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5

关于《题龟山》回文诗

[复制链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0 17: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题龟山》诗原玉:
  
  题龟山 回文 周知微 (宋)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照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滔滔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周知微,字明老,吴兴(今镇江湖州)人。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晋州县尉,到官不数月,不告于州,径来京师。人向其故,云:“我欲求教授”。到京不得,大醉一夕而死。(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 善画,有双头白莲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钱 +2 贡献 +2 收起 理由
晓风轻送 + 2 + 2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7: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次韵《题龟山》集
  
  次韵是指和他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始于唐代的元稹、白居易。对《题龟山》回文诗,古今有不少人次韵、步韵、和韵,录如下。
  
  1、宿龟山次韵 (宋)陈朝老
  
  潮回浪溅细沙倾,岸柳平波映眼明。
  桥接短亭连野迥,艇横长笛帯风清。
  迢迢翠草寒烟暝,隠隠疎林暮霭晴。
  遥见叠峰清浅黛,客心伤处碧云轻。
  
  次韵,作旧体诗方式之一,也叫步韵,即依照所和诗的韵及其用韵先后次序写诗。这里指步周知微《题龟山》回文的韵。
  
  陈朝老,字廷臣,一字子高,政和(今属福建省)人。宋哲宗元符末为太学生,论事剀切。徽宗大观中,以何执中充左僕射,朝老上书力谏。宣和末,又与陈东等上书论蔡京、童贯、王黼、李彦、梁师成、朱勔为六贼,被编管道州。高宗建炎改元,遇赦,归耕石门,自号常欢喜居士。绍兴年间,三次下诏征召,坚辞不赴,学者称“陈三诏”。卒七十一。
  
  2、和宋周明老 夜宿江馆 有序(明)丘浚
  
  岁庚午归至金陵寓新河客邸,乡友冯元吉诵宋人周明老(按:明老系周知微之字)龟山回文诗,命余两和其韵,以《夜宿江馆》为题。明老诗用意回折,命辞浏亮,信为难得矣。但其中潮、浪、浦、泉、波、水等字太多,不免重复。既绿水连天而又有云接水之句,则一意而两出矣。当渔舟钓月之时,又安得红霞映日乎?
  
  潮生海岸两崖倾,落月江枫映火明。
  桥透白波流水远,屋连红树带霜清。
  迢迢漏尽寒更晓,片片云收夜雨晴。
  遥望楚天江渺渺,茭蒲尽处落鸥轻。
  
  两和其韵,此指顺读倒读均步宋朝周知微《题龟山》回文诗韵。
  
  丘浚(丘濬)(1421~1495),琼山人(今属海南),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琼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谥文庄。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濬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3、和诗 (明)单于
  
  潮平系缆把杯倾,举火渔家几处明。
  桥小隔村孤寺远,馆幽通径一池清。
  迢迢野色秋云淡,漠漠汀烟晚树晴。
  遥望别峰仙迹古,萧萧荻岸钓丝轻。
  
  作者简介 单于字时泰,号菊坡,江西临川人。明正统四年进士,历嵊县、诸暨、侯官知县,为政清廉。英宗朱祁镇被虏,上书请罢监军内官,又请毁王振所建大兴隆寺。著有《菊坡丛话》26卷。据《菊坡丛话》记载,正统间,作者以进士观政刑部,广东清吏司与贵州司一堂,主事吉水王佐有一天抄一首诗说是吕洞宾作的,硬要作者和之作者依韵和之。后来观书才知是宋人周明老《题龟山》(见前)之诗,并不是吕洞宾作的。
  
  4、次钱塘回文 (明)黄元釜
  
  潮平两岸拍天倾,浪滚红毬映日明。
  桥小上堪乘马瘦,石奇下可溜泉清。
  迢迢路遶烟邨晚,拂拂风生野树晴。
  遥处几多频著眼,利名争逐乱帆轻。
  
  作者简介 黄元釜(1480—1555后)字丁山,浙江馀姚人,著有《丁山先生集》。
  
  对对按:题中“次钱塘”,有误。
  
  5、望海 次韵 (明)刘必绍
  
  潮回逆浪碧波倾,水映红霞耀日明。
  桥傍柳溪渔棹繫,户当芦岸钓歌清。
  迢迢海市春容媚,蔼蔼山岚晓色晴。
  遥望东流平涨绿,小帆风动拂舟轻。
  
  作者简介 刘必绍(1544—1593后),山东文登人。明万曆二年,由恩贡授河南汝宁府捕盗通判,六年调直隶保定府仓场通判,十年陞保安州知州,十四年进陕西平凉府同知,十七年改保定府同知。著有《观我亭集》(明刻本)。
  
