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0|回复: 25

毛主席63年是否借悼念罗荣桓说林虎(转帖)

[复制链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26 18:1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6-27 12:44 编辑

手机凤凰网资讯频道
1963年毛泽东是否借悼念罗荣桓的诗词去数林彪旧罪
2017-06-14 09:22 人民网
T大
核心提示:显然,《毛泽东诗赋人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解释在尽力做到情境还原。而做到这一点,须破除
先见,破除误把“战锦”与林彪反对毛泽东而罗荣桓拥护毛泽东联系起来的先见,找回忽略掉的两个前提条件:该诗的写作时间;该诗的主题。该诗写于1963年,此时林彪受毛泽东的器重和厚爱,在悼念战友时去数罪林彪,喧宾夺主。

毛泽东与林彪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孙东升,原题:诗史互证:研究毛泽东诗词的有益尝试――简评《毛泽东诗赋人生》的解读视角
诗史互证,是中国文史研究的一个传统。以诗证史,可使历史生动丰满、文采飞扬;以史证诗,同样可增加诗歌的历史厚重感。研究毛泽东诗词,如能深入毛泽东诗词生成的环境,依据诗词内容探究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同时又借助中国革命史的发展脉络来解读毛泽东诗词,便会另开一番新天地。胡为雄的新著《毛泽东诗赋人生》,便作了这样的尝试,其解读毛泽东诗词的独特视角正在于以史解诗,由诗探史。有鉴于此,该书对毛泽东大部分诗词作品作了一些很见功底的研究,有些结论颇让人耳目一新。
以对《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尤其是“颜齐王各命前”句的理解为例。
毛泽东为诗长于用典,“颜齐王各命前”就是以古论今的好例子。问题是,其意是否比喻蒋介石和柳亚子都要求对方听从自己的主张呢?作者认为,只要对毛泽东用典的出处《战国策·齐策四》作些研究,便可知该文的重点在于揭示“王”与“士”孰贵孰不贵,以及慕势与趋士的关系,并借颜之口阐述“与使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观点。再借助中国革命史来解读诗词,把“颜齐王”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看:1927年以后,虽说蒋介石走上了屠杀共产党人的道路,但柳亚子是一个民主人士,不可能提出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革命主张”,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可能提出。因此,“颜齐王各命前”句很难与蒋、柳之间谁听谁的主张攀扯得上。况且,柳亚子在“四一二政变”之后遭蒋介石通缉被迫逃往日本,回国后一直从事反蒋活动并试图另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蒋介石之间不是什么“王”与“士”的关系。
《毛泽东诗赋人生》进而从毛泽东与柳亚子在建国前后的交往来印证颜、齐王到底何所喻:柳亚子1949年3月写《感事呈毛主席》一诗后,毛泽东即于4月底以《和柳亚子先生》一诗相答,并于5月1日携女儿到柳亚子所住的颐和园益寿堂拜访,谈诗,游园,泛舟湖上。1950年国庆节期间,又与柳亚子在怀仁堂共同观赏精彩文艺演出,吟诗唱和。可见,诗人在和词中借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历史上的执政者无法处理好与属下士大夫阶层的关系,造成“多年矛盾廓无边”的现象。接着的“而今一扫纪新元”句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能够并善于处理与诸如柳亚子这样的文士骚人的关系,会开创一个尊重人才的新时代。这样的解读,大相异于以往的解释,是否别有洞天呢?
