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4|回复: 7

什么是诗?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1 04: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诗?
(一)
什么是诗?念起来好听的文字叫诗。
诗的主要特点,一是读起来有节奏感,二是押韵。
要使句子读起来有节奏感,一是要句子简短,二是句子结构都差不多,听起来有循环往复。
什么叫押韵?就是句子结尾的音调差不多一样,听起来有往复回环的乐感。
现在诗的种类有哪些?汉语诗主要有两种:古体诗和现代诗。《唐诗三百首》是古体诗,即古代人写的诗。古体诗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古风和近体。近体诗是唐朝时的说法,把当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称为近体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而把所有不是近体的诗称作古风。现代诗则是现代人写的除了古体诗之外的所有诗,包括歌词,诗体小说,所有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诗。
现在学诗,一般是指学习写古体诗,即古体诗中的近体诗:绝句和律诗,主要是律诗。而现代诗除了具有一般诗的特点外,有点像分行的散文,所以很少有学写现代诗的。
(二)
什么是律诗?讲究格律的古体诗之一,是古体诗中最受人喜爱的文体之一。
什么是格律?写诗所遵循的格式和律法。
律诗格律的主要内容:
1, 一首诗的字数和句数。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共八句。绝句也称截句即截取律诗的一半四句,排律是多于八句的律诗。
2, 每句诗句叫律句。所谓律句,就是律诗中所使用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句子:一是每句的后三字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汉语意思,二是句子中每个汉字的声调有讲究------即平仄声调的交替。
3, 押韵,每首诗押一个韵而且一韵到底,不换韵。一般押平声韵。
4, 讲究句和句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声调上的关系,讲究粘和对。将每两句称为一联,上句也叫出句,下句也叫对句。出对句相对应的字的平仄声调要相反,叫对。相邻两联的首尾两句的声调要相同,叫粘。
5, 对仗。对仗是诗中使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即一联两句中相对应的词语的对偶。律诗规定中间两联(也叫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三)
律诗的声律。声律是律诗格律的主要内容。是指以汉字声调的四声为基础的一项用声规则。汉字发音有四声,现代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将阴平阳平规定为平声,上声去声规定为仄声。平有高扬、顺畅的意思,仄有低回曲折的意思。如此平仄声调的变换,读起来会产生抑扬顿挫之感。
古时发音与现在不同。那时汉字声调也分四声,是平、上、去、入,将上去入三声定为仄声。现代虽然不按这四声说话了,但因唐诗宋词等古诗词都是以古四声写成的,现代人也有按照古四声写诗的,所以了解有古四声也是必要的。
律诗的韵律。在汉字的四声规定之基础上产生了韵律,即押韵规则。一是先分清平仄韵。律诗要求押平声韵。平声韵即在律诗的双数句句尾是平声字,而且这几个句尾字是韵书中一个韵部的字。
韵书。也分两类。一类是古四声的,如《平水韵》。还有一类是新四声的,如《新十四韵》。新华字典中韵母相同的字是押韵的。实际押韵的字比同韵母还要宽,近似的音也可以在一个韵部。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04: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6-11 10:42 编辑

(四)
律诗的声律规定:平仄谱
很多教材中列举了各种诗的平仄谱,比如平起五律,仄起五律,首句入韵或不入韵的,占有很大篇幅。实际这些诗谱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谁也不会照谱填字成诗。那不成了机器人了?其实只要知道几条规定就够了。
1,平仄两两交替原则。汉语词汇多是双字即双音节词汇,所以交替是两两音节的平仄交替,即平平仄仄平平。双音节词汇第二字是重心,所以只须保证第二字平仄交替即可,形如仄平/平仄也可,这就叫“二四六分明”。
2,句尾单字一个音节,其平仄不一定交替。因为是由押韵与否决定。双数句肯定押韵,单数句除了第一句,其它句肯定不押韵。
比如:
登鹳雀楼            平仄谱            说明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第一句不押韵,二四五字平仄交替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双数句押韵,   二四五字平仄交替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单数句不押韵, 四五字平仄不交替
--------------第二联上句第二字平声,与第一联下句第二字同声,曰粘。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双数句押韵,    四五字平仄不交替
(五)
律诗,含绝句和排律的避忌:
1,孤平;仄平脚收尾句中下列三句型叫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2,三平尾。句子结尾是三连平。
----谓律诗之大忌。
律诗的避忌除了这两个“大忌”外,还有一些“小忌”,如挤韵,四平头,摞眼,不规则重字等。

(六)
律诗的拗救
什么叫拗句?在上面(四)平仄谱一节中,介绍了诗的平仄谱,其中类似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型叫标准律句。拿五律来说,标准律句只有四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原则上凡是和标准律句不同的皆叫拗句。实际上与标准律句不同的有两类:一类是仄声收尾的出句,一类是平声收尾的对句。凡仄声收尾的出句若何标准律句不同都叫拗句,而且都是可以救的。和标准律句不同的对句是无对句可救的,故这类句子叫古风句。
      出句中的拗句:
      1,小拗句:一三五位的平仄变动,如仄仄仄平仄(小拗),平仄平平仄(小拗),
      2,大拗句:二四字平仄不交替的出句。如 仄仄平仄仄
      3,特拗句:二四字平仄不交替的出句如     平平仄平仄     该句型视同律句。
      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特拗不用救。

一,对句救法:将第三或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就行了。
       例: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送远】杜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07: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6-11 11:57 编辑

二,关于本句自救:
一般是指为避免孤平而在本句中做出的平仄调整。对于“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一字不得不使用仄声,那么就要想法将第三位的仄声字换为平声字,变为“仄平平仄平”,叫自救句型。
三,关于双救。如上“仄平平仄平”句型,除了自身避免了孤平外,还可救出句的拗,叫作双救句。例:南国昼,北风天正寒。(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杜甫  )天字既防了本句孤平,也救了出句的多仄。

拗救,拓宽了可用句型的范围。是古诗写作的有用的技巧之一。

(七)对仗。
对仗即词语的对偶。是最古老的修辞方法,也是律诗使用最多的修辞方法。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常见。南北朝时期在永明体中大量使用,甚至句句对偶。到沈佺期宋之问定型律诗之后,在律师中规定中二联必须对仗。
   对仗方法原则上是同词性的词相对,两句句法结构,读音节奏也一样。但诗句是有自身特点的,为了节约用字,往往会使用省略倒装等多种修辞方法,用现代语法往往会曲解,是本来对偶的句子显得失对。实际上实现字面对即可,逻辑分析的结果往往与古诗的工对方法不能完全相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09: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6-11 09:3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6-11 08:08
我的帖哪去了?你删了?是不是我也删???


请自觉离开这儿。你辩不过就删主题,惹不起,请自爱!
本楼为系列贴,在写完之前请不要跟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1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新诗,没有这些条条框框,完全像分行的散文,注意了押韵而已。有的连押韵也不讲的。只是将一句话分成多行而已,所以无须刻意学习,新诗没有模板,也不讲声律,有激情和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1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延安      贺 敬 之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 <wbr>赏析
                                                
贺敬之简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下。   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   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   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   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   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 <wbr>赏析


                   《回延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对延安他有着深深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2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 <wbr>赏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11: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度重相逢》歌词 伍佰(台湾):
你说人生如梦
我说人生如秀
哪有什么不同
不都一样朦胧
朦胧中有你
有你跟我就已经足够
你就在我的世界
升起了彩虹
简单爱你心所爱
世界也变的大了起来
所有花都为你开
所有景物也为了你安排
我们是如此的不同
肯定前世就已经深爱过
讲好了这一辈子
再度重相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1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