  6、江心寺回文诗次韵 (明)释本亿
  
  潮平看月引杯倾,水碧围山照眼明。
  桥带寺门横岸远,塔排天柱漾波清。
  迢迢画舫烟霞晚,耿耿忠祠海崎晴。
  遥望入云孤鹤舞,静居禅度片帆轻。
  
  作者简介 本亿,浙江永嘉人,明寂光寺僧。
  
  7、客有和苏长公金山寺迴文七律者,偶和其韵  (清)郭棻
  
  潮来海拥碧山倾,月落荒洲雪夜明。
  桥口江鸥千点白,塔心石佛一灯清。
  迢迢望水淮烟暗,历历看帆湖色晴。
  遥指一林琼观古,翛翛阁上觉身轻。
  
  棻(一六三一—一六九0)字芝仙,号快圃、快庵,直隶清苑人。清顺治九年壬辰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陞赞善。性慷慨,好直言,忤权贵,左迁山西按察司知事。后还朝,官大理寺正、翰林院侍读学士。工书,与沈荃齐名,人称“南沈北郭”。为文华赡,著有《学源堂文集》十九卷诗集十卷(一九三九年清苑郭氏排印本)。
  
  对对按:题中“和苏长公金山寺迴文”,有误。
  
  8、偶成次韵 (清)佚名
  
  潮平荡影日西倾,曲径斜分沙渚明。
  桥嵌远溪临渡小,月生横岫映波清。
  迢迢寺去僧归晚,漠漠烟飞鸟送晴。
  遥望一林松竹暗,飘萍似客泛舟轻。
  
  9、步龟山寺韵 甄云平(山林樵夫)
  
  潮来兴意酒怀倾,腹满秋心赏月明。
  桥撼急流千绪乱,露浸寒夜一风清。
  迢迢梦绕云翩远,默默花香天朗晴。
  遥去雁鸣悲塞耳,别乡离句几声轻?
  
  10、步龟山寺韵  羊志强(天涯客车)
  
  潮来去日素心倾,远鹜孤舟笼霭明。
  桥接南山缘径僻,客临东海泛波清。
  迢涯旅雁徘飞缓,陋舍村烟炊晚晴。
  遥岭对门寒士隐,渡江一苇驾风轻。
  
  11 七律 游子魂  三叠金山寺(回文) 羊志强(天涯客车)
  
  潮汕吾乡思尽倾,子男真性见宗明。
  桥翩鹊影云天远,寺纳山光溪涧清。
  迢入旅魂萦壁照,蒂并莲梦袅烟晴。
  遥念兹人良盼顾,静夜深扉门叩轻。
  回文
  轻叩门扉深夜静,顾盼良人兹念遥。
  晴烟袅梦莲并蒂,照壁萦魂旅入迢。
  清涧溪光山纳寺,远天云影鹊翩桥。
  明宗见性真男子,倾尽思乡吾汕潮。
  
  12、步韵龟山回文  (今)赵劲松(似曾相识)(女)
  
  潮流逐浪暗涛倾,远处行舟渔火明。
  桥锁江横滩渚小,雾开云澈月风清。
  迢迢水岸长空阔,灿灿光霞晚照晴。
  遥望一天飞鹭白,碧波浮漾荡帆轻。
  
  13、五一登武汉龟山次韵  罗亚田
  
  潮来浩水碧波倾,远渡青山映日明。
  桥跨蛇龟金岸渺,浪飞鸥鹤玉湖清。
  迢迢赤壁东坡雨,霭霭芳洲北阁晴。
  遥送长江奔海去,豪情涌荡一舟轻!
  (依平水韵)
  
