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16

“上尾”条订误和改写(陈增杰)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6-29 13: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大词典》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汉语详解词典,自1994年出版以来饮誉学术界,备受关注。但由于工程浩大,始创极多,又受到当时编写条件的制约,所以认真地使用起来,仍会发现存在的一些疏失和不足。为此,2012年12月启动第二版的编纂修订工作,成立新的编委会。笔者应邀参与其事,承聘担任二版编委和分册主编。兹就审读和编纂修订所及,例举一二,略陈浅见,用事讨论。不妥处,尚祈高明。
【上尾】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南史·陆厥传》:“约(沈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自梁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于时,对语丽辞盛行于俗。”杜甫《秋兴》诗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清仇兆鳌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于句尾,如‘降王母’、‘满函关’、‘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参见“八病”。(初版第1册275页左栏)
这一条第二版初稿(第1册)沿承旧文,未有修改。我因曾编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2003年出版),于近体诗作过一番摸索,较为熟悉,故对原释读后即生疑问。原释存在问题颇多:
第一、据原引《南史·陆厥传》和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及文末“参见‘八病’”,本释显然是将“上尾”纳入沈约所举“八病”之一,但释义文字未作明确交代(当写明这是南朝梁沈约提出的“八病”之一)。
第二、释“上尾”为“犯双声之病”,不仅不符合沈约关于“八病·上尾”的本义,而且也没有别的什么依据。“上尾”与“双声”并无干涉,我不知道这个近乎杜撰的解释是从那里来的?如加推测,恐怕是想当然地以“同声”为同声母即双声,由此致误。
第三、谓“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双声,皆称‘上尾’”,则又将“八病”中的“上尾”与“鹤膝”混为一谈(鹤膝是指五言诗第一句、第三句尾字声调相犯),造成混乱。
第四、所引杜甫《秋兴》诗仇兆鳌注,亦属义例不符。既不能印证原释所谓的“尾字双声”,也与沈约“八病”之“上尾”毫不搭界。杜 诗“降王母、满函关、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只是尾三字结构句法相似,谓之“叠足”固可,言“犯上尾”就不伦不类了(出句尾字“母、晚”虽同属上声,但已隔韵,算不上“上尾”);而且“上尾”与“叠足”概念别殊,也不是一回事。此是仇氏疏失处,不当承袭其误。
第五、本释与【八病】条“上尾”的释义(该释不误,但缺乏必要的引证)相抵牾,前后乖违,令读者疑惑。
总之,该条释文除《南史》《史通》两条引例外,其余都是错的。
诗律“上尾”之说,影响颇广。清大学士李光地《诗八病说》云:“八病之说,解者多不能通。今以意解之……上尾者,谓末字同韵也。”(《榕村集》卷十七)即不甚了了,所解并不确切。今人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于“上尾”立专节论述,主要就唐代五七言律诗而论,十分透辟,然与沈约所谓“八病·上尾”又全然不同。作为权威的大型语文词典,甚有揭示来龙去脉作出比较全面诠释之必要。为此,笔者在审稿中不厌其烦,检阅有关资料,厘清源流,分门别类,重加改写,以求其真。兹抄列于下,期与诸同仁(相关词目之修撰和审阅者)交流请益。
【上尾】①南朝梁沈约所举诗歌声律“八病”之一,指五言古诗首联上下句尾字声调相同(二句连韵者不拘此限)。《南史·陆厥传》:“约(沈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自梁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于时;对语丽辞,盛行于俗。”唐佚名《诗格·八病·上尾二》:“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荡子到娼家,秋庭夜月华。桂华侵云长,轻光逐汉斜。’内‘家’字与‘华’字同声。是韵即不妨。若侧声字,同上去入,即是犯也。”唐元竞《诗髄脑·文病》:“上尾。如陆机诗云:‘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河’与‘烟’平声,此上尾。齐梁已前,时有犯者;齐梁已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也。”曾慥《类说》卷五一引宋李淑《诗苑类格·八病》:“梁沈约曰:‘诗病有八……第二曰上尾,谓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皆上声也。’”参见“八病”。② 指古文第二句与第四句尾字声调相同。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引“或曰”:“凡诗赋之体,悉以第二句末与第四句末以为韵端。若诸杂笔不束以韵者,其第二句末即不得与第四句同声,俗呼为隔句上尾,必不得犯之。如魏文帝《与吴质书》曰‘同乘共载,北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是也。刘滔云:‘下句之末,文章之韵,手笔之枢要。在文不可夺韵,在笔不可夺声。且笔之两句,比文之一句,文事三句之内,笔事六句之中。第二、第四、第六,此六句之末,不宜相犯。’此即是也。”③指五言古诗、五七言律诗邻近两联的出句(单数句)尾字同韵或声调相同。杜甫《移居夔州作》“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仇兆鳌注引清陶开虞曰:“杜五律有偶然失检者,如《移居》诗云:‘春知催柳别’,‘农事闻人说’。‘别、说’同韵;与王摩诘‘新丰树里行人度’,‘闻道甘泉能献赋’,‘度、赋’同韵,皆犯上尾。学者不可不知。”又《郑驸马宅宴洞中》“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椀碧玛瑙寒。悮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清仇兆鳌注:“一句尾字与三句尾字连用同声,是亦上尾。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来、思’皆平声;又如‘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秋月。’‘素、扇’皆去声,亦犯上尾矣。其在七律,如杜诗‘春酒杯浓琥珀薄’,与‘误疑茅堂入江麓’,(薄、麓)同系入声;王维诗‘新丰树里行人度’,与‘闻道甘泉能献赋’,(度、赋)去声同韵,皆犯上尾也。”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一章第十一节:“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这是最理想的形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邻近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而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按,此处所说“上尾”,实即(或近似)沈约“八病”中列举的“鹤膝”。参见“鹤膝”。④泛指近体诗声律上的忌病。宋葛立方《次韵道祖书怀》诗:“浊贤清圣时同酌,上尾平头得共评。”又《连日灌畦莳菜废作诗》:“平头上尾慵搜句,重后轻前且灌畦。”
几点说明。沈约《八病》的著述,没有单独流传下来。唐人所著,如上官仪《笔札华梁》、佚名《文笔式》、佚名《诗格》等皆有所载录,然或语焉不详,或文有增减,且未标示出处(未标沈约曰或沈曰),故未作援引。今见出版的有些论著,径引作“上官仪曰”、“王昌龄《诗格》曰”云云,皆属不实之词。宋人之著,如曾慥《类说》卷五一、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宋文章部·杂著·诗有八病》、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七五《著述部·评诗》、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诗病》,均收载北宋李淑《诗苑类格·八病》引录的沈约之说,文较完整,且作明确标示。以《类说》时间较早,故予援用。《诗格》旧题“魏文帝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指为伪托,今亦不宜保留旧署。但从所载内容看,或认为当出初唐人之著,可信,姑署以“唐佚名”。日本遍照金刚(弘法大师)于唐德宗时来中国留学,《文镜秘府论》系汉语写作,保存了许多今已散佚的资料,故作引证。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9 14: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古代对沈约八病的解释是五花八门的。现均应该根据“文镜秘府论”加以修正,免得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拿来抬杠用。

