律句无关,只是说这三字的字义关系:
如:
2-1  :白云-间,铁锁-寒
1-2  ,只-等闲,腾-细浪
1-1-1,青-蓝-紫,山-海-关

点评

三字尾1-1-1绝对不是律句 发表于 12 分钟前 删除 . ------这样说就不对了。三字尾与是否是律句无关,只是说这三字的字义关系: 如: 2-1 :白云-间,铁锁-寒 1-2 ,只-等闲,腾-细浪 1-1-1,青-蓝-紫,山-海-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6: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6 16:03
三字尾1-1-1绝对不是律句  发表于 12 分钟前 删除 .

------这样说就不对了。三字尾与是否是律句无关,只是 ...

我们这儿不研究诗句内容,只研究节奏,因此你的发言文不对题了。你若说字义,或说短语结构,我不争论。

点评

节奏有两种,一是音律节奏,一是意义节奏。在律诗中,二者不完全是统一的。 律句的音律节奏永远是221(五律),但意义节奏可以是221,也可以是212,少数是211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6: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6 16:10
我们这儿不研究诗句内容,只研究节奏,因此你的发言文不对题了。你若说字义,或说短语结构,我不争论。 ...

节奏有两种,一是音律节奏,一是意义节奏。在律诗中,二者不完全是统一的。
律句的音律节奏永远是221(五律),但意义节奏可以是221,也可以是212,少数是2111.

点评

节奏有两种,一是音律节奏,一是意义节奏。 这是胡说八道, 【音律】依据什么可以形成节奏? 【意义】依据什么可以形成节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21:00
二者不完全统一,因为是不同的概念  发表于 2017-7-16 1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6: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2111意义节奏所以少,和汉语词汇构成有关。汉语词汇多单字词,双字词,很少三字词。三字词意义结构就是1-1-1,如柴达木,水曲柳,野三坡,毛泽东,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7-16 2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6 15:28
这里首先要区分是不是律句。
近体诗才有律句。
律句特点:

格律体的句子,都是律句!
骈文的四六句,符合声调交替(沈约叫,浮切)的都是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7-16 20: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16 20:5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6 15:28
这里首先要区分是不是律句。
近体诗才有律句。
律句特点:
1,句内意义单位是上二下三(五律)或上四下三(七律);古风不一定上二下三。
2,句内声律一般是两两平仄交替,最后一字不一定交替(由韵律决定)。
3,关于三字尾语义划分有1-2或2-1也可能1-1-1三种细分法,不影响平仄交替(仍是两两交替)

胡念八说!月是故乡明、意义单位是: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7-16 20: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16 20:5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6 16:03
三字尾1-1-1绝对不是律句  发表于 12 分钟前 删除 .

------这样说就不对了。三字尾与是否是律句无关,只是说这三字的字义关系:
如:
2-1  :白云-间,铁锁-寒
1-2  ,只-等闲,腾-细浪
1-1-1,青-蓝-紫,山-海-关

青蓝紫,可以说是111!山海关,是21只有你针管才认定是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7-16 2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6 16:16
节奏有两种,一是音律节奏,一是意义节奏。在律诗中,二者不完全是统一的。
律句的音律节奏永远是221(五 ...

节奏有两种,一是音律节奏,一是意义节奏。
这是胡说八道,
【音律】依据什么可以形成节奏?
【意义】依据什么可以形成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27 07: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27 09:0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6 16:16
节奏有两种,一是音律节奏,一是意义节奏。在律诗中,二者不完全是统一的。
律句的音律节奏永远是221(五律),但意义节奏可以是221,也可以是212,少数是2111.

【音律节奏】?一串平仄符号,能形成节奏吗?
【意义节奏】?意义是根据语法结构而来的,语法结构能形成结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