  对对按:次龟山非彼龟山。作者,1949年生,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
  
  14、绮梦烟翠  吴怀楚
  
  潮泛萍舟客盏倾   赏邀夜酌月霜明
  桥枫紫冷凝心素   柳絮新柔著谱清
  迢雁吟怀伤盼晚   翠烟绕梦绮迴晴
  遥关险道天山隔   嶢笔酬和韵笛轻
  (迴文)
  轻笛韵和酬笔嶢   隔山天道险关遥
  晴迴绮梦绕烟翠   晚盼伤怀吟雁迢
  清谱著柔新絮柳   素心凝冷紫枫桥
  明霜月酌夜邀赏   倾盏客舟萍泛潮
  
  二零一三年九月十四日于一笑斋
  
  15、和韵 迢夢依依  吴怀楚
  
  潮弄泛舟客酒傾,水流逐絮柳心明。
  橋吟朗月煙波冷,雁剪柔章韻調清。
  迢夢依依憐故老,近懷戚戚賦新晴。
  遙途隔海深思遠,嶢嶺峰桃翠碧輕。
  (迴文)
  輕碧翠桃峰嶺嶢,遠思深海隔途遙
  晴新賦戚戚懷近,老故憐依依夢迢
  清調韻章柔剪雁,冷波煙月朗吟橋。
  明心柳絮逐流水,傾酒客舟泛弄潮。
  
  二零一三年五月廿四日於一笑齋
  
  作者 美籍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7: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关于苏轼回文诗公案的分析(转)
  
  作者 罗亚田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首最著名的回文诗,被不少古今文人作为最美最精巧回文诗的典范而大加赞赏和引用。如今,只要你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有海量的文章和帖子在赏析和赞美这首回文诗,由此可见今人对这首诗之喜爱!
  
  而且,在网上,几乎98%的人都认为这首诗是苏轼所作,为其《题金山寺》诗。而且,很多人是将这首诗视为苏轼最杰出的代表诗作之一。
  
  但是,也有少数学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我近200篇的网络搜索中,眼下典型的不同意见者可搜索到四个人:
  
  其一,是我们光明网的Xieheling 先生,他在他的博文《读者的困惑》中,依据手中的资料,认为该诗为唐人徐夤所作,因此对此诗为苏轼所作的说法产生了质疑:如果此诗真为唐人徐夤所作,那么苏轼就有剽窃的嫌疑了。
  
  其二,是新浪博客的白云筑主,在他的博文《关于周知微<<题龟山>>回文诗之我见》,中,有根据地指出:该诗为宋人周知微所作之《题龟山》。而且作者还为此诗亲临金山寺考查过。考察结果支持了他的观点。
  
  其三,是凤凰博报的YU方舟博主,他在其博文《《题龟山》回文诗作者是周知微》中,更加有根据地指出:该诗并非苏轼所作,而是周知微所作的《题龟山》。
  
  其四,现代余元洲编《历代回文诗词曲三百首》(由岳麓书社出版)也将该诗定为“题龟山宋·周知微宿龟山次韵宋·陈朝老”。
  
  一首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回文诗,作者究竟是苏轼?徐夤?还是周知微?这也许是很多博友都想弄清楚的问题。加上本人博文《回文诗公案:苏轼是否有抄袭之嫌?》又放了一颗“思考炸弹”,因此,为了方便大家讨论和研究,我有义务和责任对此论题做一些资料收集工作,并亮出我的思考倾向。兹将他们三人的博文转载于后,供大家比较研究,
  
   一、网络上的不同观点
  
  (一)光明博客博主Xieheling先生的博文
  
  《读者的困惑》
  
  还是在公元1986年元旦前,我在书摊上见到一种台历。封面有《古诗台历1986》几个醒目的大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申君编选,袁真,韶玉注释,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上海市印刷六厂印刷。我很高兴,立刻付钱买了一本。每日温习一篇诗,把诗写成大字,凭心而论,个人受益匪浅,理应感谢编者和注释者的创意和劳动。
  
