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5-2
威望2486
金钱9920
贡献6411
金牌会员
 
威望- 2486 点
贡献- 6411 次
金钱- 992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8 07:2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到客船”的解释,我以前也发过一篇见解类似的文章,转来供大家探讨:
唐张继有一首七绝《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于此诗,千百年来人们争论的焦点在夜半有没有钟声,而对于夜半钟声到客船,现在的各种诗选里都解释为夜半钟声传到了张继的客船。清代有名的《唐诗解》也是这种解释,他说:“目未交睫也,何钟声之遽至乎?”
我初读此句时,理解为夜半钟声响起时候,有客船开到寒山寺。后来看到书上的这种解释,很不以为然。后来在清代《古唐诗合解》里看到对此句的解释为:“钟声崔晓,客船即到,天将晓矣。即张继夜泊之船,亦且解缆开去。”与我的理解一致,今天看到原野丁先生抱怨道:“寒山寺和停泊的客船,相离不到12米,妈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放个屁也传到客船啊。张继什么态度,还千年传颂呢”,我认为如果寒山寺和张继的泊船如果真的只相隔十几米,完全没有必要用钟声到客船来描写。
我们再结合上句来理解,上句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怎么样呢?如果下句说寒山寺有客船开到,自然上下句结合的很好。如果下句意思是钟声传播到了客船,那么上下句连成一句了,翻译为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播到了客船,这显然不合诗法。
再说钟声一响,四野尽闻,何必再用“到”?唐人写诗没有如此笨伯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