点评

理论探讨,不要用“别有用心”这类词语,容易引起不必要纠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9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6-29 14:3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29 14:25
可见古代对沈约八病的解释是五花八门的。现均应该根据“文镜秘府论”加以修正,免得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拿来抬 ...

理论探讨,不要用“别有用心”这类词语,容易引起不必要纠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9 14: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所述“上尾”沿用的是仇兆鳌的说法,实际仇兆鳌沿用董文焕的理论,都是与沈约的论述不同的。可见他们都没有见到文镜秘府论也

点评

可见史料:唐朝状元科举的12首近体格律诗省试贴,其中4首不忌犯鹤膝。沈约的鹤膝,也即所谓的上尾。引经据典的王力有依据,王力所依据的仇兆鳌的确无依据! 唐天宝四年(745)殷寅 状元殿试帖《玄元皇帝应见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9 19:09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其中3首不忌犯鹤膝。沈约的鹤膝,也即所谓的上尾。引经据典的王力有依据,王力所依据的仇兆鳌的确无依据!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9 19:01
王 力已经见到了! 启 功已经见到了! 针叶林已经见到了! 已经见到与没有见到,又有和却别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9 1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9 18: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29 14:38
王力所述“上尾”沿用的是仇兆鳌的说法,实际仇兆鳌沿用董文焕的理论,都是与沈约的论述不同的。可见他们都 ...

