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诗的定义和分类 不同意将律诗分为“广义律诗”和“狭义律诗”。律诗就是律诗,而且只有一种:唐代沈宋定型的以“沈宋体”为代表的近体诗中的一类,分五言八句(五律)和七言八句(七律)两种,这无所谓“狭义”。 所谓广义律诗实际意指望文生义的意思,将律诗解读为“遵守某些规律的诗”,实际上不是律诗。比如国外的十四行诗,国内的永明体。 律诗可以包括古风式律诗,变格律诗,拗律,半古半律。如崔颢黄鹤楼实际是“半古半律”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是折腰体律诗,可以叫变格。含有大拗句未救的叫拗律。如此可分: 律诗:唐代产生的讲究格律的诗。分正格和变格两类。 一,正格律诗:特点:符合平仄粘对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又允许特拗和大拗下句救,无孤平和三平尾,遵从平水韵押平韵,中二联对仗。 二,变格律诗: 1, 古风式律诗,如老杜的吴体, 2, 半古半律,如黄鹤楼。 3, 拗律,含古风句或大拗句未救的。 4, 变格律诗,含折腰体律诗,对仗联位置变化的或押韵格式变化者。 广义律诗不是一种诗体,是望文生义,或讲究某些规律的诗,但不含律诗。例如: 1, 柏梁诗,永明体和齐梁体;唐初的上官体等, 2, 讲究声律的词和曲。 3, 国外的十四行诗等讲究声律、或另有规律的诗歌。 =============================== 红字部分,不是非马非驴的骡子理论,也是婊子牌坊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