再以对《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解读为例。对《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研究者的最大分歧在于对“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句的理解。《毛泽东诗赋人生》作者认为,该句中的“锦”字之解至关重要。国内学界把“战锦”理解为1948年攻打锦州的战役,说罗荣桓对“战锦”是主张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的,但林彪一再反对,所以毛泽东在诗中特意提及。作者不赞同此说,认为只能把“战锦”理解为毛泽东喻指用枪杆子打下的锦绣江山,除此以外别无他解。陈毅《赣南游击词》中有“他年战场获锦归”句,古时用锦类织物奖赏沙场有功将士,有大功者朝廷还赐给锦衣、锦带等,加官封侯。因此,将“战锦”理解为“攻打锦州”,导致误解全诗。根据历史事实,林彪作为辽沈战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中央军委与前线指挥官在军事决策上出现差异或发生反复属正常现象,毛泽东决不会在1963年写诗吊罗荣桓时又“特意提及”。从诗的格律看,如果把“战锦”理解为靠武装斗争得来的锦绣江山,则完全与“长征”对仗,并且还是胜对。
显然,《毛泽东诗赋人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解释在尽力做到情境还原。而做到这一点,须破除先见,破除误把“战锦”与林彪反对毛泽东而罗荣桓拥护毛泽东联系起来的先见,找回忽略掉的两个前提条件:该诗的写作时间;该诗的主题。该诗写于1963年,此时林彪受毛泽东的器重和厚爱,在悼念战友时去数罪林彪,喧宾夺主。20世纪60年代以来,毛泽东已形成一种“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构成毛泽东赋诗填词时思想乐章的主旋律。由于哀悼罗荣桓与“反修”的忧患政治意识杂糅一体,该诗便凸显了一种别出一格的沉郁哀伤格调,罗荣桓的“不幸离人世”,自然使毛泽东产生一种“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怅失感。
除借助历史事实理解毛泽东诗词外,该书还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来探究毛泽东诗词的真意。比如,对《水调歌头·游泳》的解释,作者认为,解读这首词的关键在“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句。诗人的原意是,在西江巫峡处建立一座“石壁”后,势必截断巫山云雨,因为巨大石壁的高耸改变了巫山的物候和生态。在三峡峡区,由于山高峡深,日照时间短,山谷中湿气蒸郁不散,易成云致雨。“截断巫山云雨”为诗人的夸张之笔:“石壁”高耸,巫山的流云行雨也为之阻隔了。石壁阻隔,改变了巫山的物候,按说神女该“有恙”了,但诗人却说“神女应无恙”。在诗人笔下,神女安然自在,更会惊叹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部毛泽东诗词,展示的是毛泽东探求社会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它不仅是毛泽东诗词艺术发展的原始记录,也是一部记载半个多世纪中国革命历程的瑰丽史诗,是毛泽东思想不断升华的一个历史侧面的映照。《毛泽东诗赋人生》的作者立足于这样的观点,始终把毛泽东诗词研究视为整个毛泽东思想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笔者看来,这是研究毛泽东诗词应当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编排颇具特色。尤其是《毛泽东诗词之生成与解读》一章,有诗、有注、有手迹、有“诗境与创作”,而“意会”一段文字精彩迭出,颇见作者功底。当然,书中把有些流传为毛泽东的诗也收集进来,尚存争议,倒亦可作为参考。〔作者孙东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北京100017〕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查看原文>
分享到
热点新闻