  在这本台历的11月11日那篇中,刊载的是宋苏轼的《题金山寺》诗文如下: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原注为:这是一首回文诗,倒读则为“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回文诗虽是文字游戏,却不易写好,尤其是七律体的回文诗更难写;而这首诗无论顺读倒读,都对仗工稳,写景贴切,无凑泊痕迹,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本领,犹如缠着铁链,照样可以翩翩起舞。
  
  几年之后,我买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康熙御定全唐诗上下集简化字本,其中不乏错字漏字,漏句,我对照着从图书馆借来的繁体字原本,逐卷逐篇校对阅读。偶然间,在下集卷七百八徐夤诗中发现有二首回文诗,其中第二首与上面提到的苏轼《题金山寺》(倒读)很是雷同。现抄录如下: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蔼蔼,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两首诗的差异只有两个字。一是苏诗的第一句中的“轻鸥”,在徐诗中为“轻帆”;第二是苏诗第五句中“泉当巷”,在徐诗中则为“泉当槛”。余者完全相同。
  
  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个疑问,或许苏轼的《题金山寺》诗乃是徐夤原诗,只不过更改了两个字,或许是按照传写别本所写。本人感到困惑,因为无力考证。
  
  我相信大文豪苏轼总不会是剽窃者。
  
  (二)新浪白云筑主的博文
  
  关于周知微《题龟山》回文诗之我见
  
  周知微,字明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哲宗绍兴四年进士.当过晋阳县尉,后来至京求教授一职不得,一夕而卒。(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
  
  题龟山
  
  潮随暗浪雪山倾, 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 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 碧峰千点数鸥轻。
  
  可以倒过来读。载桑世昌《回文类聚》)
  
  宋,陈子高有和诗:宿龟山次韵
  
  潮回浪溅细沙倾, 岸柳平波映眼明。
  桥接短亭连野迥, 艇横长笛带风清。
  迢迢翠草寒烟暝, 隐隐疏林暮霭晴。
  遥见叠峰清浅黛, 客心伤处碧云轻。
  
   (可以倒读)
  
  清代朱存孝《回文类聚补遗》中记载.丘琼山作《夜宿江馆》回文诗。前序中说,是为了唱和周知微《题龟山》,其诗:夜宿江馆
  
  潮生海岸两岸倾, 落月江枫映火明。
  桥透白波流水远,屋连红树带霜清。
  迢迢漏尽寒更晓, 片片云收夜雨情。
  遥望楚天江渺渺, 茭蒲尽处落鸿轻。
  
  现在有人把《题龟山》回文诗列为苏轼苏东坡所作.并改诗名《题金山寺》,这是不确的。苏轼常去金山寺,并与寺里高僧有交往,也写过许多关于金山寺风光的诗,如《游金山寺》等。但没有<<题金山寺>>回文诗.我去过金山寺了解,苏轼确没有写这首回文诗的记载.在苏轼所有刻下的文集中也没有收集。“诸刻不载”(《苏轼集合注》冯应榴)。有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中采录了这首诗。因此,我认为《题龟山》为周知微所作。说是苏轼所作证据不足,有待考证。
  
  (三)凤凰博报博主YU方舟的博文
  
  《题龟山》回文诗作者是周知微 凤凰博报博主YU方舟
  
  有人说中国是诗的王国,这种赞誉并不过分。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诗歌作为古典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人对诗歌的搜急整理十分重视,除诗经、楚辞外,还有很多诗歌总集、别集,其中尤以《全唐诗》最为壮观。近年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搜集整理的《全宋诗》,洋洋72册,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全宋诗》里有一首题为《题金山寺》的七律回文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村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全宋诗》里将此诗作者定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这是一首著名的回文诗,被不少古今文人作为回文诗的体例引用到文章中或搜集到诗集中,其中最为显要的有:一、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标题是《回文》,作者为徐夤。二、南宋人桑世昌编纂的《回文内聚》,标题是《题龟山》,作者为周知微。三、南宋魏庆之著的《诗人玉屑》一书,标题为《题金山寺》,作者为苏轼。四、清代人查慎行编纂的《补注东坡编年诗》一书,亦标明作者为苏轼。不过查慎行加了一个按语“七言律诗一首,诸刻不载,今从魏庆之《诗人玉屑》第二卷采录”。至于今人谈及回文引用这首诗时,多数认定作者为苏轼。要确定这首诗的作还要从诸方面加以考证。
  
