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4

如此写长城,方可称好诗。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5 08: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书写的林则徐诗碑《出嘉峪关感赋》,书法遒劲有力,引人注目
出嘉峪关感赋
清·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 直,
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释】
1·嘉峪关——在甘肃省西北部,是万里长城西端的一座雄关。
2·秦——陕西的简称;陇——甘肃的简称。
3·天山——即横卧在甘肃河西走廊北边的祁连山。
4·巉——险峻的岩石。
5·瀚海——指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
6·崤函——崤山与函谷关,是古代汉族地区防守的要塞和边界线。
【赏析】
此诗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作品,名为《出嘉峪关感赋》,应该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清廷流放到新疆伊犁、途径嘉峪关时所作。后来林则徐重新得到清廷的重用,担任过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如果是在陕西巡抚或陕甘总督任上所作,那就是在巡视嘉峪关,不会写成“出嘉峪关”。因此,可以判定是林则徐在被贬途中的诗作,他回顾近年来的内忧外患,自己的坎坷命运,作此诗时心情是极为沉重的。
作者在流放新疆伊犁途中经过嘉峪关,看到这座千古关隘的雄姿,联想到当今现实,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诗情喷薄而出。首联“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是说坚固的嘉峪关高耸百尺,历来是我国的边防要塞,诗人远征万里,充军伊犁,来到久已向往的雄关,不能不停下马来,驻足观赏。颔联“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是描写在嘉峪关上所见,雄关上的飞檐楼阁似乎远远地和枝干笔直的陕西树林连在一起,万里长城的城垣曲折缭绕,伸向远方,斜斜地把甘肃上空的云朵压得很低。
颈联“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进一步描写雄关上所见,祁连山的巉岩好像被削平似的和诗人并肩而立,朝关外望去,广漠的戈壁一片苍茫,不觉使人视线模糊,那关外的风光是多么的辽阔雄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咏出了最后一联(尾联)——“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诗人回过头去看那经过的路程,遥望到了崤山和函谷关,那是千百年来我国抵御外敌的屏障,但谁能说那是真正巩固疆防的险塞呢?从嘉峪关城楼望去,那连绵的长城,以及长城尽头的崤山和函谷关,不过是一颗颗小小的泥丸而已,靠崤山之险函谷关之固,究竟是不足恃的啊!
林则徐刚刚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走来,对中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严重弊病有着切骨之痛,如何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重病的中国,作者满怀忧虑。可贵的是,作者在个人遭受打击时,不是为自己的命运盘算,而是忧国忧民,以国事为重,胸中存放着民族的兴衰。此诗风格豪迈,气势磅礴,视野开阔,但也带有浓重的悲怆沉郁的色彩,不失为一首内涵丰富、耐人咀嚼的好诗,其弦外之音绵绵不绝,足以令读者深长思之。伟大领袖毛泽东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将它抄录下来,我想肯定不是偶然的。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8: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是转载微信文,题目为我所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6 02:3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依赖片面防守肯定是不科学的,但深挖洞,高筑墙,都是永恒主题。并不必刻意菲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