922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4
贡献
72894
金钱
909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6 2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7-6-26 20:14 编辑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毛泽东十分悲痛,写了一首七律,以表悼念之情: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对罗荣桓的感情是真挚的。大约在罗荣桓逝世不久,一天,毛泽东同当时在《红旗》杂志编辑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谈到了罗荣桓,便对他念了一首《三言韵语·赞罗荣桓同志》,称赞罗荣桓的为人。诗曰:

  无私利,不专断,

  抓大事,敢用人,

  提得起,看得破,

  算得到,做得完,

  撇得开,放得下。

  毛泽东悼念罗荣桓沁人心脾的言情,令人深思,至今使人难以忘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6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锦”就是攻打锦州这个“大问题”!现在不懂诗词乱作相解释的人多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8-18 17: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毛生造词语,愁煞后人了,呵呵!
战锦——战旗耳,指革命路线方针而言。

点评

赞同 我觉得解读诗词应涵接全篇去看问题,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首联说的是回忆起红军时期往事,常失之于相逢相会,憾意尽显,颇合怀人之咏。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颔联承首联而来,长征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9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8-19 12: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此句说有人欺负罗荣桓,不是没有道理,但欺负罗的人可以不是林彪,也不排除是林彪,尽管林彪这时是毛的红人,用点历史素材比兴,也不是不可以。“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这一句貌似替罗出气,其实应该是作者自己出在六二年“七千人大会”所受之气。“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说饿死人事件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点评

看得透!附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9 15:34
为什么你长时间不打开QQ联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9 1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19 1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8-19 12:16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此句说有人欺负罗荣桓,不是没有道理,但欺负罗的人可以不是林彪,也不 ...

为什么你长时间不打开QQ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1
金钱
4997
发表于 2017-8-19 15: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8-19 12:16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此句说有人欺负罗荣桓,不是没有道理,但欺负罗的人可以不是林彪,也不 ...

看得透!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1
金钱
4997
发表于 2017-8-19 15: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8-19 15:54 编辑

    附议金版,林版,的看法,
   "战锦方为大问题" 里的“战锦”。  “战锦”应理解为1948年攻打锦州的战役,此战役林彪再三误判,几乎失此关键的一战。
   当时,防卫锦州的总指挥是二十师师长王世高。有一道这样的训令:“义县乃锦州屏障,如义县不保,锦州将垂危;若锦州失守,整个东北就完了。东北完,华北亦完,国家兴亡在此一战。务必督饬官兵,坚守阵地以尽全功。如有擅自放弃阵地者,军法从事,格杀勿论。”说明了此战的重要性。
   王世高和蒋介石一样是十分清楚锦州的战役的重要性,毛主席当然也明白此战役的重要性。

   但在执行毛主席攻打锦州的战略方案的整个过程,林彪则对此十分模糊,犹豫不决,行动缓慢。并提出变攻锦计划改打长春作战方案。 当时罗荣桓虽然也未能理解此战的重要,但他始终相信毛的判断,提言给林彪,不要临时改变攻锦计划改打长春,失去战机。为此林彪特意征求了刘亚楼的意见,刘亚楼表示也同意罗荣桓的建议,最后林彪才改变原来的改打长春作战方案。取回了此联系到国家兴亡的战机。

   ----这就是"战锦方为大问题"诗句要说的内容。----罗荣桓的忠诚,林彪的模糊,毛自己的正确伟大。在罗荣桓病逝的时候,这一句"战锦方为大问题" 诗句,不写待何时?


     ----参考王树增著《解放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8-19 16: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 发表于 2017-8-18 17:18
老毛生造词语,愁煞后人了,呵呵!
战锦——战旗耳,指革命路线方针而言。 ...

赞同
我觉得解读诗词应涵接全篇去看问题,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首联说的是回忆起红军时期往事,常失之于相逢相会,憾意尽显,颇合怀人之咏。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颔联承首联而来,长征不是我党我军的什么难堪日,革命路线才是大是大非的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颈联转,弱小的雀也屡屡战胜于大鸟,灵惠的昆鸡最终长笑于老鹰的错误,此联喻革命从弱小走向胜利。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结联回应首联,倍感失君之痛。。。

诗词,往往意会耳,不赞成过分解构诗词的做法,七弯八绕的越绕越乱

点评

谢谢!俺有几点不同见解。 长征不是难堪日——俺的理解是老毛回想自己,在红军长征中他的军事见解屡次受到打压。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指上述红军长征途中受到的打压,同时也指6楼老童子所说的七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9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8-19 19:0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是同意传统解释,战锦说的就是锦州。林彪虽然受宠,不代表主席不可以借机敲打。

点评

求同存异,各保留个人看法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9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8-19 1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8-19 16:27
赞同
我觉得解读诗词应涵接全篇去看问题,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首联说的是回忆起红军时期往 ...