  1、首先要排除的是唐代的徐夤,因为康熙年间曹寅编纂《全唐诗》时,南宋人桑世昌在其《回文类聚》、魏庆之在其《诗人玉屑》中就有记载这首诗的作者。清代人查慎行在编东坡编年诗时依顺了魏庆之的观点,但加了其重要的按语。现在只有桑世昌和魏庆之两人观点之争。要确定桑、魏二人谁确定的作者正确,那就要从《回文类聚》和《诗人玉屑》两书的成书的时间来确定。桑世昌,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陆游的诸甥。生平不详,只知道他生活在宋乾道年间(1165年》前后,曾奉旨编《回文內聚》。魏庆之,南宋建安人,著《诗人玉屑》二十卷,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书成。由此可见,《回文类聚》早于《诗人玉屑》。现行《全宋诗》的作者是按年编排的,从中亦可见桑世昌早于魏庆之多年。
  
  2、这首回文诗的佐证:这首回文诗的佐证有二,一是周知微的同时代人陈朝老的一首和诗,诗题为《宿龟山次韵》,所谓次韵,即依照所和诗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的诗,诗的全文如次:
  
  潮迴浪溅细沙倾,岸柳平波映眼明。
  桥接短亭连野迥,艇横长笛带风清。
  迢迢翠草寒烟暝,隐隐疏林暮霭晴。
  遥見叠峰青浅黛,客心伤处碧云轻。
  
  这首回文诗与周知微的《题龟山》回文诗可谓珠联璧合。陈朝老,北宋政和人,官至左仆射,曾上书论蔡京、童贯等人为六贼而被贬,建炎改元遇赦,归耕石门。绍兴年间朝庭三次下诏书征之,陈坚持不赴,世人称“陈三诏”,可见陈朝老当時很有名气。能得到他的和诗,从侧面印证出周知微为人不凡。证明《题龟山》回文诗为周知微所作另一有力证据就是明代邱浚的《夜宿江馆》回文诗,诗前有序,现将序文及全诗抄录如下:“岁庚午归至金陵寓新河客邸,乡友冯元吉诵宋人周明老(按:明老系周知微之字)龟山回文诗,命余两和其韵,以夜宿江馆为题。明老诗用意回折,命辞浏亮,信为难得矣。但其中潮、浪、浦、泉、波、水等字太多,不免重复。既绿水连天而又有云接水之句,则一意而两出矣。当渔舟钓月之时,又安得红霞映日乎?
  
  潮生海岸两崖倾,落月江枫映火明。
  桥透白波流水远,屋连红树带霜清。
  迢迢漏尽寒更晓,片片云收夜雨晴。
  遥望楚天江渺渺,芰蒲尽处落鸿轻。
  
  邱浚,字仲深,明代景泰年间进士,学识渊博。序文中明确《题龟山》回文诗为宋代周明老所作,并对诗中的得失作了深刻的剖析。但正如世人评论他一样“议论常好矫激”其和诗也颇俱声色,但比起周知微的《题龟山》回文诗就逊色多了。
  
  3、从诗的内容所反映的地理位置比较。这首诗所反映的地理位置更趋向龟山,而并非金山。龟山在江苏盱眙县内,周围四百里。宋元丰七年,发运使蒋之奇开置夹河,自洪泽湖上至龟山六十里,取名新河,河在龟山南。龟山一带山青水秀、峰峦重叠,是古代著名的风景胜地。金山也在江苏境内。从宋到清道光年间,江苏镇江一带长江江沙淤积,始于南岸相连。山高约60米,仅一孤山,后人在其上修一寺庙,故名金山寺。何从谈得上诗中所谓“碧峰千点”呢?而“远浦渔舟”正映衬出新河入洪泽湖的秀丽景色。
  
