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17

马凯:“求正容变”,格律诗的复兴之路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1 11: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凯:“求正容变”,格律诗的复兴之路

马  凯

2010年11月17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E-mail推荐:  

  格律诗是中华传统诗词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诗体。它有多种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以及按词牌和曲调填写的词和曲等。各种形式格律诗的共同特点是,在形式上有确定的语言格式,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规则。对这种格律体诗,近百年来一直存在激烈的论争:第一种主张彻底废除;第二种主张绝对固守;第三种主张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我是赞成第三种观点的。我认为,对格律诗的继承与发展,概括起来说:在内容上,就是要“求真出新”,即继承“诗言志”、“抒真情”的传统,同时又要与时俱进,用诗的意境、形象的思维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事物、新情感;在形式上,就是要“求正容变”,即尽可能地遵循“正体”——严格的诗词格律规则,同时又允许有“变格”。
  先谈“求正”。
  “求正”就是要尽力追求“正体”。“正体”就是中华格律诗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它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以五、七言格律诗为例,其“正体”至少有以下五个要素:
  一是篇有定句,即每首诗都有固定的句数。二是句有定字,即篇中每一句都有固定的字数。三是字有定声,即句中每一字位的声调都有明确的规定。四是韵有定位,即每首诗必须押韵,且押韵的位置和要求是有明确规定的。五是律有定对,即作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除首、尾两联可以不对仗外,中间颔联、颈联两联的出句与对句,要讲究对仗。这些就是五、七言格律诗的“正体”。丢掉了这些基本要素,即非五、七言格律诗。
  再谈“容变”。
  格律诗的格律是美的,完全按“正体”当然好,但格律毕竟只是诗作的形式,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抒情达意,适当地“破格”、“变格”,应该允许。问题在于,哪些是必须严守的?哪些是容许适当变通的?仍以五、七言格律诗为例,如果把其五项基本要素作一具体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项“篇有定句”和第二项“句有定字”,是格律诗之所以为格律诗的最基础的条件,是不能改变的。第三项“字有定声”,讲的是要守“平仄律”。不讲平仄,即非格律诗。但是,在基本格式中具体某个位置的字,其平仄是否可以灵活变通,要作具体分析:有些字位的平仄绝对不能改变,如逢偶句字尾必须是平声,逢奇句字尾除首句入韵格式外必须是仄声;有些字位按规则本身就是可平可仄;个别字位平仄可以替换同时通过“拗救”加以弥补,使声调总体上仍保持抑扬顿挫;个别字位即使“拗救”不成,只要是好句,“破格”也应允许。第四项“韵有定位”,不言而喻的前提是作为格律诗是要有韵的。只是“韵”本身,一是不必固守平水韵,可以而且应该提倡新声韵。我赞成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主张。第五项“律有定对”,讲的是作为律诗都要对仗。做到完全的“工对”当然好,适当的“宽对”也应允许。比如,“词性相同”的范围可适当放宽,可以是同一小类词组相对,也可以是同一大类词组相对,还可以是邻近两类相对。
  “求正容变”,是格律诗永葆生命活力的重要条件,是格律诗在当今时代复苏复兴的必由之路。不“求正”,格律诗就不复存在;不“容变”,格律诗就不能发展。
  (作者为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6-12 23:0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三流水平都算不上的政客,论个毛。

点评

马总理也是提他自己的观点吧——他也不可能来此与大家一辨的。在理论版,大家都不妨提出自己观点的。理论碰撞并不可怕,但只有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才能辩论出愉快来哦。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23: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6-12 23:03
一个三流水平都算不上的政客,论个毛。

马总理也是提他自己的观点吧——他也不可能来此与大家一辨的。在理论版,大家都不妨提出自己观点的。理论碰撞并不可怕,但只有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才能辩论出愉快来哦。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5: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领导人爱好诗词的也很多,如温家宝,习近平,马凯,这是好事。唐近体诗就是先从宫廷中产生的。

点评

【唐近体诗就是先从宫廷中产生的】,【宫廷中】谁说了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3 0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3 06: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3 05:31
国家领导人爱好诗词的也很多,如温家宝,习近平,马凯,这是好事。唐近体诗就是先从宫廷中产生的。 ...