谢谢!俺有几点不同见解。
长征不是难堪日——俺的理解是老毛回想自己,在红军长征中他的军事见解屡次受到打压。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指上述红军长征途中受到的打压,同时也指6楼老童子所说的七千人大会受到的批判。

点评

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此可更好地解释结联‘国有疑难可问谁?’之句 然而战锦扯上锦州站役我觉得忒不靠谱,试想一下,63年的毛何其重用林彪呀,一首怀人之作却牵强附会上个自己的亲密战友还敲打敲打本身就不合逻辑也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9 20:41
大圣这个看法就比较合人(包括毛)的常理了。 这倒非“数罪林彪”。在诗含蓄一点提到“战锦方为大问题”,是提历史上林彪的模糊,而非历史罪。 毛泽东是打算通过悼念罗荣桓的诗词,提到林彪旧错,来表达 罗荣桓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9 2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8-19 19: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8-19 19:06
我的观点,是同意传统解释,战锦说的就是锦州。林彪虽然受宠,不代表主席不可以借机敲打。 ...

求同存异,各保留个人看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1
金钱
4997
发表于 2017-8-19 20: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 发表于 2017-8-19 19:48
谢谢!俺有几点不同见解。
长征不是难堪日——俺的理解是老毛回想自己,在红军长征中他的军事见解屡次受 ...

大圣这个看法就比较合人(包括毛)的常理了。

这倒非“数罪林彪”。在诗含蓄一点提到“战锦方为大问题”,是提历史上林彪的模糊,而非历史罪。
毛泽东是打算通过悼念罗荣桓的诗词,提到林彪旧错,来表达 罗荣桓的忠诚,自己的正确伟大。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8-19 20: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 发表于 2017-8-19 19:48
谢谢!俺有几点不同见解。
长征不是难堪日——俺的理解是老毛回想自己,在红军长征中他的军事见解屡次受 ...

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此可更好地解释结联‘国有疑难可问谁?’之句

然而战锦扯上锦州站役我觉得忒不靠谱,试想一下,63年的毛何其重用林彪呀,一首怀人之作却牵强附会上个自己的亲密战友还敲打敲打本身就不合逻辑也不合常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8-20 0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段时间qq不通,昨晚通了。
一、同意苏版之说。明是悼念罗荣桓,实是说自己的伟大正确。而此诗写在六三年年底,距六二年初的“七千人大会”不到两年,毛泽东这两年受气了,诗词上也表现出了应有的浮躁。对于“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说,非常反感。正如林彪当年怀疑“攻打锦州”一样,都是“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所以,借悼念罗荣桓来出这口气,很正常。
二、对于林彪怀疑“攻锦”之策,毛泽东至死都没有原谅。虽然在六二年,七个政治局常委只有林彪一人以“交学费”来公开支持毛,但以毛泽东的睿智,不清楚这是林的政治钻营吗?毛是根本不信任林彪的。他只是毛泽东手中的一把热剑。而这里借悼念罗荣桓,将热剑激灵一下(淬火),让其变得更硬,不也是正常的吗?这里也在提醒,我是记住了你的锦州表现的。若不听话,照样整你。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两人是同床异梦的。毛泽东不是里巷市民,岂在乎一时的热络?
三、悼念罗荣桓这是本诗主题,附带也骂一下“欺大鸟的斥鷃”、“嘲笑老鹰的昆鸡”。至于“斥鷃”、“昆鸡”是谁?文革挨整对象给出了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8-20 0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彪1968年重返井冈山,回来写了三首辞,呈送毛泽东。后来有人说是林彪的秘书之作。但总是代表了林彪的思想。

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岭云烟。井冈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没蒿萊,生死艰难度外。
壮志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是对林彪在井冈山怀疑“红旗能抗多久?”的辩解。毛泽东当时(在井冈山时)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林彪。而后就是失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恐怕是“难堪”事吧?“长征不是难堪日”,是否就是指这件事?
林彪写这几首辞,旧话重提,毛泽东很不高兴,说是旧案了,不要提了吧。有人评论说,没有被打成《刘志丹》,就算临的幸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8-20 01: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8-20 00:57
此句把它说成是批林彪似说不过去,因为其时林彪是毛最看重的,罗又是四野系统的,在罗逝世这样的时候毛怎 ...