  综上所述,《题龟山》七律回文诗为宋代周知微所作毋庸置疑,决非苏轼的作品。为什么会出现张冠李戴呢?这是古人常失考,爱将别人的诗文归于名人名下的弊病所为。
  
  有关周知微的资料并不多,只知道他字明老,吳兴(今浙江湖州)人。绍圣四年进士。为晋州县尉,到官不数月,不告于州,径来京师。人向其故,云:“我欲求教授”。至京不得,一夕大醉而卒。《全宋诗》录其诗三首,诗句三句,且《题龟山》七律回文诗只录了后四句。期盼《全宋诗》再版时将苏轼的《题金山寺》七律回文诗删除,并还周之微《题龟山》七律回文诗全貌。
  
  除了以上三位先生博文之外,还有光明网的南北流先生和立仁重返先生在我的文章《回文诗公案:苏轼是否有抄袭之嫌?》的留言中也提供了一些可供思考的证据,兹一并转录于下:
  
  (四)南北流
  
  1、罗教授
  
  读过了您的留言。那首回文原诗乃唐人徐夤所作,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全唐诗中有收录。
  但有关苏轼将之改了两字,用于《题金山寺》的事。我没有查到证据,
  是否是谁借苏东坡之名编的戏说之言?其实查一查苏东坡全集便可知晓。
  因为苏轼的诗都收在他的全集中。
  
  2、立仁重返
  
  我有《苏轼诗词全集》(3458首),其中有此诗。
  我还有《徐夤诗词全集》(共242首),其中无此诗。
  从诗意上看,应该是描写金山寺的,结合景色、时间、季节、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态,此诗应为苏轼的。
  康熙时期,搞了不少“御定”的东西,全唐诗是其一。通过《钦定词谱》,我发现那些东西突出了一个“全”,而错谬极多。比如,龙榆生的词谱就纠正了不少错误。
  
  二、本人对本问题的观点倾向
  
  1、这一首回文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堪称精巧优美典范的回文诗。
  
  2、但是,从以上网友的博文有根有据的观点来看,这首诗的确不是苏轼所作,也不是唐代徐夤所作,而是宋代周知微所作之《题龟山》。
  
  最现代的证据就是新浪博客白云筑主(好像就是余元周?)亲临金山寺的考查:“我去过金山寺了解,苏轼确没有写这首回文诗的记载.在苏轼所有刻下的文集中也没有收集."诸刻不载"(《苏轼集合注》冯应榴).只有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中采录了这首诗.”
  
  在中国现实社会,众旅游景点都在将名人作金箔,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社会风气之下,金山寺甚至已经将据说是“苏轼住金山寺时留下的的玉腰带”拿出来标榜自己,却不敢拿这首回文诗来标榜自己,这就足以说明苏轼的确没有在金山寺题过这首诗(若是题过,就应当有苏轼之墙上墨宝遗迹或纸上墨宝遗迹)!所以,鉴于此过硬的证据,我支持这个观点:这首回文诗不是苏轼所作!
  
  3、尽管“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标题是《回文》,作者为徐夤”,但这首诗也不是唐人徐夤所作。证据是:
  
  (1)“因为康熙年间曹寅编纂《全唐诗》时,南宋人桑世昌在其《回文类聚》、魏庆之在其《诗人玉屑》中就有记载这首诗的作者。”前者记载为周知微《题龟山》,后者记载为苏轼《题金山寺》。然而,桑世昌《回文类聚》比魏庆之《诗人玉屑》早出了很多年!据此可认为:应当是桑世昌《回文类聚》之说更接近历史事实!
  (2)光明网友立仁重返证据:“我有《苏轼诗词全集》(3458首) ,其中有此诗。
  我还有《徐夤诗词全集》(共242首),其中无此诗。”
  鉴于此,我也支持此诗并非唐人徐夤所作这一结论。
  
  4、根据这首诗的两首步韵和诗的作者来看,此诗应为宋代周知微所作,请看证据:
  
  (1)南宋人桑世昌编纂的《回文类聚》,标题是《题龟山》,作者为周知微。
  (2)第一首和诗作者陈朝老,北宋政和人,官至左仆射,为周知微之同代友人。
  (3)第二首和诗作者邱浚,字仲深,明代景泰年间进士,学识渊博。序文中明确《题龟山》回文诗为宋代周明老(周知微)所作,并对诗中的得失作了深刻的剖析。
  这些文字证据有根有据,所以我支持:这首回文诗是周知微所作《题龟山》。
  (4)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将此诗归于苏轼名下呢?我也认为是古人考证失查,以及中国由来已久的“对名人盲目崇拜心理”:认为此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除非是大文豪苏轼,其他人何人配作?何人能做?
  
