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近体诗首句“律中带古”的现象
老同学阿丹来函说:“《采桑曲》:‘青溪女儿爱罗裙,提篮陌上踏春云。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按:这是明代女诗人沈七襄的诗作)这首七绝应该是仄起式,首句‘青溪女儿爱罗裙’,不符合七绝格律!’” 此说也对,也不完全对。所以说“也不完全对”,是这种首句以“平平平平”(或“通平通平”)开始的“律中带古”的现象,在全唐诗的近体诗中并不少见,显然,唐人认为是可以的,是不时有此作为的。如“丹阳城南秋海阴”(王昌龄)、“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清江悠悠王气沉”(刘禹锡)、“朝阳斋前桃李树”(戴叔伦)……这正如清代翟翚在《声调谱拾遗》中所说:“唐人五七言近体诗,起调多作拗句。知诗律于起调较宽也。”唐人的这种“律中带古”现象也往往为一些后人所沿用。如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四):“成王小心似文武”,陆游《出游遇雨而返》:“荒山前头野水边”,杨万里《漱玉亭》:“山根玉泉仰面飞”,宋濂《越歌》:“恋郎思郎非一朝”。《采桑曲》中的“青溪女儿爱罗裙”,我认为也应该说便是如此。 附部分唐代近体诗首句“律中带古”例如下—— 卷128_68【少年行四首】(之四)王维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卷143_4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之二)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卷143_66【旅望(一作出塞行)】王昌龄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卷166_37【横江词六首】(之五)李白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卷174_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卷227_7【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卷270_86【采莲曲二首】(之二)戎昱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卷271_78【假日寻花】窦群 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 卷274_55【别郑谷】戴叔伦 朝阳斋前桃李树,手栽清荫接比邻。明年此地看花发,愁向东风忆故人。 卷317_109【春晓闻莺】武元衡 寥寥兰台晓梦惊,绿林残月思孤莺。犹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啭声。 卷365_66【醉答乐天】刘禹锡 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 卷376_10【济源寒食】(之五)孟郊 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 卷403_8【和裴校书鹭鸶飞】元稹 鹭鸶鹭鸶何遽飞,鸦惊雀噪难久依。清江见底草堂在,一点白光终不归。 卷437_11【曲江早春】白居易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卷462_5【过故洛城】白居易 故城门前春日斜,故城门里无人家。市朝欲认不知处,漠漠野田飞草花。 卷570_41【黄陵庙(一作李远诗)】李群玉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轻舟短棹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