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唐诗《枫桥夜泊》新解 唐尧

[复制链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6-11 13: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枫桥夜泊》新解 唐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诗人张继是在什么样的意境里写成了《枫桥夜泊》这篇诗?
此诗时间是唐朝天宝十二年张继进士及第后的某年秋季某天后半夜。地点是姑苏(苏州)寒山寺枫桥码头。诗中的“夜半”是指后半夜,为什么说是后半夜呢?气象科学告诉我们,下霜是在地表温度零度以下才出现的一种气象现象。而江南秋天的晚上最冷的时候,是后半夜三点左右。当温度到零度以下时,就会出现霜。起句中写的“霜满天”表明了《枫桥夜泊》这篇诗里所写的钟声是秋季某天的“后半夜”传出的。首句的“月落”是说月亮还没有落山,但快要落山了。为什么这样分析呢?诗中有写“月落”,就说明月亮还没有落山,但快要落山了,否则,月亮落山了,就不会写“月落”这个物象了。
张继诗中的客船,推测起码有两条以上,一条是张继乘的船(也可能是搭到寒山寺进香的客船),已经在另外的船到达前停泊在枫桥了。其它的大都是到寒山寺进香的客船和捕鱼的船。在有月亮的晚上,因为有月光还是可以行船的。月落之后没有月光、太暗黑了,行船就不大好掌控。这些船必须停靠以等待天亮。张继写了“到客船”——烧香客的船到寒山寺枫桥码头了。前面讲过,时间是后半夜三点左右,而多条烧香客船停泊敲钟(鸣笛)催客下船,会影响到乌鸦的夜宿和不眠客张继的诗思。如是,就否定了一直来大家都认为的“夜半钟声”是指唐代寺庙午夜敲钟的现象。也不是寺庙的晨钟,因为晨钟时间还没有到。把诗中的钟声设想是从进香客船上发出来的。反映了张继那个时候寒山寺已经名闻江南,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进香客为什么这么早来寒山寺?也是抢头香吧。
在上面所谈到的意境里,张继就写下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风渔火带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诗里写的“霜满天”明确的表明,张继在写《枫桥夜泊》这篇诗的时候有霜,而且霜很大。江南下霜一般是在后半夜,后半夜时,午夜的寺庙钟声已响过,而晨钟敲响时间还没有到,那么此时的钟声从哪里来的呢?唯一的解释就是烧香客船到寒山寺枫桥码头摇钟(鸣笛)催客下船的钟声。这样自然而合理地解释了结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是钟声响了,烧香客船到码头了。诗中写的“到客船”是倒装句,为了诗的押韵。这样一倒装,使一些人误认为是钟声到客船了。


下面我们逐句来分析一下。
起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交代了该诗意境的物象“月落”、“乌啼”、“霜天”,常规写法(“霜”字出律,此处应该是仄仄)。从艺术上来分析,这两个词是拼凑,“月落”和“乌啼”无关联。不是有机的组合。“啼”用词不当,乌鸦因被惊扰而惊叫,不是自然的、自发的啼叫。公鸡报晓就可以用“啼”。
承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此句又出现了言情的“愁”字,预示着此诗是以景言情诗。承句里“江枫”的“枫”被解读为江岸边的枫树。我认为应该是风雨的“风”。“枫”字是后人的误写。江上的寒风对渔船上的灯火(寒风对渔火),是合乎诗理的。再说,这首诗是写夜景,江岸上的枫树,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怎么看得清楚呢?即使看得清枫树,同诗人的睡觉有什么影响呢?而下霜天零度左右的寒风和夜泊在附近渔船上的灯火,对船上睡觉的人是有影响的。因此会被诗人写进诗里。“江枫渔火”接下去是“对愁眠”,这个“对”字用词不当,为什么?“愁”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怎么同作者来对呢?作者自己对自己的愁?这个“对”字应该是“带”字的误写。这样才解释得通。诗人在江上的寒风和渔船上的灯火陪伴下,“带”着家国愁,难以入眠。“对”和“带”声韵近同,容易误写。此句应该是“江风渔火带愁眠”。
转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转的太随便了。“城外”太广了吧?城外有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使人搞不清楚“寒山寺”到底在哪里。如果要合律,可以写城北,但寒山寺在姑苏城西。寒山寺是由于高僧“寒山”而得名,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可以说是历史名刹。“城外”可考虑用“名刹”。
结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纯粹是写景,把承句的“愁”字丢掉了。结句写的不到位。把这首以景言情诗写成了写景诗。
综上所述,《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艺术水平是不高的,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得到了皇家的青睐。好事的文人认为皇帝讲好的诗,肯定是好的。谁敢讲不好?
《枫桥夜泊》这首诗,流传的版本,如果是张继的原创,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进士,写出这种作品来,还是不错的。
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结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到”,如果作者听到的钟声是从寒山寺传来的,那么不应该写“到”。钟声是无影无踪的,也不是静止的。钟声是经过客船,钟声没有在客船上停止(到),只有人的耳朵感觉到钟声。应该写“入”,“夜半钟声入客船”,“到”字不很精准。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钟声是从烧香客船上发出来的,这艘是客船,是到寒山寺烧香的客船。船到寒山寺码头以后船上会敲钟,叫烧香客下船,就如同轮船到码头鸣笛一样。
此句解读为半夜船上的钟声响了,客船“到”寒山寺码头了,客人们可以下船了。烧香客船上发出的钟声,使结句有了合理的解读。
《枫桥夜泊》诗里的船上的钟声是从寒山寺发出来的,其诗的起,承,转,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带愁眠。
姑苏名刹寒山寺,夜半钟声送佛言。
这样,这篇就是以景言情诗。
钟声是从进香客船上发出来的,其诗的起,承,转,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入眠难。
姑苏名刹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样,这篇就是写景诗。
张继的诗把这两个意境混在一起,两面俱到,两面俱不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4: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