  其实,名人的诗不一定都是好诗,而好诗不一定都是出自名人之手!在下读诗,向来只看诗之高下,而不看作者。君不见很多历史名人专辑中的一些诗词,其成就还远不如无名氏者所作的诗词呢!就以宋诗七绝为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被中国文学史上视为宋诗精品之诗,就是出于一个“生平不详”的南宋草根文人林森之笔下!再看一首苏轼的写得一般的七绝: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客观地比较二首诗之艺术水平,你能说草根文人林森这首诗的艺术水平比苏轼的这首低么?
  
  所以,我们只看事实,而不必认为“苏东坡是大文学家,这首精美的回文诗理应当是他所写”。
  
  5、我还认为,尽管我赞成这首回文诗并非苏轼所作的观点,但是也认为:迄今为止,我们不可能说“苏轼有抄袭此诗之嫌”。从现在看来,错误是出在为其编篡作品的后人身上,似乎与苏轼无关!
  
  结语
  
  也许,这次真理真的就在着少数人的手中:这首回文诗为苏轼《题金山寺》是误编误传,而其真面目为:它是周知微所作《题龟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7: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题龟山》回文诗欣赏

回文诗是指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回文诗顺念倒念都成章,可以说是文学创造中表现出的对称性。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回文诗不同的读法可品出不同的意境,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对作者的文学功底有着极为深厚的要求。

题金山寺

顺读: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苏轼的文学功底相当深厚,苏诗的内容一直是值得玩味的。而这首《题金山寺》,不仅在内容上描绘出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山水的极美景致,更在形式上以回文体的诗格,在顺读倒读上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意境。

在时间上,顺读是从月夜江景到江天破晓,倒读是从黎明晓月到渔舟唱晚。

从诗韵上,顺读每句以“明清晴轻”作结,显得明朗清新;而倒读每句以“遥迢桥潮”作结,相对显得较为开阔而惆怅

从意境上,顺读的“远浦渔舟钓月明”彰显出一种大气清闲的开阔胸襟,而倒读的“明月钓舟渔浦远”则显出几分清高中的孤寂。顺读的“遥望四山云接水”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情怀;而倒读的“水接云山四遥望”则略带“梦醒不知归何处”的惆怅之感。

在成诗技巧上,苏轼很巧妙地嵌入了不同意义的“暗”字,“暗浪”和“暗随潮”便是两种不同的意境。

更多的可前后组词的如‘渔’字(“渔舟”与“渔浦”),“眼”字(“泉眼”与“石眼”),“晚”字(“晚霞”与晚日)等,不同的物便造生出了不同的景致。

而最妙的是,全诗不论顺读倒读,都显得极为自然,音顺意通,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而优美的意境,又把全诗提升到了和谐清雅的高度,细细品读,回味无穷。



对对按:本文出自《宇称守恒和时空对称》,作者把原诗当苏轼的作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3 11: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616_3 【奉和鲁望晓起回文】皮日休

孤烟晓起初原曲,碎树微分半浪中。
湖后钓筒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
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
无事有杯持永日,共君惟好隐墙东。

   卷630_14 【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陆龟蒙

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石藓分来宿鹭驯。
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字细书匀。

   卷630_15 【回文】陆龟蒙

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

   卷708_25 【回文诗二首】徐夤

飞书一幅锦文回,恨写深情寄雁来。
机上月残香阁掩,树梢烟澹绿窗开。
霏霏雨罢歌终曲,漠漠云深酒满杯。
归日几人行问卜,徽音想望倚高台。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4
贡献
13137
金钱
1557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3 14: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读湘潭游艺子《诗法入门》,内有例诗《龟山回文》,作者无名氏。
  潮回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