王   力已经见到了!
启   功已经见到了!
针叶林已经见到了!
已经见到与没有见到,又有和却别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29 18: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足笑话,可供一乐
王力上尾论与文镜上尾似是而非。王力上尾是強调相邻单句脚不能同声,并认为四声相递是艺术最高形式。阐述得明明白白,为什么一定要死依文镜一家之说呢?同名不同实多见,如山东的地瓜,四川叫红薯,沒对错之分。实同名不同更是不胜枚举,如荷花又叫莲等,秦始皇都没叫统一叫法,针某比秦皇更甚,可惜是个小人物,谁会听他的呢?

点评

都会听你这个四六不懂的糊涂虫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0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9 18: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的拗救说,依据的是赵执信。
王力有依据,王力所依据的赵执信的确无依据!
王力的孤平说,依据的是清朝人,
王力有依据,王力所依据的清朝人的确无依据!
王力的上尾说,依据的是仇兆鳌,
王力有依据,王力所依据的仇兆鳌的确无依据!

引经据典的王力,【经】者不精,【典】也非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9 19: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29 14:38
王力所述“上尾”沿用的是仇兆鳌的说法,实际仇兆鳌沿用董文焕的理论,都是与沈约的论述不同的。可见他们都 ...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其中3首不忌犯鹤膝。沈约的鹤膝,也即所谓的上尾。引经据典的王力有依据,王力所依据的仇兆鳌的确无依据!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24同平1

平平仄平去,去去入平平;上去平平上,平平去入平。
平平平去入,入去上平平;入去平平入,平平上去平。
========不忌【鹤膝】1

2
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不忌【鹤膝】2

5
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平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不忌【鹤膝】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9 19: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29 14:38
王力所述“上尾”沿用的是仇兆鳌的说法,实际仇兆鳌沿用董文焕的理论,都是与沈约的论述不同的。可见他们都 ...

    可见史料:唐朝状元科举的12首近体格律诗省试贴,其中4首不忌犯鹤膝。沈约的鹤膝,也即所谓的上尾。引经据典的王力有依据,王力所依据的仇兆鳌的确无依据!


唐天宝四年(745)殷寅 状元殿试帖《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上,〇仄仄平平。
〇去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入,〇仄仄平平。
〇上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〇入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不忌犯鹤膝

7、
唐贞元十年(794)陈讽 状元殿试帖《冬日可爱诗》

寒日临清昼,寮天一望时。未销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采宁偏照,流音信不追。余辉如可就,回烛幸无私。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
照/就,同去。不忌犯鹤膝

8、
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殿试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仄平仄平入?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不忌犯鹤膝

11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入?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不忌犯鹤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9 19: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据史料记载,沈约等人的理论,只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并无所谓的【八病说】!
【八病说】的最早提出,当为生于隋末卒于初唐的李百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30 0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鹤膝是指五言诗第一句、第三句尾字声调相犯】
哪里有这种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30 10: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29 18:37
实足笑话,可供一乐
王力上尾论与文镜上尾似是而非。王力上尾是強调相邻单句脚不能同声,并认为四声相递是 ...

都会听你这个四六不懂的糊涂虫的??

点评

针叶林,你说话太丑太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0 1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30 10: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30 10:11
都会听你这个四六不懂的糊涂虫的??

针叶林,你说话太丑太臭!

点评

这是回复痰粥骂将的。对不起,污了你的眼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0 1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30 10: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30 10:34
针叶林,你说话太丑太臭!

这是回复痰粥骂将的。对不起,污了你的眼睛~

点评

说话臭丑,都不要紧,关键是没有正确的唐朝声律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0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30 11: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30 10:44
这是回复痰粥骂将的。对不起,污了你的眼睛~

说话臭丑,都不要紧,关键是没有正确的唐朝声律观!

点评

承认,是没有你的声律观,你的这种二五不靠的大唐声律观只有你三羊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0 1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30 1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30 11:15
说话臭丑,都不要紧,关键是没有正确的唐朝声律观!

承认,是没有你的声律观,你的这种二五不靠的大唐声律观只有你三羊有。

点评

你针氏数典忘祖啊! 沈约元兢的说法,难道你不知道还是眼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0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30 12: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30 11:21
承认,是没有你的声律观,你的这种二五不靠的大唐声律观只有你三羊有。 ...

你针氏数典忘祖啊!
沈约元兢的说法,难道你不知道还是眼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