【唐近体诗就是先从宫廷中产生的】,【宫廷中】谁说了算?

点评

是修文馆众学士说了算,皇帝只是其中的参与者而已。在这一点上绝对民主。像唐中宗则天皇帝唐玄宗也只有学习的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3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8: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3 06:28
【唐近体诗就是先从宫廷中产生的】,【宫廷中】谁说了算?

是修文馆众学士说了算,皇帝只是其中的参与者而已。在这一点上绝对民主。像唐中宗则天皇帝唐玄宗也只有学习的份。

点评

依照你的逻辑,皇帝只是摆设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3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3 22: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3 18:39
是修文馆众学士说了算,皇帝只是其中的参与者而已。在这一点上绝对民主。像唐中宗则天皇帝唐玄宗也只有学 ...

依照你的逻辑,皇帝只是摆设而已!

点评

皇帝仍然是诗社的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0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04: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3 22:39
依照你的逻辑,皇帝只是摆设而已!

皇帝仍然是诗社的头。。

点评

既然这样,谁也不敢将【折腰体】排除在近体诗之外! 何况唐人殷璠还有“纵不粘二未为甚缺”的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6: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讲的首先要“求正”,很重要。现在诗词理论版的任务,首先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正。比如律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哪些“变”是容许的?哪些“变”是不容许的~~

点评

【求正】的正,是什么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1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4 18: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4 16:17
马凯讲的首先要“求正”,很重要。现在诗词理论版的任务,首先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正。比如律诗应该是什么样 ...

【求正】的正,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4 18: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6-14 18:29 编辑

第三项“字有定声”,讲的是要守“平仄律”。不讲平仄,即非格律诗。
第四项“韵有定位”,不言而喻的前提是作为格律诗是要有韵的。只是“韵”本身,一是不必固守平水韵,可以而且应该提倡新声韵。我赞成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主张。
---------------
马凯说的是:“前提是作为格律诗是要有韵的。只是“韵”本身,一是不必固守平水韵,可以而且应该提倡新声韵”。马凯说的是旧平仄可押新韵,就是十年来被天天咒骂的混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说的是旧平仄可押新韵,就是十年来被天天咒骂的混押!

------马凯主张和你一样的今古混用?写大雾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4 19: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正?官方颁布过的为正。

狭义律诗的格律,平水韵、词林正韵,都是被清朝钦定过,都被奉为正统。

今人学习律体诗,应以此为准即可,不可再另生旁支。





点评

狭义律诗的格律、平水韵都是已经在唐代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认为是最成熟的格律与诗韵。 清朝是一种继承,怎么能说是为唐代定规则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21:27
清朝?清朝能够够为大唐制定规则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1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4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4 19:32
何为正?官方颁布过的为正。

狭义律诗的格律,平水韵、词林正韵,都是被清朝钦定过,都被奉为正统。

清朝?清朝能够够为大唐制定规则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4 2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4 04:33
皇帝仍然是诗社的头。。

既然这样,谁也不敢将【折腰体】排除在近体诗之外!
何况唐人殷璠还有“纵不粘二未为甚缺”的说法!

点评

折腰体就是失粘。属于永明体残余。别为出律诗找借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2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20: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4 20:03
既然这样,谁也不敢将【折腰体】排除在近体诗之外!
何况唐人殷璠还有“纵不粘二未为甚缺”的说法! ...

折腰体就是失粘。属于永明体残余。别为出律诗找借口。

点评

唐朝科举省试贴为何存在【折腰体】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4 21: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4 19:32
何为正?官方颁布过的为正。

狭义律诗的格律,平水韵、词林正韵,都是被清朝钦定过,都被奉为正统。

狭义律诗的格律、平水韵都是已经在唐代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认为是最成熟的格律与诗韵。

清朝是一种继承,怎么能说是为唐代定规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4 21: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4 20:46
折腰体就是失粘。属于永明体残余。别为出律诗找借口。

唐朝科举省试贴为何存在【折腰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