林兄此解甚合吾意,学习了
不过,‘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这两句又是何意,莫非真如主帖和老童子先生所述是影射那些怀疑毛路线的人?

点评

这两句是无疑的。 远的长征时期李德博古王明张国寿张闻天等等,近的指“七千人大会”上的邓刘等人。 老毛始终坚信自己决策是准确的,真理每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是那些人缺乏远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0 2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20 08: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8-20 08:42 编辑

关于这首诗,中央文献出版社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它应该是毛1973年的作品。1971年9.13林彪事件后,致使毛中风,毛眼力和手力都大不如前!这首诗只有唯一一件手稿,标点和文字重叠。用其去比较毛1963年的卜算子手搞就明白不是同一时间的手迹。林彪事件宣部了文革事实上的失败。这首诗从技术上来讲,它是毛七律长征、钟山风雨、和柳亚子三首之后最好的一首。毛是用这首诗来表明心地,关于“战锦”时对林的看法。但毛把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提前了十年,却是为自1958年起批彭用林,以致文革中的法定接班人诀定等一系列的做法表示自己心中的矛盾。
吊罗手迹 拷贝_副本0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8-20 10: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不会是73年的作品。应该就是罗荣桓逝世时间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8-20 10: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林彪之作,请搜索“岂疑星火燎原”,有很多帖子。说的比较透彻,我还是非常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8-20 11: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以上手迹是73年的,那一定是在向世人宣布,我六三年就同林彪划清关系了。
其实,《悼念罗荣桓》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罗,实际上在贬林,也不无顺带骂一骂“斥鷃”与“昆鸡”。
照理说,“七千人大会”,只有林彪一人支持毛泽东,何以在这首诗里贬林之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8-20 19: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8-20 00:44
七千人大会上只有林彪发言支持老毛。

俺没说这诗与林彪有关啊!我把“战锦”当作旗帜理解的,老毛是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旗手嘛。

点评

作为悼诗,从战旗的角度,罗荣桓还谈不上关键。但是锦州事情他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3 1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8-20 20: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8-20 01:34
林兄此解甚合吾意,学习了
不过,‘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这两句又是何意,莫非真如主帖和老 ...

这两句是无疑的。
远的长征时期李德博古王明张国寿张闻天等等,近的指“七千人大会”上的邓刘等人。
老毛始终坚信自己决策是准确的,真理每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是那些人缺乏远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8-22 23: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如金版主所言,此诗写于1973年,也即林彪叛逃之后。那么,怀念罗荣桓,也就有变相抱怨、斥责高级政治家们,“没有像罗荣桓这样能控制林彪”的意思。“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思想汪洋泗澹,思虑变化无穷,诗词意蕴也就浩瀚无边,很费猜详。

点评

老金所引用是一些党史工作者据此诗手迹,推断老毛健康状况,再进一步推断其年代。不采信当事人证言,却去采信这种猜测,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3 1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7-8-23 16:2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8-22 23:04
若如金版主所言,此诗写于1973年,也即林彪叛逃之后。那么,怀念罗荣桓,也就有变相抱怨、斥责高级政治家们 ...

老金所引用是一些党史工作者据此诗手迹,推断老毛健康状况,再进一步推断其年代。不采信当事人证言,却去采信这种猜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8-23 18:2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 发表于 2017-8-20 19:53
俺没说这诗与林彪有关啊!我把“战锦”当作旗帜理解的,老毛是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旗手嘛。 ...

作为悼诗,从战旗的角度,罗荣桓还谈不上关键。但是锦州事情他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