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体的渐渐淡去
风行了三十年的老干体为什么渐渐淡去了?这既不是受到诗界的无情讨伐,也不是老干体的自身提高,乃是时势本身对老干体的取舍。诗言志,诗是时代现实的产物,这个现实载体消失了,这寄存之上的诗体也就渐渐地淡去了。 老干体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是在打碎了多年来的文化禁锢之后,中国会写旧体诗的人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解放。他们歌颂改革开放,凡节日庆祝,凡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重要事件,他们都要用诗的形式表现一番。因为主题相同,表现的立场和感情相同,且又必须直白易懂明言其志,这就形成了千人一面,万首同腔的老干体。 三十年后的现实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社会上两极分化严重,写老干体的人群极少数人或因子女进入政界有权有势,或进入商界千亿万亿,绝大多数人却落入贪困。退休工资低,不管每年如何增加百分之十,现在也不过平均在每月二千元左右。去年起更降为百分之五上下。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只及一半,相比公务员只及四分之一。这些都是互相天天见面的人群,如此不公,低收入人群还会去歌颂节日的庆祝,歌颂高层的创举?他们关心的是这点少得可怜的退休金如何分配到生活费,医药费,这两个大头开销中去。孙辈的幼儿园费,小中大学的学费,很多人由于儿女辈的"没出息″未进入官场或商巨,而形成了儿孙双重啃老族,更使他们的经济捉襟见肘。他们还会继续去歌颂节日庆祝,歌颂伟大正确吗? 因此老干体就在悄声中渐渐地淡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